书城历史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1117700000514

第514章 :险恶皇宫

张半仙当即拟就了报捷奏章,并附上应该嘉奖的有功人员名单,然后带上张举、张纯和丘力居的人头,领着一个小队的骑兵,匆匆忙忙地离开汉军大营,连夜赶往广阳。

经过三天的跋涉,张半仙一行人赶到广阳。不过张半仙并没有进入广阳城,他们甚至没有声张,而是派人进城叫上辛评、辛毗、费鸿、梁鸣等人,带上几箱钱财,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

进入冀州之后,张半仙一面赶路,一面派出斥侯,沿途打听传旨太监的行踪。不管怎么说,先要拦住传旨太监,自己才有活动的机会。如果让传旨太监到了幽州,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二天之后,斥侯探得了消息。

原来,朝廷派来宣旨的信使就是张让的心腹太监李于,当初周永被汉灵帝封为平北中郎将时,到汝南传旨的也是他。而且他还拒绝了周永送给他的钱财,曾经让周永感慨了好一阵子。

这一次李于出洛阳之后,一路上走走停停,来到信都城的时候,李于干脆在信都驿站里住了下来。一连三天,李于待在驿站里没有出来。手下的小太监和卫士们都以为李于病了,谁也不敢催促李于起程。

得到传旨太监的消息,张半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别人不清楚,他心里却明白的很。以他的聪明,他立即懂得了传旨太监的目的。当即命令队伍加快行程,以免李于等急了。

这天傍晚,张半仙终于在信都城门关闭之前赶到了信都城。他让梁鸣、辛毗带着队伍在城外找了个扎营,自己和辛评、费鸿带着一箱钱财进了城,寻了个客栈住下。

天完全黑下来以后,张半仙和辛评、费鸿带着钱财来到李于下塌的驿站。驿站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信使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李于的到来,让安平郡的驿站热闹了许多。

“麻烦通告一声,就说是车骑将军周永的从事张灵、辛评求见。”张半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袋,塞到守门的小太监手里,笑着说道:“一点小意思,公公们拿去喝杯水酒。”

虽然太监们权势熏天,但那也只是如十常侍之类的大太监。象这些小太监们,平日里不仅终日劳累,能吃口饱饭也就不错了。见到这么大一袋钱,眼睛都绿了,连忙屁颠屁颠地跑去通报了。

很快,张半仙、辛评被领进了李于的房间。他们虽然在汝南的时候见过李于,可是他们并没有说过话,而且李于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印象。只是他们在自我介绍之后,李于似乎才想起他们。

“呵呵……原来还是故人!”闲聊了几句,李于便放下了架子,轻松地笑了起来,气氛顿时和缓了许多,他故作谦逊的说道:“将军大人也太客气了,平叛这么紧要,竟然还派你们这么远来迎接我们。”

“回李公公,张举、张纯的叛乱已经被将军大人彻底地剿灭了,张举、张纯、丘力居的人头就在城外。”张半仙顿了顿,淡淡地说道:“将军大人派我们此来,就是到朝廷去报捷的。同时也让我们来拜见李公公,向李公公禀报平叛结果。”

“哦……原来是这样!”李于似乎并不惊奇,他在出洛阳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周永消灭了丘力居,估计张举、张纯也撑不了几天。“向我禀报就没有什么必要了,你们还是尽快到朝廷报捷吧。”

“当然很人必要!将军大人再三交待,一定要我们向李公公禀报。”张半仙收起笑容。郑重地说道:“而且,将军大人说李公公为官清廉,心中甚为敬佩。但是跟随李公公的随从甚多,特地命我们带来一箱钱财,以便李公公打发下人。”

“将军大人的心意我领了,钱财你们还是拿走吧。”听说有一箱钱财,李于的眼睛不由得一亮,不过他还是故作镇定地摆了摆手:“替我谢过将军大人,那些钱财还是留着犒劳将士们吧。”

“李公公,你就是再清廉,可是你也不能亏待你手下的随从们啊!”张半仙站了起来,朝李于拱了拱手:“反正我已经把将军大人的心意送到了,你要是不给将军大人面子,就当面还给他吧。”

“呵呵……你这不是让我难堪吗?”李于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钱财我收下了。不过,有一句话我可得提醒你们,我这次到幽州来的目的,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我这一路走来,耽搁的也够久了。究竟该怎么办,你们自己得快想办法!”

“多谢李公公的关照!”就象张半仙预料的一样,李于这是在等周永他们想办法。张半仙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们即刻赶到洛阳报捷,想将军大人立下如此功勋,朝廷定会重奖将军大人。”

“你们只知道在战场上拼杀,哪里知道朝堂的凶险!”李于抬起头来,眼睛里透出一丝凶光:“如今新帝刚刚登基,大将军何进便急着争权,已经与董太后闹得不可开交。那些士大夫们更是蠢蠢欲动,企图谋害我等内侍。他们巴不得夺了将军大人的兵权,把这支强悍的骑兵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你们必需尽快赶到洛阳,让张大总管为你们想想办法。”

“多谢李公公提醒,我们明日天一亮就走。”张半仙感激地朝李于拜了一拜,到了这时,他还真对这些太监有了些好感:“还望李公公稍等些日子,一旦有了消息,我们立即赶来报告李公公。”

“这个不好办啊,我总不能呆待在信都城不走吧。”李于皱起了眉头,为难地说道:“如果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必然引起别人怀疑,要是被人奏上一本,我也担待不起啊!”

“李公公一路辛苦,偶感风寒,在路上休息些日子有何不可?”张半仙怎么会让李于为难呢,他早就替李于想好了主意:“李公公就安心在信都休息吧,要不到十天、半月,我们一定会有消息的。”

“那好吧,你们可得快点。我在这里也不能耽搁的太久,半个月之内,你们一定要给我个准信。”李于点了点头,象是无可奈何地说道:“张大总管也很着急,你们到洛阳后立即去见他。”

……

张半仙也很着急,一路上紧赶慢赶,通过魏郡、河内郡,两天之后终于渡过黄河,到达了洛阳境界。离洛阳城还有五十里,他们碰到了来迎接他们的吴丰和他的弟子李良、张田,把他们一行人接到了吴家沟。

这个吴丰就是魏郡有名的大盗无影手,自从被费鸿、梁鸣拉来参加了周永的幽州官军之后,就被安排在洛阳城中开了家客栈,专门打探皇上和大臣们的消息。幽州官军送给张让的钱财、张让提供的情报,都是经过他的手传到幽州的。

吴家沟就是吴丰在洛阳以北、黄河以南的大山中购置的一处田产,只有一条小道通往山外,是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内有三百多户人家,都是吴丰挑选的佃户。

“让士兵们住扎在吴家沟,我们立即赶到洛阳去吧。”在吴家沟匆匆吃了点午饭,张半仙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忙催促大家上路,他心急火撩地说道:“洛阳正是新旧交替的时刻,我们得赶快行动。有什么情况,我们在路上边走边说吧。”

得知张半仙就是将军大人身边的军师,吴丰也不敢马虎,立即带着人,随同张半仙等人启程赶往洛阳。一边走,一边向张半仙介绍洛阳的情况:“军师大人,如今的洛阳形势非常紧张,虽然新帝已经继位,可是董皇后、何太后两方势力还在争斗,我们此时进去插一脚,搞不好会伤及自己啊!”

“哦……”张半仙并不了解洛阳的情形,也不知道宫中斗争的内幕,他疑惑地问道:“既然新帝已经继位,何太后已经临朝主政,她已经大权在握,那还有什么可争的?”

“唉……这事说起来话长啊!”吴丰长叹了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汉灵帝临终的时候,就待在他母亲董皇后的寝宫南宫嘉德殿中,当时他的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时任小黄门之职的蹇硕从灵帝手中接过了遗诏。蹇硕拿出一份关于车骑将军、幽州刺史的诏书让李于到幽州去传旨,而将另一份关于皇位继承的诏书藏了起来。”

“那蹇硕只是个太监,他的胆子也太大了吧。”张半仙吃了一惊,虽然他平常听不少人说过太监们专权揽政,竟然会嚣张到这种程度,连皇上的遗诏也敢藏起来。

“军师大人,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太监,这家伙身体壮健,又通晓军事,而且还掌管着大汉朝廷的西园军,就连袁绍、曹操、袁术等西园校尉皆属蹇硕统领。灵帝在世的时候,很受灵帝信任,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指挥。”这些年来,吴丰一直身处洛阳,奉命打听大臣们的情况,他对这些太监可是太了解了。

“既然他不拿出遗诏,那新帝是如何继位的呢?”张半仙回过头来,好奇地问道。

吴丰没有直接回答张半仙的问题,而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说道:“灵帝有过好几个儿子,可是都相继夭折,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刘辩是何太后所生,今年十四岁,次子刘协是王美人所生,今年九岁。当初就是因为王美人生下了儿子,何太后勾结太监害死了王美人。灵帝虽然愤恨何太后,可是因为何太后的哥哥就是当朝大将军何进,灵帝也无可奈何,只得将皇子刘协交给自己的母亲董皇后扶养。”

“洛阳城中很早就在传说,汉灵帝在世的时候,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刘辩。认为他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而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但因何皇后在宫中受宠,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汉朝的皇帝们不仅自己短寿,而且皇帝的儿子们也经常夭折。不知是谁出了个馊主意,说皇帝的儿子寄养在民间就可以存活,因此汉朝的皇帝们便喜欢把自己的儿子寄养在民间。

当初,灵帝连续死去了几个儿子,因此,何皇后生下儿子刘辩后,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抚养,故被称为“史侯”。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皇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由于刘协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所以汉灵帝刘宏与刘协感情很深,而对寄养于民间的刘辩,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感。

“灵帝驾崩之后,人们纷纷猜测,蹇硕手中的汉灵帝遗诏就是要立次子刘协为帝。就在灵帝驾崩的第二天,蹇硕本想按照汉灵帝刘宏的遗诏立皇子协为皇帝,可是他有些畏惧大将军何进及其手下的军队,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准备先杀何进然后再立皇帝,于是派人请何进入后宫。“

“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看到了蹇硕的西园军已经作好了准备,其中有一个西园军将领还跟何进做了个砍头的手势。屠夫出身的何进立即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心中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找了个借口退出了皇宫,连自己的家也不敢回,从便道逃回到自己掌管的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了,从此不再进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皇帝驾崩前没有召集自己的大臣们,嘱托一下自己身后应注意的国家大政方针,生前又没有立太子,而那份遗诏是否关涉新君继立,蹇硕没有及时公布,大家也不得而知。更何况大将军何进就是当灵帝皇长子刘辩的亲舅舅,大臣们便一起拥戴刘辩登基继位,是为汉少帝。”

“皇子刘辩即帝位,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同时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