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11426400000013

第13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2)

其常发生于夜间,皮损多见于露体部位,为线状、斑片状等。自觉灼痛。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从病例分析看:①性别与年龄:男性为109例,女性59例,男女比为1.85∶1;②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7月份75例为最高,占总例数的44.6%;③发病与气象因素之关系:据所见168病例,发病与气象关系密切,多在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之情形下发病,降雨前后为最;④发病与居住楼层关系:二、三楼发病率高,可能与毒虫飞行高度有关。皮损多见于颈部、面部,类型多为线状、斑状,少数患者有并发症状。其发病机理,张褒佳通过梳理,认为有以下几点:①患者夜间自觉不自觉地拍打或挤压该虫,使其毒液与皮肤接触所引起,常见于颈、背等处。多为单发性斑状损害。②该虫毒液经患者手指接触传带到他处皮肤所致。多见于局部,损害以线状为多。③毒隐翅虫直接爬行于皮肤分泌毒液所致。见于多部位患者为线状、点状。其见解与学者熊吉所著《医学昆虫学》所述“毒隐翅虫受惊扰时将附有毒针的尾端翘起,皮肤沾上这种毒针的引起水疱肿胀疼痛”相近。根据上述认识,他与科里同志和张岩共同撰写了《毒隐翅虫16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探讨》的论文,发表在1980年第8期《中级医刊》杂志上。之后该文被众多该病的论文所引用。第三,对传染性皮肤病的调查研究和临床治疗肯于钻研,肯下功夫。张褒佳认为,传染性皮肤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侵害最大。它之所以侵害最大,是因为它具有传染性,会导致患病群体。如何消灭传染源、截断传染渠道、学会掌握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对症分类治疗,都需要到患者人群中调查研究才能找出对策。1980年年初,国家卫生部发文号召全国各地开展头癣防治工作。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头癣包括黄癣、黑癣和白癣。尤其黄癣给病人造成的精神负担为最大,个别人甚至为此而轻生。因为这种癣病不但使头发脱落,而且还会散发出恶臭,造成永久性秃疤,使人失去健美容貌。据说,这项工作和李先念副主席有关。那年,李先念副主席回湖北故乡发现山村里许多老百姓大热天还戴着帽子,觉得奇怪,就访问故乡老百姓。

老百姓回答说,头上长癣丑陋不堪怕见人。由此引起了李先念副主席的高度重视,回京后指示卫生部调查防治头癣传染病问题。国家卫生部立即成立了全国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各省市根据国家卫生部要求,也相继成立了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已在郑州市皮肤病学界颇有名气的张褒佳,被抽调到河南省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该组总负责是省防疫站的雷光烈同志。该组先后驱车到信阳、驻马店、周口等地区,深入到山区农村和重点乡镇展开头癣调查。张褒佳主任和河医一附院李景月教授等参加周口地区头癣防治工作。他和同仁们一道几乎跑遍了周口地区所有县,白天深入农村调查,晚上汇集情况、分类整理,研究防治头癣的对策。在掌握大量农村头癣发病病源、传染渠道等第一手材料之后,他们写出了《关于周口地区头癣发病情况及防治工作的调查报告》,得到省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的肯定和采纳。张褒佳还被河南省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通令嘉奖。张褒佳作为河南省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成员,正在为农村学校小学生检查头癣

张褒佳在“改革开放”年代之初焕发出来的革命积极性,真有一发而不可阻挡之势。就在头癣防治工作调查刚刚结束,他们趁热打铁搞皮肤病调查,成立了河南省皮肤病调查组。顾不得休整喘气,便挥鞭策马,于1980年10月、11月、12月历时三个月对周口地区商水县十万农村自然人口皮肤病展开调查。为加强力量,调张岩等具有皮肤病临床经验的大夫充实了普查组。张岩子从父业,1978年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市中医院,接着又在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一年皮肤病专业之后,回到郑州市中医院创建了皮肤科。他们先后来到周口地区商水县的谭庄乡、练集乡、城关镇等乡镇开展拉网式调查。三个月跑遍了三个乡镇,磨破了两双鞋,瘦了十几斤。根据生产大队有多少小队,然后分组到各个小队。对照户籍名单,一户不落地走访。

走访中他们先查在家人口,而后到田间地头查看劳作的农民兄弟。对学生他们见缝插针,利用课间时间在学校配合下集中查访,以保证调查到的每户家庭不落下家庭成员。原计划要求调查率达到自然人口的95%以上,他们达到了97%。查访皮肤病他们绝不走马观花,对于每一个人都非常认真地从头到脚一查到底。有些群众不好意思光天化日之下掀开衣服,他们就认真地做思想工作,直到取得群众的自觉配合。他们仍然采取头癣调查时的汇总、归纳和讨论方法。白天全员倾巢出动,晚上集中人员汇总、归纳,同时交流看法和意见。张褒佳那时已经五十多岁,身体也不好,晚上同志们汇总情况时劝他早点儿休息,他说,大家都在汇总情况,我哪能回去休息?就是回去我也睡不着啊!他每次都坚持陪同到最后。在破旧的桌子上和荧光如豆的昏暗灯光下,一行行一页页汇总着大家的调查情况。张褒佳对疾病的分类、病名的规范都发表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最后,由张褒佳提出课题及课题论述提纲,张岩执笔,写出了《河南省农村10万自然人口中银屑病387例分析》的论文。该论文被《中华皮肤科学》杂志1982年第2期以论著发表;他们参加的《河南省周口地区农村10万自然人口皮肤病普查》的调查报告,也获河南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

张褒佳作为河南省皮肤病普查组主要成员,深入农村挨家挨户普查皮肤病。(16)1980年,无论在张褒佳职业医生生涯中还是在人生旅途中,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1980年,是张褒佳的科研成果年。他这一年先后发表了许多篇论文和科研报告。《河南医药》1980年第2期发表了他的《复方柳酸软膏治疗角化脱屑型手癣118例报告》;《中级医刊》1980年第8期刊登了《毒隐翅虫皮炎16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理探讨》论文;河南省皮肤科学会年会上,他宣读了他和于翠云合作的论文《氦氖激光治疗皮肤病168例》等。1980年,是张褒佳的荣誉年。他这一年被河南省头癣调查技术指导组通令嘉奖,年终被评为医院、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郑州市科技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三级劳动模范。

1980年,也是张褒佳职称职务的晋升年。在这一年,他和陈有民、王学文、刘雪公被破格晋升为副高职称,从医师直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张褒佳在行政上主持皮肤科工作。1980年,更是他的梦圆年。在全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大形势下,他的党籍问题得到了落实解决。1980年12月26日,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作出决定:恢复张褒佳同志预备党员资格并转正,党龄从1957年12月24日算起。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啊!从1957年到1980年,整整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啊!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人生旅途有多少个四分之一世纪?二十三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二十三年来他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盼的就是这一天、想的就是这一天啊!二十三年来他孜孜以求,永不言弃,他相信组织上总会有一天调查清楚解决他的党籍问题。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当院党委书记孙即显找他谈话通知他的时候,他禁不住热泪纵横。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然而,张褒佳就是张褒佳,他永远都是谨言慎行的,都是自省自律、以德报怨的。当孙即显书记说完之后,他非常淡定地说:“感谢组织的关怀。我也有错误。我今后一定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好党员。”回到家里,他还是禁不住把这个大喜讯告诉了几十年和他风风雨雨相濡以沫的老伴儿畅桂菊。畅桂菊为他高兴,儿女们听说后也为他高兴。畅桂菊兴奋地说:“好啊,你老了老了又红火起来啦!今儿中午给你加菜,庆贺庆贺!”张褒佳笑笑不言语。他们家在张褒佳的影响熏陶下,全家有十人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其妻退休前在中心医院检验科工作;儿子子从父业,现已为知名皮肤科主任医师;儿媳在大学医务所工作,主治医师;大女儿张莹在郑州市电缆厂职工医院药剂科工作,现为主管药剂师;小女儿张琳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工作,为主治中医师,其小女婿王耀在河南省医科所工作;外孙孙迪硕士毕业,现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为主治医师,外孙媳在该院做护理工作;张褒佳唯一的孙女、即张岩之女张洁尘医科大学毕业后硕博连读,在他逝世两天之后顺利通过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博士论文答辩,现已获医学博士学位,留中国皮肤病研究所工作,她把张褒佳从事的皮肤病科学研究推上了高端。一家人午饭之后,如果是平常,张褒佳总要休息片刻,储蓄精力下午为患者看病。可今天他却毫无睡意。他回到自己的书房,从抽屉里拿出那个颜色久远的大红纸信封。二十三年来,每逢党的生日这天,他都要郑重地往信封里续存自己的党费。他数了数二十三年来自己积攒的党费,已经二百多元。他摩挲了一阵儿信封,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党组织这么惦念我、关心我,我一定奋斗余生,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祖国的皮肤科学事业!下午一上班,他把自己积攒的“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二十三年啊,他终于圆了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