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11426400000012

第12章 阳光总在风雨后(1)

“党组织这么惦念我、关心我,我一定奋斗余生,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祖国的皮肤科学事业。”——张褒佳在二十三年之后恢复党籍时如是想(15)粉碎“四人帮”之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认真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和以前的“左”的错误,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解放、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教育勃兴、文艺繁荣、科学进步的春天。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张褒佳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表面看上去,他仍然是他,波澜不惊,恬静无奇。但在平静中他孕育着的革命激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的激情迸发不是动作的张扬,不是肆无忌惮的炫耀,更不是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展现自我,而是对科学的向往,对工人群众的爱戴,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患者的体惜怜悯,对医术的精益求精,对医德医风的千锤百炼。首先,他怀着对工人群众真诚的爱戴,满腔热情地投入棉纺厂职业皮肤病的防治中。人们都记得,六七十年代时,张褒佳就经常在门诊科室外面的小黑板上撰写科普文章,如:“如何预防头癣?”、“足癣的防与治”、“甲烷过敏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接触性皮炎?”等科普文章,受到来院检查工作的纺织系统、卫生系统省部级领导的赞许。1978年年初,他在门诊中发现几个棉纺厂前来就诊皮肤病的病人不断增多,这些皮肤病共同起因是由于甲烷浓度过高所致。他们是怎么被甲烷致病的?他知道,第四人民医院原来就是纺织部门所属医院,医院一个基本职责就是为纺织工人服务、为纺织生产第一线服务。要搞好服务,作为一个医生不仅仅要在医院会给患者治病,更要拥有传播预防疾病的知识,把“防”和“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保证工厂生产任务的完成。于是,他骑着自行车深入到一厂、三厂、五厂、六厂等几个棉纺厂进行甲烷所致皮肤病调查。调查中发现,原来是有的车间甲烷浓度太高所致。而当时职业病防治所没有先进仪器,测不出来甲烷浓度。张褒佳弄清发病原因之后,对工厂提出了防治措施:一是要改进工序,尽量在通风条件好的车间或室外开包,减少甲烷的污染。

二是建议对特殊工种每人每月发放一斤白糖,多喝白糖水,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几个纺织厂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相应措施,因甲烷浓度过高患此类职业病的工人群众大大减少。张褒佳对工人群众早就有“救命恩人”的情结。通过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调查研究,深深为工人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精神所感染所打动。他亲眼看到产业工人作为新中国的先进阶级,日夜操劳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创造财富,不怕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大公无私,忘我工作。自己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要向他们靠近,向他们看齐,和他们打成一片。作为医生,要很好地为他们服务,决不能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染上疾病,损害健康。他在接诊中,发现棉纺厂和纺织器材厂从事生漆工序的工人患皮炎者颇多。生漆有极大的致敏性。而生漆作为防护涂膜,有防潮、耐磨、耐晒、耐化学侵蚀、耐变质老化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又不可缺少。他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漆对工人的危害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情况以及探讨研究如何防护,提出真知灼见,他从1979年11月初起,用一个多月时间先后调查了五个棉纺厂和一个纺织器材厂。不巧的是,张褒佳那时患有慢性肝硬化,正在病休治疗期间。他在医院上半班,上午上班下午休息。他想到工人群众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工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情形,顾不得自己的病情,上午照常到医院上班,下午该他休息时他就骑着自行车,由远及近,先到纺织器材厂调查,而后陆续到较近的棉纺五厂、四厂、三厂、一厂、六厂等五个纺织厂调查,获得了第一手材料。他从调查中发现:一是纺织器材厂设备较完善,分工明确,喷漆间与车间隔断,主要制造纱管;其余五个棉纺厂车间为检修纱管,设备较简陋,无明确分工,工人因工作需要有时做喷漆工作有时做干漆工作。二是整个生产过程大部分为半机械化操作,但在纱管喷漆环节均为手工操作。夏季天气炎热,工人所穿工作服多不完整,前臂常赤裸在外;多数不按要求戴口罩,且粗纱手套多被生漆污染。三是车间通风不良,无通风设备,车间生漆味儿浓郁呛人。他调查六个单位共142人,发生皮炎者多达125人,发病率为86%。其中接触漆液者发病率最高,接触干漆者次之;生漆不但是一种高度致敏物质,而且具有原发性刺激。生漆不但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且不少工人因不堪忍受,要求转行、调离,使生产蒙受损失。为加强对生漆所致病患的防护,使工厂生产任务不受损失,他于1979年12月份向工厂提出如下四条建议:①漆液挥发性强,车间应加强通风换气设备,将车间生漆味儿降到最低限度。②大搞技术革新。与生漆接触环节用机械化代替人工操作。③加强防护措施和防护知识教育。上班要求工人衣帽口罩佩戴整齐;注意皮肤清洁。若污染漆液立即用汽油或香蕉水洗净。④屡次发生过敏性皮炎而症状明显严重者,应予调换工作岗位。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张褒佳的工作是多么扎实,他的调查是多么细致入微,他对工厂的建议是多么切合实际!他的建议很快被工厂领导重视并采纳。加强了对生漆的防护措施,改善了工人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开展了技术革新,减少了生漆气味污染。

工人群众听说是他的建议起了作用,二十多名工人联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送到了医院。医院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夜里,张褒佳看书学习累了出门在院里透风,看到浩瀚的银河系里漫天星斗,晶莹闪烁,像是对他调皮地挤眉弄眼,又像是对他赞许地说话。有人说,“地上一人,天上一星”。假如是这样,哪一颗是自己呢?那真是沧海中之一粟啊!没有浩瀚银河系的亿万万,就没有自己那一小小颗;没有一个个小小颗,也组不成浩瀚银河里的亿万万。一向不善言谈的他,回到房间禁不住在日记本里写道:“‘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主席的教导多么英明啊!我要永远和工人群众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做一个先进分子。相信组织上总有一天会接纳我的!”他对纺织器材厂和五个棉纺厂纱管车间生漆所致皮炎的调查报告,被1982年《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刊用。其次,张褒佳非常重视对季节性流行皮肤病的研究探讨。1979年夏季,他发现毒隐翅虫皮炎患者骤然增多。他与河南各地同道谈起夏季流行皮肤病时,大家均有同感。他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职业医生,就应该把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病患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加以研究,以求突破,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于是,他在炎热的6月、7月、8月、9月四个月份期间,认真地设计了专病调查表,让儿子张岩和他一起搞基础调查研究。张岩当时在郑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工作。他不顾夏季昆虫叮咬,晚上和儿子一起到路灯下捕捉影子虫,之后对168例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隐翅虫皮炎系由毒隐翅虫所引起的一种夏季流行的红斑脓疱性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