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医张褒佳行医之道
11426400000016

第16章 创新,一切为了病人(1)

“临床医生是给病人治病的,想尽一切办法治好病人的病才是最最重要的。”——张褒佳对科室同事如是说(21)在张褒佳那个时代,很少说“学术创新”这个名词。只是到了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之后,这个名词逐渐流行起来。张褒佳那个时代,说得更多的是开展新业务。放到今天,实际上就是学术创新。说进行学术研究与创新贯穿了他五十五年的行医生涯,实不为过。总结他开展新业务或者说学术创新的实践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围绕临床需要,不断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学术研究与创新。创新,是医学科学生命力之所在。它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从临床实践中来,又回到临床实践中去,为患者临床治疗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在临床实践中熟练掌握成熟的医疗技术,而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治疗方法、开展新的业务,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社会在前进,事物在变化,病菌、病因也在千变万化,医学科技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必须紧跟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是不行的。张褒佳开展新业务的实践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1958年,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张褒佳的思想在当时形势的感染下意气风发。但他深深懂得,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妄。因而他不狂热,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事情。那时卫生条件差,工人群众和居民很多人患玫瑰糠疹和皮肤瘙痒症,采取涂抹药水等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他就试用皮下注氧法治疗玫瑰糠疹和皮肤瘙痒症,并进行多例皮肤病试验,经过汇总、比较、总结,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为该病的治疗建立了一个简便、省钱、有效的方法。

1964年,他在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中受到启发,该书中介绍了背部一个穴位,当时上面标注的是“赤脚医生一号穴”。他自己选用腰穿针,首创“穴位羊肠线埋藏术”,用来试治各种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后又根据不同穴位,延伸治疗痤疮、多发性毛囊炎等,也取得较好疗效。“穴位羊肠线埋藏术”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羊肠线穴位埋藏治疗荨麻疹和多发性疖肿”等新业务也相继开展了起来。进入1970年代,形势渐趋稳定,他更加潜心皮肤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对于新特药,他是不保守的。原护理部主任熊素渊回忆说,六七十年代我记得当时我在内科,那时候激素应用非常少,我们刚听说有强的松什么的,张褒佳主任用得就比较多。那时候我的老伴儿是慢性湿疹,无数次地找张褒佳主任看病,他非常用心地采取先进方法给他治疗,给他用考地松等新药。张褒佳主任在学科业务上很专业,而且用新技术来治病,治好了很多病人。 张褒佳经常对自己的子女和临床医生说:“临床医生是给病人治病的。想尽一切办法治好病人的病才是最最重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黑光治疗仪治疗银屑病在国内尚未普及,因为那时购买一台黑光治疗仪至少需要近万元。张褒佳在接诊中发现得银屑病的患者甚多,可他们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他回到家里琢磨这个事情,医院一时买不起制式黑光治疗仪,难道就不能根据它的原理土法上马制作一个简易的吗?于是他就把自己做家具剩下的木料拉到医院来,指导医院的木工做成一个治疗仪柜子,然后让电工装上长波紫外线灯,一个简易的黑光治疗仪就制成了。从此医院有了黑光治疗仪,开始用简易黑光治疗仪为患者治疗银屑病。多少年来,正是这台简易的黑光治疗仪为许多银屑病患者解除了痛苦。1976年,他开展了用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那时医院没有液氮冷液,为联系制冷剂液氮,说起来还有段故事:他起初让一位年轻医生到制氧厂联系液体氮,不知年轻医生没有说清楚还是什么问题,没有联系到,人家说是公家东西不准随便出厂。张褒佳就亲自出马,到厂里给领导说明情况。

厂领导见是张大夫,又是给工人和群众治疗皮肤病用的,二话不说,就答应给医院液体氮,而且是免费赠送。医院领导听说后很高兴,就让张褒佳用大红纸写了感谢信,带着他和有关人员亲自送到厂里表示感谢。回来后,那个年轻医生跟张褒佳说,还是主任的面子大啊!张褒佳郑重地说,错啦,不是我主任的面子大,而是工人群众跟咱医生的感情深。只要咱好好为工人群众治病服务,他们哪会不支持哩?那位年轻医生不住地点头称是,心里想,人家说张褒佳在工人群众中威信高,这回可是长了见识!张褒佳开展新业务的第二个实践阶段,大致是改革开放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3月,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这次科学大会第一次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使他激动不已。多少年来,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啊!他决心更加努力地开展新业务,为患者服务。郑州市六家棉纺厂里青年女工特别多,青年女工又爱美,她们常常为自己脸上的雀斑得不到有效治疗而着急。张褒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七十年代中期他组织全科开展“液氮冷冻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新业务,起初治疗血管瘤、结节性痒疹效果不错,后来又用液氮冷冻法治疗皮肤癌。这时他又想,能不能用液氮冷液治疗雀斑呢?他想搞临床实验,就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他的小女儿张琳十七八岁正在读高中,一天放学后他把张琳叫到身旁,反复观看女儿稚嫩的脸蛋。

女儿不解地问他,看什么?不认得我啦?他笑着说,我看你脸上有雀斑没有,我正在考虑一个治疗雀斑的新方法。张琳问,你看有吗?如果有,我愿意配合老爸做实验!可他没有在女儿脸上找到雀斑。他就另想办法,通过一家棉纺厂领导找到该厂两个青年女工患者,给她们说明情况后得到女工的理解与支持。经过一段临床实验,确认疗效确切之后,他大胆地在科里开展液氮冷液治疗雀斑新业务。由于疗效很好,受到了青年女工的热烈欢迎。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门诊如市,医院业务量大增。《郑州晚报》1984年以《雀斑虽然小,牵动一丝心》,报道了张褒佳用棉签轻蘸液氮法为青年女工治疗雀斑的动人事迹。他和于翠云、卫伟合作撰写的《皮肤癌33例液氮冷冻疗法》论文,刊登在《中华理疗》杂志1982年第2期上,还被评为1983年郑州市优秀论文;他总结撰写的《液氮冷冻治疗雀斑》论文,刊登在《中华理疗》杂志1984年第4期上;他撰写的《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病771例疗效观察》论文,在1985年河南省制冷年会上进行了宣读,获得了会议的认可与赞许。1980年代之后,他陆续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如《复方柳酸软膏治疗角化脱屑型118例报告》论文,刊登在《河南医药》1980年第2期上;和于翠云、范宝贵合作的《毒隐翅虫168例临床分析及发病机制探讨》,刊登在《中级医刊》1980年第8期上;《纱管涂漆工人所致漆性皮炎调查报告》,1982年全国皮肤病学术会议以论文汇编刊出;他撰写的《河南农村10万自然人口中银屑病387例分析》论文,《中华皮肤科学》杂志1982年第5期刊载;《挤奶人结节皮炎9例调查报告》、《掌跖角化病与遗传》、《糖尿病性水泡病》、《结节性红斑103例分析报告》等四篇论文,在1983年省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湿疹之诊断与鉴别诊断》刊载于《中原医刊》1984年第4期;《血管病及治疗》一文刊登于1985年的《科技报》。1981年9月,陕西省举行第二届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议,河南省的雷光烈主任、李景月教授、蒲梦麟教授、张褒佳主任、张岩医师等五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可以说是西北医学院皮肤科专业毕业的同学大聚会,张褒佳的西北五省的老同学都来了。

平时他们天各一方,各忙各的,没有机会见面,适逢会议一大帮老同学见了面,大家说啊笑啊跳啊唱啊,那个亲切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会议期间,他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对皮肤病科学发展前沿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学术思想又一次得到升华和提高。围绕患者需要开展新业务,他与兄弟科室合作,应用“同位素贴敷法”治疗血管瘤、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研制开发“FDC溶液”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病;他和麻醉科一起开辟“硬脊膜外注药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应用“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自制手术机械,开展“微创自体疣体埋藏免疫疗法”治疗尖锐湿疣及各种病毒疣等。几十年来,他把病人的需要作为他学术创新的动力,不满足现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为了病人不怕麻烦、不怕苦累。不是简单地等、靠、要,而是积极想办法。正是他以患者需要开展学术创新、开展新业务,并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使得郑州市皮肤病专业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领先水平。张褒佳开展新业务的第三个实践阶段,大致是九十年代直至他逝世。这个阶段,他的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是由相对个体转向了相对群体。表明他注重抓皮肤科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无论对中心医院品牌专科建设还是对卫生系统的重点学科建设,其现实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张褒佳从1983年起,担任郑州市医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二年和名誉主委四年。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他创立了皮肤病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模式,致力于提高皮肤科专业水平,加强皮肤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深深教育和影响了整整两代皮肤科人。为了锻炼提高学生们诊治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对病人敢于负责任、敢于担当,他总是亲历亲为,精心组织。每月坚持一至两次,从未间断,会诊坚持了整整十六年。期间对两千多名疑难皮肤病患者的病例,组织了专家会诊。不仅及时有效地解除了患者的病痛折磨,也很好地积累丰富了诊治疑难病例的经验,同时也为几百名来自全省各级医院的进修医师和年轻医生的成长提高搭建了平台。这种高质量的会诊模式,可以说对全市卫生系统皮肤科人才培养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张褒佳带领皮肤科全体医护人员科学管理,励精图治,紧追皮肤病性病治疗前沿技术,深入开展皮肤病性病临床治疗学研究。经过他和他的接班人张义秀、倪文琼主任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努力奋斗、开拓进取,目前新开展了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及部分性传播疾病,红、蓝光治疗痤疮;创建了性病研究室,发展了变态反应研究室、浴疗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