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临着一项选择时,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现在,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天平上,衡量彼此间的轻重后,才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也许这个结果并不是现在我们最想要的,但却一定是对我们将来有益的。而过分关注现在能够得到什么,往往会导致自己短时间内盲目,等到明白过来时,为时已晚。
刘文静是唐朝初期的谋臣,在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多次战争中屡立奇功,可以说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但是李渊即位后,对刘文静并不重用,只给了他一个尚书的职位,而对裴寂的宠爱却异乎寻常,不但授予他右丞相,每次在朝堂之上,皇帝都与他同登御座,退朝后相携入宫,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裴寂的资历与刘文静相比要浅许多,是经过刘文静的介绍才加入反隋的行列,但裴寂善于巴结李渊,为博李渊欢心,还私自将隋炀帝的宫女送给李渊,与李渊在酒桌上称兄道弟,深得李渊的信任。为此,刘文静心中很是不服,处处与裴寂作对。
一天在朝堂之上,刘文静受到了裴寂的奚落,回到家后还余气未消,不但用刀砍倒了家中的柱子,还发狠誓一定要杀掉裴寂。却不想这话被刘文静的一个失宠小妾听到了,并将这话告上了朝廷。当朝廷对刘文静进行审问时,他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盘托出:“想当年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他裴寂得皇上恩宠赐予高官,而我的官职比他小很多,心中有不满,酒后失言也是常情。”李渊听了刘文静的申辩后大怒,要定刘文静谋反之罪,将他处死。
许多大臣都为刘文静求情,希望皇上能够网开一面。但李渊觉得刘文静与自己不够亲近,对他一直不放心,想找个借口将他除掉。皇上的心思只有裴寂看了出来,于是裴寂顺着皇上的心思说:“刘文静确实立过大功,但现在有了谋反之心,今后必定是后患,绝不能姑息。”裴寂的话无疑火上浇油,皇上立即下旨将刘文静处死。
如果刘文静懂得不争一时的输赢,一切从长计议,也不至于落得身首异处。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事。很多人急切地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长远的影响,可谓是得不偿失。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为了证明自己的霸主地位,摆下鸿门宴,在宴席上对刘邦百般侮辱,并欲杀之。刘邦在张良和萧何等人的协助下,一直表现得卑躬屈膝,明明先占领了长安,却选择退避三舍,将王位拱手让于项羽,然后远走汉中巴蜀,励精图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当时刘邦率先进入长安,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但是他能够根据事态的发展,为了长远的利益,宁可在当下吃一些亏,果断地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这样的做法可谓是高瞻远瞩。
星云大师也曾教导人们:“勿因忙于枝节小事而忘了坚持伟大的目标,勿因贪图眼前利益而忘了追求永远的安乐。”
把身上的“疙瘩”打磨光滑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
——星云大师
走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像是大海中行舟一样,处处暗藏风险,时时有阻力。如果我们树敌太多,难免会为自己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生性耿直,喜欢直来直往,凡事不会拐弯抹角,这必然会经常碰壁,一事无成。人们常说“和若春风”,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外“圆”,即为人处世讲究技巧,要善于圆润地处理问题,从而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三国时期,刘备落难投靠曹操,受到了曹操真诚的款待。但是曹操猜疑心极强,刘备为了防止曹操谋害,在许都住下后,就佯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每天在自家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
一天,曹操兴致极好,将刘备邀至家中饮酒。席间,曹操谈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细数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等人,但均被曹操一一否决。曹操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忍不住问:“那您认为谁能算得上这样的英雄?”曹操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才是真英雄。”
曹操的话如五雷轰顶般在刘备头顶炸响,他栖身许都本是韬光养晦之计,如今曹操竟说自己是英雄,莫非曹操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心思?想到这里,刘备心中一慌,竟吓得把筷子掉落在地上。曹操连忙问刘备怎么把筷子弄掉了,正当刘备不知如何收场之时,大雨将至,打了一个响雷。刘备边低头捡筷子边说:“是被雷声吓到了。”曹操问:“打雷有什么可怕的?”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听罢,开怀大笑,自此认为刘备胸无大志,想必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便没有将刘备放在心上。
这便是真正的英雄,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不管内心多么波涛起伏,都不会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才不容易被人看穿心思,才能够成大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心中的情绪是自己的,没有理由让他人来承受,同时,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也会让人觉得太过浅薄。这类人并不是老谋深算,拥有极深的城府,而是他们懂得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凡是成功者,很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喜怒无常。在我国古代,太子能够顺利登基当上皇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太子是否会韬光养晦,收敛锋芒。如果太子锋芒毕露,处处彰显自己的才华,就会被皇上误解为“逼父退位”的意思,最后被废黜;但如果表现得太过愚笨,就会被皇上认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同样也会被废黜。
唐朝时期,顺宗成为太子后,经常说一些豪言壮语,俨然天下已经是他的天下,皇上还未退位,他就谋算着怎样进行改革了。他的幕僚知道后,劝道:“作为太子,首先要尽孝道,多向父皇请安,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国事。况且改革一事又属当前的敏感问题,如若过分热心,别人会以为你邀名邀利,招揽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将何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太子听闻,恍然大悟。后来皇上在晚年荒淫无道,顺宗始终保持沉默,皇帝退位后,顺宗继承皇位,开始实施自己的抱负,成了一位贤德的皇帝。
对于有远大志向的人而言,弯腰并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谋。庄子曾说到一种鸟,这种鸟善于服从,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别的鸟傍晚归巢,它也跟着队伍,既不争先,也不恐后,所以它很少受到同类的排挤和威胁。如果做人也能如这种鸟一般,对我们而言有极大的益处。然而,有的人却不明此理,一旦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开始嚣张跋扈。
雍正皇帝登基初期,朝廷动乱,各种流言飞语纷至沓来,作为雍正的得力干将,年羹尧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雍正对他的宠信几乎到了炽热癫狂的程度,先是命其管理抚远大将军印务;后因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之功,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接着又因为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最后平青海功,进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他的亲属、家仆也因为他得宠,而通过保荐官做到道员、副将。
但年羹尧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人,依仗着皇上对自己的恩宠,渐渐得意忘形,霸占了蒙古贝勒七信之女,斩杀提督、参将多人,甚至蒙古王公见年羹尧得先跪下,许多朝中大臣对年羹尧的行为一忍再忍,最后忍无可忍,弹劾他的奏章纷纷出现在皇帝面前。面对年羹尧“罄竹难书”的罪行,雍正下旨查办,最后定罪九十二款。年羹尧被收押后,在狱中自杀,他的家人也因此被牵连,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
一个人功劳再大,地位再显赫,如不知道“弯腰”做人,圆滑处世,必将会招致祸端。
做好每一件小事
人有一分修养,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人缘;人有一分虚心,便有一分智慧;人有一分经验,便有一分事业;人有一分磨难,便有一分本领。现在每一分的积累,都会在未来兑换为成果!
——星云大师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告诉人们,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哪怕每天只积累一点点,时间长了,也会有很大的收获。然而有些人却很少关注微小的事情,在他们看来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根本不重要。
张乖崖是宋朝时期崇县的县令。在当时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时有发生,张乖崖认为这种现象必须遏制,于是便着手进行整治。
一日,他正在衙门周围巡视,忽然看见一个小吏从衙门府的库房中偷偷地走了出来。张乖崖立即喝令小吏站住,小吏一慌张,从头上围着的头巾中掉下了一文钱。张乖崖问他这钱是怎么回事,小吏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清楚,最后才承认是自己在库房中偷的。
张乖崖将小吏带回了衙门内,并下令拷打。小吏对张乖崖的判决很不服气,争辩道:“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这话激怒了张乖崖,再次判道:“一天偷一文,一千天就是一千文。”说完,就当场斩了这名小吏。
因为一文钱被判了死刑,似乎有些冤,可当我们向长远看时,就会发现这一文钱背后隐藏着强大的力量,这一文钱可以积累成十文钱,十文钱又可以积累到一百文钱,等到一百文钱了,这钱还是个小数目吗?我们追求成功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每天迈上一个台阶,一百天之后就是一百个台阶,至少有五层楼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