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42

第42章 成吉思汗西征 (2)

从3世纪开始,这个位于黑海北部的半岛,相继被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基辅罗斯人、拜占庭帝国以及钦察人征服和占领。在钦察人之后,它又先后被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领。公元13世纪初,热那亚人在克里米亚半岛沿岸修建了几座城市,控制当地经济及黑海贸易达两个世纪之久。

正因为克里米亚半岛与欧洲国家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它的沦陷引起了整个拉丁西方世界的震动。

在讲述蒙古大军对欧洲的冲击之前,让我们把花剌子模帝国——引起蒙古大军西征的罪魁祸首——的命运交代清楚。

前文已经说到,窝阔台大军攻陷了花剌子模旧都乌尔根奇,在城破之前,摩诃末的长子、王位继承人札兰丁逃往阿富汗,在那里率领数万残部继续顽抗。后来,在遭遇托雷大军的进攻之后,札兰丁率部逃向印度北部。

这一次,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追击札兰丁,公元1221年10月,两军在印度河北岸相遇。几场激战下来,札兰丁6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仅率残部五千逃往印度内陆。至此,花剌子模帝国大致已被消灭。

在占领花剌子模国大部之后,成吉思汗命令长子术赤镇守。原属花剌子模帝国的版图后来被一分为三,金帐汗国、察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分别统治着其北部、东部和南部地区。

札兰丁的最终命运是:在印度流亡三年之后,他在波斯集结起军队,并重建了一个王国,但再度被蒙古大军摧毁,然后逃往高加索地区,公元1231年,他死于

一名库尔德刺客之手。其中一个版本的说法是,这位刺客为塞尔柱突厥人所雇,他们通过这种暗杀的方式,报复了三十多年前的亡国之仇。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中世纪史学者罗伯特·欧文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总结花剌子模帝国的最终命运:

花剌子模帝国疆域广阔,但其政权却不稳固。这一点似乎令人难以理解。如同在伊朗与河中地区取代它的蒙古政权一样,花剌子模帝国掠夺成性,因而得不到臣民的忠诚拥戴。与此同时,摩诃末与阿巴斯帝国的冲突,以及他对伊斯兰教乌里玛与苏菲派的粗暴态度,使他被境内的波斯人和许多穆斯林孤立。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也不适应如此庞大的帝国。因此,在遭到蒙古人的进攻时,它迅速地土崩瓦解了。[1]

而蒙古大军入侵花剌子模的过程,却给后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直到21世纪,人们仍在仔细研究他们经历过的战役。

尽管史料的记录并不详细,但我们仍然可以大致推断,从得知商队被杀的消息开始,成吉思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这场复仇的远征。从蒙古大军的军事安排上看,比如,或兵分四路或兵分两路,他们对敌国的地理情况、兵力分布已经是非常了解。尽管如此,在地缘格局十分模糊的中世纪,“计划外战争”在所难免。

[1]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Islamic World,editey by Francis Robinson.

3.自负的罗斯人

下面接着讲述北高加索的情况。若是从宗教属性上讲,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应该属于《西征篇:基督教世界》,但考虑到内容方面的相关性,不得不在这里作一番介绍。

蒙古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肯定不知道,他们的大军到达北高加索之后,所面对的敌人主要不再是中亚人,而是南欧人,而他们所参与的战争——主动发起或被动参与——已经具有洲际战争的意义。因为在地理学概念中,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长约1200公里、宽约200公里的高加索山脉,是南欧与西亚的分界线。

当然,对当时的蒙古大军来说,这种区别没有任何意义,欧洲人和亚洲人都一样,谁阻挡了他们,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而且,在欧亚大草原上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确实很难确定他们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

公元1222年,哲别和速不台大军打败钦察人之后,钦察人向西北逃入了罗斯国。而在此之前,罗斯人曾将钦察人视为仇人,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后者的入侵。12世纪时,罗斯国大公莫诺马克,曾数次率兵与钦察人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蒙古人的出现,让钦察人暂时搁置了旧怨。他们向罗斯国贵族们发出警告:“这些可怕的陌生人已经夺走了我们的国家,明天他们也会夺走你们的国家,如果你们继续听之任之,不帮助我们的话。”

钦察人的警告起到了作用。罗斯大公姆斯蒂斯拉夫和基辅大公老罗曼诺维奇大公决定与钦察人联合起来。罗斯联军8万人马主动往东行进,打算正面与蒙古大军交战。这时已经是公元1223年。罗斯联军庞大的兵力规模,让只有3万兵力的蒙古军不敢小觑。于是,哲别和速不台挑选了10名使者,派他们游说罗斯国退兵。

但是,罗斯大公自恃兵力有绝对优势,非但不听蒙古使者游说,而且还下令将这些使者处死,同时还命联军继续向蒙古军逼近。于是,又一场“计划外战争”开打。

罗斯人之所以同意出兵,是因为他们十分自信。罗斯国的全称应该是“基辅罗斯国”,其国以基辅(今乌克兰首都)为中心,它是三个现代斯拉夫国家——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先驱。罗斯国大概形成于公元880年,其创立者是一群斯堪的纳维亚商人。11世纪时,罗斯国成为基督教世界中的一员。

英国历史学家罗宾·米尔纳在《俄罗斯人》一书中写道,罗斯国的早期统治者很可能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军事精英。[1]这或许是这个国家尚武的原因之一。

罗斯国的经济曾一度非常繁荣,因为它盛产皮毛、蜂蜡和蜂蜜,而且控制了东欧的主要交通路线: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东岸诸国的伏尔加河贸易路线,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第聂伯河贸易路线,以及从多瑙河到北高加索的贸易路线。但是,因为国内军阀割据,其国陷入长期混乱之中。从公元1054年至1224年,在170年的时间里,罗斯境内竟然冒出了64个公国,彼此之间共打了84次内战。

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因为拜占庭帝国——罗斯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日渐衰落(过程及原因将在后文阐述),罗斯国所控制的贸易路线逐渐干涸。于是,这个国家的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正是在这种种背景之下,本性好战自负的罗斯人,才听信了钦察人的劝告,共同出兵攻打蒙古军。

在战争刚开始的阶段,占尽地利和兵力优势的罗斯联军,确实取得了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过于轻敌的态度最终又葬送了这些胜利。

哲别和速不台采取的战术是,诱敌深入以化解敌人的优势。这是蒙古人最喜欢运用的战术。他们先是佯装兵败,然后且战且退,接连退军几百里地,诱使敌人不断跟进。这种战术至少可以达到三个目的:其一,可以消耗敌军的战斗力;其二,激化联军内部的矛盾;其三,可以将敌人带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结果是,轻敌的罗斯联军果然中计,竟然连续追击20天之久。

[1]Robin Milner-Gulland,The Russians,Blackwell Publishing,2000.

最后,双方在加尔卡河附近正式交火。在公元1223年5月31日,蒙古大军取得了最终胜利,大批罗斯与基辅公国贵族被杀。其中,老罗曼诺维奇大公的死状,至今仍让乌克兰人思之心痛。史载,这位大公被置于一块大木板之下,哲别、速不台等蒙古将士则立于木板之上,他们一边跳舞一边喝酒,老罗曼诺维奇则窒息而亡。

见证过这段历史的罗斯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认为蒙古人的征伐是上帝对他们所造罪孽的惩罚,他在当地编年史中写道:

因为我们的罪孽,这些人突然来了,没人知道他们的民族,没人知道他们的起源,没人知道他们来自何处,没人知道他们的信仰。只有上帝才知道答案。[1]

加尔卡河战役结束之后,蒙古大军挥师北上,当他们抵达诺夫哥罗德——基辅公国旧都——城下时,城中居民高举十字架出城投降。但蒙古军并未在那里久留。公元1223年底,他们挥师东南。在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将在本书下一篇进行介绍。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命他们班师回朝。哲别在东归途中病逝。约在1225年初时,速不台率大军与成吉思汗主力会师。

[1]Alfred Nicolas Rambaud,History of Russia: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80,General Book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