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55

第55章 教皇的联盟构想 (2)

他们的行程在基辅再度被耽搁,因为他们遇见了蒙古大兵。大兵把他们带到在伏尔加河休整的拔都的军营。此时已经是公元1246年4月。拔都下令让他们继续前行,去蒙古朝廷沟通信息。

公元1241年11月窝阔台去世后,他的妻子乃马真氏摄政了4年。1246年7月,在乃马真氏的扶植下,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当上了大汗。也就是说,在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写下书信,并派卡皮尼修士出使蒙古帝国时,甚至当卡皮尼抵达伏尔加河流域时,蒙古其实还没有选出大汗。

公元1246年4月8日,这一年的复活节,两位修士继续开拔前进。卡皮尼写下了这一段路程的艰辛:

我们身体虚弱,几乎无法骑马;在整个四旬斋期间,我们的食物只有用水和盐煮过的粟米,喝的是在水壶里融化的雪水。

在穿过乌拉尔河、咸海、天山以及准噶尔盆地之后,他们抵达了距离哈剌和林不远的昔刺斡耳朵,即皇室家族居住的营帐。此时是7月22日。自在伏尔加河告别拔都至抵达昔刺斡耳朵,在106天的时间里,65岁的卡皮尼修士以及45岁的本尼迪克修士跨越了4800公里的路程。

两位修士抵达昔刺斡耳朵时,选举大汗的库里台大会正在这里举行。根据卡皮尼的记载,大概有3000至4000名来自亚洲和东欧各个地方的特使或代表心怀无上敬意、携带昂贵礼品出席了这次会议。

8月24日,卡皮尼和本尼迪克在距离昔刺斡耳朵不远的金色斡耳朵见证了贵由大汗的登基大典。

不久之后,卡皮尼就得到了贵由的召见。但是,这位大汗拒绝了皈依天主教的建议,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教皇与欧洲国家的统治者来拜见他,并向他表示效忠。三个月后,这两位修士带着贵由给教皇的信启程返回欧洲。

这封信如此写道:

你们必须诚心诚意地说:“我们将是您的臣民,我们将奉献给您我们的力量。”你们必须亲自与你们的国王一起——无人可以例外——过来为我们服务并表达对我们的敬意。那时候我们才会接受你们的投降。如果你们不服从上帝的命令,违抗我们的命令,我们将把你们当作我们的敌人。

我们现在很难知道,这封信是贵由授意所写,还是其母乃马真氏授意。因为根据《元史·定宗本纪》的记载,“秋七月,即皇帝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帝虽御极,而朝政犹出于六皇后云。”也就是说,贵由大汗即位之后,蒙古帝国朝政仍然由六皇后,即贵由的母亲乃马真氏把持。

无论如何,这封信代表着的是蒙古朝廷的态度。

3.傲慢的修士

公元1245年3月,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在委派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出使蒙古的同时,还派了多明我会修士埃斯林出访驻扎在阿拉斯河流域的拜住那颜的征西军军营。[1]

前文已经提到过,公元1229年窝阔台大汗即位之后,派绰儿马罕率3万兵马再征中亚和中东。1241年绰儿马罕去世后,其兵权交给了拜住那颜将军。两年后,在土耳其东北部打响的科斯戴战役中,拜住大军大败科尼亚塞尔柱王朝与特里比宗德帝国的联军,并夺取了西瓦斯和开塞利两座城市。

由于科尼亚塞尔柱尊崇伊斯兰教,作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国之一,特里比宗德帝国尊崇的是东正教,这两个国家都被欧洲基督教世界视为敌人。由于存在共同的敌人,罗马教皇自然希望能加强与拜住的联络,因为在他看来,驻扎在西亚的这支蒙古军队,是最有可能被利用的一支力量。

这是英诺森四世派埃斯林出使的重要原因。埃斯林修士所在的多明我会,与方济各会一样,都是天主教的一个教派。这个成立于公元1215年的年轻教派,以征服异端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陪同埃斯林修士一起出使的,还有多明我会修士西蒙。他们的出使报告被记录在同时期的多明我会修士文森特所写的《历史之镜》一书中。

根据《历史之镜》的记录,直到公元1247年的4月份左右,埃斯林和西蒙才开始出发,在经过59天的行程后,他们抵达了位于阿拉斯河与塞凡湖之间的斯提恩斯(今亚美尼亚境内)。他们在那里见到了蒙古将军拜住。也是在那里,罗马教

[1]阿拉斯河(the Arax River):发源于宾格尔(Bingol)山,河北为亚美尼亚,河南为土耳其和伊朗。

皇的书信先被翻译成了波斯文,然后再被翻译成了蒙古语,最后呈报给了拜住。不过,两位修士的傲慢态度惹怒了蒙古人[1]。

埃斯林和西蒙不仅没有携带任何礼物,还声称罗马教皇高于蒙古大汗,他们拒绝依照惯例向拜住行礼,还拒绝去觐见蒙古大汗的建议,而且,他们竟然还不合时宜地想说服拜住等人皈依天主教。

于是,拜住下令将他们拘禁了起来。在当年的6月和7月份,大概有9个星期之久,他们写给拜住的书信都没有得到回复。据说,拜住甚至想过将他们处死。最终,他们获准在7月底离开蒙古军营。

据法国历史学家卢克斯考证,这两位修士在出使过程中,还遇见了几位来自阿勒颇(今叙利亚西北部城市)和莫苏尔(今伊拉克北部城市)的穆斯林贵族。这些穆斯林正要去蒙古首都哈剌和林觐见蒙古大汗,他们盛情地邀请两位修士同行,但是被埃斯林修士拒绝。

毋庸置疑,站在罗马教皇的角度看,这是一次十分失败的出使。但是,拜住并不愿意就此结束。在修士们离开蒙古军营之前,他已写好一封致教皇的书信,但是,他没有将这封信给这两位修士,而是交给了两位蒙古使节。拜住要派自己人随同修士们返回欧洲,直接面见罗马教皇。

根据《历史之镜》的记录,两位蒙古使节分别叫做埃伯格和塞吉斯。据卢克斯考证,埃伯格可能是畏兀儿人,信仰的是基督教,而塞吉斯则可能是信仰景教的叙利亚人。

另据英国历史学家朗西曼考证,这两位蒙古使节在法国里昂待了一年之久。[2]他们在那里见到了教皇英诺森四世,并将拜住所写的愤怒书信交给了教皇。这封信写道:

[1]Roux,Jean-Paul,Histoire de l'Empire Mongol,Fayard,1993.

[2]Runciman,Steven,History of the Crusades,Vol.3,Penguin Books,2002.

你这个教皇,你的信使们来拜见了我们并带来了你的书信。他们对我们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你命令他们说的,如果是他们自作主张……[1]

公元1248年11月22日,两位蒙古使节带着英诺森四世的回信离开里昂,返回拜住军营。据美国历史学家丹尼斯·斯诺尔考证,教皇的回信是出于让蒙古人了解宗教本质的责任心而写。他在信中还恳请蒙古人停止屠杀基督徒,并表示没有兴趣再继续进行对话。[2]这封信写道:

你们最好在基督面前表示谦恭,最好认识到祂伟大的自制力,祂忍耐你们的破坏行为已经很久了……如果你们不承认祂的万能,祂的愤怒一旦发作就会威胁你们,因为祂被你们激怒已经很久了。[3]

[1]Roux,Jean-Paul,Histoire de l’Empire Mongol,Fayard,1993.

[2]Rachewiltz,I,Papal Envoys to the Great Khan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3]Kenneth Meyer Setton,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The fourteenth and fifteenth centuries,University ofWisconsin,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