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58

第58章 圣战 (1)

1.伊尔汗国的康斯坦丁

与路易九世不同,小亚美尼亚国王赫顿一世以及安提俄克公爵博希蒙德六世与蒙古人实现了某种合作。公元1258年至1260年期间,他们与蒙古人一起打击过穆斯林国家。

安提俄克公国是最早建立的十字军国家之一,它成立于公元1098年,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产物。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十字军在东征期间,在小亚细亚、希腊和今巴勒斯坦、叙利亚、以色列等地区建立了许多公国,这些公国被历史学家称为十字军国家。安提俄克公国涵盖今土耳其与叙利亚的部分地区。

蒙古人征讨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时候,安提俄克的统治者是博希蒙德六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岳父就是小亚美尼亚国王赫顿一世。前文已经提到过,公元1247年时,赫顿一世派遣其兄长桑帕德出使蒙古,向蒙古称臣并缔结了盟约。公元1259年左右,在岳父的影响下,博希蒙德六世向旭烈兀称臣。之后,旭烈兀在安提俄克设置了一名代表,并在其首都安提俄克驻扎了一小支蒙古军队。

旭烈兀是一位佛教徒,但他并不反对其他宗教的存在。实际上,他的母亲唆鲁

合贴尼,他最喜欢的妻子脱古思可敦,以及几位最得力的部下,包括最有名的将军怯的不花,都是基督教的聂斯托里派教徒。

在消灭两个最强大的穆斯林王朝——阿巴斯王朝以及阿育布王朝——的过程中,旭烈兀得到了这两个基督教国家的帮助。

根据志费尼所著《世界征服者史》的记载,参与公元1257年11月攻打巴格达战役的,除了有旭烈兀的亲兵15万,还有来自格鲁吉亚、小亚美尼亚、安提俄克等基督教国家的军队,但他们带来的具体兵力不详。

整个基督教世界都为巴格达的沦陷欣喜若狂。旭烈兀及其信仰聂斯托里派的妻子被认为是上帝派来惩罚基督教敌人的人。在公元13世纪的亚美尼亚历史学家基拉科斯以及叙利亚主教西博流斯笔下,他们被描述成“另一位康斯坦丁和另一位海伦”。西博流斯还称赞旭烈兀是“在智慧、品性、行为方面无人可比的王中之王”。[1]

公元1260年,旭烈兀及其基督教附庸国组成的联军,开始攻打在叙利亚的阿育布王朝。在蒙古将军、聂斯托里派基督徒怯的不花的率领下,他们在1月份夺取了阿勒颇,在3月份夺取了大马士革。苏丹尤苏夫也被蒙古人处死。此后,伊斯兰权力中心转移到了埃及。

公元13世纪的历史学家汤普勒曾如此描述大马士革被蒙古人攻陷之后的情形:

3月1日,怯的不花率蒙古军队进入大马士革,与他一起进城的是亚美尼亚国王和安提俄克的大公。生活在这个哈里发古老首都的市民,600年来第一次见到三位基督徒当权者趾高气昂地骑马走过他们的街道。[2]

[1]John Joseph,Muslim-Christian Relations and Inter-Christian Rivalries in the Middle East,University ofNew York press,1983.

[2]Runciman,Steven,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Vol.3,Penguin Books,2002.

阿巴斯王朝与阿育布王朝覆灭的意义在于,诚如英国历史学家朗西曼所言,“近东再没有主导文明的进程”。

2.西顿大公的偷袭

正如前文已经交代过的,因为接到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旭烈兀率主力部队返回了蒙古,攻打埃及的任务,交给了只有少数兵力的怯的不花。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联军内部间起了冲突。这起冲突由黎巴嫩西顿公国——也是十字军国家——大公格雷尼亚挑起。欧洲历史学家称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轻率”的人。他把旭烈兀大军的离开当作自己的机会,偷袭并抢劫了被蒙古军占领的贝卡谷地。[1]

得知消息后,怯的不花派其侄子率小支人马前去交涉,结果却中了格雷尼亚军队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于是,怯的不花率军突袭了西顿地区。而格雷尼亚勋爵为了自保,又将西顿卖给了圣殿骑士团。

这起事件导致蒙古人与十字军之间的猜忌升级。与此同时,赫顿一世与博希蒙德六世也陷于被动之中。

耶路撒冷大主教潘塔里昂一直将蒙古人视为威胁,并在公元1256年提醒罗马教皇注意。这起冲突事件爆发之后,这位主教向赫顿一世以及博希蒙德六世施加了更多压力,迫使他们不敢妄动。

据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摩根考证,当蒙古人进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时候,

[1]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30公里,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农业产地,也是今黎巴嫩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驻扎在阿克里(以色列北部城市)的十字军,采取了有利于马穆鲁克人的中立的姿态。[1]

另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克逊考证,阿克里男爵甚至与马穆鲁克人达成了一项交易:后者可自由通过自己的领地,以牵制蒙古人的军力;前者可用低廉的价格从后者手中购买其夺得的蒙古战马。

正是因为有这些因素存在,在公元1260年9月的艾因贾鲁战役中,怯的不花的2万大军惨败。这是蒙古人第一次在大的战役中战败,此战之后,蒙古帝国的扩张势头大为减弱。在这场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蒙古兵力,撤退到今土耳其南部小亚美尼亚,国王赫顿一世为他们重新配置了装备。[2]

毋庸置疑,对赫顿一世与博希蒙德六世而言,向蒙古帝国称臣并与之结盟,实在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小亚美尼亚和安提俄克国小力弱,如果统治者不委曲求全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国破家亡的命运。因为一旦蒙古人决意要征服他们,基督教盟友——十字军与教会——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实质性的帮助。

而蒙古人也确实给了他们好处。安提俄克公国的许多领土,比如叙利亚西北部港市拉塔基阿、劳迪西亚等,本已丧失给叙利亚的马穆鲁克。旭烈兀占领叙利亚之后,又将这些领土还给了博希蒙德六世,奖励其忠诚合作的态度。

作为回报,博希蒙德六世让东正教主教进驻安提俄克,取代天主教主教,因为旭烈兀想加强与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其结果是,耶路撒冷主教潘塔里昂将博希蒙德六世逐出天主教会。

[1]Morgan,David,“The Mongols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Mediterranean Historical Review 4,(June 1989).

[2]Richard,Jean,The Crusades,c.1071—c.129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附庸国的无奈

小亚美尼亚和安提俄克的不幸在于,尽管命运已托付给蒙古帝国,却仍然无法得到长久的保护,因为蒙古帝国本身的命运已然不妙。

前文已经提到过,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前,已将蒙古帝国一分为四,分别赏赐给了四个儿子,但是,蒙古的统治权仍由一人掌握,相继登位的窝阔台、贵由和蒙哥仍能统一调配国力。然而,1259年蒙哥去世之后,蒙古帝国在事实上已经分裂,四个汗国是各自为政。换句话说,在兄长蒙哥去世之后,旭烈兀统治下的伊尔汗国,已无法获得“中央”的支持了。

艾因贾鲁战役结束之后,作为蒙古附庸国的安提俄克公国,日益面临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威胁。

公元1263年,博希蒙德及其岳父赫顿采取了各种手段以求自保。比如,他们迫使刚进驻安提俄克没多久的东正教主教迁往小亚美尼亚,重新在安提俄克安置天主教主教,目的是谋求欧洲人的帮助。

为求平安,博希蒙德与赫顿甚至曾考虑收买埃及马穆鲁克苏丹贝巴斯。他们控制着安纳托利亚南部和黎巴嫩的大片森林,而马穆鲁克人则正需要木材以建造战船,于是,他们想用这片森林作为谈判筹码,以换取马穆鲁克人的休战。但是,这些资源进一步激起贝巴斯的侵略决心。

公元1264年,博希蒙德去波斯觐见旭烈兀,希望能获得尽量多的支援。然而,东正教主教被撤换一事,让这位伊尔汗国可汗十分不满,因为他一直试图与拜占庭帝国结盟,以打击在小亚细亚的突厥人。更重要的是,旭烈兀的主力已经被别儿哥大军牵制,无法提供更多兵力攻打马穆鲁克人。

两年后,赫顿也来请求伊尔汗国的援助。在他离开小亚美尼亚期间,他的国

家遭到了马穆鲁克人的袭击。在一场战斗中,他的一个儿子被马穆鲁克人杀死,随后,小亚美尼亚首都也惨遭蹂躏。大概有四万名亚美尼亚人被俘虏,其中包括赫顿的另一个儿子。最终,赫顿只能以割地换和平。

马穆鲁克人本想接着入侵安提俄克,但是,博希蒙德收买了他们的将军,于是他们停止了入侵。然而和平只是暂时的。公元1268年,贝巴斯再度入侵安提俄克,其结果是,博希蒙德失去了在叙利亚的所有领土。21年之后,博希蒙德家族仅剩的领地——黎巴嫩的黎波里——也落入马穆鲁克之手。

4.蒙古人的承诺

公元1265年,旭烈兀去世。但是,伊尔汗国与基督教世界的合作并未因此停止。前文已经交代过,旭烈兀一直想与拜占庭帝国结盟,以联合打击在小亚细亚的突厥人。他甚至已经说服拜占庭皇帝迈克尔八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是,在拜占庭公主——尽管是迈克尔的私生女——抵达波斯之前,旭烈兀去世了,于是,她嫁给了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

阿八哈可汗是一位佛教徒,但是,他深知宗教在政治中的作用。他既想团结伊尔汗国的穆斯林,又想与西方的基督教国家合作。最能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阿八哈时代发行的硬币。硬币上刻有基督教的十字架,同时还刻有一段阿拉伯文字:以圣父、圣子及圣灵之名,只有一位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