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蒙古帝国
1191100000060

第60章 圣战 (3)

尽管蒙古人与欧洲基督徒有多项合作计划,但是,付诸实施的只有公元1290年的海军项目。热那亚人与蒙古人打算联合打造了一支舰队,以攻打在红海游弋的马穆鲁克战船,并阻止埃及与印度之间的贸易。为了打造这支舰队,热那亚派出800名工匠、水手及弓箭手奔赴巴格达。他们要在底格里斯河完成这个项目。但是,在热那亚陷入内战之后,这个项目最终被迫停止。[1]

公元1291年3月,在收到马穆鲁克人即将袭击耶路撒冷王国首都阿克里的消息之后,罗马教皇尼古拉斯四世(1288—1292年在位)立即致信阿鲁浑,再次请他接受洗礼并攻打马穆鲁克。但为时已晚。3月10日,在教皇书信抵达大不里士之前,阿鲁浑被刺身亡。

公元1291年4月4日,马穆鲁克人围攻阿克里。44天后,他们占领了这座城市。“阿克里沦陷”是十字军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意味着十字军东征累范特的结束,意味着十字军失去了最重要的堡垒——耶路撒冷王国。12年之后,基督徒在圣地的所有领土都落入穆斯林之手。

行刺阿鲁浑的是塔基尔。塔基尔本是阿八哈的卫士,因支持阿鲁浑登位有功,被后者提拔为将军。公元1291年3月,他趁阿鲁浑卧病在床的机会发动了政变,谋害了这位可汗,扶植海合都做了可汗。公元1295年初,塔基尔又杀了海合都,扶植性格软弱的拜都做了可汗。

据美国历史学家阿特伍德考证,尽管拜都表面上是个穆斯林,却十分同情基督

[1]David Abulafia,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c.1198—c.1300,p.715,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9.

教。[1]他以十字架为脖子上的配饰,并在住所设置了教堂。他的追随者曾鼓动他除掉政敌合赞,但他不为所动。于是,他的追随者渐渐地离弃了他。仅登位五个月后,拜都政权被合赞推翻。

合赞出生时即受洗成为基督徒,但长大后曾学习过佛法。支持他登位的是卑鄙的塔基尔,以及伊尔汗国的穆斯林武将。为了获得伊斯兰势力的支持,合赞即位后公开皈依了伊斯兰教。

合赞在位期间(公元1295—1304年),伊尔汗国伊斯兰教风行。尽管如此,合赞仍然容忍其他宗教的存在,而且致力于保持与基督教附庸国——小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友好关系。

公元1299年夏,小亚美尼亚国王赫顿二世致信合赞,请他发兵联合攻打叙利亚的马穆鲁克。合赞收到信后立即率兵6万出征,并致信塞浦路斯国王,以及在塞浦路斯的三大骑士团头目,邀请他们一起攻打叙利亚马穆鲁克。其结果是,伊尔汗国、小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组成了有10万兵力的联军,而在叙利亚的马穆鲁克人的兵力则只有不到3万人。

联军很快就夺回了阿勒颇。12月23日,在叙利亚胡姆斯附近的大决战中,联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打败了马穆鲁克人。但是,来自东面察合台汗国的威胁,迫使合赞赶紧率军东撤。

公元1300年11月,在塞浦路斯的三大骑士团试图与伊尔汗国合攻托儿托萨,但是,因为伊尔汗国军队迟迟没有出现,骑士团成员只能撤到罗德岛,并在那里建了一个基地。次年2月,伊尔汗国、小亚美尼亚等国组成的一支6万人的联军再次袭击叙利亚,但却无功而返。[2]

[1]Atwood,Christopher P.,The Encyclopedia of Mongolia and the Mongol Empire,Facts on File,Inc,2004.

[2]Peter W.Edbury,Kingdom of Cyprus and the Crusades,1191—1374,p.10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公元1302年,欧洲基督徒再次遭受重创。罗德岛——基督徒在圣地的最后的堡垒——落入到了马穆鲁克人的手中。尽管伊尔汗国与小亚美尼亚卷土重来,在次年组成了一支8万人的大军,却没有取得进展。他们与塞浦路斯的十字军只能作些小规模的突袭。在3月30日进行的胡姆斯战役,以及4月21日在大马士革南面进行的沙克哈卜大决战中,伊尔汗国大军再次惨败。[1]

公元1304年3月10日,合赞去世,欧洲人迅速夺回圣地的梦想随之破裂。

7.穆斯林可汗

继承汗位的是完者都。与其异母兄合赞一样,完者都出生时即受洗成为基督徒。[2]为了表示对教皇尼古拉斯四世的尊重,他甚至还取了一个拉丁名字:“尼古拉斯”。完者都在年轻时曾信仰佛教,但后来与合赞一起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将“尼古拉斯”的名字改为“穆罕默德”。

皈依伊斯兰教之后,完者都深受什叶派著名神学家希里的影响。[3]正是在希里的影响下,公元1310年,完者都将伊斯兰教立为伊尔汗国国教。尽管如此,他仍然奉行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结盟的政策。

公元1305年4月,完者都曾派特使拜访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四世、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五世(1305—1314年在位)以及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从他写给菲利普四

[1]Nicolle,David,The Crusades Essential Histories,Osprey Publishing,2001.

[2]Foltz,Richard,“Religions of the Silk Road:overland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from antiquity tothe fifteenth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Griffin,2000.

[3]希里(Al-Hili,1248—1325年):伊斯兰教什叶派著名教义学家和教法学家,被什叶派尊为“伊斯兰教大长老”。

世的一封书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其外交政策。这封现收藏于法国国家档案馆的书信写道:

承蒙上天的力量,我登上了汗位……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咱们和睦相处更好的事情了。如果有人冒犯你们或者我们,咱们将团结一起共同对外。让上天作决定吧!

完者都还在信中解释说,“在上帝的指引和帮助下”,蒙古帝国诸汗国之间的内乱已经结束,并重申,尽管他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是,他仍将奉行与欧洲基督徒结盟、共同抵御马穆鲁克人的政策。

公元1307年,受完者都所托,意大利人托马索拜访了克莱门特五世。教皇在接见特使后宣称,蒙古人非常可能夺回圣地并将其还给基督徒,他的训导被蒙古特使称为“精神食粮”。[1]正是在这一年,教皇提名方济各会修士约翰担任了元大都(北京)的第一任大主教。[2]

托马索带来的消息让欧洲人十分兴奋。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克逊考证,欧洲人甚至开始准备十字军东征。但是,他们吸取了多次上当的教训,没有盲信蒙古人的承诺。善堂骑士团大团长维拉里特起草的一份十字军军事计划备忘录中,要求以蒙古人入侵叙利亚作为十字军东征的前提条件。[3]

然而,直到公元1312年4月举行的维也纳会议上,教皇克莱门特五世才正式

[1]Jackson,Peter,The Mongols and the West,Longman,2005.

[2]Foltz,Richard,“Religions of the Silk Road:overland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from antiquity tothe fifteenth century”,New York:St.Martin's Griffin,2000.

[3]关于维拉里特的死亡年份,西方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死于公元1305年,一说死于公元1308年。英国历史学家杰克逊认同第二种说法。

宣布要进行十字军东征。次年,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四世发誓将东征累范特,以响应教皇克莱门特的呼吁。但是,菲利普四世的出征计划遭到大臣马里尼的阻止。不久之后,这位国王在一次打猎活动中“意外”死亡。[1]

公元1312年至1313年期间,欧洲人还在犹犹豫豫的时候,完者都发起了对马穆鲁克人的进攻。然而这次军事行动并不成功。这是蒙古人与马穆鲁克人之间的最后一次对决。公元1316年完者都去世后,他年仅11岁的儿子不赛因继承汗位,随后大权旁落至权臣克班之手。

作为赤老温——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后代,克班在伊尔汗国根基颇深。为了利用克班家族的势力,完者都将他招为伊尔汗国驸马。但完者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儿子与女婿有朝一日会成为死敌。

欧洲基督徒与伊尔汗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虽然因为完者都的去世而有所降温,却并没有结束,因为马穆鲁克人的威胁还在。

公元1320年,埃及马穆鲁克苏丹纳赛尔入侵小亚美尼亚。两年后的7月1日,罗马教皇约翰(1316—1334年在位)致信不赛因,重提基督徒与不赛因先祖之间的友好关系。教皇请求不赛因插手小亚美尼亚事务,并希望这位可汗放弃伊斯兰教、加入天主教。

伊尔汗国后来确实出兵小亚美尼亚。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在伊尔汗国大军抵达之前,小亚美尼亚主教康斯坦丁三世与马穆鲁克苏丹纳赛尔已签订了一份为期15年的停战协议。

公元1322至1323年间,在克班的建议之下,不赛因与纳赛尔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在阿勒颇签署了和平条约。大约三四年之后,不赛因将克班处死。

[1]Richard,Jean,The Crusades,c.1071—c.129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公元1335年,年仅30岁的不赛因去世。由于他去世之前并无子嗣,又没有指定继承人,伊尔汗国很快就陷入内乱。各大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升级。其结果是,伊尔汗国解体成几个小国,分别由蒙古人、突厥人和波斯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