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兩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方分析]
方中射干开痰结,麻黄散外邪,细辛温寒饮,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半夏、生姜涤痰降逆,五味子酸收肺气,收敛麻黄、细辛之过散,大枣安中扶正,调和诸味。诸味相伍,共奏止咳、化痰、平喘、散寒之功也。全方散中有收,开中有阖,苦、酸、辛并用,泄之,泻之,收之,补之,体现了《内经》之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1)本方为治冷哮之祖方,适用于内饮外寒,肺气上逆之喘咳者。若肺或肾不纳气之喘咳,均非所宜;若痰热蓄肺而致喘咳,亦当忌用。
(2)十三枚射干约20克,麻黄四两约63克,则射干与麻黄之比1∶3,麻黄量大于射干,使射干易性(寒性易温),并服从麻黄治饮邪在肺在喉之病证,因此在用射干、麻黄时,切不可将射干用量大于麻黄。
[比较鉴别]
本方与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之鉴别:三方证在病机上皆为内饮外寒,内外合邪;在症状中都有咳逆喘促,咳吐痰涎。但三方证亦有明显区别。病机:本方证属外寒邪内水饮;越婢加半夏汤证属外风邪、内饮热;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属外寒邪、内饮热。症状:本方证兼见伤寒表实证与水饮迫肺之症状,如恶寒无汗,咳喘气逆,痰声辘辘,其脉浮紧;越婢加半夏汤证既可见发热恶风等表证,又可见咳嗽喘促,目如脱状,口渴自汗,脉浮而大之热饮迫肺症状;小青龙加石膏汤证除可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等伤寒表实证外,尚可见咳嗽气喘、烦躁不安等饮热内停之症状。治则:本方散寒化饮,止咳平喘;越婢加半夏汤疏风清热,散水化饮;小青龙加石膏汤散寒化饮,清热降逆。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本方对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病以咳喘喉中痰鸣,咳痰色白为特征者,不论老幼,均有较好疗效。
(2)临证加减
①治久咳不止,或产后喘咳,颈项生痰,瘰疬累累如贯珠者,去细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
②胸膈满闷加杏仁、厚朴;痰涎壅盛加苏子;兼水肿加桑白皮、葶苈子。
[医案举例]
谢某,男,年龄8个半月。因感冒咳嗽4周,高热4天,于1961年4月17日住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体温39℃,脉搏104次/分,发育营养中等,两肺呼吸音粗糙,有散在中小水泡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5×109个/升,中性粒细胞0.58,淋巴细胞0.41,单核1%。尿蛋白(++)。咽拭子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少数绿脓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对各种抗生素均为阴性,咽拭子病毒分离为Ⅲ型腺病毒,补体结合试验效价1∶32。胸透:右上肺有片状阴影。临床诊断:腺病毒肺炎。
病程与治疗:入院前2周咳嗽痰多,至第10天突然高热持续不退,伴有呕吐夹痰奶等,食纳差,大便黄色黏稠,日一二次,精神萎靡,时而烦躁,入院后即用中药桑菊饮、葛根芩连汤加味、安宫牛黄散以及竹叶石膏汤等均未效。于4月21日请蒲老会诊:体温38~40℃,无汗,呕吐,下利,每日平均十多次,呼吸不畅,喉间痰阻,喘促膈动,面色苍白,胸腹微满,脉虚,舌红无苔。此属表邪郁闭,痰饮阻肺,正为邪遏之候。治宜辛温开闭,涤痰逐饮。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处方:射干2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五味子30粒,干姜1克,紫菀2.4克,法半夏3克,大枣4枚。
进2剂后,体温由40℃降至正常,烦躁渐息,微咳不喘,喉间痰减,呼吸较畅,面色渐荣,手足心润,胸腹已不满,下利亦减,脉缓,舌质红,苔少。郁闭已开,肺气未复。宜益气化痰为治,方宗生脉散加味。
处方:沙参6克,麦冬3克,五味子20粒,紫菀2.4克,法半夏3克,枇杷叶9克,生姜2片,大枣2枚。
进2剂后咳止,一切正常,观察4天,痊愈出院。
[陈明.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237]
(二)饮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咳而上氣,此爲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13)
[白话语释]
提要
论述饮热郁肺的肺胀证治。
语译
咳嗽气逆而为肺胀病,患者气喘,两目胀突,好像要脱出的样子,脉象浮大有力的,用越婢加半夏汤主治。
阐释
肺胀多为素有伏饮,复加外感,内外合邪而为病。外感风热之邪与内在水饮相合,饮热交阻,壅塞于肺,致肺气胀满,逆而不降,故上气喘咳,甚则憋胀,胸满气促,两目胀突如脱;浮脉主表,亦主在上,大脉主热,亦主邪实,风热挟饮上逆,故脉浮大有力。治当宣肺泄热,化饮降逆。方用越婢加半夏汤。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咳嗽喘促,咳唾痰涎,口渴喜饮,胸胁胀满,身形如肿,甚则目如脱状,恶寒无汗,发热或无大热,苔薄黄或黄腻,脉浮大而滑或滑数。
[病机]
外感风热,水饮内发,饮热迫肺。
[治法]
宣肺泄热,化饮降逆,止咳平喘。
[主方]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兩薑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方分析]
重用石膏、麻黄(石膏必重于麻黄)辛凉发散,宣泄水气,兼清里热而平喘。生姜、半夏化饮降逆。大枣、甘草崇土制水,和中缓急。
[注意事项]
虚证喘咳,非本方所宜。
[比较鉴别]
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与越婢加半夏汤三方同可疗寒饮郁肺夹热证,而越婢加半夏汤与前二方主要区别:一是主夹热证介于前二方之间,即厚朴麻黄汤主口干而饮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口干而不欲饮水,越婢加半夏汤主口干渴而饮少量水;二是饮邪上犯外攻,水饮犯目则目如脱状,水饮外溢则浮肿,故本方除宣肺化饮外,还能散水清热,尤其散水之力与前二方相比更突出,此乃三方之别。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本方对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肺气肿、慢性肾炎等病急性发作而见饮热迫肺证时最为有效。痰热内盛,胶黏不易咳出者,加鱼腥草、瓜蒌皮、海蛤粉、海浮石等;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葶苈子等;痰热壅结,腹满便秘者,加大黄、芒硝等;热邪伤津,口舌干燥者,加花粉、知母、芦根等。
[医案举例]
某男,50岁。患者曾于1990年7月10日午后,正值盛夏炎热之际,徒步外出活动,突然狂风四起,尘沙迎面扑来,当即返家。时逾约两小时后,突然发热恶寒,遍体小汗,头痛项强,胸满咳喘,吐黄色黏痰,气涌不能睡,体温39℃,两脉浮滑,舌苔黄燥。据脉症来看,当系外感风邪,营卫失调,兼之暑热上壅于肺,使肺失肃降,而气反上逆,所以胸满咳喘,痰涌气急,不能平卧。此为肺胀之急性病候。宜宣肺泄热,降逆平喘。方以越婢加半夏汤为主,并加瓜蒌开胸润肺豁痰,厚朴下气除满。处方:麻黄18克,生石膏50克,生姜10克,甘草7克,生半夏10克,全瓜蒌1枚(捣如泥),厚朴12克。煎服一剂,咳喘吐痰顿减,已能安睡;再剂诸恙悉平。为了巩固疗效,以原方加减化裁,嘱服3剂,平复如初。
[吴禹鼎.经方临证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