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蒲灰散证以小便不利,或短赤,或有尿血,溲时尿道有灼热刺痛,少腹拘急,舌红苔黄腻为主要脉症;滑石白鱼散证以小便不利,尿血,小便时尿道灼热作痛,舌红质黯,苔薄黄,脉濡数为主要脉症;茯苓戎盐汤证以小便不利,色白质浑浊,伴脘痞腰酸,便溏,舌淡苔薄白润或边有齿痕,脉沉弱为主要脉症。
[病机]
蒲灰散:湿热兼瘀;滑石白鱼散:湿热瘀结膀胱血分,膀胱气化受阻;茯苓戎盐汤:中焦脾虚,下焦湿甚。
[治法]
蒲灰散:凉血消瘀,清利湿热;滑石白鱼散:凉血消瘀,清热利湿;茯苓戎盐汤:补益脾肾,渗湿利水。
[主方]
(1)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属散,钦服方寸匕,日三服。
(2)滑石白点散方
滑石二分亂髪二分(燒)白魚二分
上三味,杵爲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3)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半斤白术二兩戎鹽彈丸大一枚
上三味(《四部備要》本“右三味”后,有“先將茯苓、白术煎成,入戎鹽再煎,分温三服”,宜從)。
[主方分析]
蒲灰散,由蒲灰、滑石两味组成。蒲灰(生用)功能凉血、化瘀、消肿,滑石善于清热利湿,两药合而成方,具有化瘀利窍泄热之功。所治小便不利,是由湿热瘀结,膀胱气化不行所致。故本方适用于湿热兼瘀血的小便不利,主治热淋。对蒲灰散中之蒲灰有不同认识。《本草纲目》说是蒲席烧灰,《医学纲目》认为是蒲黄,曹颖甫认为是菖蒲灰。从《备急千金要方》载蒲黄、滑石二味组方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来看,本方中蒲灰当以生蒲黄为是。蒲黄在临床上有生用或炒用不同,《大明本草》说“破血消肿者生用,补血止血者须炒用”,本方目的在于凉血消瘀,清利湿热,故以用生蒲黄为宜。
滑石白鱼散,由滑石、乱发、白鱼三味组成。滑石利水通淋,利窍渗湿热。白鱼即衣帛、书纸、谷物中所生长的蠹虫,《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可见本品具有化瘀行血,清热利尿之功。乱发又称血余,烧灰成性,名为血余炭,《名医别录》谓其“主五淋,大小便不通”,说明血余炭有消瘀止血,利尿通淋的作用。三药相伍,可凉血消瘀,清热利湿。
茯苓戎盐汤由茯苓、白术、戎盐三药组成。方中茯苓利水渗湿,《药品化义》说:“茯苓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日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白术甘温健脾,苦温除湿;“戎盐即青盐,性味咸寒,疗溺血,吐血,助水脏,益精气”(《本草纲目》)。三药相伍,体现了补益脾肾,渗湿利水之法。
[注意事项]
(1)本条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
(2)后世治疗淋证的方剂比仲景此三方有所发展,如治疗热淋的八正散,治疗血淋的小蓟饮子等均疗效肯定,但观此三方乃提示后人:利尿通淋自仲景始均常用滑石、茯苓等药;且在治疗小便不利时,尤其久病者,要考虑瘀血的存在,治法上当体现活血化瘀的精神,如在治疗热淋、血淋清热凉血止血之时,勿忘佐以适量活血,以免“血止瘀留”。
[比较鉴别]
以上三方,都以利小便为主,又能兼治淋病和溺血,可知三者病机大多是因肾与膀胱有热所致。但三方主治亦有轻重虚实之异。
蒲灰散、滑石白鱼散及茯苓戎盐汤证治的区别方证比较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症状小便不利,或短赤,或有尿血,溲时尿道有灼热刺痛,少腹拘急,舌红苔黄腻小便不利,尿血,小便时尿道灼热作痛,舌红质黯,苔薄黄,脉濡数小便不利,色白质浑浊,伴脘痞纳呆,腰酸,便溏,舌淡苔薄白润或边有齿痕,脉沉弱病机湿热兼瘀(热淋为主)湿热瘀结膀胱血分,膀胱气化受阻(血淋为主)中焦脾虚,下焦湿甚(膏淋或劳淋为主)治法清利湿热,凉血消瘀凉血消瘀,清热利湿补益脾肾,渗湿利水药物组成蒲灰七分滑石三分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急性肾盂肾炎,小便灼热刺痛,尿血,少腹拘急,发热,舌黄,脉滑数,尿检有红细胞、白细胞,方用蒲黄、滑石、茯苓、白术、血余炭,加车前子、生地、银花、小蓟、栀子、甘草。
②淋菌性尿道炎,症见尿道发痒,轻微刺痛,有黏液溢出,两天后分泌物变稠,尿道口溢脓,尿痛,尿道口红肿,化验检查有淋病双球菌,或白色念珠菌,辨证为湿浊蕴结下焦,化热成毒者,用蒲灰散加黄连、黄柏、土茯苓、车前草、茯苓、蒲公英。
③淋症(包括石淋、血淋、膏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或尿如脂膏,辨证为湿热瘀结,热伤脉络者,用蒲灰散加味主治。石淋(包括膀胱结石、肾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戎盐、茯苓、硼砂、地龙、怀牛膝、乱发(用猪油高温熔化兑服)、车前草;膏淋加萆薢、苍术、白术、黄柏、薏苡仁、茯苓、扁豆、山药、藿香、炒山楂、炒莱菔子;血淋加大蓟、小蓟、血余炭、藕节、白茅根、生地、赤芍、麦冬、金银花、甘草。
④蒲灰散还可治疗皮水,可加茯苓皮、猪苓、生黄芪等。
⑤茎中涩痛,在辨证选用三方的基础上加琥珀粉、甘草梢清热通淋。
(2)运用范围在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需要,将三方结合使用,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医案举例]
文某,男,49岁,务农。于1958年7月前来就诊。自诉从三月份起,小便微涩,点滴而出,至四月上旬溺时疼痛,痛引脐中,前医投以五淋散连服,五帖无效。诊其脉缓,独尺部细数,饮食正常,予踌躇良久,忽忆及《金匮要略》淋病篇有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痛引脐中等语,但有症状未立治法,又第二节云苦渴者瓜蒌瞿麦丸主之。但此病不渴,小便频数经查阅余无言《金匮新义》不渴者茯苓戎盐汤主之,滑石白鱼散并主之。遂将二方加减变通,处方如下:茯苓八钱白术二钱戎盐二钱化滑石六钱去发灰、白鱼,易鸡肫皮二钱冬葵子三钱嘱患者连服八剂,日服一剂,每剂二煎,每次放青盐一钱,煎成一小碗,每碗二次分服,忌鱼腥腻滞辛辣之物。据患者自述吃完八剂后,中午时忽觉小便解至中途突有气由尿道中冲射而出,尿如涌泉,遂痛止神爽,病即若失。再诊其脉已缓和,尺部仍有弦数,此系阴亏之象,继以猪苓散(汤)合芍药甘草汤育阴利小便而愈。
[李克光等.金匮要略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6]
淋病
一、主症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淋之爲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7)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石淋的症状。
语译
淋病的证候表现是:小便解出像小米样的硬物,小腹部(即肚脐以下)拘急作痛,而且上引脐中部作痛。
阐释
淋病以小便淋沥不爽,尿道疼痛为主症,后世医家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分为气淋、血淋、石淋、劳淋、膏淋五淋。本条所说小便如粟状,多指石淋而言。由于膀胱热盛,尿液为热所灼,结成固体物质,形如粟状,梗阻于中,以致热郁气滞,小便涩而难出,所以小腹坚硬紧急,痛引脐中。石淋尿痛较之于其他淋症为尤甚。
二、治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9)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指出淋家禁用汗法。
语译
素患淋病之人,不可以辛温之药发汗,如果发汗,就必然会导致尿血。
阐释
平素患淋病久不愈者,谓之淋家。淋病的发生,多因肾虚膀胱蓄热,淋病日久不愈,导致肾阴渐亏,阴液不足,膀胱蓄热不除,素有淋病宿疾,即使有恶寒发热的外感症候,也不可轻易发汗。若妄用辛温之品发汗,必然助热伤阴,阴伤则邪热更甚,热盛伤及阴络,动其营血,迫血妄行,故可导致尿血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