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范围本方可广泛运用于中西医多种疾病,如西医之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肺脓疡、支气管胸膜瘘、肝脓疡、术后创口久不愈合而成瘘道者、卵巢囊肿或脓肿、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盂肾炎、肺结核等属热毒内结,阳气不振或不足者。亦可用治中医之疮疖、鹅掌风等。
[医案举例]
张某,男,23岁。腹痛一天,发热呕吐,继则腹痛转入右下腹,经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先后用抗生素等药治疗,疼痛持续不解,且发热呕吐。患者不愿手术而求治于中医。症见面色青黄,神色困惫,右少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包块如掌大,畏寒发热,剧痛时四肢冰冷,苔黄有津,脉滑数。体温38.7℃,血中白细胞20000/毫米3。处方:薏苡仁90克,炮附子30克(先煎),败酱草30克。嘱其浓煎顿服。4剂后疼痛大减,呕吐止,体温正常,白细胞下降。继服上方6剂,白细胞总数10000/毫米3,右下腹包块不消。再服上方20余剂,包块消失而愈。
[黄少华.唐祖宣老中医运用温阳法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5):5]
金疮
一、脉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5)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金疮出血的脉症。
语译
问道:寸口脉象浮弱而涩,应当是亡血或汗出,如果不汗出,是什么原因呢?答道:“如果身上有金创,是被刀斧所伤而失血的缘故。”
阐释
这里的“寸口”应是指两手寸关尺三部脉而言,因创伤性的失血过多,可使全身津血受到影响。寸口脉微为阳气虚弱,脉涩为津血亏耗,脉浮为阴血虚少,阳气不能内守而虚浮。其脉浮微而兼涩,按一般规律,应当是亡血伤津,或者汗出过多所致。所以说,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或若汗出。因为汗血同源,故《内经》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造成失血的原因很多,凡因吐衄下血、崩漏、汗出太过等都可导致津血亡失。设若病人没有这些常见的亡血汗出病史,但病人身上受了创伤,被刀斧等利器所伤,并有失血情况,这就是因为创伤亡血过多的缘故,所以脉虽浮而不因汗出所致。
二、证治
(一)血脉瘀阻(王不留行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6)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金疮血脉瘀阻的治疗。
语译
因金刃利器所伤者,用王不留行散主治。
阐释
金疮者,即首篇所说的“金刃”所伤的外科疾患。由创伤导致皮肉筋骨损伤,使皮肉破损,血脉瘀阻,影响到营卫气血畅通。故对外伤疾患治疗,应以活血止血,消肿定痛,续筋接骨为主。王不留行散即具有这些功效,为治疗金创外伤的专方。产后与外伤都有瘀血,故说产后亦可用本方,是为异病同治法。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有刀斧等金属器械创伤史,症见局部有伤口不愈合,疼痛,入夜发热,患处多伴有渗出,舌脉或正常,或见舌质偏黯,脉细。
[病机]
经脉肌肤创伤,局部气血瘀阻。
[治法]
消瘀止血镇痛。
[主方]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採)蒴藋細葉十分(七月七日採)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採)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去汗)黄芩二分乾薑二分芍藥二分厚樸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烷灰存性,勿令灰遏;各别杵筛,合治之爲散,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后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干百日。
[主方分析]
方中王不留行祛瘀活血,“主金疮,止血逐痛”(《神农本草经》),故为本方主药;蒴藋(shuòdiàto)行血通经,消瘀化凝;桑白皮续绝脉、愈伤口;三味烧灰存性,取人血止血之意;黄芩、芍药清血热;川椒、干姜、厚朴温运血脉,利气行滞;甘草补中生肌,调和诸药。此寒温相配,气血兼顾,外用内服皆可。
[注意事项]
(1)在使用时,局部损伤较小的,用粉剂外用以止血定痛即可;若损伤较大,出血较多,又当以内服为主,收效更好。
(2)桑白皮性寒凉,若外感风寒,只宜宣透疏散,不宜寒凉收敛,故如兼外感风寒,当去桑白皮。
[比较鉴别]
王不留行散与鳖甲煎丸都治疗瘀血证,二者鉴别如表22-2。
表22-2王不留行散证与鳖甲煎丸证之鉴别方证比较王不留行散鳖甲煎丸主治金疮;产后血瘀病证(如恶露不下)疟母;五脏瘀血痰阻症状有刀斧等金属器械创伤史,症见局部l有伤口不愈合,疼痛,入夜发热,患处多伴有渗出,舌脉或正常,或见舌质偏黯疟病反复发作不愈,胁下肿痞,按之痛,伴往来寒热,舌黯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涩病机经脉肌肤创伤,局部气血瘀阻疟邪人络,血与痰结治法消瘀止血镇痛扶正祛邪,活血消癥药物组成王不留行十分蒴藿细叶十分桑东南根(白皮)十分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二分厚朴二分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石韦三分厚朴三分牡丹皮五分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廑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窠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病久正虚,伤口不敛,可加黄芪益气生肌,托里透毒。
②局部渗出较多,加冬瓜仁、薏苡仁淡渗利湿,黄连清热燥湿。
③局部红、肿、热、痛,去干姜,选加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牡丹皮等清热凉血解毒。
(2)运用范围本方可用治金刃创伤之皮肉筋脉破损、流血不止或肿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及产后胎盘滞留、恶露不尽、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而内有瘀血者。
[医案举例]
钟某,女,53岁。1997年3月17日诊。半年前因颈椎增生而行手术,有一小伤口至今未愈合,也多次局部用药及内服药,但效果都不理想。刻诊:伤口处有渗出物,时有流黄水,伤口颜色呈黯红,局部时有疼痛,舌苔无变化,脉细。辨证:金疮瘀毒,腐灼血脉。治以化瘀敛疮,排脓托毒。处方以王不留行散加味:王不留行30克,蒴藿细叶30克,桑东南根白皮30克,甘草6克,川椒9克,黄芩6克,干姜6克,厚朴6克,芍药6克,当归12克,牡丹皮12克,黄芪18克,皂刺10克。5剂,每日1剂,水煎二次合并分三服。药用10剂后伤口黯红变为嫩红,渗出物消除,局部有轻度发痒。之后又服药16剂伤口愈合。
[王付等.仲景方临床应用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7]
(二)金疮成脓(排脓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排膿散方:
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未列主治证,但方名排脓散,当为治疗金疮脓将成未成之证。
语译
排脓散方由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组成。
阐释
本方证为热毒瘀滞,聚于一处,气血不通,热郁血瘀,蒸腐血肉,脓将成未成,热毒较盛之证。故治用本方排脓化毒。盖气行则血行,血行则脓不留;养血则生肌,新肉生则腐肉去。腐去脓消,疮痈自愈。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以药测证,本方当见受金刃外伤后,患处成脓,红、肿、热、痛,按之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病机]
气血郁滞,肉腐成脓。
[治法]
解毒排脓,行气活血。
[主方]
排膿散方
枳寅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三分
上三味,杵爲散,取鷄子黄一枚,以藥散舆鷄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钦和服之,日一服。
[主方分析]
方中枳实行气导滞为君,《神农本草经》谓其有“长肌肉”之功;臣以芍药养血活血;佐以桔梗利气排脓;更加鸡子黄益脾养血。全方以行气活血为主,兼可养血生肌。盖气行则血活,血行则脓消;养血则生肌,新肉生则腐肉去,腐去脓消,疮痈自愈。观其用药,乃枳实芍药散加桔梗所成。枳实芍药散主治产后腹痛,方后又云“并主痈脓”,可知本方确能用于各种痈脓之证。
[注意事项]
(1)方中芍药之运用,脓成未溃,脉滑数,属瘀热较盛,可用赤芍以凉血化瘀;如初溃或溃后,脉虚数,属血虚血热较盛,可用白芍以养血滋阴。
(2)本方既治在外之金疮,又治内有痈脓者,但需注意若为胃中有痈脓,导致胃失和降而呕吐脓血者,不可见呕止呕,当因势利导,先治痈脓,促脓排出。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运用本方要妙
①见金刃外伤后,患处成脓,红、肿、热、痛,按之波动感,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