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12027900000071

第71章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3)

②或见胃热痈证,以胃痛,或胀而欲呕,呕吐物大多是脓血脓臭物,大便不调,舌红,苔黄,脉滑或弦兼数为主要临床表现。

(2)临证加减

①治疗金疮,若局部红肿明显,选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

②治疗疮痈,脓毒壅盛,加薏苡仁、冬瓜仁、炮甲珠排脓消痈,软坚散结。

(3)运用范围本方用于化脓性肿物有疼痛、气血凝滞、患部紧张、炎性浸润严重、坚硬之诸疾患。即疖、痈、疔、淋巴结炎、瘭疽(biaojd)、面疮、皮下脓疡、蜂窝织炎、肌炎、扁桃脓疡、蓄脓症、牙龈炎、齿槽脓漏、眼睑麦粒肿、外耳道炎、肛门周围炎、痔瘘、乳腺炎等浸润甚、排脓困难、全身症状不甚显著者;亦可广泛用于直肠溃疡、直肠子宫窝脓疡、肺坏疽、脑肿瘤、瘰疬、皮肤病、梅毒、产后诸症等。

还可用治急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胃脓疡、肝脓疡等见上述证机者。

[医案举例]

47岁妇女,5年前两眼视力发生障碍,某大学医院诊断为脑肿瘤,并已手术。开颅视之,脑底视神经处鸡卵大肿瘤,仅切除一部分,原样缝合,一个月内完全失明,出院。肥胖,面赤,精神佳,腹部亦充实。每日以排脓散2克(以鸡子黄调服)、山豆根末2克,分二次服。一个月后,视力逐渐恢复,家中生活可以自理。虽未完全恢复,但服此药后全身症状转佳,心情愉快,故继服4年。此妇女云:以鸡子黄调服排脓散,味美。

[郭世荣.临床汉方处方解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三)脓毒兼营卫失和(排脓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方未载主治证,以药测证,当治痈脓兼营卫失和证。

语译

排脓汤由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组成。

阐释

排脓汤即肺痿肺痈篇中的桔梗汤加生姜、大枣而成,桔梗为主药,用量为三两。方中甘草、桔梗排脓解毒,生姜、大枣健中和营。本方辛甘健中和营而不燥热,是解毒排脓,安中和营的有效方剂。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以药测证,本证以肺痈、喉痈、喉痹,脓成初溃,咯吐脓血腥臭,或咯血,恶寒身热,烦渴喜饮,舌质微红,苔白薄或黄薄,脉数为主要脉症。

[病机]

热毒壅内,兼营卫失和。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兼以调和营卫。

[主方]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主方分析]

方中桔梗,甄权谓可“消聚痰涎”,《大明本草》谓可“排脓”,《本草求真》又说是“开提肺气之圣药”,可见桔梗长于人肺消痰排脓;臣以甘草解毒除热,配合桔梗以奏排脓消肿解毒之效;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四药合用,对于上部痈脓,微有寒热者,较为适宜。

本方乃桔梗汤加生姜、大枣而成。桔梗汤主治肺痈“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伤寒论》又以之治少阴病咽痛。可知甘草、桔梗合用,确有疗咽痛、排痈脓之效。

[注意事项]

(1)桔梗汤中甘草之用量倍于桔梗,而本方桔梗之用量大于甘草,因此使用本方时桔梗可重用至20~30克。

(2)桔梗功用,善于治痈脓,热证可以用之,如桔梗汤治疗肺热痈脓证,排脓散治疗胃热痈脓证是也;寒证也可用之,如排脓汤是也。于此必须明确,热证者当伍以寒药,寒证者当伍以热药,必须针对病证而用药,再适当地配伍桔梗,方可收到预期治疗目的。

(3)胃热痈脓证者慎用。

[比较鉴别]

排脓散与排脓汤均附于王不留行散之后,均未详论主治,但以方测证可知,二方均属排脓解毒的基础方,无论内痈、外痈、金疮成脓,均可使用,但其主证各有侧重(表22-3),当注意鉴别。

表22-3排脓散证与排脓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排脓散排脓汤症状主治内痈、外痈、金疮成脓,证偏热,以舌红苔黄,脉数为其辨证要点主治内痈、外痈、金疮成脓,证兼营卫不和,故以兼见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等营卫不和症状病位部位偏下,尤擅治肠痈、胃痈部位偏上,尤擅治肺痈病机气血郁滞,肉腐成脓热毒壅内,兼营卫失和治法解毒排脓,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兼以调和营卫药物组成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鸡子黃一枚甘草二兩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常选加金银花、连翘、赤小豆、贝母、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桃仁、冬瓜仁等,加强解毒排脓之功。

②肺痈,本方合用《千金》苇茎汤。

③内痈或其他化脓症,溃脓之初,酌加黄芩、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芦根等,以增强清热解毒排脓之力。

④络伤血溢,咯血,配牡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另服三七粉、白及粉以凉血止血。

⑤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酌加天花粉、知母、鱼腥草、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2)运用范围本方可以治疗肺痈、喉痈、糜烂性胃炎、胃脓疡、胃溃疡、急性胃炎、食管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医案举例]

续建殊录云:加州士人某者,来在浪华,患淋疾七年,百治无效,其友人有学医者,诊之,与汤药,兼以七宝丸、梅肉散,久服而不治,于是请治于先生。先生诊之,小腹挛急,阴头含脓,疼痛不能行步,乃作排脓汤与之,服之数日,旧疴全瘳。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396]

浸淫疮

一、预后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浸淫瘡,徒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徒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7)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浸淫疮的预后。

语译

浸淫疮这种病,从口部向四肢蔓延的可治,从四肢向口部蔓延的不易治。

阐释

本条是从浸淫疮发病部位的先后和发病的趋势辨其预后。后世医家对浸淫疮的认识有所不同,有认为是脱疽游丹、癞疠、棉花疮、杨梅疮、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这些病与原文所述均不相符。而余无言认为是“脓疱疮”,或称“浸淫疮即黄水疮”(《金匮要略译释》),以及曹家达认为其病因是“湿热兼毒”等认识较为确切。亦即现代皮肤病学所称的脓疱疮,是因化脓性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巢元方谓:“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诸病源候论》),说明浸淫疮是因湿热火毒所生,逐渐弥蔓全身,尔后被渍成脓的皮肤病。

二、证治(黄连粉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浸淫瘡,黄連粉主之。方未見。(8)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浸淫疮的治疗。

语译

患浸淫疮,用黄连粉主治。

阐释

浸淫疮是由于湿热火毒为患的一种皮肤病,其流布浸淫力极强。治以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外治为主,黄连粉主治。黄连粉方虽未见,但本方以黄连为主药是无疑的。黄连味苦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故用黄连粉主治,则浸淫疮可愈。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浸淫疮为一种皮肤病,初起如疥,病灶范围很小,先痒后痛,伴有黄色分泌物。由于分泌物浸淫皮肤,逐渐扩大,遍布全身。舌质红,苔黄腻,脉无定体。

[病机]

湿热内蕴,郁于肌肤。

[治法]

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主方]

黄連粉方。

药物组成:黄连粉方未见,古代注家多认为即黄连一味。

为粉外敷之,甚者亦可内服之。

[主方分析]

以黄连一味,苦以燥湿,寒以清热解毒。

[注意事项]

(1)本方外用当以粉外敷,切不可以黄连煎水浸泡或外洗患处,若用水剂外洗或浸泡,则分泌物随水四布,更加扩大病变范围,加重病情。

(2)一般用法:将黄连研粉外用时,把酒精(75%)与黄连粉浸泡后,取汁涂于患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气血虚弱及阴疽者慎用。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治脓疱疮,急性湿疹:黄连、松香、海螵蛸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黄蜡二钱,放人适量熟胡麻油内溶化,调成软膏,涂于患处,每日三次。涂药前用热毛巾湿敷患处,使疮痂脱落。

(2)运用范围本方用治湿疹、脂溢性皮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毛囊炎、疖丹毒、神经性皮炎、红斑狼疮、口腔炎、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等见上述证机者。

[医案举例]

汉口蒋某,重庆人,在汉患浸淫疮。初起发现心胸部分,渐浸淫至四肢、周身、头面,破皮流浊液,医治无效,剧则不寐不食,神志时或恍惚,外观情势颇急,初以为疮疥不置意,继乃大惧。请予诊视,予日勿恐,浸淫疮由四肢走向心胸者不治,由心胸走向四肢者治,因热毒较重,熏化变质。内服解毒撤热,消炎散结,中药汤剂治之。方用:金银花、连翘各三钱,栀子二钱五分,黄柏、牡丹皮各三钱,蒲公英四钱,土茯苓六钱,土木香、土牛膝各三钱,大黄一钱。日服汤药一剂,三日生疮处水干结疤,又三日疤渐剥落,由汉至重庆,历程不过十日,此到重庆,疱疮全落,欢欣曷似。

[冉雪峰.冉雪峰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