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恶阻(干姜人参半夏丸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6)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胃虚寒饮恶阻重证的证治。
语译
怀孕以后呕吐不止,用于姜人参半夏丸主治。
阐释
妇女怀孕以后,出现恶心呕吐,若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本属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但若妊娠呕吐不止,称为恶阻,其吐势颇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持续时间长,多由妊娠时冲脉之气较盛,上逆犯胃所致,则必须用药物治疗。以药测证,当有呕吐物为清水或涎沫等,属于寒饮中阻,脾胃虚寒的恶阻重证,故宗“有故无殒”之意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治疗。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妊娠后呕吐不止,呕吐物为清水或涎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并伴头眩心悸、倦怠嗜卧,溲清便溏,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病机]
寒饮中阻,脾胃虚寒。
[治法]
温中散寒,化饮降逆。
[主方]
乾薑人參半夏丸方
乾薑人参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爲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主方分析]
方中千姜温中散寒,人参扶正补虚,半夏、生姜汁蠲饮降逆,和胃止呕。四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本方制剂特点,值得借鉴。原方以生姜汁糊为丸剂,一是藉生姜汁化饮降逆之功,增强疗效;又可制半夏之毒;二是以丸剂服之,便于受纳,并能达和缓补益之功。现在临床多改作汤剂,而在服药时加人生姜汁数滴,少量频服。若呕吐剧烈,汤丸难下,可将诸药碾为细末,频频用舌舔服。
[注意事项]
对于用半夏治疗妊娠恶阻,历代医家均有争议。后世一些医家曾将其列为妊娠忌药。然半夏止呕作用明显,尤其是辨证确属胃虚寒饮的恶阻,非此药则病难获效。但必须用制半夏,而且要与人参(或党参)、白术、甘草、生姜等配伍。有滑胎史或先兆流产者,尽量避免用半夏。
[比较鉴别]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于恶阻,但其病情轻重有别(表24-5)。
表24-5干姜人参半夏丸证与桂枝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干姜人参半夏丸桂枝汤症状妊娠后呕吐不止,呕吐物为清水或涎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并伴头眩心悸、倦怠嗜卧,溲清便溏,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妊娠早期不能食,口渴但饮水不多,或恶心呕吐,神疲体倦,舌淡红、苔薄白润,脉象滑利和缓为主要脉症病机寒饮中阻,脾胃虚寒胃气虚弱,阴阳失调治法温中散寒,化饮降逆调阴阳,和脾胃,平冲逆药物组成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郁久化热,去干姜,加竹茹、麦冬,清热和胃。
②若伴胃脘胀满等气滞症,可加陈皮、砂仁、厚朴行气安胎。
③呕吐物清稀量多,加茯苓、桂枝,化饮降逆。
④脾虚便溏,倦怠乏力明显,加白术、砂仁、陈皮健脾安胎。
⑤若伴胎动不安,加菟丝子、杜仲、川断、桑寄生等补肾安胎。
(2)运用范围寒饮停胃的腹痛、呕吐、痞证、眩晕、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
[医案举例]
黄某,女,27岁,农民。1992年12月17日诊。停经2个月,食欲渐减,头昏。精神疲惫,晨起恶心呕吐,或吐痰涎,或吐宿食。自以为呕吐是妊娠反应,未服药。延时月余,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即吐,呕吐痰涎清水,故来就诊。诊脉虽细但滑象明显,面色苍白,形瘦肢冷,脘痞不舒,舌淡苔薄白而润。此脾胃虚寒,痰饮内阻,浊气上逆之象。处方: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6克。3剂。嘱服药时取生姜汁10滴于药中,频服。药后呕吐大减,能进少量稀粥。再投原方3剂,呕吐止,食欲增。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调治。7个月后顺产1男孩。
[陈邦芝.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举隅.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1):18]
(四)小便难(当归贝母苦参丸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當歸贝母苦參丸主之。(7)
提要
本条论述妊娠血虚热郁小便难的证治。
语译
孕妇小便困难,饮食如平常一样,治疗宜用当归贝母苦参丸。
阐释
妊娠小便难,即后世所称“子淋”。妊娠但见小便难而饮食如常,可知病不在中焦,而在下焦。从方测之,此由妊娠血虚热郁,通调失职,兼膀胱湿热蕴结,导致小便难而不爽。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本方治疗小便难不囿于常法的思路值得借鉴。原方治“妊娠小便难”,除清热利湿治下焦外,还开郁下气治上焦,体现了正本清源,下病上取之意。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小便短黄涩痛,或尿频尿急,小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薄黄,脉细数。
[病机]
血虚热郁,通调失职。
[治法]
养血开郁,清热除湿。
[主方]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男子加滑石半兩
當歸貝母苦参各四兩
上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主方分析]
当归养血润燥,贝母清热开郁下气,以复肺之通调,苦参清热燥湿而能通淋涩。诸药合用,使血得濡养,热郁得开,湿热得除,水道通调,则小便自利。
[注意事项]
(1)妊娠小便难,虽与湿热有关,但不可通利太过。因孕后阴血下聚胞中养胎,全身阴血相对不足,若渗利太过,不仅耗伤津血,还恐引起滑胎。
(2)体质素虚,并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
(3)因本方通窍作用明显,故仲景用丸剂,意在缓攻,且当从小量服起,初服3~6克,渐加至9~15克,且当注意观察药后反应,以免伤胎。
[比较鉴别]
本方与导赤散鉴别如表24~6。
表24-6当归贝母苦参丸证与导赤散证之鉴别方证比较当归贝母苦参丸导赤散症状小便短黄不爽,或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常伴小便灼热,小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薄黄,脉细数小便淋漓涩痛,面赤心烦,口渴喜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病机血虚热郁,通调失职心火亢盛,移热小肠治法养血开郁,清热除湿清心利尿通淋药物组成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生地、川木通、淡竹叶、甘草梢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治疗妊娠膀胱炎,偏阴虚者可加生地、枸杞、车前子、川木通滋阴利水;偏实热者,可加黄柏、淡竹叶、滑石、萹蓄、瓜蒌清热通淋;兼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川断等补肾纳气。
②治急性前列腺炎可合五味消毒饮,并酌加白术、甘草清热解毒。
③治慢性前列腺炎可加赤白芍、丹参、红藤、川芎、金银花、党参益气活血。
(2)运用范围本方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肾盂肾炎、急/慢性前列腺炎、胃脘痛等属本方证机者。
[医案举例]
张某,女,28岁,农民。孕8个月,因小便滴沥难下,小腹胀急,于1976年6月15日住院。西医诊断为妊娠尿潴留。经用抗生素、导尿等法治疗十余日,不但无效,反而出现发热等症。患者苦于导尿,故邀余会诊。症见口干苦,气短,少腹及尿道热痛,脉弦细滑数,舌质绛,苔黄腻,面赤。体温38.5℃;血常规:白细胞13×109个/升;尿常规:脓球(+++)、红细胞(++)、白细胞(++)。诊断为妊娠癃闭。辨证:始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常,分清泌浊失司,小便滞涩难下而为癃;复因反复导尿,尿道感染,终至尿路阻塞,小便点滴不下而为闭。治宜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方选导赤散加味。6剂尽,证无转机。后投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治之。药用:当归12克,贝母12克,苦参12克,3剂,水煎服。三诊:体温37.5℃,小腹、尿道热痛减轻,脉细滑稍数,口干但不苦,气已不短,舌质红,苔黄腻,原方加金银花15克,败酱草30克,3剂。四诊:拔除导尿管一天,小便通,色微黄,便时微感不适,伴体倦,手足心热,脉滑细稍数,舌质红,苔微黄,余热未尽,气阴两伤。前方加太子参60克,生山药30克,鸡内金10克。3剂。五诊:体温、血象、尿检均正常,诸证悉除,出院调养。
[薛璞.当归贝母苦参丸临床应用举隅.山西中医,1990(2):14]
(五)水肿(葵子茯苓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8)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妊娠水肿的证治。
语译
怀孕有水气,其人身肿并觉身体重着,小便不通利,有洒淅恶寒的现象,起立时即感觉头眩晕,用葵子茯苓散主治。
阐释
妊娠水肿即后世的“妊娠肿胀”,亦称“子肿”、“胎肿”。本证多因妊娠六七月,胎儿渐长,影响气机升降;或因妊娠期间情志所伤,肝失疏泄,膀胱气化受阻,水湿停聚所致。水盛身肿,乃身重;水泛肌肤,阻遏卫阳,则洒淅恶寒;水湿内阻,清阳不升,故起则头眩。此证关键在气化受阻,故用葵子茯苓散利水通阳。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妊娠身肿、身重,伴洒淅恶寒,起则头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滑或弦滑有力。
[病机]
膀胱气化受阻,水湿停聚。
[治法]
利水通阳。
[主方]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爲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