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12027900000077

第77章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4)

[主方分析]

方中葵子,又名冬葵子,性滑利,擅通窍,《神农本草经》言其主“五癃,利小便”;茯苓淡渗利水,导水下行,两药合用,利水通窍,渗湿通阳,其利水是手段,通阳是目的,使小便通利,水湿下走,阳气宣通,气化复常,则诸证悉除。后世叶天士治湿温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著名理论。

[注意事项]

(1)冬葵子,后世列为妊娠慎用药。临床用须谨慎,一是服药量不可太大。原方虽用一斤,但每次只服方寸匕。二是不可久服,中病即止,以免造成滑胎。

(2)若妊妇素体虚弱或有滑胎史,则不宜用本方。

[比较鉴别]

本方证与当归贝母苦参丸证都可出现小便不利,但二者一虚一实,病机证治各不相同(表24-7)。

表24-7葵子茯苓散证与当归贝母苦参丸证之鉴别方证比较葵子茯苓散当归贝母苦参丸症状妊娠身肿、身重为主症,伴洒淅恶寒,起则头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滑或弦滑有力小便短黄不爽,或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常伴小便灼热,小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薄黄,脉细数病机膀胱气化受阻,水湿停聚(属实)血虚热郁,通调失职(偏虚)治法利水通阳养血开郁,清热除湿药物组成葵子一斤茯苓三兩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剂型散剂丸剂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若见腹满,可加紫苏、砂仁理气除湿,又可安胎。

②头面四肢皆肿者,可加桂枝、泽泻、猪苓化气行水。

③喘者可加葶苈子、厚朴、桑白皮降气平喘。

④若见小便涩痛,舌红少苔等伤阴症状,加生地、玄参滋阴润燥。

⑤若眩晕明显,加泽泻、白术健脾利水。

(2)运用范围可用于妊娠8~9月属于实证子肿,心腹胀急,或为子痫先兆、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见上述证机者。亦可与当归贝母苦参丸化裁合用,治疗急性肾炎。

[医案举例]

刘某,女,9岁。恶寒发热两天,面目浮肿,后延至四肢皆肿,咳嗽喘息,风疹遍及全身,口干喜饮,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体温38.6℃,血压110/80毫米汞柱。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管型(+),脓球少许。证属湿热内郁,外受风热,风水相搏,发为水肿。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方用冬葵子15克,茯苓12克,川贝母9克,苦参15克,麻黄4克,连翘10克,石膏15克,蝉衣6克。服药3付,寒热止,浮肿大减,咳喘平,风疹消退。

再诊仍守基本方加白术10克,薏苡仁12克,山药9克。服药1周后尿常规检查正常,再续原方治疗1周,余症消除,用参苓白术丸巩固治疗而告愈。

[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4]

(六)胎动不安

1.血虚湿热(当归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9)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血虚湿热胎动不安的治法。

语译

妇人怀孕期间,可以经常服用当归散。

阐释

妇人妊娠后,最需重视肝脾两脏。因胎在母腹,全赖气血以养之。肝血足则胎得养,脾运健则气血充。若肝血不足,脾运不健,酿湿蕴热,则胞胎失养,影响胎儿,甚至可导致胎动不安。故用当归散养血健脾,清热除湿,以祛病安胎。

原文“常服”二字宜活看。妊娠肝脾不调,血虚湿热者常服之,确能清化湿热,安胎保产;而妊妇体健无病,胎有所养,胎元自安,则勿需服药。对方后“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苦疾。产后百病悉主之”等说,亦应从肝虚脾弱,血虚湿热着眼,并非产后百病都可用当归散治疗。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胎动下坠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经半产,伴头昏,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纳少,面黄形瘦,大便或结或溏,舌尖微红或苔薄黄,脉细滑。

[病机]

肝脾不调,血虚湿热。

[治法]

养血健脾,清热除湿。

[比较鉴别]

本方与芎归胶艾汤均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二者鉴别如表24—8。

表24-8当归散证与芎归胶艾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当归散芎归胶艾汤症状胎动下坠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经半产,伴头昏,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纳少,面黄形瘦,大便或结或溏,舌尖微红或苔薄黄,脉细滑妇女妊娠下血,所下之血色多浅淡,或黯淡,质清稀,腹中疼痛,伴头晕、目眩,神疲体倦,舌淡,脉细病机肝脾不调,血虚湿热(虚实夹杂)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偏虚)治法养血健脾,清热除湿调补冲任,固经安胎药物组成当归黄芩芍药芎藭各一斤自术半斤芎藭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六两剂型散剂汤剂服法常服调理短期服用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预防习惯性流产,可加补肾之品如生熟地、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杜仲等。

②预防母婴血型不合之新生儿溶血病,可加茵陈、大黄、丹参等。

③若血虚内热,胎动不安,可加川断、桑寄生、苏梗、砂仁、杜仲补肾除湿安胎。

④若气血俱虚,胎动不安者,合四君子汤或人参汤,健脾益气安胎。

(2)运用范围符合该方证病机的妊娠腹痛和胎漏(先兆流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

[医案举例]

朱某,25岁,护士,1975年4月26日初诊。患者孕7个月,因夜班劳累,于3天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妇科以“先兆流产”收住院,经西药治疗罔效,特邀中医会诊。刻诊:阴道出血量较前稍增多,血色鲜红,面赤唇红,口渴咽燥,心烦不安,舌红,苔薄黄燥,脉滑稍数。辨证:热扰冲任,胎漏不止。立法:清热养血安胎。处方:全当归10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黄芩15克,炒白术10克。水煎服。服一剂药后,出血即止,服完两剂,诸症全消。出院休息10天后正常上班,至妊娠足月顺产一女婴。

韩奕.金匮妇科方治验举隅.北京中医,1991(5):50]

2.脾虚寒湿(白术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妊娠胎,白术散主之。(10)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脾虚寒湿者的养胎方法。语译

怀孕期间养胎,宜用白术散主治。阐释

古人虽有多种养胎方法,但一般都是借防治疾病,以收安胎的效果。若孕妇素体健康,则无需服药养胎。唯禀赋薄弱,屡为半产或漏下,或已见胎动不安或漏红者,则需积极治疗,此即所谓养胎或安胎,治用白术散。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小腹下坠感,或腰酸腹痛,甚至阴道有少量下血,恶心,呕吐,纳少便溏,体倦乏力,带下量多,舌质淡,苔白润或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弱或缓滑。

[病机]

脾胃虚弱,寒湿中阻。

[治法]

温中除湿,健脾安胎。

[主方]

白术散方见《外壹》

白术四分芎藭四分蜀椒三分去汗牡蠣

上四味,杵属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心烦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醋漿水服之。若嘔,以醋荥水服之;後不解者,小参汁服之。已後渴者,大参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主方分析]

方中白术健脾除湿,芎藭和肝舒气,二者相伍,又能健脾养血安胎;蜀椒温中散寒,牡蛎(据《外台秘要》,牡蛎二分)收敛固涩,二者合用,又可降逆固胎,诸药合而用之,共收温中除湿,健脾安胎之功。

[注意事项]

(1)药后护理,以醋浆水开胃调气,醒脾和胃,降逆止呕;若有呕吐,亦以醋浆水宣开;若呕吐明显,可用小麦汁调服,以生津养胃止渴。

(2)中病即止服。

(3)妊娠脾胃虚热或实热证者禁用。

[比较鉴别]

本方与当归散都是去病安胎之剂,但证治不同(表24-9)。

表24-9白术散证与当归散证之比较方证比较当归散白术散症状胎动下坠或妊娠下血,或腹痛,或曾经半产,伴头昏,神疲肢倦,口干口苦,纳少,面黄形瘦,大便或结或溏,舌尖微红或苔薄黄,脉细滑小腹下坠感,或腰酸腹痛,甚至阴道有少量下血,恶心,呕吐,纳少便溏,体倦乏力,带下量多,舌质淡,苔白润或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弱或缓滑病机肝脾不调,血虚湿热脾胃虚弱,寒湿中阻治法养血健脾,清热除湿温中除湿,健脾安胎药物组成当归黄芩芍药芎藭各一斤白术半斤白术四分芎藭四分蜀椒三分去汗牡蛎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但苦痛,加芍药缓急止痛。

②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

③心烦吐痛,不能食饮,为饮邪所致,加细辛、半夏、生姜,化饮和胃,降逆止呕。

④若兼腰酸痛不适,加菟丝子、续断、桑寄生补肾壮腰,安胎止痛。

⑤脾虚失运,纳少便溏,苔白腻者加砂仁、怀山药、莲子,以增强健脾利湿之力。

(2)运用范围本方可治疗肥胖型妇人妊娠时羊水过多,或有流产习惯,症见胎动不安、腹痛、呕吐心烦者;妊娠腹痛、胎漏、寒湿带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见上述证机者。

[医案举例]

焦某,女,23岁。无产育史。无慢性肾炎及其他特殊病史。妊娠26周发生两足浮肿,逐渐蔓延至全身。就诊时全身浮肿并伴腹水。患者肤色淡黄,精神萎靡,舌苔薄腻,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滑无力。证属脾虚水泛,治以健脾温中除寒湿。方用白术12克,川芎6克,蜀椒3克,牡蛎30克,黄芪、泽泻各15克,通草6克,车前子15g。5剂后肿势减轻,随症加减服15剂后,水肿基本消失。足月顺利分娩。

[王桂生.白术散加减治疗子肿84例报告.北京中医,19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