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宫秘史
12116000000026

第26章 功过辱没由一人——王侯将相篇(4)

但是,没想到,紧接着高颎的国令上疏揭发他,说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对高颎说:“司马仲达当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文帝听后不加调查就大怒,把高颎囚禁起来加以审讯。这时宪司又奏称:沙门真觉曾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女尼令晖也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文帝听了更加恼火,当着群臣说:“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顾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这时,居然有人请隋文帝斩了高颎,但是隋文帝没有照做,而是把高颎削职为民。

开皇二十年,在杨素、杨广等的密谋和策划下,太子杨勇被废,杨广立为太子。又过了四年,杨广登基,就是隋炀帝。高颎被起用为太常。当时突厥启民可汗将入朝,炀帝要以富乐相夸,下诏征集周、齐乐家子弟及天下散乐。高颎上奏拒绝说:“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炀帝听了非常不高兴。

高颎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子以好乐而亡,殷鉴不遥,安可复尔。”高颎又因炀帝赐予启民可汗礼遇过厚,对太府卿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还曾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就有人把这些话告诉了炀帝,炀帝认为高颎诽谤朝政,便下令把他杀了。当时高颎六十七岁。

贺若弼对隋朝有什么样的贡献

在杨坚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就有讨伐陈国、平定江南的愿望和打算。建立了隋朝坐上皇位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准备南下讨伐陈国。为此,他不断地访贤纳士,寻觅优秀的率兵将领,并且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当年的愿望。

隋文帝杨坚,还多次找众大臣谋划讨伐陈国的计策。有一次,文帝与高颎商议时也谈到了这件事,于是高颎趁机推荐贺若弼,他说:“朝臣之内,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陛下可以重用此人。”隋文帝其实也早就看好了贺若弼,于是立即表示赞同,并立即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托他负责筹办平定陈国的重大事宜,贺若弼也是很情愿地领命上任了。

隋文帝之所以让贺若弼担任吴州的总管,是因为当时吴州与寿州都是平陈的前沿重镇。当时贺若弼上任后,还作诗一首赠予寿州太守源雄,相互勉励,诗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贺若弼

贺若弼也同其他文人一样抱有远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完成父亲遗愿,所以刚到任,他就立即着手准备,并潜心考虑,根据当前的形势,他很快就制定了十条平陈的计策,上报文帝。文帝看到这些计策,十分高兴,于是就当即赐予贺若弼宝刀一柄。这对于忠心耿耿的贺若弼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大的鼓励。

开皇九年,隋军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大举讨伐陈国,于是贺若弼也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在讨伐陈之前,贺若弼命令长江沿岸的守军在每次换防时,都故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表面上弄得人声鼎沸,队伍似乎很是强大。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让陈军认为隋军要大举进攻。果不其然,陈军看到隋军有如此庞大的架势,于是立即全国动员,调兵遣将,但是,当他们调集了兵力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虽然是这样,陈国也不敢怠慢,如此反复了几次,陈军觉得隋军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也就不再把隋军放在心上,更不再加强防范。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懈怠下来,贺若弼竟然带兵大举进攻,而此时的陈军毫无戒心,不以为然。所以当贺若弼带领大军偷袭陈朝南徐州城时,一次就成功地拿下了。

攻下南徐州城后,贺若弼率隋军继续向陈的首都建康进军,但是他提前就严格命令下属,不得侵犯陈国百姓,如有违犯严惩不贷。隋军到蒋山境内后,不巧与陈军相遇。陈军由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将军率领,人数众多,是陈朝的主力。贺若弼首先迅速打退了田瑞的进攻,旋遭鲁达等部队的夹击,被迫退兵。收兵后,贺若弼算计到,陈军打了这次胜仗后,必定会产生骄傲情绪,有所松懈,于是立即决定与陈军决一死战。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隋军再次发兵,竟然大获全胜。

除此之外,贺若弼的属下还将萧摩诃俘获,送到贺若弼的军帐内。贺若弼命手下将萧摩诃斩首,但见萧摩诃在临刑前神态自若,毫无惧色,对他非常钦佩,觉得这才是人间的英雄豪杰,于是就让人放了他,还对他非常礼貌。

攻打建康时,贺若弼是从东北方逼进。大将韩擒虎则从西南方逼进,并首先攻入建康城内,活捉了后主陈叔宝。贺若弼入城后,派人将陈叔宝带到自己那里,这时的陈叔宝已丧失了君王的气度,双腿颤抖,大汗淋漓,二话不说就伏地参拜。贺若弼见他这个样子,还安慰他说:“小国的君主,与大国的朝臣地位相当,等到拜见我朝天子后,可能还会封你为归命侯,你不必太过惶恐。”可见,贺若弼不是一介莽夫,也有怜悯的一面。

当时,隋文帝因为他讨伐陈朝有功,非常高兴,下诏褒扬,并亲自召见,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赏食邑三千户,又将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当妾,另外还赏赐财宝绸缎无数。后拜贺若弼为右领军大将军,又转任为右武卫大将军。贺若弼虽然最终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但是,生擒陈后主毕竟是韩擒虎的功劳,为此贺若弼非常不高兴,认为自己丢尽了脸面,于是他居然公开与韩擒虎发生正面冲突,可见贺若弼也有非常小气、不豁达的一面。

隋文帝对贺若弼的厚爱和他在灭陈战争中的功勋,使贺若弼自视甚高,自以为满朝文武之中,只有自己功居“第一”。正是这样的心态,致使他飞扬跋扈,最终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样的结局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当时,杨素升任右仆射,而贺若弼仍然是将军。贺若弼感觉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杨素,但是官位却没有比他高,心理上感到非常不平衡。他的不满时时表现出来,在隋文帝面前也是毫不掩饰。文帝为此十分生气,曾经责问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而你却经常说这二人只会吃饭,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听后竟然也不否认自己说过这话,还居然说:“我跟高、杨二人十分熟悉,我确实知道他们是没有什么才干的。陛下竟然对他们那么好,给他们高官。”隋文帝听到他如此居高自傲更加恼怒,于是罢了他的官。虽然公卿奏贺若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隋文帝,应该处他死罪,但是文帝并没接受,觉得他的确为隋朝干了不少大事,只把他贬为平民算了。

就算是遭到了这样重大的惩罚,贺若弼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产生了更大的不满与怨恨,他曾对太子杨广大放厥词说:“杨素只是猛将,而非谋将;韩擒虎只是斗将,而非领将;史万岁只是骑将,而非大将。大将非我莫属。”

隋炀帝即位后,贺若弼因为这话便没有被起用。大业三年,贺若弼背地里非议炀帝款待突厥太过奢侈,不久隋炀帝就知道了,本来就暴虐的隋炀帝杀了贺若弼,他的儿子也都被放逐到了边塞,妻女也沦为官方奴婢。贺若弼戎马一生,最后却因为过于骄傲而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颇令人为之遗憾。

达奚长儒有什么作为

达奚长儒的祖籍是代地,最初属于鲜卑族中诸多部落之一。达奚长儒的祖父达奚俟曾任北魏政权的定州刺史,他的父亲达奚庆曾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所以,达奚长儒家几代为官,家世十分显赫。

所以,达奚长儒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家庭传统的熏陶,崇尚武略,并且有着过人的胆识。他在十五岁时继承父亲的封爵,成为乐安公。北魏大统年间,达奚长儒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白釉鹤鹿老人像

年轻有为的达奚长儒英勇善战,并且屡立战功,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十分顺畅的仕途: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等官职。后来又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三百户。北周武帝的天和年间,他又出任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等他跟随武帝征服北齐之后,再迁为上开府,晋爵成安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户。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年纪轻轻就任过了这么多的官职,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也就是在宣政元年,陈军吴明彻率军侵犯北周,达奚长儒与乌丸轨率兵将吴明彻死死地包围在吕梁。陈军在得到消息后,又派骁将刘景率领七千精锐赴吕梁救援吴明彻,北周军将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很快,达奚长儒就派人探听到陈援军从水路而来,便下令搜集几百个车轮,系上巨石,并用铁链相连,投入河道中,这样可以使刘景部的战船阻滞在河道中,不能继续前进。于是,达奚长儒乘机突发奇兵,水陆夹击,迅速将刘景军击溃,后来又与乌丸轨夹击,很利落地擒获了陈军主帅吴明彻。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无论在哪场战役中,达奚长儒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因此立下大功,又被晋位大将军,出任行军总管,掌管北方边境的军事调度,以抵御突厥军的不断侵犯与骚扰。

果然,在开皇三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偕同他的弟弟率领十万多大军南下侵犯隋朝边塞。但是,当时隋军准备不足,军队士气低落。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达奚长儒率领两千精锐部队迎战敌军,在周盘陷入突厥军的重重包围。士兵们开始时都非常害怕,但见主帅达奚长儒神色自若,冷静应对,大家渐渐地恢复了士气,奋力杀敌。隋军边战边退,数次被敌军冲散,但是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聚合。在与突厥军大战的几天中,士兵们的兵器损坏了,就赤手空拳与敌人肉搏,直到手都打得露出了骨头,杀死杀伤敌军万人左右。拼杀三天三夜后,突厥军最终落荒而逃。

这次战争虽然以隋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损失十分惨重,达奚长儒也身受重伤,五处伤中竟有两处伤穿透身体。隋文帝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下令奖赏众兵将,对达奚长儒和他的部下称赞备至,授予达奚长儒上柱国的职位,并对阵亡的将士赠官三转,并由他们的子孙承袭。这次战争对于隋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之后,达奚长儒又出任宁州刺史、鄘州刺史等职,因为突厥人听说了他的威名,又经过前次战争的较量,所以不敢再来侵扰他管辖的地区。

贺娄子干在军事上有何建树

贺娄子干的祖先居代,后来因跟随鲜卑拓跋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政权而举家南迁,居住在潼关以西。他的祖父是贺娄道成,曾任北魏侍中、太子太傅;他的父亲是贺娄景贤,曾任北魏右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