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才的人不愿意为官,很多无才的人却为了官位不择手段,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隋朝非常短暂,所以有的大臣侍几朝皇帝,他们在这样的政坛上是怎样处理与各朝皇帝之间的关系的呢?在君与臣、臣与臣之间又存在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有些历史书籍上对于朝廷上的评价是否属实呢?
隋取代前朝的内部机密
西魏刚建立时就被宇文氏一家把持了朝政。丞相宇文泰权势日盛,魏主只有拱手受教的份儿。宇文泰还仿照古时寓兵于民的遗意,创建了府兵制。充当兵丁的人平时仍然务农,到了农闲,讲阅战阵,马畜粮械,由民自备,只是将租庸调尽行免去。每府归一郎将统属,百府为百郎将,分属二十四军,每军归一开府主持,两开府置一大将军,两个将军置一柱国,共设柱国六人,最高统帅就是宇文泰,称为持节大都督。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主仅是个牌位。魏主宝炬死后,新立魏主元钦就想除去宇文泰,刚有动静,就被宇文泰派人毒死。宇文泰倒不急于篡位称帝,又立恭帝拓跋廓。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支持下篡位,建立了北周。宇文觉皇帝宝座还没坐稳,刚刚册封元氏为皇后,大礼告成,正在欢庆之时,就被逼逊位。又重立宇文毓为周帝,宇文护为太师,封皇弟宇文邕为柱国,晋封鲁国公。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幼时就有器量,宇文泰生前曾对人说:“欲成吾志,必待此儿。”
到了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公爵,官拜柱国,出镇蒲州。因周明帝宇文毓英明聪敏,有见识有度量,宇文护非常害怕他,便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饼里放了毒药送上去。明帝吃了以后,就觉了出来。在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口授了五百多字的遗诏,而且说:“我的儿子年幼,不可能负起治国的重任。鲁公,是我的大弟弟,为人宽仁、大度,声望传于海内,能弘扬我家帝业的,必然是这个弟弟!”说完就去世了。
鲁公宇文邕自幼就胸怀大志,气度不凡,所以特别受明帝喜爱,凡是朝廷有事,都与他商量。他性格深沉,有远大的识见,不是明帝询问,他轻易不随便发表意见。所以,明帝常常感慨地说:“这个人要么不说话,一说就必定有切中事理的精辟见解。”壬寅年,鲁公宇文邕即皇帝位,是为周武帝。
周主邕沉毅有智,即位时自知羽翼未丰,深自韬晦。先与南朝讲和,陈周和好,相互释放俘虏,签订和约。又与突厥木杆可汗联姻,木杆可汗将爱女阿史那氏,遣嫁周主。周主邕行亲迎礼,出郊迎女,入宫备册,立阿史那氏为皇后。这个皇后虽出身番族,相貌倒也端正美丽,宇文邕优礼相待,两无间言,密切了与突厥的关系。
宇文护久揽权柄,自恃功高,自居私宅,也常屯兵护卫,威风超过了宫阙。护的诸子僚属,也都仗势作奸,祸国殃民。宇文护对儿子和部下的所作所为全不过问,任他们胡作非为。周主邕深自晦匿,不加干预,一班王公大臣,也都猜不透周主的意旨,只好两边讨好,虚与周旋。实际上,周主邕已暗暗做了准备,找机会除掉宇文护。正巧赶上宇文护出巡同州,还都复命,周主邕在文安殿接见,护请求进后宫看望太后。
当时周主邕长叹一声说:“太后年事已高,十分爱好饮酒,还一喝就醉,弄得喜怒无常,近来我虽然多次犯颜谏阻,也没能接受,哥哥今天前去,还希望再次劝一劝吧!”说到这里,随即从怀里掏出早已写好的戒酒文字,交给护道:“麻烦你把这个戒酒文念给太后听。”护当然答应,与周主邕一起进了后宫。见到了太后,问过了安。太后命护旁坐叙话。
护因接受了周主的嘱托,就立着念起了劝太后戒酒的文书。周主邕就乘机偷偷地拿起一块玉玺,走到护的身后,猛然用玉玺击打护的脑袋,护猝然倒地。周主命令宦官何泉,用御刀砍了宇文护,何泉战战兢兢,两手乱颤,砍了几下,也没伤得了宇文护。早已埋伏在室外的卫公宇文直,一跃而入,手起剑落,把护劈成两段。
太后大惊失色,周主邕即婉言陈述,说护想谋害两宫,所以才诱他来此诛杀掉。太后只得默许。当下周主颁诏宣布了宇文护的罪行,除首恶已正典刑外,余党全部赦免。护既伏诛,周主才得亲政,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
周主邕崇尚儒学,下令强迫僧人、道士还俗。将所有祭祀的典籍中没有记载的寺庙道观尼庵,全部改作公用住房,并允许诸王可以迁进去居住。
周主邕志向远大,一心想统一北方,共组织了三次对北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前两次都是宇文护指挥的,没能取胜。三次伐齐,周主邕身先士卒,围攻晋阳时,率先冲入城中,被齐兵内外夹攻,进退两难,多亏亲兵相救,才得免于难。
北齐国子博士熊安生博通五经,听说周主攻破了邺城,就命令家人清扫门前的道路,家人问为什么?安生道:“周主重道尊儒,必来见我。”果然,过了半日,周主亲至熊家,握手引坐,赐给安车驷马,然后别去。又礼请北齐的中书侍郎李道林入宫,询问齐朝的政教风俗,人物善恶,留宿三日,方才送归。周主邕在邺城驻扎了数天,赈贫济困,彰善惩恶,对北齐无故遭戮的大臣,特为昭雪,并给以赠谥,且令改葬,子孙各得荫叙,原来没入官库的家口田宅,概令发还。经一番征战,周终于灭了齐,北方又重获统一。
周主邕平日治理国家大事,非常勤快,而且他持身俭朴,平常只是自穿布袍,睡的是布被。他的后宫仅有妃子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此外一律裁损。后宫的服饰,一概崇尚朴实,凡从前宇文护所筑的宫室,他都嫌过分华丽,全部令毁掉拆除,改为土阶数尺,不设高级木制摆设,所有雕刻的各种物件,一并赐给贫民。假若去校兵阅武,都是步行,不惮劳苦。每当宴会将士,又必执杯劝酒,或亲手付给赐物。征伐北齐时,见一军士光着脚行走,就脱下自己的靴子相赐,所以兵士们都肯为他卖命,都愿意效死疆场。
《农政全书》书影
周主邕在位十九年,三十六岁病故。他的子宇文赟即帝位,立柱国隋公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后。但是赟却不像其父,性好淫僻,本无令行。邕在时,因管教甚严,不得不勉强矜持,涂饰耳目。邕死后,赟刚即位就原形毕露,恣情声色,任意荒淫。整日在宫中游狎,不顾正居丧期,见有姿色的宫嫔,即逼与淫乱。
后来他还广采美女,罗列声伎,增筑离宫,大兴徭役,穷奢极欲,并滥杀勋臣。为了自己耽恋酒色,不再早起上朝,年方逾冠的宇文赟竟异想天开,将皇位禅于七岁的儿子宇文衍。仅三年后,宇文赟就病死了,就这样当时任左大丞相杨坚掌握了内外政权,导致了一代隋主的诞生。
隋文帝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
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的时候,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等总是骚扰大隋的边疆,严重地威胁着隋朝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统一,无奈之下,隋文帝采取了武装防御的措施,以使边疆得到安定的发展。
当时的突厥族是匈奴另外的别支,兴起于北魏末年。到木干可汗时,势力达到了非常强盛的地步,成为北方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权。北周与北齐对峙时,他们争相跟突厥联姻,而且还给他们物资以得到突厥的帮助。北周末年,曾以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给了沙钵略可汗。
之后,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沙钵略可汗与营州刺史高宝宁合谋,进扰边地,攻占临榆镇。千金公主又极力劝说沙钵略替她娘家北周报仇,于是突厥大举进犯。
隋文帝面对突厥的侵犯,采取了坚决进行还击的态度。于是他派河间王杨弘、上柱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行军元帅,分道迎击突厥,打败了沙钵略的进攻。于是,隋文帝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堡,一面采取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计谋,利用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击,促使突厥的内争越来越激烈。
后来,阿技可汗投归建牙葱岭以西干泉地方的达头可汗,此后,达头可汗也正式从沙钵略大可汗的统辖之下分裂出去,成为一股独立的势力,突厥便分为东、西两部分。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下,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愿意永远称臣于隋朝,从此之后,边境也有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吐谷浑原来是羌族,在现在的青海和新疆南部。但是他们的首领却是鲜卑人,魏、周之际开始称他们的首领为可汗,都于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隋文帝刚建立隋朝时,吐谷浑统治者吕夸也乘机骚扰隋朝的边境,致使隋文帝一度废弃弘州,给隋朝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隋文帝为此非常烦恼,于是他便命令上柱国元谐率步骑数万出击,吕夸战败逃走,但是过了没多长时间又来侵犯。汶州总管梁远接到命令,奋起抵抗,于开皇三年大败吐谷浑。
隋统一南北后,国力也达到了非常强盛的程度,吕夸见此情势再也没胆量来骚扰了。开皇十一年吕夸不幸去世,他的儿子世伏继承了父亲的官位,隋朝把当时的光化公主嫁给他。但是不久后,世伏被部下杀害,他的弟弟伏允接着任了哥哥的官位,仍然以光化公主为妻。双方也一直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并努力保持了下来。
卖元宵
另外,还有处于东北的契丹等族,有的归附了隋朝,有的派遣使者来献贡,隋文帝也都高兴地接纳了,并跟他们结下了很友好的民族情谊。除此之外,隋文帝对周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稳妥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赢得了一个“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的生活和生产的安定环境,为隋代统一南北、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一点上,隋文帝在历史上为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衡为什么由得宠到被赐死
张衡小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而且为人非常正直。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到太学学习,专心研究,深入思考,在同辈中他的才能也是非常出色,无人能比的。由于他的功德和过人的智慧被周武帝封为汉王侍读。之后,张衡跟从沈重学习《三礼》,后升任掌朝大夫。年纪轻轻就显示出了他超凡的才能。
张衡
张衡在文帝登基后又被封为司门侍郎,几经迁转,任扬州总管掾,得到晋王杨广的信任和亲近。张衡也竭尽全力辅佐晋王,替晋王出谋划策,夺取嫡长子的太子之位。开皇年间,熙州李英林聚众谋反,设置百官。张衡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五万人去讨伐叛军,很快就平定了这次叛乱。由于他平乱有功,又被封为开府,还得到了很好的赏赐。晋王杨广做了皇太子后,又封张衡为右庶子,让他任给事黄门侍郎。自此得到了杨广的很大信赖。
之后,隋炀帝即位,张衡又任御史大夫,很受重用。大业三年,炀帝巡幸榆林郡。返回途中来到张衡的家中,因为喜欢张衡家中的山泉,便留下来宴饮了三天,还重重赏赐了张衡,张衡为此非常高兴。
但是张衡仗着恩宠渐渐骄纵起来。第二年,炀帝想扩建汾阳宫,命令张衡与纪弘整策划方案后上奏,但是张衡却进谏说:“连年繁重的劳役令百姓苦不堪言,我不赞同再大修宫殿。”他的直言令炀帝心中大为不快。后来炀帝便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张衡自己认为,由于他的计谋我才得到了天下,真是没有自知之明。”
之后,当时齐王杨谏失去了炀帝的宠信,炀帝就趁机暗中令人寻找杨谏的过失想定他的罪,有人便心谋不轨诬陷杨谏。炀帝以张衡身为司法官员却未能纠正杨谏为借口,将张衡调为榆林太守。张衡为此心理上很是不平衡。
在这之后的第二年,炀帝又巡幸汾阳宫,张衡因为监督修筑楼烦城,得以觐见皇帝。炀帝看到张衡并没有消瘦,认为他没有深思过错,非常不高兴,又让他回到了榆林。不久,又让张衡监督修建江都宫。此时,有人向张衡控告监工,张衡不仅不替他做主,还把讼书交给了监工,使那个人备受监工的怨恨和责难。当时任礼部尚书杨玄感来到江都,于是那个人就到杨玄感那里喊冤。玄感认为张衡做了不该做的事,便去见张衡。不料他还没说话,张衡便先对他说:“薛道衡真是死得冤枉。”
杨玄感回朝后就把这些都上奏给了炀帝。江都丞王世充又上奏说张衡多次减少摆设的器具。炀帝因而大怒,便关押了张衡并想杀他,但后来还是放了他,将他贬为庶民。炀帝经常命人察看张衡的举动。不料在大业八年,炀帝听张衡的小妾说张衡颇有怨言,甚至诽谤朝廷,一怒之下不加调查让张衡在家中自尽。其实,这只是隋炀帝将张衡除掉的借口,真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隋炀帝为何亲幸启民帐
隋朝建立之初,居于北方的突厥,屡扰边境,经杨素率兵奋击,原可汗步迦奔走吐谷浑,隋文帝杨坚命令与隋友好的启民归统部众,成为突厥可汗。启民感隋恩德,岁岁来朝,年年进贡。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又到东都朝贺。炀帝为显示大朝威风,极力排场,每次启民来时都弄些新花样出来。此次,炀帝命大陈文物,内外鼓吹,启民可汗好生羡慕汉官威仪,上表炀帝请求赐他一套汉官的冠带。炀帝认为是古今盛治,准令易服。启民可汗一住数日,宴赐甚厚。辞行时,恳请炀帝车驾北巡,此议正合炀帝心愿,便痛快地答应了。
炀帝在东都西苑,纵情作乐,过了暮春,又到初夏。天气清和,炀帝便蠢然思动,想起曾答允启民可汗,车驾北巡。便借要安抚河北为名,下诏出发。为了修复御道,征发河北十余郡的丁男,凿穿太行山,北达并州,使通驰道。炀帝先起驾到达了赤岸泽,启民欲入塞接驾,炀帝不允,令启民在帐守候。过了两个多月,山路才打通,方从赤岸泽再次出发,共带了兵马五十余万,旌旗耀日,甲仗鲜明,声势浩大,一直抵达了榆林郡。
炀帝此行,本意是要在塞外显耀武力的,又恐浩浩荡荡大军的行动,引起突厥猜疑,便派遣武卫将军长孙晟,先行前去传谕帝意,免得发生误会。长孙晟到了塞外,启民可汗闻知天朝使节来临,即召集了各部的酋长十余人,一同迎接长孙晟。到了启民牙帐,长孙晟先将炀帝的意思讲明。又见到牙帐里外,芜草秽积,脏乱异常,欲命启民先自清除,给诸酋长做个倡导表率,只是不好开口。
长孙晟眉头略皱,计上心来,便佯指帐外的青草,问启民说:“帐前留置的青草,想来必定是香草?”启民不知话中有诈,便拔了几棵青草,凑在鼻前嗅闻,只是青草哪得有味,便回答说:“没有香味,不是香草。”晟便冷笑着说:“天子巡幸天下,凡属诸侯王公,全应亲自洒扫,表明诚敬的意思。如今连牙帐里面,芜草还这么多,我还当是可汗留下的香草,哪知竟是寻常的青草,真是出人意料之外!”启民听了这番话,方才明白,原来晟是有意讥讽,不觉深自惭愧,慌忙谢罪说:“这实在是奴辈的大意与无知,才致有此过失。奴辈的生命尚是天朝所赐,哪敢惮劳,自惜筋力。只因僻居塞外,罔知大法。今幸得将军见教,才可能恭诚接驾,真是受惠不浅。”启民说完后,便亲拔佩刀,自砍庭中芜草。一些下属,见启民亲自动手,也纷纷拔刀相助。不到一个时辰,牙帐内已收拾干净。启民又命番役,将帐外的杂草,也各处扫除。长孙晟这才辞回,启民亲自送了一程,方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