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缓解期内服方 (2)
淡渗利湿法
【药物组成】车前子15g(包煎),萆薢、茯苓、土茯苓各20g,猪苓、泽泻、益母草各10g,淡竹叶5g。
【随症加减】红肿热痛较重者加连翘15g,牡丹皮10g,蒲公英10g;痛甚者加延胡索15g;尿路结石者加鸡内金20g;多关节疼痛者加独活、秦艽各10g;胃痛或纳差者加炒麦芽20g;夹瘀者加丹参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发病及服药期间禁食高嘌呤及滋补燥热食物,禁酒、少食肥甘腥荤之品,注意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
【功效主治】淡渗利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3例。临床治愈(关节红肿疼痛消失,行走自如,血尿酸降至正常)84例,占81.6%;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接近正常,但多关节仍有轻微疼痛)17例,占16.5%;无效(用药后关节疼痛及尿酸无明显变化)2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治疗时间最短者2d,最长者23d,平均为7d。
治验:李某,男,67岁。痛风性关节炎4年余,曾多次住院治疗,口服别嘌醇片、秋水仙碱片,并配合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症状可缓解,但经常复发,近1年来已不敢食肉,本次因劳累并饮酒而发病。症见两足大趾内侧红肿疼痛并双踝关节肿胀疼痛,以右足为甚,患部有灼热感,拒触按,行走困难,血尿酸560μmol/L,双耳郭上均有痛风结节,舌质稍红、苔略黄腻,脉细弱。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蕴结。治当淡渗利湿、清热化瘀。药用茯苓、土茯苓、萆薢各20g,车前子(包煎)15g,薏苡仁40g,黄柏、牡丹皮、泽泻、猪苓、独活、益母草、陈皮各10g,淡竹叶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次日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好转,前方续服3剂后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可自由行走,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发。
【经验心得】本病多属实热证,多以湿热为患。治当淡渗利湿兼清热凉血,使二便通利,小便量增多,从而能较快地解除红肿疼痛的症状并降低血尿酸,且短时间内不易复发。治疗中应注意患者即使有舌质淡、苔腻及脉沉等类似寒证表现,也应慎用温经散寒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方剂出处】徐志奎淡渗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3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46
淡渗泄浊法
【药物组成】萆薢、土茯苓各15~20g,茯苓、猪苓、金钱草各12~15g,泽泻10~12g,地桃花根50~80g,秦艽8~10g。
【随症加减】湿热重舌苔黄厚腻或焦腻者加木通8~10g,车前子、金银花各12~15g,蒲公英15~18g,生石膏30~40g,牛膝10~15g,独活8~10g;湿重舌苔白厚滑者加白豆蔻、砂仁各6~8g,车前子12~15g,佩兰、藿香各10~12g,羌活8~10g;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不得安卧者加羌活、独活各8~10g,生石膏30~40g,黄柏、知母各10~12g,蒲公英15~20g,甘草6~8g;有胃痛史或已有胃痛者加白芍、枳壳各12~15g,白及15~20g,甘草6~8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内服。上午9:00许煎第1次,煮开后文火续煎30min,取药液1次温服完;下午4:30左右同1剂药重新加水煎第2次,煮开后文火续煮40min,取药液1次温服完。有胃痛者同时服复方氢氧化铝2片,每日3次;或雷尼替丁0.15g,每日2次。3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淡渗泄浊,解毒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4例。临床治愈13例(54.17%),好转8例(33.33%),无效3例(12.50%)。治疗1个疗程21例,2个疗程2例,3个疗程1例。
【经验心得】痛风的西药治疗,症状治疗多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等;病因治疗又分为抑制尿酸生成的药(如别嘌醇)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如丙磺舒)两大类;合并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前两种方法综合治疗大多可以取得疗效,但停药容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大,患者不易坚持。中医若能辨证遣方正确,治疗疗程足(主要视舌苔的消退与尿酸的降低值与时间长短来确定巩固治疗的时间),则不仅可以取得近期疗效,而且远期疗效也较好。
【方剂出处】成才荣,等淡渗泄浊法治疗痛风24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2):75
丹溪痛风方加减
【药物组成】苍术、黄柏、防己、威灵仙、天南星、泽泻、车前子各15g,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桂枝各10g,土茯苓25g,萆薢20g。
【随症加减】若关节红肿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湿热偏盛者,则去天南星、桂枝,土茯苓用至45g,萆薢35g,佐大黄12g(后下),忍冬藤、豨莶草各15g;若骨节痛剧而红肿不甚,遇寒加重,苔白,脉沉弦,寒湿偏盛者,则酌加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海风藤等,药量随证加减;若遇年老病程日久,且常反复发作,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大便溏烂者,可加鸡血藤、桑寄生各30g,杜仲、五加皮、乌梢蛇各15g,全蝎8g,在疼痛缓解期,可合独活桑寄生汤加减。
【治疗方法】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30d为1疗程。每隔1个月复查1次血尿酸,正常后半年复查1次。
【功效主治】清泄浊毒,利湿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5例。1个疗程后,治愈44例(80%),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1年内4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占8.33%。55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3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眩晕1例。
【经验心得】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风寒湿热,痰浊血瘀,闭阻经脉为标。初期病位在关节经脉,后期侵蚀筋骨,甚至内损脏腑。因此治疗上应分清标本缓急,分期治疗。急则清泄浊毒,利湿化瘀,祛风通络止痛;缓则健脾补肾,调肝固本。临床每见痛风患者,多形体丰腴,沉湎醇酒,嗜食肥甘厚味,且常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相伴而生,疼痛多见下肢末端,夜间尤甚,日久亦可见痛风结节。由此可见湿浊痰瘀为此病之关键成因,故治疗上恪守泄浊利湿化瘀这一大法。拟丹溪痛风加减方为基础,审证权变,随寒热辨证施治。丹溪痛风加减方取自《丹溪心法》上、中、下痛风方,原方13味,本方以此方为基础,去龙胆草、神曲、白芷,易土茯苓、萆薢、泽泻、车前子。
方中苍术、黄柏清热燥湿;防己善走下行,清泄下焦膀胱湿热,宣滞通脉,肢节痹痛;土茯苓甘淡性平,主入脾胃二经,可搜毒外泄,助升清降浊;萆薢苦甘性平,主入肾、膀胱二经,渗利湿热而长于分清泌浊,药理研究土茯苓、萆薢能增强肾血流量促进血尿酸的排泄;泽泻甘淡渗湿,泄肾间相火以存阴液,与车前子配伍能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而加快尿中成分的排泄,促使血尿酸的降低;天南星祛经络骨节之风痰;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能宣壅导滞,与羌活、桂枝温经通络,祛风胜湿,缓解关节肿痛;诸药合用,既注重整体观念,又切入局部辨病思维,将局部与整体有机地结合。痛风急性发作,以湿热偏甚者居多,常伴大便秘结,故除加大土茯苓、萆薢用量之外,还可酌加大黄、忍冬藤,加强清热、通便之力,且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尿酸的合成,而忍冬藤药性甘寒,疏利关节,舒挛缓痛,并引药达病所。
【方剂出处】陈祖红丹溪痛风加减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5例陕西中医,2004,25(12):1093
当归拈痛汤
【药物组成】当归12g,羌活10g,甘草5g,防风10g,防己15g,黄芩12g,黄柏15g,茵陈20g,苦参12g,苍术10g,泽泻18g,葛根10g,牛膝10g。
【随症加减】痛甚者,加田三七、乳香、没药;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反复发作者,加黄芪、白芍。
【治疗方法】急性期每2天服3剂,每剂2煎,分早、中、晚3次服用。缓解后每日1剂,早、晚服,在内服中药的同时,以茶水调和金黄散外敷受累关节局部,并保持药物湿润,每日换药1次。
【功效主治】补益脾肾,温经通络,祛风蠲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其中显效者,3~7d症状即获控制。随访2~6年,1年内复发者,2例;年后复发者,3例;3年后复发者,5例,5年后复发者,1例。复发者采用本法治疗,依然有效。
【经验心得】中医诊断为风湿热痹。本病患者肥胖者多见,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脏腑湿热内蕴,兼外感风邪,加上劳累、局部损伤、酗酒等诱因,邪袭经络,气血不能通畅,湿热下注,出现一系列湿热瘀阻经脉的症状。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和营祛瘀、通络止痛为法。当归拈痛汤出自李东垣《医学发明》卷八。原为治疗湿热脚气方。《医方集解》引申为治疗湿热相搏,肢节烦疼,与风湿热痹甚为合拍。本方当归、羌活、防风、防己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茵陈、黄芩、知母、苦参清热除湿;苍术健脾燥湿,又可兼制苦寒伤胃之弊;泽泻淡渗利湿;人参助正气,升麻、葛根解肌表以上、下分消。本方配伍严谨,熔清热利湿、祛风胜湿、和营通络于一炉。临证时又在于药随证变,以期切中病情。同时配合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作用的金黄散外敷,内外兼治,相得益彰。本病缓解期间以脾肾两虚,风湿之邪内滞筋脉关节者居多。治疗以补益脾肾、温经通络、祛风蠲痹为主,按本方加减合六味地黄丸口服以图根本。
【方剂出处】何咸胜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3例报道江西中医药,1997,28(4):21
当归拈痛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15g,羌活10g,防风10g,葛根30g,知母10g,泽泻10g,猪苓10g,白术15g,苍术15g,黄芩10g,苦参10g,党参15g,甘草6g。
【随症加减】可加桃仁10g,红花10g,增强活血祛瘀之功。湿浊甚者加薏苡仁30g,藿香10g利水渗湿、芳香化浊;关节肿胀疼痛甚者,加蜈蚣6g,全蝎6g;热邪甚者加生石膏30g清热泻火。
【治疗方法】以上药用冷水浸泡30min,再用文火煮沸30min即可服用。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服,7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利湿热,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治愈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
【经验心得】当归拈痛汤出自《兰室秘藏》,为清利湿热之要方。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中以羌活、防风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茵陈、苦参清热利湿、通利关节共为主药;黄芩利水渗湿,加强清热祛湿之力;葛根解热生津,知母清热润燥,既助清热之功,又防苦寒燥湿之品伤津耗液;以桃仁、红花、全蝎、蜈蚣、乌梢蛇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佐以白术、苍术健脾燥湿,使湿邪得以运化;党参、当归益气养血,以扶正祛邪,且可使诸药燥利而不伤气血。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使湿热清、瘀血祛、经络通,则诸症自愈。故对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之痛风性关节炎确有较好疗效。
【方剂出处】闫霞等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24
二妙散合宣痹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柏、防己、薏苡仁、金钱草各15g,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20g,防风、羌活、独活、牛膝、忍冬藤、桑枝各25g,地龙10g,延胡索3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50ml,早、晚分2次温服。3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宣通经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3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中医学将痛风性关节炎归于“痹证”范畴,《外台秘要》及《丹溪心法·痛风》对本病早有详细记载。描述其表现为“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酸痛”,“痛有常处”。对本病的成因,《格致余论·痛风》及《中藏经·五痹》认为是“瘀浊凝涩”、“气血为邪所闭”所致。现代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血虚血瘀,兼之患者多嗜酒,恣食肥甘之品等,致湿热之邪内蕴,使气血、经络闭阻而见关节红肿疼痛。其初起以热痹之证为先,邪实为主,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变生他症而危及生命。由于本病病机的关键在于湿热内阻,故治宜清热凉血,利湿通络。方中黄柏、防己、薏苡仁、金钱草清热利湿;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解毒;防风、羌活、独活、牛膝、忍冬藤、桑枝祛风除湿通络;牛膝补肝肾,活血以引药下行;地龙活血通络;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则使湿热清除,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诸证自除。
【方剂出处】刘学慧,等二妙散合宣痹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中医药学报,2006,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