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2
12346000000033

第33章 任脉辨证

第16章 任脉辨证

一、任脉概述

(一)任脉循行路线

任脉起始于中极下的会阴部,向上到****处,沿腹里,上出关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上行到下颌、口旁,沿面部进入目下。

冲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它的一支循背脊里面上行,为经络气血之海。其浮行在外的,沿腹上行,会于咽喉,另行的从咽喉上而络于唇口周围。

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处,沿着腹壁深处再上行经过关元穴,到达咽喉部。

任脉别络,名尾翳(鸠尾),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实证,见腹皮痛;虚证,见瘙痒。取用其络穴。

(二)任脉病候

任脉循行胸腹正中,于小腹部与足三阴交会,如脉气失调,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疝气、白带、月经不调、不育、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中痛等。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列缺通任脉,其主治证有痔疾、便泄、痢疾、疟疾、咳嗽、吐血、溺血、牙痛、咽肿、小便不利、胸脘腹部疼痛、噎嗝、产后中风、腰痛、死胎不下、脐腹寒冷、膈中寒、乳痛、血疾等。

(三)归经选药

傅青主《傅青主女科》说:“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龟性阴,走任脉。”

严西亭《得配本草》说:“龟板通任脉”,又说:“丹参益冲任,王不留行通任督二脉,茴香、秋葵子、马鞭草入奇脉,泽兰调病伤八脉。”

朱小南《朱小南妇科经验选》总结前人的经验说:补任脉之气:鹿茸、覆盆子、紫河车;补任脉之血:龟甲、丹参;固任脉:白果。

二、任脉辨证病案评析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故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素问·骨空论》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任脉循于颈喉胸腹正中线,“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会足太阴于下脘”,“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会阴维于天突、廉泉”,“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奇经八脉考·任脉》)。因此,任脉能够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主持元阴,任养一身之阴气,参与主持生殖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妇女的经带胎产有极重要的作用。故其为病的特点是阴气受损,机体失于滋养,生殖机能障碍为主。任脉起于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它所经过的石门穴,别名称为“丹田”,为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之所,又为“生气之原”。

《素问·骨空论》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灵枢·五味篇》指出:“其有天宦者……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由于其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主持人的生长、发育、生殖的重要基础物质——元阴。任主胞胎,能承任输送阴血“妊养”胞胎。任脉损伤,或虚衰不足,则影响阴经而发病,元阴不足则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衰退,可见“不孕”“胎漏”“滑胎”“胎萎不长”等证。任脉为阴脉之海,主持元阴,妊养全身,故任脉病证之治贵在固护阴气,分清寒热虚实,实则祛邪救阴安任,虚则滋补****以固任。

补养任脉法,适于冲任二脉气虚血少,胞宫失养,阴虚有热或气虚不摄而致的上述疾病。因肾主藏精,脾主统血,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故补养任脉法常用补肾填精之品如阿胶、紫河车、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肉苁蓉、山茱萸等。而龟甲可作为任脉的引经药,叶天士说:“龟板性阴走任脉”,《临证指南医案·产后门》龚商年按曰:“任脉为病,用龟板以为静摄”。补气健脾药常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临床上对任脉亏损,虚火内扰者,还常用黄柏、知母、生地黄、玄参等降肾火之品,傅青主曰:“黄柏清肾中之火,肾与任脉相通以相制,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1.疝气案

王某,男,26岁。右侧****肿大,有坠胀感,外科检查诊为“****鞘膜积液”,嘱择期手术,患者畏惧,前来求中医治疗。诊见:苔薄脉弦,断为七疝中之水疝,总由任脉气结水停所致。治以疏利任脉。药用:

生白术15g,猪苓12g,茯苓12g,泽兰12g,泽泻12g,车前子12g,川楝子10g,小茴香6g,乌药6g,桂枝6g。

服药1周****肿大即减,又守方治疗半个月而愈。

[陈革. 从奇经论治经验点滴. 国医论坛,1999,14(1):19]

评析:《内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对于疝气瘕聚,后世每从肝论治,然肝与任脉居少腹,肝气失疏,气血失于调畅,势必影响任脉,仅从肝治,不用奇经药,药难达病所,只有奇经病用奇经药,其效始著。方以川楝子、小茴香、乌药疏肝理气,软坚散结;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猪苓、泽兰、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

2.遗精案

郝某,男,30岁,已婚。1998年5月20日初诊。诊见:遗精、早泄4年,伴神疲体倦,腰脊酸困,畏寒,脘腹胀满,纳差,大便泄泻,每天2~3次,舌红、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处方:

菟丝子、黄精、何首乌、白芍、黄芪各30g,熟地黄20g,鹿角霜15g,山茱萸、补骨脂、覆盆子、芡实、山药各10g,肉桂、甘草各6g。

服药7剂,精神见佳,无泄泻,腰膝酸软亦减。仍滑精,早泄。上方加急性子10g,服4剂后早泄减轻。予鱼鳔、山药、山茱萸、桑螵蛸各15g,龟甲、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天服2次,服2剂后患者精神充沛,病愈而安。

[秦淑芳. 韩冰教授从任脉论治疾病的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3,35(4):12-13]

原按:叶天士云:“欲涵****不漏,意在升固八脉之气”。本例患者属任脉不固而致遗精,督脉空虚引起泄泻。遗精、泄泻并至,以常法治疗,往往久治无效,盖因任督二脉统辖八脉,故单用草木药饵,不能治精血之惫,要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充养。方中鹿角霜、补骨脂、肉桂温补奇经之阳;山药、鱼鳔、山茱萸、龟甲填精以充养八脉之阴;黄芪、甘草补气;芡实、桑螵蛸、煅龙骨、煅牡蛎涩精止遗,以固奇经。又因久遗八脉俱伤,单纯涩剂不能取效,故复诊加通利之品急性子,取“通以济涩”之意,这是奇经虚证与其他虚证不同的特殊治法,而收良效。

3.崩漏案

孙某,女,18岁,未婚。1998年4月3日初诊。主诉:月经周期无规律4年余,经期延长,经血量多3年。患者于14岁初潮,初潮后即见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水量多,色紫红,夹少许血块,曾经2次人工周期治疗,效果不巩固。基础体温单相。西医诊断为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诊见:****出血20余天,淋漓不净,色鲜红,无血块,舌质偏红,边尖有瘀点、苔薄,脉弦细。处方:

生地黄、地骨皮、墨旱莲、生地榆、白芍各30g,龟甲、蒲黄炭、女贞子各15g,山药、黄芩炭、花蕊石各10g,甘草6g。

服药4剂经水即净,改方为:当归、白芍、山茱萸、山药、肉苁蓉、巴戟天、紫河车各10g,女贞子、鹿角霜各15g,地骨皮、生地黄、桑寄生、菟丝子各30g。以此方进行调理,基础体温出现双相曲线,月经转为正常。1年后随访,停药已数月,情况良好。

[秦淑芳. 韩冰教授从任脉论治疾病的经验介绍. 新中医2003,35(4):12-13]

原按:本例患者,初潮后即见周期紊乱,是因肾气尚未充实,冲任二脉失于调养所致。月经色紫红、量多,是为肾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所致。故方中用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肾阴,山药、山茱萸补肾益精气而固冲任,龟甲滋养肾阴,走任脉,益冲任。同时用生地黄、地骨皮、生地榆、黄芩炭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而用炭的目的是增强止血之功。为达到止血不留瘀,又加入蒲黄炭、花蕊石加强止血化瘀之功。血净后,继以滋阴清热、补肾固冲任的生地黄、地骨皮、女贞子、桑寄生等药以固其本,再加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角霜等填精补髓,当归、白芍等养血补血,使肾中阴平阳秘,冲任气血平静旺盛,因此月经恢复正常。

4.葡萄胎案

李某,女,23岁,1990年8月20日初诊。自诉:怀孕3个月,腹大倍常,动红腹痛,继下葡萄胎形,至当地医院作刮宫术。半个月连施手术2次,经血渐净。后半个月复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谓葡萄胎未净,嘱其再行刮宫术。患者系新婚后第1胎,颇有顾虑,不同意再做手术,乃至我处求治。时已月余,查尿HCG仍阳性,腹部平平,纳食稍差,余无不适。余思中医妇科似无此病治法,夜暮翻阅文献,见《叶氏医案存真·卷三》有一案:漏下如卵形,谓任脉为病,治以血中宣气。乃仿其法,处方:

南山楂10g,茺蔚子10g,青葱10g,茜草6g,香附10g,薏苡仁30g。3剂。

服药后反应殊大,头昏肢软,颇感不支。坚持服完3剂,5日后复查尿HCG已阴性。1个月后再查尿HCG仍为阴性。嘱其暂时避孕。2年后竟获一子。

[朱祥麟. 奇经病医案六则. 中医杂志,1996,37(9):527-529]

原按:葡萄胎为非正常胎孕,乃任脉血损,水气互结,积聚成形。治以血中宣气,祛其瘕聚,以恢复任脉功能。方用山楂、茺蔚子、茜草活血调任,香附、青葱调气散结;薏苡仁祛湿行水,以去其瘕聚之余波,而复任脉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