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营养手册
12480000000021

第21章 因时择食(1)

暖春饮食须知

大地回春以后,气候仍然变化无常。春天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补充较多的营养。那么,春天在饮食上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营养构成注意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因为春季尤其是早春时节天气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要养成在一天较早的时候摄取大部分热量的习惯,理想的安排是:早餐摄入热量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少饮酒。滥饮会使人昏昏欲睡,干扰正常的睡眠。酒精也是一种利尿剂,会引起脱水而影响体力。

二、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钾食物

蛋白质。气候的变化会使人在春季感到疲乏,即所谓的“春困”。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是脑内产生警觉的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可多摄入鱼、鸡、瘦肉、低脂奶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此外,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的功能。

含钾食物。钾能帮助维持细胞水分,增强机体活力,应适当多摄入水果、豆类及海带、紫菜、干贝、瓜子等富含钾的食物。

三、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春天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应注意多摄取维生素和无机盐。

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和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蔬菜和水果;

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维生素E,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四、保持饮食清淡

春季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冬天吃的羊肉、辣椒等油腻、温热性食物吃得太多、太频,会导致饭后体温、血糖、情绪发生变化,产生疲软现象,体内温火上升,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不过,在做菜时可适当加入一些调味品,以刺激味觉神经,增加食欲。

小贴士

春天的气温上升是缓慢的,故饮食的结构不可大起大落,应逐步地将食物结构加以调整,减少动物膳食,增加一些植物性食物,注意摄入水果和蔬菜,同时适当增加室外活动,调整体内代谢。

对付“夏季厌食症”的饮食策略

人们一到夏天,就会经常感觉食欲不振,吃不下饭,这就是人人难免的“夏季厌食症”。那么,如何有效地对付“夏季厌食症”?

饭前喝一杯水。在饭前1小时可以喝1杯水,这样除了可以解除肠胃脱水的现象,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以及胃的排空,促进食欲。

注意补充维生素B1。夏天喝大量的水和冷饮,而且流汗也多,容易把维生素B族冲出体外,导致食欲不振,因此维生素B族中的维生素B1是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的媒人,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虽然照常吃饭,体内的能量却不足,表现无精打采。维生素B1最丰富的来源是所有谷类,如小麦胚芽、黄豆、糙米等,因为种子发芽时需要这种维生素。肉类以猪肉含量最丰富。

注意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B2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身体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在活动量大的夏天更需维生素B2,因为美国康乃尔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量是随着活动力而增加的,维生素B2的最佳食物来源是牛奶、乳酪等乳制品,以及绿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等。

注意补充菸碱酸。又名维生素B3,它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并提供能量,缺乏菸碱酸会引起焦虑、不安、易怒,所以夏天常常觉得烦躁。富含菸碱酸的食物有青花鱼、旗鱼、鸡肉、牛奶等。

注意补充维生素C。暑热其实也是一种压力来源,可以补充抗压的维生素C,在夏天自制苦瓜汁、芹菜汁、凤梨汁等各种果汁,既可补充水分,也可以多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炎夏饮食须知

了解了对付“夏季厌食症”的饮食策略,还应该了解关于夏天饮食的更全面的知识。

夏日高温环境下,膳食饮食宜清淡。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应以摄入高维生素、优质蛋白和无机盐的食物为主,并补充足够的热源。

各种营养素应保持一定的比例。生热素占热能分配比为:蛋白质15%、脂肪30%、碳水化合物55%,新鲜蔬菜每日不少于500克,其中叶菜类应占50%以上。

多饮一些高碱低渗电解质饮料。

另外应调整用餐时间,避开高温时间。

夏天一到,细菌繁盛,为追求清爽,就把许多食物生吃,很容易吃坏肚子,所以,要注意食物的清洗,餐具的卫生和消毒。

清凉、清淡的食物里的陷阱

一到夏天,很多人因为吃不下,所以常选择许多清凉或看起来清淡的食物来对付夏天,殊不吃这些表面清凉、清淡的食物里却暗藏陷阱——让人越吃越胖!为什么会是这样?如何纠正和调整才会吃得更健康、更科学呢?

陷阱一:餐后一杯冷饮或一支冰品。因为热、往往饭后就喝杯饮料或吃碗冰,但是一杯珍珠奶茶热量就有240卡,一罐绿奶茶185卡,一罐冰咖啡115卡,一支雪糕280卡。当我们在喝饮料时只觉得自己是在解渴,不觉得在喝热量,但是,接下来麻烦大了,因为身体要消耗100卡,可要靠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小时,如果你没有做呢?

调整策略: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没味道不好喝,但“习惯是被养成的”,一旦养成清淡的口味,再喝含糖饮料反而不习惯。

陷阱二:喝绿豆汤等甜品。很多人因为吃不下饭,就会喝绿豆汤、红豆汤,但这些食物和米饭一样含糖多,如果吃太多一样会发胖。

调整策略:要做到取代,而非多加。如果饭后要喝一碗绿豆汤(约70卡),记住饭量要减少1/4。如果要把绿豆汤当作饭吃,可以把糖少放一点,另外加入低脂牛奶,切一些水果,就达到和正餐类似的营养。

陷阱三:把鲜奶当开水喝。夏天天气热,鲜奶有营养,很多人会把鲜奶当开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

调整策略:营养专家建议,牛奶一天只能喝二三杯。

陷阱四:吃很多水果。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升高。

调整策略:夏天也是蔬菜盛产期,吃吃蔬菜水果沙拉也不错,让水果的分量少一点。

陷阱五:吃三明治。吃三明治感觉吃得很少,事实上热量不低,一个便利商店卖的鸡腿三明治热量就有307卡,但是心理上却觉得吃得很少,下午又会吃点心,反而会增加更多热量。

调整策略:在便利商店贩卖的三明治中,田园烧肉、海鲜总汇、火腿沙拉三明治热量较低;如果有空,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多放一点莴苣、小黄瓜、番茄,吃起来更爽口。

秋季进补前需先调理脾胃

立秋(阳历8月7日左右)以后,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但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秋季进补前需先调理脾胃?如何调理?

立秋时候,酷夏将过而未过,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为更好地接受秋冬季节的补品做好准备。

立秋后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不妨多吃一点绿豆、扁豆、薏米等,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这两类人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小贴士

在秋季,除了那些阳虚者,不宜过多地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附片等,否则极易引火上身,加重秋燥。

燥秋进补要把好“酸碱关”

秋季到来后,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秋高气爽,人们的胃口和精神渐渐转好,因此,人们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开始“贴秋膘”,各种肉类的摄入量由此大幅度增加。殊不知,此中暗藏危机。这个危机是什么?而秋季饮食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由于肉食加大,人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就在大量肉类等酸性食物的摄入中被悄悄改变,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因此悄悄抬头。所以,秋季进补关键要把好“酸碱关”。

为此,但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膳食中应多饮水,维持代谢水的平衡交换机制,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清热解毒之效。

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并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多吃温食,少吃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

秋季早餐最好来碗粥

秋季的早晨为什么比较适合食粥?适合秋季早餐的粥谱都有哪些?

秋晨宜食粥的理由

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