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人体营养手册
12480000000022

第22章 因时择食(2)

深秋,天气逐渐从凉爽转冷,气候干燥,常会感到口唇干燥、咽干、皮肤发涩。许多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嘴唇干裂、鼻腔流血及皮肤燥涩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这是由于燥气消耗了人体的大量津液的缘故。中医认为:秋燥与体内津液不足及肺阳虚有关。古人认为“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以说,早餐最好喝上一碗粥,不但花钱少,关键能润燥滋阴,益于养生。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与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

推荐粥谱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适合秋季早餐的粥谱。

梨子粥:用梨子两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木耳粥:将白木耳5~10克浸泡发涨,加粳米100克,大枣3~5枚同煮粥。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

麦门冬粥:用麦门冬20~30克,煎汤取汁,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适量同煮。麦门冬可养阴生津,对肺燥、干咳、少痰等症效果较好。

百合粥一:取大米250克,百合50克,加水煮粥,再加100克白糖搅匀即可。百合具有润肺、清心安神和润燥止咳之功效。

百合粥二:新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加粳米100克煮粥。有清心润肺之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等症,均比较适宜。

莲子粥:莲子50克(在清水中泡4小时),大米25O克,加水煮粥,凉后加入适量冰糖。莲子既能祛暑,又能益脾养心。

山药粥:取山药200克切成小块,加大米适量煮粥,凉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食用。山药具有温补脾胃,不燥不热的特点。

藕粥:将藕节切成小块,加大米适量煮粥,再加白糖适量即可。藕具有清热生津、开胃健脾和益血之功效。

胡桃粥:取胡桃50克,大米250克,加水煮粥,凉后加适量蜂蜜即可食用。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清燥润肠。

红枣粥:取红枣50克,白木耳30克,大米300克,加水煮粥,凉后放入适量冰糖即可。红枣、白木耳均具有滋阴润燥、益肺补气之功效。

南瓜粥:将南瓜切成块,加大米适量煮粥。南瓜具有润肺益气、降糖止痛的作用,尤其适合患糖尿病的儿童。

黑芝麻粥一:取黑芝麻25克,糯米250克,加水煮粥,再放入白糖适量。黑芝麻具有补肺益脾、润肠通便之功效。

黑芝麻粥二:将黑芝麻适量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100克煮粥。芝麻可润五脏,补虚气。

菊花粥:菊花50克煎汤,再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具有清暑热、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的作用,对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一定效果。

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功效。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面100克,先用凉水调成糊状,待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

对付秋燥的饮食要点

对付秋燥,除了食粥,还有哪些饮食要点?

在进食的调理上,除遵照原有的荤素搭配、平衡膳食的原则外,要注意少食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宜食芝麻、糯米、乳品等柔润食物。

有病的人,秋季更需忌口。感冒发烧,切勿再吃辛辣食物。如今,各类麻辣烫、火锅之类的食物已开始推出,哪怕味道再诱人,您也要忍一忍。

久病之人,要忌食猪头肉、鹅肉、鱼腥类食物。

经常患胃满、呕吐、恶心等病之人,最好少进甜食。

满脸长“痘”之人,或者患疮痛肿毒之人应忌羊肉、蟹、虾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咳喘痰多之人,应忌酸涩之物,不过,可用梨和冰糖煮水喝,以润肺化痰。

小贴士

深秋天凉,也可因时用些药膳。秋季,五脏中肺气当令,需要平补,适宜食用菊花肉片等药膳。同时也可选用四季皆宜的药膳,如茯苓包子、银耳羹等。

冬季饮食须知

为什么说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同样是温辛回阳,为什么不同地域应有所差别?为什么冬季进补如何因人而异?

进补的最佳时机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处于封藏状态,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皮肤汗孔由疏松转为致密。

传统医学认为,这一时期“五脏属肾”,饮食宜多食温辛,以补肾阳。故常用食疗原料包括牛肉、羊肉、狗肉、桂圆、红枣和樱桃肉等。

因地而宜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人体生理特点和病理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饮食及进补方面也应有所避就,才能达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冬季一般采用温辛回阳的食疗方案,但具体到各个地域应有所差别,具体地说:

在西北严寒地区,用量宜多;

在东南湿热地区,用量宜少;

在高寒、高湿地区,宜食辛温、辛热、助火、补阳类食疗原料,忌食具有寒凉降泻作用的食物。

因人而异

因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很大,在选择冬季进补的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因人而异。

如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易于激动者(中医称为“阴虚”),冬季进补原则应以“淡补”为主,应采用滋阴增液、养血生津的饮食,禁用辛辣等食物;

而形体丰腴、肌肉松弛者(中医称为“阳虚”),宜采用甘温食物,禁用寒湿、冷腻、辛凉的食物……

冬季如何吃才能更耐寒

冬季进补为什么要以增加热能为主?为什么钙、铁、碘、蛋氨酸能够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如何进补这些营养?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就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冬季的开始。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进补显得非常重要。

一、先做引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

小贴士

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

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等等。

二、以增加热能为主

在寒冷的冬季,进补应以增加热能为主:

隆冬时节,气温寒冷,人的皮肤血流量减少,主毛肌收缩,以减少从体表向外散热。日常膳食中应注意通过膳食提高耐寒能力,摄入高热能食物。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在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俗语。所以每逢立冬,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进补方案:营养专家表示,冬季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中医认为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三、钙和铁

冬季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类、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四、碘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一种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五、蛋氨酸

我们平时吃的芝麻、葵花子也能为人体提供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芝麻、葵花子、蔬菜等。

总而言之,冬天膳食要点是四高,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合理增加营养物质,是人体适应冬日环境的必要条件。

冬季别忘补充维生素

在寒冷的冬季,过分重视热能的进补,再加上冬天新鲜水果、蔬菜较少,就要注意预防维生素缺乏症,所以更应注意适量摄入维生素。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加之,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冬季过后,人体往往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小贴士

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白领美女冬季食补策略

冬令进补与其服用大量补品,不如先从食补开始。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女性在食补中又可根据不同的体质,分为四种不同的食补方法。

清补

指食性寒凉的食物,如梨、生藕、芹菜、百合、绿豆、黄瓜、甲鱼、螺蛳等,有清火作用。

平补

指那些性气平和、不论健康人或病人都可以食用,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的食物,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类。这类食品性能平和,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病人均可食用。

温补

指食性温热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黄鳝、甜食、红枣、桂圆、荔枝以及葱姜辛辣之品等。冬令怕冷的女性常吃这类食品可帮助升火,改善怕冷的感觉,从而增强体质。

温散

指性味辛热的食物,如辣椒、桂皮、芥末、香菜、花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常用来御寒和除湿。

小贴士

女性朋友冬令进补要真正地做到因人而异地科学进补,还是要注意遵从医嘱。一旦患有妇科疾病,应该及时去专业妇科医院就诊、咨询。毕竟专业的医师,专业的技术,专业的设备,更能够帮助广大女性朋友祛除病痛,增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