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狼性商鉴
13297300000010

第10章 商志——商路漫漫,锲而不舍(2)

霍英东成功地买下使馆大厦后,他开始对外招租。由于使馆大厦属当时的高级楼宇,向来都是住着一些外交官,所以新的租客也是以洋人居多。几年之后,随着霍英东的公司不断扩大,他又成立了立信置业公司,专门建造和买卖楼宇。同时,他还成立了有荣工程有限公司,利用他原先拥有的各种船只,经营淘海沙和运输海沙业务,后来又从事填海开港等工程业务。

进入地产行业后,霍英东于1953年底购下九龙油麻地榕树头公众四方街至东莞街的一块地盘。这块地皮有10万余平方英尺,属香港的犹太籍商人嘉道理所有。嘉道理家族财力雄厚,是香港屈指可数的富豪家族,也是香港的犹太人“第一家族”。

因为霍英东在地产界刚露头角,与一些大商家并不相识。他说:“那时我并不认识嘉道理,亦无缘与他接触,两家公司之间只是通过书信往来,并各派一名律师办理买卖手续。我还记得,当时的地价很便宜,只是20多元一平方英尺,花了几十万就买下一块很大的地盘。那是我花钱买下的第一块地。但当时的情况很复杂,我已经付款给嘉道理,办好买卖手续了,但地盘上仍堆满烂铁、烂物,搬迁赔偿问题没有办妥。那时还没有租户法庭,对这类事情没有妥善的处理办法,所以搞得自己很头疼……”

霍英东在出租使馆大厦时,他算过一笔账,扣除利息及各项开销,至少七八年之后才能返本,并不划算。所以他买下四方街地皮,想在那里建楼,建成后,他不想再用来收租,而是想向市民出售。当时把楼宇出租,是香港地产行业最盛行的方法。霍英东说,因为楼房的产权和责任问题解决不了,“那时港府不随便承认楼房的上盖,即建一二层,或四五层,政府都不理,政府把地卖给你后,只承认你一个业主,只向你一个业主收地价和地税。若把楼宇分层出售,当时法律上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期,香港一些地产商开始觉察到这种经营方式的局限性,于是想改弦易辙,探求新的售楼方式。他们想出了新方法把楼宇契约分开,即“分契”,然后把楼宇分层出售。那时“分契”在香港并无先例。地产商将楼宇分层出售之后,光顾楼宇的市民确实多了起来,但买主还是局限于一些富人。因此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香港地产市场,仍然不是很活跃。

霍英东筹建油麻地四方街楼宇时,就决定采用分层出售的方法,出售所有楼房。几次的从商经历,使他有了超前于当时其他地产商的商品意识,一踏入地产行业,就决定把楼宇当成商品,并想办法使楼宇加速进入市场,以此加快资金周转,缩短投资回收期。霍英东在筹建四方街楼宇之初,为了迅速推销出去,他想到了一种促销方法:编印楼盘说明书,印上详尽的楼盘情况、价格、交楼日期等等,向买家广为分发。印发售楼说明书,这在当时也是个创举。

至今霍氏集团仍然保存着霍英东发明的第一份售楼说明书,据霍氏集团的一位职员介绍:“霍先生有了编印卖楼说明书的想法后,就交待我们去做这样一本书,还告诉我们到什么地方拿有关的资料。我们就按他的想法编出来。我记得,把编好的资料送到印刷厂的那天晚上,霍先生就坐在印刷机旁,亲力亲为,一边修改资料,一边看工人印刷,因为时间很急,第二天就要派发给市民。结果,说明书大受市民欢迎,对促销楼宇有明显效果,地产商纷纷模仿,并逐渐成为地产商推销楼宇的必用手法。但其实他那时可能想不到效果会这样好。”

霍英东在兴建四方街楼宇时,除了提出印发售楼说明书的新招外,他还发明了促销楼宇和加速资金周转的另一种新方法:“卖楼花。”在此之前,霍英东用分层出售的方法,卖掉了他投资兴建的东安大楼。

1953年年底,霍英东找来高露云律师楼的律师和一些职员,一起商量怎样推销四方街新楼。在会议上,霍英东确立了采用卖楼花的方法来销售四方街新楼。在四方街还没动土的时候,霍英东就在售楼说明书上向市民推荐了优越的分期付款卖楼新方法。

效果如预期一样受到市民欢迎,楼宇开售的第一天,市民就蜂拥而来。在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的卖楼接洽处和高露云律师楼,前来交订金买楼的市民排起了长龙。第一次分期付款方式成功推出后,霍英东在出售四方街其他楼宇时,进一步完善了这种售楼方法,他把第一期订金降低到总楼价的10%—30%,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买楼。

现在“卖楼花”已成为全球地产行业普遍使用的经营手法,但是霍英东却是这一方法的发明者和第一个推行的人。事实证明,“卖楼花”是香港地产行业经营手法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这种方法减轻了买家一次支付所有楼款的压力,使得许多普通的市民也能介入房地产买卖市场。

“卖楼花”方法一公布,整个香港一改往日都是富人购房的景象,普通大众也卷进了购房热潮中。政府的小职员,月收入两三百元的教师和打工仔,还有普通的家庭妇女……有些人排队预购到“楼花”后,随即把“楼花”转售给别人,一天之间就已经赚一笔,不少人都乐此不疲。

这一销售旺势对霍英东而言,加速了楼宇的销售,加快了资金的回收,而且收足买楼者预付的订金后动工兴建楼宇,也使霍英东避免了更大的投资风险。仅在一年多时间里,霍英东就在四方街建起了100多栋、共600多层、约50多万平方英尺的楼宇,蔚为壮观。霍英东因此财富剧增,转瞬便成为地产界的新贵。而他的投资很少,基本上是靠买家的订金把楼宇建好的。

今天看“卖楼花”是很普通的事情了,但在40多年前,当霍英东第一次提出这个新方法时,在地产界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从涉足地产行业起,霍英东从来没有停止过建楼、售楼。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50年代这段时期内,霍英东从做买办起家,后投资股市,频频获利,并用大部分赚得的钱购买土地,成为20世纪初期香港最大的“地主”,也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大商家之一。

当年霍英东看中九龙尖沙咀的一块地盘,有意购买下来建大厦。霍英东说,在购买香槟大厦地盘时,他碰到一些有关搬迁、补偿的麻烦事,在出售香槟大厦时,又碰到有关分层出售的新问题。虽然建大厦涉及的问题很多,但霍英东认为建大厦比建那些矮小的旧式唐楼利润高,因为大厦可以向空中发展,建筑面积就比旧式唐楼多几倍。

霍英东说,从只能整幢楼宇出售到分层出售,再发展到分单元出售,其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初期,港府行政局议员关祖耀律师总是极力反对分层出售,认为将来业主之间肯定有纠纷。

霍英东讲了他刚刚出售香槟大厦时,一个外籍律师说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将来买电梯、改屋契、维修电梯等纠纷一定会祸及子孙后代。后来,霍英东与一个英国律师商量,提出了“公共契约”的形式,每个人都负责若干管理费,等到这间楼倒塌时,每一个单元折回若干地皮,折成多份,可以按买楼时的价钱多少来分摊。买家在买楼时,就得签署这个公共契约,承担共同的责任和费用。

公共契约形式的推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它将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后带来的问题妥善解决。公共契约的成功实施,使得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楼盘成为可能,也使得地产商转而愿意兴建大厦,从那以后香港的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并迅速出现高楼大厦林立的新景象。霍英东建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正适应当时市场的要求。那时候,市民纷纷前去订购,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需要,选购其中的某一层楼或某一个单元。

霍英东的成功说明,想做好某件事就要审时度势,把握当前形势,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尽管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但是只要义无反顾地朝着目标前进,最终能成功。

3.逐渐接近目标,巧妙应对危机

狼的捕食方式灵活多样,狼会在捕食的时候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战术。同样,在商海中,拼搏的商家在专注事业发展时不可安于现状,要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才会取得辉煌的事业。同时,经商并非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暗礁险滩,所以商家必须头脑灵活,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去面对困难,战胜危机。

狼在捕捉猎物的时候,也经常会遇见很多麻烦,但是它从不惧怕,而是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麻烦。

狼奔跑在荒凉的山冈上,搜索着可以获取的目标,可是就在它还在寻觅之时,忽然一只猎狗朝着自己的方向奔来,狼一下子提高了警惕,想着该怎么样来捕获这难得的猎物。猎狗是有足够的能力和狼拼上一拼的,它不像普通的狗那样见到狼就跑,而会朝着狼直接扑上去,而狼也早就想好了对付猎狗的办法,它把身体不会致命的地方暴露给猎狗,任由猎狗去咬,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猎狗一口咬住了狼的后腿,而这个时候,也正是狼所期待的机会,因为猎狗对狼的警惕性在此时放松了,可谁知,狼根本没有因为疼痛而丧失斗志,却反过来一口咬住了猎狗的咽喉……猎狗就这样丧了命,狼则瘸着一条腿把猎狗拖回去做了全家的美餐。

狼知道怎样接近目标,为了捕获猎物,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这种做法虽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捕猎方法。经商也是如此,敢于付出,才会有收获。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狼性企业,你步入其中俨然走到了一个狼的世界,七匹飒爽英姿的狼雕塑,栩栩如生,让人不禁联想到这家公司真的在与狼共舞。

事实上,该公司总裁周少雄先生面貌清秀,却透露着狼一样的智慧和坚韧。周少雄少年时就锁定了自己的目标,他想在商场上一展才华,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周少雄少年时在新华书店做配书工作,这对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个“金饭碗”,可是他的目标并不在此,所以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在参加了一次展商会后,他决定辞掉工作,也开一家贸易公司。因为是第一次,没什么经验,所以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但是经过慢慢积累和历练,几年下来,他也赚了一笔。他又决定用这笔钱来开服装厂,公司很快成立了,这就是“七匹狼”的雏形,名为晋江金井侨乡服装工艺厂,厂里的生意还不错。

可是不久后,周少雄意识到,要想让公司发展起来,获利大,就必须打造品牌。于是这创业“7人组”一起商议品牌名称和图案,他们看了多家跨国企业打造的品牌都是用动物做图案,7个人就决定也选择一种动物,最后全票通过选择狼,因为狼具有团队精神、敏锐的头脑和明确的目标,这也正是企业发展必备的素质;又因为是7个人一起创业,所以就决定叫“七匹狼”,一个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有了名字,剩下的就是让人记住这个名字。使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周少雄清楚地认识到:质量是一个名牌的基础!

于是在周少雄的带领下,“七匹狼”有了这样的经营理念:求质量、创品牌。为此公司放眼海外,通过侨胞的途径及时捕捉海外服装新款信息,引进世界一流的设备,采购世界顶级面料,重金聘请世界级的服装大师,精工制造出一流的服装。

1990年6月,“七匹狼”挥师上海,其夹克系列因新颖的款式、优质的面料一炮打响,迅速成为市场的宠儿。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假货也随之纷纷跟进。这种市场上非常普遍的问题曾使很多本来很优秀的企业夭折。但是周少雄却化危机为机遇,利用这次假货事件,大张声势进行打假,展开了一场真假狼之战,多家仿冒者被告上法庭。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等于给“七匹狼”做了免费的广告,“七匹狼”因此名声大振。周少雄最终借助法律手段,将假“狼”一网打尽。“七匹狼”夹克也因声名远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被冠上“夹克之王”的美誉。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七匹狼”的发展也是如此。有了好的口碑,“七匹狼”决定贷款扩大规模,试图一鼓作气占领全国市场。但是扩张的背后却忽略了计划,将大量的资金投向了固定资产,造成规模发展与季节发展的严重失调,于是当国家宏观调控出现紧缩时,企业要清偿大量贷款,这就导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继续运转,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令企业陷入了资金缺乏的困境,举步维艰。

90年代中期大量的服装品牌开始纷纷出现,而原先已在服装界声威赫赫的“七匹狼”却几乎销声匿迹了。一个已被人们认可的品牌却没有随之发扬光大,反而困难重重,几乎被消费者遗忘了。在如此巨大的困难面前,为了重振“七匹狼”的雄风,周少雄与“七匹狼”的高层深入探究原因,并全面调整了经营策略,重新审视了市场,捕捉了市场的最新动态。他们看到当时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多半沿袭传统的销售方式、流通渠道和产销模式,“七匹狼”如果仍然沿用这种理念,恐怕很难在短期内引起轰动效应并得到市场的重新认可。

于是,“七匹狼”另辟蹊径地树立了一套以“狼”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一套现代企业营销策略,即“品牌、企业、文化”三者一体的营销策略。周少雄回到最初的创业理念,组建新的领导团队,在务实的基础上改变经营渠道、管控方式,迅速引进新的营销手段,采用了周转速度快的流通方式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弊病,先将批发渠道改成总代理制,后又开创出全新的特许专卖经营模式。专卖店不仅仅只是销售“七匹狼”服装的店面,更是打造“七匹狼”文化的前沿阵线。从此周少雄便正式开始了“七匹狼”品牌的塑造,这是“七匹狼”渡过危机的很重要的因素,多年建立起来的诚信体系也为扭转困境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1年,据全国商业信息及原国家内贸部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七匹狼”的夹克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至此,“七匹狼”才算确立了自己在夹克领域的霸主地位。面对荣誉,“七匹狼”并没有因此停步不前,成功更没有消磨周少雄的狼性,反而使他仰天长啸,壮志凌云。他力邀齐秦为形象代言人,从而将当年的明星代言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正像周少雄所说的那样,歌手齐秦与“七匹狼”的文化内涵不谋而合,拥有了匹配的形象代言人,“七匹狼”一发不可收拾。2004年,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这也是福建省第一家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挂牌上市的公司。“我们从2000年开始改制,到今天成功上市,期间投入的成本已有上千万元。”周少雄说,很多当地人都笑他傻,说他是个疯子,谁都不明白他“又不缺钱,为什么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