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重生诸葛
1335000000266

第266章 唇齿相依 (1)

此话怕只有诸葛亮才可明白。

眼下伏皇后、玄德和曹操仨人的命运可说是挂上了钩,不可或缺。

曹操固然要倚靠伏皇后和玄德这大汉皇叔,好能光明正大总揽朝政;然而伏皇后亦须藉曹操收拾大汉内不同意她们他们两人的大臣和重将。

更因玄德乃曹操左膀右臂的谣言满天乱飞,假若伏皇后诛除了曹操,由于他们两人二人在汉庭根基薄弱,没有了曹操,玄德又羽翼未丰,她两他们两人的地位实是危如累卵,随时有身首异处的可能。

诸葛亮低下头说:“我哪会怪皇后呢?”

伏皇后现出一缕苦涩的笑脸,轻声说:“还记得逃离董卓控制的时候,我曾对刘表说过:一旦我伏皇后一天还有命在,定保你们刘家一天的富贵荣华。此话我伏皇后从今往后都不会忘记,孔明稍安勿躁好了。”

诸葛亮心里面感动,难得伏皇后在这形势下依然念着旧情,霎时间无言以对。

伏皇后突然间振奋起来,说:“前天董承、吴子兰两位大臣联署上奏,请汉帝策封你为御前将军,统率许昌的一万铁骑守卫军,担当王城的安全。然而因孟德的不同意不了了之。我又不知你的打算,因此未敢坚持。没想到军方最有权势的两个人,都对你那么力撑。孔明啊!你再不可躲起来了,我和玄德都须要你在身旁哩!”

诸葛亮大感诧异,难道是董承他们收到他和曹操不和的情报?

伏皇后又微微地撒娇说:“你这人哩!难道是连刘家的存亡都不放在心上吗?”

诸葛亮肯定明白她的意思。

伏皇后话外的意思,就是假如要在曹操和他之间只可作出一个选拔,宁愿找选他。

假如他能代替曹操去巩固他们两人俩的权位,那时曹操当然是不足挂齿了。

只恨他晓得曹操一定不会那么随便被推倒,那早写在中国的所有史书上。

恍然点头说:“多谢皇后!”

伏皇后粉面忽红了起来,低着头说:“一旦你不将我当作局外人,皇后我就称心快意了。”

诸葛亮无可奈何说:“我从没有将你当作过局外人,只是皇上对我君恩深重,我怎么能够唉!”

伏皇后眼里射出幽怨之色,哀然说:“我又能有片刻忘记他的垂青吗?孔明那天在皇上离开前说的话,我已猜到一点,然而切莫告知我,我眼下还不想晓得,盼望孔明能体谅我这苦命的人。”

诸葛亮越来越发觉伏皇后的不普通,想起了杨修,心想应否再向命运挑战,预先向她作出忠告的时候,门卫报告说:“大将军曹操,求见皇后。”

诸葛亮差不多想溜之大吉,又会那么窄路相逢的?

一身官服的曹操精神奕奕,虎虎生威地走进伏皇后的太和殿,诸葛亮忙长身而起致礼。

曹操比前更神气,虎目生威的眼睛上下扫射了诸葛亮一遍,浅笑着点头,高兴地说:“真高兴又见到孔明了。”

固然是普通一句话,然而则是内藏可伤人的针刺,暗责诸葛亮不告而别,不将朝廷放在眼内;并暗讽他依然留得了性命!

这时才向伏皇后致礼,然而却没有下跪,很显然是自恃与伏皇后关系特别,渊源深厚,而不当自己是臣子。

曹操坐在诸葛亮对宴会上,笑说:“现时我大汉正值关键时期,无耻之辈,跃跃欲试,图谋犯上作乱。孔明若没有何特别紧急的事,留在许昌好了,我也许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诸葛亮点头同意。却心想曹操果然懂得玩花招,利用危机作压力,令伏皇后他们两人无法不信赖他。

曹操转向伏皇后说:“皇后和孔明在谈什么谈得那么高兴哩?”

只是这随便一句话,已尽显曹操骄横的心境。假如论尊卑上下,那到他这丞相来管皇后的事。

伏皇后却没有不高兴之色,泰然自若地说:“只是问问孔明的最近情况吧!”

曹操眼里闪过怒意,语气冰冷地说:“孔明你先躲开一会,我和皇后有重要的事情研究。”

诸葛亮也是心里面暗自生气,这分明是向自己施当头一棒,明指他没有条件加入他和伏皇后的密议了。

正要退下的时候,伏皇后说:“孔明不用走,曹丞相怎么能够将孔明当作局外人呢?”

曹操愕了一下,堆起笑脸说:“我哪会将孔明当作局外人,只是他无心朝政,怕他心烦吧了!”

伏皇后面无表情说:“曹丞相连等一会的忍耐力也没有,到底有何天大重要的事呢?”

这时曹操和诸葛亮都知伏皇后在发脾气了,而且显然站在诸葛亮这一方。曹操还不曾愚蠢至恶言相向,陪笑说:“皇后还望体谅,这一次微臣来晋谒皇后,是要举荐一个最适合的选拔,担当王城安全的将军的重要要职,好负起王城安全的重任。”

这负责担当王城安全的将军的职位,确实是禁尉军将军夏侯雄外最接近王室的要职。

许昌城的防务,主要由三大系统担当,就是警卫王宫的禁尉军,与担当城防的羽林军两军,前者是骑兵,后者是前锋营。

禁尉军和羽林军将军合起来就相当于以前诸葛亮在长安时的护国大将军一职,然而将前锋营和骑兵分了开来。

前锋营兵员数目达三万,比骑兵多了三倍,然而若论荣耀和地位,担当骑兵的将军,自然要胜过前锋营的羽林军将军了。

伏皇后谈笑自如说:“曹丞相不用提出任何人了,我决定了任用孔明作将军,除了他外,没有人可使我安心。”

曹操没想到向来对他百呼百应的伏皇后,在这件事情上却那么斩钉截铁,彻底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脸色微变,讶然往诸葛亮望来说:“孔明改变了主意吗?”

诸葛亮肯定明白伏皇后的心境。她也是极端高明的人,更不想从今往后都活在曹操的暗影下,眼下诸葛亮大得军方欢心,有他作将军,不仅可收拾曹操,使他心存顾忌,不情愿不将他们两人放在眼内,也可通过诸葛亮维系着军方,不致被迫与曹操站在同一阵线,毫无转寰的余地。

诸葛亮知曹操在大家面前固然像关怀备致,事实上只是暗迫他推掉这任命,那他就可名正言顺,举荐他心里面的选拔了。浅笑着说:“正如曹丞相所言,我大汉正值关键时期,孔明唯有将个人的事,摆在一旁,勉任艰巨了。”

曹操眼里闪过怒色,又涌起笑脸,呵呵地说:“那就最好不过,难得皇后那么赏识你,切莫令她大失所望哩!”

伏皇后泰然自若地说:“曹丞相还有何要务呢?”

曹操固然心里面大怒,然而那敢与伏皇后交锋,也知自己方才的说话立场有点过火,陪笑说:“祁乡侯袁绍、东吴舅周瑜、司州将领都于昨天来到许昌,望能在迁都后,朝皇后和刘皇叔问好问安。”

伏皇后语气冰冷地说:“有何好见的,一切待往后再从长计议吧!”

曹操还是第一次见伏皇后以这种立场对待他,心知问题出在诸葛亮身上。他心机极深,一点都不透现出打算,再应对几句后,作别走了。

太和殿内一片沉默。

很久后伏皇后仰天长叹说:“我曾严命所有看到你和皇上说那句话的人,不允许将这事传出去,违令者斩,孟德理当尚不晓得道这件事情。”

诸葛亮感激说:“多谢皇后!”

伏皇后失望说:“孔明!我很累,似眼下般又怎样呢?怎么会我总不能愉快起来。”

诸葛亮晓得她是以另一种方式迫自己安抚她,叹说:“皇后最好要振作点,皇上和皇叔还需要你的支持。”

在这种形势下,他愈是不能提起杨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