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重生诸葛
1335000000267

第267章 唇齿相依 (2)

首先他难以分辨怎么会可先知先觉杨修会来勾引她,更可虑是伏皇后假如要他代替这“未来的”杨修,他就更头昏脑胀了。

可知历史是压根不能更改的。

伏皇后沉默一会后,轻轻说:“你要留心防着大汉的南宫子仪,他是何太后一手提拔出来的人,乃久负盛名的说客,口若悬河,眼下当了洛阳的护国大将军,是长孙无极、李楚原外眼下大汉最负盛名的将领,他这一次来汉庭,只是要探察我们的实情。唉!我真不知孟德有什么居心,猛然间又和各地诸侯因为知己,好像何事都没有出现过的样子。”

诸葛亮倒没有将这个未听过的南宫子仪放在心上,若不是李傕与伏皇后关系暧昧,不该亲来,理当是不会轮到这个人的。

这时二人都不懂得该再说什么好。

东拉西扯说了几句后,诸葛亮作别离去,伏皇后固然不乐意,可是怕人言,唯有放他走了。

才走出皇后宫,夏侯雄迎上来说:“刘皇叔要见军师。”

诸葛亮随着他往刘皇叔宫走去。

这禁尉军的大头领小声说:“军师见过刘皇叔后,能不能到吴子兰的将军府走一趟。”

诸葛亮心里面明白,点头应好。

夏侯雄再没有说话,将他送到刘皇叔宫的书屋内,自己走。

玄德坐在设于书轩北端的龙垫处,脸容严峻,免去了他君臣之礼,嘱诸葛亮坐在下首后,即恨之入骨说:“军师!我想杀了曹操!”

诸葛亮听得瞠目结舌,失声说:“什么?”

玄德小声说:“这为人性暴戾,不念汉帝恩情,又以开国功臣自居,还暗摆出我是他党羽的格局,这人一天不宰掉,汉庭永无宁日。”

诸葛亮本有意思联结玄德、庞统和赵云等与曹操大斗一场。没料玄德的打算比他还走远了好几步,又使他犹豫起来,盘算说:“这事刘皇叔和皇后说过了没有?”

玄德说:“皇后对曹操终究投鼠忌器,与她说只会给她责怪一顿。军师啊!凭你的绝世刀法和计谋,要杀他应不是太艰辛吧!”

诸葛亮想起典韦,心想你太高估我了,然而话肯定不能这样说,叹说:“关键是若骤然杀了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玄德表现出超越了他岁数的深思熟虑,说:“因此我首先要任命军师为将军,再挑几个人出来,负起朝廷重要的职务。一旦我巩固了手上的王权,有没有这匪徒都不是问题了。就是怕伏皇后不同意,假如她和曹操联手,我也难以收拾。”

诸葛亮问说:“刘皇叔尊重伏皇后吗?”

玄德有气无力地一叹,点了点头。

怕是只有诸葛亮明白他的心境,这时的玄德,已将对刘凝的感情,转移到伏皇后身上来了。

刘备所料极是,伏皇后明知汉帝被曹操夺权,依然只是给点颜色曹操看看也罢。

诸葛亮说:“我比你更想宰掉这老贼,想刘皇叔也该猜到花腰郡主是被他抓去东吴的吧?可是一天我们依然未建立强大的实力,绝不可大意妄为,特别大汉军方系统复杂,方向难料,又有拥立刘沐的一系正阴谋不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须韬光养晦。”

玄德胸怀大开说:“那么说,军师是肯担当王城守卫的将军一职了。”

诸葛亮无可奈何说:“刚应承了伏皇后哩!”

玄德大为激动地说:“有军师在身旁,我就安心了。”

在这一刻,他又变回以前的小孩子了。

接着现出沉思的神色,说:“军师相人的眼神果真是绝世无二,廷卫庞统先生是绝佳的例证,他的打算和见地都出人意料,朝我指出假如真的能够乘机而入,凭仗着我大汉的强大实力,奋勇进取,终可一统天下。因此我定不可任曹操这狼子野心的人操控政局,影响我的不世伟业。”

诸葛亮到这才明白庞统对玄德的影响多么巨大,他再难当玄德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了。在汉宫形势的感染下,他翻天覆地地变作了另一个人,从今往后就是由他一手建立起强大的蜀国。

玄德又谈笑自如问说:“我还需要等多长时间呢?”

诸葛亮平静地说:“到刘皇叔拿下巴蜀之的时候,就是刘皇叔发起的时刻了。”

诸葛亮晓得这是自欺欺人,历史上刘备至死也收拾不了曹操,三国最终也给司马氏兼并。这绝不会错,那是由于这就是历史。不过有时候,晓得真相比不清楚真相好。

玄德诧异地说:“那要到什么时候吗?到那时候曹操不是更尾大不掉?”

诸葛亮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能够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曹操去收拾想撼动刘皇叔王位的人;另一方面却扶持刘皇叔的班底,换言之却是在削弱曹操的号召力。”

顿了顿加重语气说:“在政务上,刘皇叔大可放手让曹操施为,然而务必要以董承对他作出制衡,并且尽力巴结军方的将领。即坏事由曹操去做,而我们则尽作好人。一旦抓牢兵马大权,任曹操有会飞天遁地,最终也飞不出刘皇叔的五指关。”

诸葛亮发觉自己泄露得太多,暗责自己口不择言,续说:“眼前可提拔的有两个人,就是赵云赵统父子,这二人都是任何君主梦寐难求的绝代王佐之才,有他们助你打天下,何惧区区一个曹操。”

玄德一呆说:“如此你呢?”

诸葛亮说:“我肯定会全力助你,然而我终究是外来人,你要巩固大汉军心,务必要以他们的人材为主力方成。”

玄德愁云密布说:“可是眼下曹操正力捧许褚,又将他两个偏将夏侯惇夏侯渊任命为将军,好随许褚南征北讨,我得怎么收拾呢?”

诸葛亮说:“这恰好是曹操急欲将我除去的原因之一,眼下只能够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使曹操不生猜疑。”

玄德激动起来说:“没有人比军师更高明了,我晓得怎么做的了。”

二人又再研究了好些行动的细节后,诸葛亮才退下走了。

他刚走到半路又给吴子兰半路截了下来,吴子兰将诸葛亮请到幽静的内院,下人奉上香茶退下后,吴子兰浅笑着说:“风闻你是汉人的后代,不过这诸葛姓在我大汉从未听过,不知你是那一族的人呢?”

诸葛亮心里面叫苦,胡编乱造说:“我的姓氏是由娘亲那处来的,莫说是什么族了,就连我父亲是谁娘也弄不清楚,只知他是来自大汉的兵士,唉!这果然是笔犯迷糊账。”

吴子兰这“大汉主义者”倒没有猜疑,点头说:“小数民族的人少有生得你如此轩昂威武的,军师这种体型,就连我大汉里也百不一见,应属异种,我最擅相人,嘿!当日第一眼见到你,就知你是忠义之辈。”

诸葛亮逐渐摸清他的品性,心里面暗暗偷笑,说:“吴子兰果真是眼光独到,什么都瞒你不过。”

吴子兰仰天长叹说:“若果真是什么都骗不了我就好了,然而不少事情我还是看漏了眼,没想到曹操强横至此,唉!”

诸葛亮默然下来。

他双目一瞪,射出咄咄逼人的光芒,语调却相当平静,娓娓而说:“孔明和曹操究竟是怎么关系?”

诸葛亮没想到他问得那么直接,诧异地说:“吴子兰何有此言?”

吴子兰泰然自若地说:“孔明不用瞒我,你和曹操绝不像在大家面前般融洽,要不然刘家就不用整天躲在许昌外的蜀汉里了。安心说吧!刘氏乃我大汉贵胄之后,对我们来说,绝不能和曹操这些局外人相提并论。”

诸葛亮来许昌那么久,还是第一次直接领受到东汉排外的种族主义,仰天长叹说:“这事果真是一言难尽,自我向先王提出了以董大将军为相后,曹丞相就与我还是有些许芥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