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11

第11章 瞬间阅人心计学——像特工一样的读心术(1)

孟子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眼睛是人们传达信息最为重要的器官,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十之八九可以透过他的眼神看出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方眼睛的动作和变化,来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

学会看“眼色”而行事

孟子日:“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度哉?”眼睛是人们传达信息最为重要的器官,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十之八九可以透过他的眼神看出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方眼睛的动作和变化,来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

只要你善于观察和分析,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别人传达给你的信息。这样你就可以掌控交往活动的主动权,让自己在各种交往活动中时刻把握别人的心理活动,看对方的“眼色”行事。

秦朝时,赵高要陷害李斯,对李斯说秦二世的行为不当,劝李斯进谏,并约定乘二世有闲暇时,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应约进宫,二世正与姬妾取乐,看见李斯进来,心中很不高兴。而李斯却茫然无所知,正言进谏,二世只好当场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便发牢骚说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时候不好说,偏在这个时候来说!李斯的杀身之祸也便由此渐生。

不要认为“看眼色行事”就一定是贬义词。其实,眼色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四五岁时,人就能辨认一半的面部表情;而到了六岁左右,聪明的孩子就懂得看大人的“眼色”了。比如,看到妈妈一瞪眼,准知道自己犯了错误,要“大难临头”,拔腿就跑,也就免去了皮肉之苦,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同样要懂得看人“眼色”行事,以掌控对方的内心想法。

但是,想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得知他的心理活动,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因为眼睛的动作与变化是非常短暂的,稍纵即逝,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眼睛极其轻微的变化,同时要依靠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得到对方通过眼睛所传递的信息。

一个人的眼睛流露出温和的善意,那么这样的人心底必定是感性和善良;如果发现一个人的眼睛斜视而不语,那么他的心里一定怀有不满;如果一个人眼神沉静,说明他对于你急于获知的问题,早已胸有成竹;如果一个人眼神散乱,说明他也毫无办法。

有心计的人不仅会看人眼色,还知道在某些特定场合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对方的心境、场合等客观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沟通。

有个特爱讲笑话的人,在朋友的婚礼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见闻,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料他心血来潮,讲起了一个新婚之夜新郎杀死新娘的笑话。还没等他说完,新娘的脸色就变了,新郎见状也火了。可这个人却不自知,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最后,主人不客气地把他轰了出去。

有些人在交际中不注意看眼色行事,遇事时往往只从个人主观感觉出发,以为只要有话就应该说,心里有什么嘴上就说什么、不管什么场合、环境就往外捅,结果就会冒犯别人。

葛大爷和刘大爷平时爱开玩笑,几天没有见,一见面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后来刘大爷因重病住进了医院,葛大爷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就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刘大爷的脸一下子拉长了,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有心计的人,看对方眼色行事的时候总会注意场合,并时时在头脑中绷着这根弦。这样才能讨得对方欢心,自己在说话、办事的时候也会顺利。

学会察言观色,懂得见风使舵

察言观色是为人处世的要诀。不会察言观色,就会像船长不会根据风向来转动舵柄一样,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在风浪中翻船。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是察言观色的高手,他将此法运用得更为精到。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集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看透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通过察言观色来透视人心。

在人际交往中,你掌握对方的信息越多,交往的成功率就越高。那么,当你还不熟悉的时候,如何知晓对方的内心想法?这就需要发挥你察言观色的能力。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中透露它们主人的许多信息。

有时候,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不计其数的复杂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并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怒形于色,但是即便城府再深的人,也会因为一些不经意的表情细节而暴露内心的想法。

管仲有一次和齐桓公商量攻打莒国的事情。这是军事机密,他们都不曾对任何一个人说起过,但是不久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原来是一位叫东郭垂的人泄的密,听说他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管仲把他找来问:“你怎么知道我要攻打莒国?”

东郭垂不慌不忙地说:“君子有三种脸色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一是欣赏音乐时的那种自得其乐的脸色,二是家里有丧事时的那种悲哀清凄的脸色,三是要用兵打仗时的那种严肃愤怒的脸色。那天我远远地看到,你在台上的表情是严肃而愤怒的,这是要用兵打仗的脸色。你叹气而不歌唱,谈论的是莒国,你举起手臂指向的是莒国。而且,在那些小诸侯国中,没有降服的也只有莒国了。由此,我判断您是准备要攻打莒国的。”

可以说,面部表情是写在脸上的心。比如,一个人脸上泛红晕,一般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

察言观色有如“看云识天气”,从对方的表情、打扮、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敏锐细致地观察,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从而随机应变,做出正确的反应。

患难时见真情,利益前知小人

“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日:在患难之时。”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些人对自己有利时,可以亲密无间;一旦有损利益,就像变了一个人,什么感情全抛到九霄云外。有些人却始终如一地站在你身边,把金子一般的心捧给你,福祸相依。

春秋末年,晋国贵族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中行文子回应道:“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呜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所以我要很快地就离去。”果然,不久之后,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而献给了晋王。

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会成为救星,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叛逆。可见,在利益面前,人心都会暴露出来,是好是坏,自然清楚明了。

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错人。而洞明世事的人则以其高深的远见,看透事物的本质,绕过陷阱。

在你春风得意时,会有很多人跟你交往。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祸从天降,或者你因事而落魄,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力不存等,这时你那些昔日笑脸相对的朋友也会受到严峻考验。

此时,势利小人将会躲得远远的;酒肉朋友,因无酒肉可享而另找饭局;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甚至还有人会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你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会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一些人,当自己是普通人的时候,尚会与伙伴们情同手足,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对过去那些“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为伍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只共苦不同甘”的人。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人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的心灵都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这些人都可以通过岁月来判定,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恋爱的时候,男人喜欢善解人意的女孩,因为她们能够体贴自己。其实不只是恋爱中,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的人都是讨人喜欢的。别人话未出口,你就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心思,并迎合对方心理做出了相应的行动,想对方之所想,急对方之所急。如此善解人意,实乃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

赵雪和吴辉是大学校友,第一次见到吴辉是在学校的足球场上。赵雪被他在球场上英姿勃发的样子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天天跑到足球场看吴辉踢球,还不时喊吴辉的球衣号,为他加油。后来她俩成了恋人,再后来,就成了夫妻。

赵雪并不喜欢足球,甚至不喜欢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但因为老公喜欢,所以她选择支持。赵雪知道老公唯一的体育爱好就是足球,他常常在赵雪面前炫耀自己的球技。而赵雪也相当地配合,不仅附和老公,还时常很认真地听老公说那些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的足球知识、球队、球星等。

刚结婚不久,吴辉就加入了他们单位组织的球队,后来吴辉的腿受伤不能参加比赛,但他还是天天去看队友比赛,有时看得都忘了回家吃饭。赵雪对此没有大发脾气,反而还把饭亲自送到球场,然后和吴辉一起看。队友们羡慕得不得了,说吴辉找了一个好老婆。

后来,吴辉成为单位足球队的队长,并且还创下了在一次交战中带领全队连进8球,自己进5球的辉煌战绩。只要电视里有足球比赛,无论是国内、国外,联赛还是世界杯,他都是一场不落。作为“球盲”的赵雪不仅没有反对老公看那些枯燥的球赛,还和老公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在老公的熏陶下,渐渐地,她也懂点足球知识了。

吴辉自然知道妻子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改变,他为自己有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感到庆幸。面对妻子的付出,吴辉自然也在加深对妻子的爱。有时妻子说什么,他总是爽快地答应。后来,赵雪还鼓动老公去参加电视台举办的足球知识抢答比赛,虽然没能闯过最后几关,但他们却开心极了。他俩是众人羡慕的一对,生活充满了欢笑。

善解人意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甚至连对方想不到的地方也能想到,不让别人紧张、拘束,更不会让别人尴尬难堪。因为善解人意的人总会很好地体贴别人,偶尔会装傻,但这种“傻”恰恰是聪明的表现,因为他们会用“傻”来维护别人的自尊和面子。

善解人意的人往往相当聪明,说话时往往只朝别人心窝子里说,并且一下就能说到点子上,使对方感到被理解的快慰和被包容的温暖,从而在精神上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实,善解人意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才是掌控别人的高明方法。比如,你想让老板为你加薪,与其告诉他你多辛苦,或是生活上的花费很大,还不如去寻找老板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先想些点子来改善工作效率,提升业绩,就算你不说,老板也会主动为你加薪。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据说,莎士比亚就具有善解人意的神奇能力。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就像一条变色龙,能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特点,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灵活应变。文学批评家威廉·哈兹里特指出:“莎士比亚完全不具有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亚之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人,或是任何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他不仅具备每一种才能以及每一种感觉的幼芽,而且他能借着每一次的命运改换,或每一次的情感冲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转变,本能地预料到它们会向何方生长,而他就能随着这些幼芽延伸到所有可以想象得出的枝节。”

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强制别人的行为,都不会被别人所接受。如果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他就会处处受阻,不受人欢迎。《圣经》上说:“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应善解人意,而非强人所难。

洞察人心学问大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交往,认识的、不认识的,我们都会接触到。只有迅速准确地阅读对方,我们才能在片刻之间看透周围发生的人与事,看破对方的真伪,洞悉他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对方情绪变化的温差,辨别出气色蕴藏的内涵,让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孟尝君的父亲,也是齐国重要的宗室大臣。马陵之战后,因为立有战功,他被任命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他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治国有方,使得齐国威名远扬,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婴虽出身于王族,但由于深谙个人处世之道,始终没有被卷进王位争夺的旋涡,反而能处乱不惊,经历三朝,任宰相职位达十余年。

在田婴历任宰相的时候,他最有名的莫过于有关他洞察君王心意的故事了。

齐王的王后病逝,齐王准备在后宫的十位宠妃中选一位王后。究竟哪一位会成为未来的王后呢?齐王并不做明确的表示。

而对于田婴来说,身为宰相,识察王心是必备的能力,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齐王最宠爱的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齐王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对他另眼相看。但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去试探一下齐王的心意。对这件事,田婴开始动脑筋。

主意拿定以后,田婴便命令属下赶紧打造十副耳环,但其中一副需要做得特别精巧细致。然后田婴把这十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便分别赏赐给十位宠妃。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田婴观察到齐王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于是,田婴果断地判断,这位妃子就是未来的王后。果然不久之后新继任的那位王后,就是田婴所断定而推荐的那位王妃。

在历史和现实中,因聪明阅读人心而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孙膑因为没有读懂庞涓,而遭受断膝、迫害之害;韩非因为没有读懂李斯,最后竟惨死于监狱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阅读人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