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17

第17章 职场伪装心计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2)

一次,欧阳海准备研究一个新项目,在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由于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向老板提出应该考虑给他重新加派人手。而此时的聂林也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力不从心,于是主动向老板辞职。

聂林在走的时候,他还特地感谢欧阳海,说他一直清楚自己的能力,但欧阳海从来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反而热心地帮助他,所以他非常感谢欧阳海对自己的关照,而且聂林还对欧阳海说:“你放心,我爸不会因为我的辞职,就终止和你们公司的合作,如果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可以让我爸爸帮助你。”欧阳海听了颇为感动。

待聂林走后,老板也夸奖了欧阳海,说:“我知道让聂林在你手下做事,给你增加了不少负担,但你处理得非常好,从不计较,聂林也跟我说了你对他十分照顾。好好干,有一天你会做得更好的。”

欧阳海表面的糊涂给足了老板和聂林面子,并以实际工作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委曲求全的“糊涂”,让欧阳海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欧阳海正是充分运用了“清楚之糊涂”的技巧,不仅落得了人情,还保全了老板的面子,被双方称道。细数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军事、外交、管理,都用得着“清楚之糊涂”的招数。

“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技巧。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别人看不清自己,自己内心却是透亮的。

日本航空公司派出三位代表,准备与美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谈判,想以低价购得美方的产品。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个商机,做足了准备,他们挑选了能力极强的谈判高手,事先在谈判室里挂满了产品图像,还印刷制作了许多宣传资料和图片。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在日方面前显示自己公司的实力和谈判能力。

谈判当天,美方一上来就展开了强劲的产品宣传攻势。他们用了两个半小时,三台幻灯放映机,可以说做了一场精妙绝伦的产品简报。在整个放映过程中,日方代表只是静静地坐着,全神贯注地观看。

放映结束后,美方高级主管不无得意地站起来,打开房间的灯。他带着一脸必胜的笑容,转身向三位显得有些迟钝和麻木的日方代表说:“我们的产品介绍完毕了,请问,你们有什么看法吗?”不料一位日方代表说:“我们没有看明白。”美方高级主管的笑容僵硬了,他压制住怒火问道:“你们说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哪一点你们还不懂?”

另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礼地回答=“我们全部没弄懂。…‘从关掉电灯,开始幻灯简报的时候起,我们就不懂了。”第三位日方代表认真的语气让美方感到了严重的挫败感,不得已,他又重放了一次幻灯片,这次的速度比前一次慢多了。之后,他皱着眉头问日方代表:“这次该看明白了吧?”不料日方代表还是一脸迷茫地摇摇头。

美方高级主管一下子灰心丧气地坐在椅子上,无可奈何地对日方代表说:“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你们都不懂……那么,你们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呢?”这时,日方代表来了精神,其中一位慢条斯理地将他们的条件说了出来。那位高级主管听得似懂非懂,竟然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日方的条件,因为当时他的思维已经紊乱了,根本没有反应过来。显然,这次的谈判,日本航空公司大获全胜。

在与人谈判中,运用这一套虚与委蛇的功夫,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我方的原则和底线是不能含糊的,必须“清清楚楚”地加以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含含糊糊”地东拉西扯,使对方弄不明白我方的真正用意,能把对方侃晕了最好。这样一来,往往容易达到目标。对于管理者来说,这便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内心本来是“清清楚楚”的,却为了实际的需要,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含含糊糊”的姿态,也许更加有助于达到“圆通”的境界,这也是常用的处世智慧。

古人提倡“大智若愚”,现代人更是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得糊涂。表现得太过精明,只会让人对你起防备之心,只有适时表现出一点“愚憨”,装作若无其事、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就能在对方毫无准备之际取得完胜。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心计的聪明人,总会在小事上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适当示弱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你难以改变自己实力的强或弱,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为自己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适当地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别人的不满或忌妒,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对你放松警惕,这更有利于交际。

在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生存法则。

在澳洲,有一种强悍的烈马,其寿命比那些懂得示弱的温和的母马短暂,它们一般是被杀掉;而那些温和的母马往往被人们驯服,让其在赛场上成为一匹有可能夺冠的快马。

海滩上有两种蓝甲蟹:一种是比较凶猛,它们通常不知躲避危险,对谁都很“横”;而另一种则比较温和,不善抵抗,一遇到敌人就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咬它、踩它,它都一味装死。

就这样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后,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了濒危动物;而喜欢示弱的蓝甲蟹却繁衍得非常昌盛,如今遍布于世界各个海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来动物学家发现,强悍的蓝甲蟹因为好斗,在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又因为强悍而不知躲避,被自己的天敌吃掉了一半;而那些会示弱、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示弱而保护了自己,得以繁衍至今。

自然界中的这些现象告诉人们:凡事如果逞强好胜,往往会弄得头破血流;但是如果适当示弱,则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因此,做人做事,懂得适时地示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就像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三国时的刘备,屈皇叔之尊三顾茅庐,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汉韩信忍胯下之辱,最终叱咤风云,成为一代名将。

而现代也有姚明作为典范,虽然他是中国当下身价最高的体育明星,但有谁听到过他乖戾、狂妄的传闻呢?即使外界对他有一些误会,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贯的从容和自信为自己轻松化解麻烦。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们都是靠“示弱”赢得了满堂彩。

美国心理学家还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还不到50%,因此出车祸的概率很高;但是如果老弱病残的人横穿马路,却有很多人相让,大家都觉得自已是做了善事,因此车祸率几乎为零。看看,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让人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强硬,则反而处于弱势的地位。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似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长。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虽然有可能战胜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威,是大部分的强者不屑做的。

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外国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然而,还未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记者说:“时间还多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不久,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的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还对对方产生了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