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24

第24章 自我营销心计学——让自己不可取代(3)

凭借着热忱,自由才获得了胜利;凭借着热忱,莎士比亚才在纸上写下了他不朽的诗篇。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贺拉斯·里利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具有极高心智并对自己的工作有着真正热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创造出人类最优秀的成果”。

萨尔维尼也曾经说:“热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够让人们相信,你所说的确实是你自己真实感觉到的,那么即使你有很多缺点,别人也会原谅。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一定要热忱,否则,再有才华也会一事无成。”

鲁道夫自西弗吉尼亚沙朗大学毕业之后,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经验丰富的对手,当选国会议员。

由于他成功地整合了其他国会议员,罗斯福总统特别重用他,主导战时的特别立法。

在一群华盛顿的教授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中,罗斯福和鲁道夫获选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鲁道夫的热忱与无边的魅力,使他的积分还超过了总统。担任14年的国会议员之后,鲁道夫决定转入企业。

他担任首都航空公司总裁的助理,当时公司的运营正出现赤字。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发挥自己无可抵挡的魅力,使公司的获利超越了其他的航空公司。

提到鲁道夫的亲和力,首都航空公司的总裁说:“他的贡献超过他的薪水。除了他实际执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的热忱鼓舞了公司里其他的人。

热忱,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去完成的工作。

正是出于这种热忱,维克多·雨果在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才把自己的外衣都锁人柜中,一直到作品完成以后才拿出来。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全神贯注地投人工作中。

一位非常成功的业务经理说,热忱是优秀的推销员最重要的品质。“握手时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很高兴和他见面。”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虚情假意是骗不了人的。过分的热心、刻意地迎合别人,每个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也没有人会相信。

热忱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特质,你也可以拥有。

在职场上,几乎每一次和别人的接触,你都在尝试推销某种东西给对方,也许是你的商品,也许是你的想法。因此,你必须先说服自己,你的理念、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或是你自己,是值得肯定的。严格地检视,找出缺点,立即改正,由衷地肯定你的理念及产品。

培养、展现和分享热忱,是天真做人精神原则的完美表现。

当你以热忱完成你的工作时,就是更进一步的表现,你已在你的周围创造出成功的意识,而此成功意识无可避免地会对他人造成更好的影响。

你在这个世界上付出的热忱越多,你就越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一次,有三个人做了一个游戏,要在纸片上把他们曾经见过的印象最好的朋友的名字写下来,还要解释为什么选这个人。

结果公布后,第一个人解释了他为什么会选择他所写下的那个人:“每次他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容光焕发,好像生活又焕然一新了一般,他热忱活泼,乐观开朗,总是非常振奋人心。”

第二个人也解释了他的理由:“他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其所能,全力以赴。他的热忱感动着每一个人。”

第三个人说:“他对一切事情都尽心尽力,所付出的热忱无人能比。”

这三个人都是英国几家大刊物的通讯记者,他们见多识广,几乎踏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交过各种各样的朋友。

他们互相看了对方纸片上的名字后,发现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写上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著名律师的名字,而这位律师正是以热忱闻名于世的。

善于思考才能排除万难

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不要在乎对方是不是跑在你前面,你真正需要的是认真思考,走自己该走的路!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打到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选择地打中自己。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然后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从这条线上做文章,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师父笑道:“搏击要用脑,要学会选择攻击其弱点。同时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就是冠军。”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学会选择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学会斗智,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的破绽给予致命地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要想战胜对手,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还需要智慧。实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不管多么锋利,多么坚韧,它也是一个死物,而只有当刀握在人的手里,刀才能发挥它的最大用处。智慧就像握着刀的人,能让刀物尽其用。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多思考思考。

宋朝时,雕版印刷技术非常流行,杭州西山有一位被称作“神刀王”的雕版师傅。“神刀王”性格古怪,晚年才收下了一个穷苦的平民为徒弟,这个人就是后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毕升勤学好问,踏实肯干,跟“神刀王”学了三年,刀功很快就有了飞速地进步,师傅也特别喜欢他。

一天,毕升在一旁观看“神刀王”雕刻。师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眼力和手力都很好,一丝都不抖。师傅雕到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到了师傅的手臂,雕版毁掉了,只能从头再来。

师傅仁慈,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但毕升看着年迈的师傅又在灯下一点一点地重新雕刻,心里真不是滋味。因为自己的一个过失,师傅大半天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他为自己的鲁莽深感不安,暗暗埋怨自己。那天晚上,他久久不能入睡,开始琢磨能不能想一个更加便捷的办法。从那以后,他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一天,他看到一个画师使用印章在画上留下自己的名号,忽然灵机一动,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开始实践他脑子里的改进方法。

他用胶泥做成一个个小方块,干了以后在上面刻上反字,一字一块,再放到火里把这些泥块烧硬,最后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个圆的木格里固定好。这样,一个泥块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并且取用特别方便,和以前的雕版印刷相比,既省工又省时,而且只需要胶泥就行。这个方法很快得到了推广,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彻底遭到摒弃。这种新型活字印刷术还流传到海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有的成功和发明创造都是从一个个看似荒谬的念头兴起,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多多分析、参悟和思考,才会避免再一次的失败,让你更快地达到目的。

无论是搏击高手的师傅,还是毕升,他们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很多时候,看起来很难的事情让我们无法下手,但是只要你勤于思考,就总有解决的方法,智慧才是创造的根源。要想成功,就不能忽视智慧的力量。

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希望渺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倒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根据这点来看,似乎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能成功。但是正是这看似渺茫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往往能决定你做事的成败,抓住了它,你就等于迈进了成功的大门。

对机会的把握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有所建树,成功人士往往会抓住每一个成大事的机会,哪怕这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20世纪的美国人有一句俗谚:“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遇。”

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一次,甘布士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但是需要他立刻赶到纽约。这时恰值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很难购到火车票。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

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好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但车站反复强调了一句,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起行李赶往车站,就如同已经买到了车票一样。到了车站甘布士,等了许久,仍然没有人来退票,此时火车就快要开了。即使有人会去车站等待那万分之一的机会,此时此刻也会往回走了。然而,甘布士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耐心地等待着。

就在距开车时间还有5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

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正因为他的不放弃和坚持,使得他得到了这个让自己得到发展的机会。

有志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但成功人士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偏见的,因为开奖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所决定;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正是这些意外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善于观察的人常常会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同,然后紧紧抓住机会不放弃,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爱迪生试制灯泡如此,甘布士的坚持也是如此。机会总是在霎时间与你我擦肩而过,珍惜了,也许就成功了一半,以后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可是假如犹豫了,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这一次机会,很多东西都随之丢失了。

聪明的人会抓住一切机会,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拼搏,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人生事业的硕果。那种看着这山望到那山高,犹犹豫豫,总是作无谓地筛选的人,以及心灵麻木,不主动地去寻找的人,往往都会错失机会。毕竟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不放弃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努力将它变成成功致富的珍贵机会,这就是成功人士对待机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