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计大智慧职场大学问
13500500000035

第35章 职场低调心计学——找准位置,摆正心态(1)

从社会发展趋势和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只有利用自己不断发展的优势,才能将优势变为成功。这就要求人们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化优势为胜势。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从社会发展趋势和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只有利用自己不断发展的优势,才能将优势变为成功。这就要求人们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起,化优势为胜势。

爱德温·兰德是美国著名学者,尽管这位获得了两百多项发明专利的学者连一张大学文凭都没有,可他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如果谁在他的波拉洛依德公司起步发展阶段时买了该公司100美元的股票,那么三十年后,这100美元就会变成20万美元。

兰德的名字是和著名的波拉洛依德公司(有人又译为“拍立得”公司)连在一起的。兰德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学者企业家,他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就是建立一家科研第一、利润第二的公司。1937年,爱德温·兰德创建了波拉洛依德公司,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爱德温·兰德每年从波拉洛依德公司的利润中提取5%的资金作为科研经费,他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管理,使公司越来越兴旺。该公司主要的,也是重要的产品——照相机和感光胶片,与波拉洛依德的专业有关,黑白一次成像机就是该公司的杰作。1965年,公司开始着手研究生产彩色胶片和低档照相机。1970年,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亿美元,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司年销售额已达到10多亿美元。

波拉洛依德公司最有特色的,并不是只重视科研这一点,而是兰德的销售和经营思想。兰德一贯主张的是,无论是负责经销的经理的直觉,还是公众的最初反应,都不是一项产品价值可测量的。在很多情况下,看某种东西是否值得下功夫,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做出来,投放到市场上去,等几年再看,到那时再判断是否值得为之再投资生产,再多花力气。这在只言“利”的商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也是非常少见的。

兰德的这种销售和经营思想,使他的公司出产了许多独具匠心、世人瞩目的商品。

兰德认为,现有的市场分析方法作用十分有限,先驱者就一定要有远见,能根据计算机提供的商业数据进行前景推断,用自己的产品去开拓市场,创造市场。激光工业的发展,为兰德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为这项工作就是为自己开辟的市场提供商品的。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总经理诺伊斯也支持兰德的这种观点,他说,如果当年有人考察半导体市场,唯一值得应用的恐怕就是助听器,因为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使人不去注意市场反馈的第二级效应。

爱德温·兰德创办的公司以及他的一些经营理念,在现今社会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公司以及他的这些理念,其实就是他扬己之长的结果,是发挥自己优势的结果。

另外,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两人,他们之所以选择电子行业来作为自己发展的主战场,是因为盛田昭夫在大学读的就是物理,对电子专业应该是熟门熟路;而他在海军服役期间所认识的好友井深大,主攻的方向就是电子专业,可以说是自己的本行。

我们知道,要发展,要搞企业,搞经营,要发展技术,要开拓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了解企业,了解经营,掌握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盛田和井深也正是这么想、这么做的,盛田认为,要发展技术,开拓市场,就必须经常出门考察业务,深入了解市场。他还以自己本人的经验,说明出门办企业和进行业务旅行对发展企业的重要性。

盛田第一次访问前联邦德国是在1953年,当时他在那里购买的三部前联邦德国生产的照相机,对此后日本照相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从那时起,他从未停止过国外业务旅行,广泛收集行业的信息,加深对国外市场变化的了解并对此作出最快的反应。到1974年,在20年时间里他飞越太平洋120多次,其足迹遍及全世界各大城市。他本人在美国还拥有几处自己的公寓。他说:“我2/3的时间花在了国外,纽约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盛田和井深之所以要将自己2/3的时间花在国外,就是为了了解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电子行业的发展,好发扬自己的长处,经营自己的绿洲。

正因为盛田和井深两人对电子业务的熟悉,以及他们选择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所以索尼公司才从借来的527美元的资本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自1949年盛田和井深从美国买到录音机专利、1952年买到美国晶体管的专利而发明了世界第一台袖珍录音机,到近三十年来成为世界录像机系统的开拓者誊满全球,正是他们找到了自己成功的领域的结果,是他们在发展时量体裁衣、发挥自己优势结出的硕果。

以上的例子都向大家证明了一点:发展要依靠自己的优势。那么,从现在开始,大家尽快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再努力加强、利用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站在成功的人生道路上。

迷茫时,站在竞争势力中间

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给尼克松的竞选团队打了一个电话,明确表示他可以向尼克松阵营提供宝贵的内部情报,尼克松团队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提议。在这次竞争中,洛克菲勒也是竞选人之一,但是他失败了,而基辛格一直以来都是洛克菲勒的盟友。

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向民主党的提名人韩福瑞表示了他的这种意愿,韩福瑞要求他提供尼克松那边的内部消息,基辛格就把尼克松的一切全盘托出了。

其实基辛格真正想要的就是内阁的位子,而尼克松和韩福瑞都答应给他这个位子,不管谁赢得了大选,基辛格都将从中获利。最后,胜利者是尼克松,基辛格顺利地当上了内阁国务卿,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与尼克松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福特上台时,原来与尼克松非常亲密的人都被迫下台了,而基辛格则又成为福特的官员。他因为与尼克松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幸免于难,继续在动荡的年代里叱咤风云。

人们往往容易尊重那些保留自己独立立场的人,因为他让别人无法掌握,这种名声会随着权力的增大而得到提升。欲望是会传染的,只要有一个人想要拉拢你,紧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拉拢你。所以你不要屈从于权力,权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你最终的目标。

站在竞争势力的中间,审时度势更容易赢得权力并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关注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提升得就越快,影响力也就越大。你放在桌子上的筹码增加了,想要的东西就越容易得到了。

容易支配的东西总是不被珍惜,因此,不要轻易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距离产生美,所以要保持距离,这样才更容易引入注意。给予希望,但是永远不让他们满足,这是进退规则的良策。

倾倒的方向一旦固定不变,魅力就会消失殆尽,就会变得庸俗,从而失去自己的光彩。

所以,你应该鼓动别人关注你,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不要被这种热情所迷惑,即使困难重重也要保持独立,这个困难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别人对你的关注。

实施这套策略,必须保持内心的自由,把周围的人和事都视为自己攀登顶峰的台阶,而不是为别人摇旗呐喊。

基辛格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想在谈判桌上和前苏联达成和解。他非但没有让步,反而和他们一向遏制的中国交往密切。前苏联感到不安了,如果美国和中国走在一起,前苏联将会进一步被孤立。基辛格的访华成功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与人过于亲近,或者让他人过分亲近你。天上的星星从来不与我们接近,所以才能永葆辉煌。最常用的东西往往得不到爱惜,因为接触得越多,缺点就越明显,而掩饰这些缺点的最佳方法就是缄默。

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公司里,利益集团、势力派别可能会有很多,无论你选择哪一个派别,你都会因此有所获得及有所失去。如果能适当地采用“站在竞争势力中间”的战略思想,可能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因此获得一个攀升的契机。

学会忍耐,才会成功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那时候,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当时神权高于王权。

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这是一种最令人胆战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他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骑着毛驴,只带着两个随从,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

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这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

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王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然后派兵把封建主各个击破,并剥夺了他们的爵位和封地,把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在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最后客死他乡。

显然,亨利的“卡诺莎之行”是别有用心的。在他与教皇对峙,国内外反对声一片,特别是内部群雄并起,王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能不惜受辱取得暂时的谅解,以便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为和教皇较量赢得了喘息时间。结果,他胜利了。

越王勾践也是一个会忍耐的人,并且,他的忍辱比亨利做得还要坚决。

吴越之战,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吴国。夫差有心要羞辱勾践,他在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安置其中,里面没有床铺,他们就铺上干草;以前的王袍也被换上了奴隶的服装。他们整日蓬头垢面,替夫差养马、劈柴挑水、做饭洗衣,俨然奴隶一般。

一次,夫差要出游,便命令勾践为他牵马。勾践手执马鞭,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服侍。吴王要上马,勾践立即蹲下身子,弯腰弓背让夫差踏着自己上马。吴国的百姓看见后对他指指点点,议论说:“这个人原来是越国的君王,没想到现在竟然沦落为奴仆!”勾践忍辱含垢,低着头默默前行。

为了麻痹夫差,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勾践想方设法讨好夫差,以博取他的信任,甚至不惜亲自舔尝他的粪便。

一次,夫差生病,腹泻不止,勾践三番五次地恳求让他探问病情。夫差正在腹泻,便令勾践暂时回避一下。勾践连忙说:“贱臣过去曾从师学医,了解一些医疗上的知识,如果让我观察一下您的粪便,我就可以判断你病情的轻重。”

夫差从厕所出来后,侍从就将便桶抬出来,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在场的人有的掩住鼻子,有的皱起眉头。勾践却径直走到便桶边,掀起桶盖,伸手取了一块大便。站在一旁的人无不惊诧,都瞪大了眼睛,夫差也颇为震动。只见勾践把大便放入口中细细品尝,之后却面露喜色,高兴地对夫差说:“贱臣拜贺大王,您的病近日就会痊愈!不必担忧!”

夫差好奇地问:“你何以知道?”

勾践回答道:“贱臣曾听医师说:

‘粪者,谷味也,体健其味重,体病其味轻。’贱臣刚才尝过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苦,可见没有什么大碍,稍加调养就可以了。

夫差感叹道:“勾践今日如此对我,这些是我宠信的大臣和儿子都做不到的啊!勾践对我的确忠心耿耿!”感动之余,吴王决定释放勾践夫妇回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吴国,报了侮辱之仇。

现在虽然不需要像亨利和越王勾践一样,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来保全自身,也没有必要像他们那样去做,那样做往往会让人看不起你,但是在境况不佳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他们这种忍辱的精神,比比他们,自己的屈辱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一个人连屈辱都能打败,那么他离成功还会远吗?

该退让时须退让

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把“方圆之术”和“循规蹈矩”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既要遵守规矩,又不失之圆滑;既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又要获取,争取最大的利益。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人生就达到了理想境界,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拥有和谐的人生。

一天,狮子将狼、鬣狗、狐狸三个叫到一起,说:“现在森林中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打猎越来越困难,我们还是联合起来吧,同享福,共患难。从今天开始,咱们不论谁打到什么猎物,一定要通知大家,按贡献大小分配,否则……”话音未落,狮子用它那凶狠的目光扫视了鬣狗、狼、狐狸一下。

它们三个看到狮子凶狠的样子,吓得直打哆嗉,赶快答应下来:“行,行,狮子大王,我们完全按您的旨意办,如果什么地方有违您的命令,任由您处置。”它们发完誓后,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家里。

第二天,狐狸不知用什么方法,抓住了一头小鹿,刚要美美饱餐一顿,突然想起了狮子那凶狠的目光,不由地停住了嘴。“唉!要是在平时,这头鹿可是够我吃几天的。”

狐狸不情愿地把狮子、鬣狗、狼请来了。它们一看到死鹿,饥饿的眼里立刻放射出绿光,恨不得一口将鹿吞下去。

狮子晃动着爪子,围着鹿转了一圈,然后就让狐狸分配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