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传下]下经首咸恒,而终既未济,盖有序焉。自太极判两仪而有天地,则气化形化而有万物,有万物则分阴分阳而有男女,有男女则男室妇家而有夫妇,有夫妇则生育有成而有父子,有父子然后尊中之分起君统乎臣,臣事乎君,而有君臣。有君臣然后贵贱之等列,上以临下,下以承上,而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拜趋坐立之节形,官室卑旗之制设而礼仪有所措施矣。夫男女以上,夫妇之所自来,父子以下,夫妇之所由致,咸者,夫妇之交,下经所以首咸也。然万物始天地,人生始夫妇,夫妇之道乃人道之大经,天地之大义,当相托以终身也。故次以恒。恒者,常久之义也。此见夫妇所关之重。然有不可久者,盛满必溢。崇高必危,知进知退,故次以遁。遁者,退避之义也。然有不可终遁者。屈极必伸,衰极则盛,故次以大壮,物又不可以终于壮也。既壮必求进而有为,经纶大业皆由此出。故次以晋。晋者,进而有为之义也。进极,当止进而不已,必致伤害,故次明夷。明夷者,明而见伤之义也。既伤于外,必反乎家,而后即安,故次家人,此论进止之理。有孚威如正家久远之道,不幸信有不孚,威有不振,家道之穷必至情义乖离,故次以睽。
睽者,乖异之义也。人情乖离自必戕贼难作,故次以蹇。蹇者,险难之义也。然物无终难之理,难极有必散之时,故次以解,然解者,又缓散之义也。人情怠缓而懒散,则隳功败业,所失多矣。故次以损,此主齐治说。凡物损而不已,以至于极谦,降之至天地鬼神之所与,谦受益之理也。故次以益,凡物益而不已,以至于盈,贵不期骄必越礼制,禁防之外,有似乎决堤防也,故次以夬。夬者,溃决之义也。此以循环之理言。小人既去,则君子之朋必至相遇,故次以姤。姤者,遇之义也。君子相遇,则同道为朋,而君子聚于朝,故次以萃。萃者,聚之义也,既聚而上则多贤,展采目升治道于犬猷,故次以升。升而不已,不免摧抑之患,知进而不知退,取困必矣,故次以困。身既困辱,势必退抑于下,故次以井,井者,在下之物也。此以君子进退言。井为常道,法久弊生,必更化乃可善治,不可不革也。故次以革。革法善治,非主天下之重器者,不能致下人之信从,革物者,莫若鼎也,故次以鼎。鼎乃宗庙重器,必得长子而王之,则人心系焉。故此以震。此主治道说。震阳生于下,动之义也。物无终动之理,发舒之后,继以收敛,故次以艮。艮者,止也。动极而静也。
物无终止之理,收敛未几,发舒随之,故次以渐。渐者,渐进也。静极而动也。此主气机言。学问之道既循序而进,自造极而理有归宿,故次归妹,既得其归,斯盛德大业,不局于小成,故次以丰。丰者,盛大之谓也。此以圣学言。穷大而骄盈必丧败而失所居之安,故次以旅。旅居而寡亲,必谦巽以求容,故次以巽,此主处遇言。巽为入义,学问不能沉潜体会,不知礼义之悦心,苟虚心巽志以入之,则深道有得,自有油然喜悦之情,故次以兑。学问不能融洽于心,不能左右逢源,苟悦在心而乐自发散于外,则天机泮涣自有睟面盎背之征,故次以涣。此主学问说。涣者,离也。人心既离,则当防闲以节之制度数议德行,而不听其涣散而无束,故次以节。节道既立,必我能信守,下皆信从,则度数之制,德行之议,乃能常久而不变,故次以中孚。事固以信而成,亦以必信而败。苟锐意必行,不能因时顺理,多与时势相违,而过不免矣。故次以小过。有过人之才,必有过人之事,而于天下无不济,故次以既济。夫物至既济,是完局时候,物之穷也。然物无终尽之理,尽则复生,天运之所以流行,物理之所以代谢,而万事万化之所无穷已也,循环之理,天地人物皆不能违,故以未济终焉。
杂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蒙引》卦既反对,则其刚柔动静吉凶得失之类,亦反对也。皆据见成卦画之相反而言。章氏曰:阴阳相易,自有相反之理。
[乾刚节]此篇夫子明易卦有反对之画,而亦有反对之义,文王之序卦,固有先后不易之宜,又有彼此反对之义。乾纯阳至健,其性情则刚焉。坤纯阴至顺,其性情则柔焉。乾坤之画反对,刚柔之义亦反对也。此一阳在上而五阴从之,为人亲辅其志得行,故乐师。一阳在下而统于众阴,师师行险,兵凶战危,故忧师。比之画反对,忧乐之义亦反对也。
《大全》余息斋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比之乐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师之忧也。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
[临观节]临以二阳临四阴,教思容,保有推恩之义,故曰与观。以二阳为众阴所观,取中取正,有瞻仰之心,故曰求,或与或求,义之所对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难而著。
屯,震遇坎,震动,故见坎险不行也。蒙,坎遇艮,坎幽昧,艮光明也。或曰屯以初言,蒙以二言。
[屯见节]屯,震遇坎,震动能见,将以有行,然遇坎险则不能行,故不失其居。蒙,坎遇艮,坎阳陷阴中,杂乱不明,退艮则笃实而有光辉,故著。明一进而不遂其进,一昧而不终于昧义,亦反对也。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
[震起节]震一阳动于二阴之下,阳气自下而起也。艮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气极上而止也。一起一止之反也。损虽未衰,损而不已则衰,是损为衰之始也。益虽未盛,益而不已则盛,是益为盛之始也,一盛一衰之反也。
《口义》损下益上,民贫君不能独富,损上益下,民富君不至独贫。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止健者时有适,然无妄而灾自外至。
[大畜节]大畜之止健,乾非可止而能止之者,适然之时,福之生于偶然者也。无妄之取灾,不宜有祸,而有祸者,意外之致,祸之生于偶然者也。此非常之事之相反也。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萃聚节]萃有聚之义,则聚而不往,升有往之义,则往而不来也。谦者不自尊大而轻身下人,豫者厚自尊大而怠慢于人,一止一往,一敬一肆之相反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白,受采。
[噬嗑节]噬嗑之义,颐中有物,乃人之饮食也。贲,木无色,白,受彩而有色也。一食一色之相反也。
《兑》见而《巽》伏也。
兑阴外见,巽阴内伏。
[兑见节]兑阴居上为外见,巽阴处下为内伏,一见一伏之相反也。
《口义》一是和顺之气,积中而发外,一是沉潜之思,退藏而渊密,人心隐显之反也。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则无故,蛊后当饬。
[随无节]随以无故而偷安,蛊以有故而修饬。圣人不畏多难,而畏无难也。
《口义》随者上下相从,一守成而无事可虞。蛊者上下不交,一中兴而有事。当饬,时异,事亦异也。
《剥》,烂也。《复》,反也。
[剥复节]剥,阳穷于上,生意溃烂而消尽也。复,阳生于下,生意复反而又旋生也。
《晋》,书也。《明夷》,诛也。
诛,伤也。
[晋书节]晋,明出地上;昼之明也。明夷,明入地中,明见伤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刚柔相遇而刚见掩也。
[井通节]井以不掩,道上行而通。困以见掩,刚遇柔而相抵,则不通矣。
《咸》,速也。《恒》,久也。
咸速恒久。
[咸速节]咸者,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绥斯来动,斯和,一何速也。恒者,久于道而天下化成,渐以仁,摩以义,一何久也。
《存疑》咸非训速,其事速也。天下至速者,莫如感通,故以咸为速。恒本训久,故与咸反对。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
[涣离节]涣则外去而不止,节则内止而不去。解已出险,外则不急而缓。蹇方在难中,而事方急也。睽则人情乖难,外而疏也。家人则思谊浃治内而亲也,否则大往小来,泰则小往大来,是为反其类也。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
止谓不进。
[大壮节]大壮四阳进而消阴,虚阳之恃其壮而失防阴之道,故欲其止。遁二阴进而消阳,虑阴之遂其进而肆害阳之心,故欲其退也。
《存疑》两“则”字俱含“当”字意。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
既明且动,其故多矣。
[大有节]大有六五一阴居尊,而上下皆为所有,是归附者众也。同人六二居下,而上同六五,又五阳同与之,彼此相亲厚也。众则爱博,亲则情专也。革当积习之后去其弊陋之政,鼎当变更之后布其维新之化。小过者,言过乎中,行过乎正,过而非信也。中孚者,言焉有物,行焉有恒,信而非过也。丰,明动相资,必大振作,故多故。羁,旅客于外,寡徒少侣,故亲寡也。
《疏义》大有合四海之势为一家,同人联亿兆之情为一体,小者之过方为过,否则是恶而非过。孚信由中,乃为信,否则色取而非信。
《蒙引》众即其所有之大者也。所同之人,乃其亲厚者,又非众之泛泛者比。
《离》上而《坎》下也。
火炎上,水润下。
[离上节]离,火性自炎上;坎,水性自润下也。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不处行进之义。
[小畜节]小畜以一阴当众之冲,欲止之而不能上,寡不敌众而不进也。履以和悦蹑刚之后,不能进而反遂其进,柔能制刚而不处也。
《大全》胡双峰曰:寡,一阴之义。不虑,行履之义。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韵协之,又似非误,非详何义。
周易杂卦传第十
辛酉孟夏文公十八世孙朱采治敬镌
[需进节]需则以刚遇险,有所待而见险不进。讼则以险遇健方进。讼而与人不亲,大过本末俱弱,非遗大拔艰之才,故至于颠。姤之义为遇,以一阴而遇五阳,女子之不正也。若渐,则女子于归必待男之礼备而后行也。颐者,养德养身,学术归于一正也。既济者,纲纪法度,事功至此大定也。归妹则女归夫家,已得终身之托,为女之终。未济则三阳失位,不成济世之功,为男之穷,夬以决为义,五刚决一柔,决之甚易者也。君子决邪,则正大之道沛然以行而长,小人被决则邪枉之道退然以阻而忧。杂卦上经三十卦终之柔掩刚,下经三十四卦终之刚决柔,圣人赞化育抉世变之意深矣。
《大全》胡双峰曰:杂卦以乾为首,而必终之以夬者,盖夬以五阳决一阴,决去一阴则复为纯乾矣。《蒙引》先儒谓上下经反对五十六,不反对者八。上经不反对者《乾》、《坤》、《坎》、《离》、《颐》、《大过》六卦,余二十四卦皆反对也。下经不反对者《中孚》、《小过》二卦,余三十二卦皆反对也。先儒又有不反对者主变之说。谓乾六爻皆变为坤,坎六爻皆变为离,颐尽变则为大过,中孚尽变则为小过之类。
[附录]《大全》蔡节斋曰:按杂卦例皆反对,协韵为序,今以其例改正之。大过,颠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因指》大过反颐,一颠一正,既济反未济,一定一穷。归妹反渐,一女之终,一女之始。姤,反夬,一阴长,一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