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85

第85章 《周易》卷之四 (3)

[坎水节]坎阳陷阴中,内明外暗,水内明外暗而能陷,固为水,由此广之,小水由沟,大水由渎,坎流而不盈为沟渎,阳匿阴中,隐而不露,为隐伏,矫曲使直,輮直使曲。坎阳在阴中,抑而能制为矫輮,弓体弯,轮体圆,皆矫輮之所成为弓轮。阳陷阴中不宁为加忧,心虚则灵,耳虚而聪,坎中实为心,病为耳痛,血行于人身,犹水流行于天地间,为血卦。得乾中画为赤,坎阳在中,于马为瘠之美,刚躁在内,于马为心之亟上,柔为首之下而不昂,下柔为蹄之薄为行,且无力而曳。坎为险陷,在舆为多眚。通者,水之性,月者,水之精,为通,又为月,隐伏而能陷物为盗,坚取其刚多心,取刚在中在木,为坚而又多心也。

《参异》吴临川曰:脊者外体之中心者,内藏之中。胡云峰曰:多眚,次中满而下无力也。徐进斋曰:坎维心亨为通。《蒙引》坎一阳居中而上下皆虚,水流而不盈为通。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荀九家有为牝牛。

[离火节]离内阴外阳,内暗外明,火内暗外,明而能照,固为火,由此广之,得阳之精而明,无不照,为日火之光而明,掣于天为电,再索得女为中女。甲蔽身,胄蔽首,皆外刚也。离刚在外,为甲胄,戈击刺,兵斩伐,皆上锐也。离刚在上为戈兵,离中虚于人为大腹,火性躁为乾卦,鳖性静,取中画之柔,蟹性躁,取上下二画之刚。蠃取善丽之象,蚌取中虚之象,龟取文明之象,木枝内空,上必枯槁,离中空而上乾为科上槁。

《参异》张南轩曰:戈兵上锐,象离之性。《存疑》鳖蟹蚌龟,皆刚壳在外。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荀九家有为鼻,为虎,为狐。

[艮山节]艮一阳止二阴之上,山隆起于地之上,固为山,由此广之,一阳横亘二阴之上为径路,阳小而刚,为小石,门以固,其出入时止则止,阙以通其出入,时行则行,为门阙。果木之实,蓏草之实,艮一刚在上,小而实为果蓏氏,德为止,阍人掌主宫中,门之禁止,物之不应入者,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宫女之禁止,物之不应出者,为阍。寺乎之刚于外,而止物者为指,兽之外刚而止物者为狗,鼠刚惟齿,禽鸟之喙,其色皆黔,而能止物。艮刚在前为鼠,为黔喙之属,刚在外为木,坚而多节。

《参异》吴临川曰:阙者门之出入处,上画连亘中下二画。双峙而虚为门阙,一刚在上木之果,二柔在下草之蓏。“黔”字当与“钤”通,以铁持束物者。项平庵曰:果蓏能终又能始,于艮为切。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荀九家有为常,为辅颊。

右第十一章

此章广八卦之象,其间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不尽合也。

《周易·说卦传》第八

[兑泽节]兑德为悦,又坎水塞其下流,固为潴水之泽,由此广之,三索得女为少女,兑画上折象口,幽以言悦,神为巫显,以言悦,人为口舌,兑为正秋,条枯实落,为毁折。柔附于刚,二刚决一柔,为附决地,积咸水为卤,卤必下土坚硬,方不渗漏。兑二阳在下为刚,一阴在上为卤,于地为刚,卤阴少而贱为妾,外悦内狠为羊,八卦之象,真百物不废而可以类万物之情已。

《参异》徐进斋曰:巫,口舌之官,以言说神者,故为巫为口舌。

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

晁氏曰:郑本无而泰二字。

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右上篇

[序卦全旨]《蒙引》此亦圣人之蕴,因卦以发申,间有不可求之大深处,只是略借卦名以叙其所以相承者,如卦德卦体之类,皆在所略也。《序卦传》所云流行之《易》也,杂卦所云对待之《易》也,《传》中言不可者,其例有二:如物之不可以终否之类,以理之自然言。如有大者不可以盈之类,以理之当然言。如屯者盈也之类,则黏带上文如震者动也之类,则黏带下文。如师者众也之类,则承上文而起下文,大抵承上起下者居多。序卦之义,有相反者,极而变者也。有相因者,未至于极者也。潘友硕曰:相反者上篇,如否、泰,下篇,如损、益之类。相因者,如屯、蒙、姤、萃之类。有一卦名而二说者,如泰继履言,则取安字意,自受否言,则取通字意。如震继鼎言,则取长子意,自受艮言,则取动意。如解者,缓也。《存疑》云,又别取一意,非复解难之义。

[序卦传上]文王序卦上经,首乾坤,而终乾离。盖有序焉。自太极动而生阳,阳气轻清上浮而有天,静而生阴,阴气重浊下降而有地。二气絪縕,万物之气化,形化者生焉。天地,万物之父母,乾坤,天地之法象,所以首乾坤也。天地既生万物,则洪纤高下,充塞覆载,惟万物也。故次以屯。屯者,盈满之义也。且屯为乾坤始交,物之始生也。虽成形成性,知识未开,故次以蒙。蒙者,蒙昧未明之义也。又蒙者,物之幼稚,物稚不养,则夭阏不遂,故次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为人所资以养也。此上见相生相养之义。然饮食,人之大欲,有欲必争强或凌弱,智或诈愚,争则必讼,故次以讼,讼则类聚相雄,朋党析倾,必有众起,故次以师。师者,众之义也。此上见相争相制之义。民生既众,无主则乱,必联属于一人,以致尊亲之意,故次以比。比者,亲比之义也。

众人比我,则生养宜遂,故次小畜,制田里,教树畜,此原生之政,生养既遂,则焉教可与,故次履辨等,威昭轨物,此正德之化,所履惟礼,则上下辨而民志定,上下分相维,情相得而安,故次泰。此上言庶而富,富而教以明天下之分,主王道说。世至于泰,是气化人事交通流洽之时也。然岂能终于通哉?治极必乱,如环无端,故次否,抑岂终于否哉?上下不交而致否,必君臣同心以齐否,故次同人,此以治乱循环言。与人同者公好公恶(私)而不拂于人心,则近悦远来而所有者大,故次大有。所有既大,必意得志满而所有不能保,当畏天勤民而不可以盈,故次谦。有大能谦,则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豫大之福可长保,而有无疆之乐,故次豫。此人君致治保邦之道。谦以致豫,则人心和乐而无不随之矣,故次以随。悦以随人,必将同心协力而有所事矣。故次以蛊,蛊者,饬治振起而有所事也。有所事,德业必进于高明,事业必极于广大,故次以临。临者,以阳临阴,势之大者也。

物至于大,德业大而有以起天下之瞻仰,事业大而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故次以观。可观斯下观而化众志,率从而有所合,故次以噬嗑。嗑者,合而为一之义也。此主治道说。人情莫不仍所合,苟合则渎匕则易离。凡天合人合者,必有威仪,品节度数以文之,故次以贲匕者,文饰之义也。贲饰则质得文而可亨,然致极其饰斯文灭其质而可亨者,反不通矣。故次以剥,剥者言可行者,至此剥尽也。此主文质说。物尽则反剥卦,阳穷于上则生于下,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故次以复,此主造化说,可兼主人心说亦可。能复于善则道心为主,人心退听,而存诚不杂以私,故次以无妄。既无伪妄,则念念循理,事事循理,而积畜心至于大,故次以大畜。德既蓄积,则须从容涵泳,优游充养,以俟其化。故次以颐。颐者,涵养之义也。有大涵养,方有大设施,惟养则可动,故次以大过,见大过人之事,非有养者不能也。此主圣学说。夫可过而不可终过,若恃才过动,究将轻率躁戾而陷于险,故次以坎。坎者,险陷之义也。既陷于险,则必附阳刚以求济,而难可免,故次以离。离者,附丽之义也。此主行事说。

《蒙引》万物兼动植之类言,物生必蒙,专就动物之有知觉者言。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右下篇

《周易·序卦传》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