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青岛
14341700000032

第32章 保卫青岛(4)

一份资料显示,20世纪中叶以来,是全球大都市发展的全盛时期。在那些崛起的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集中和分布在环大西洋区域带,且大多已是城市基础设施相当先进的经济发达城市,在环太平洋经济带,这样的城市也已为数不少。这些隔洋相望的城市以一种共有的心态,在不断强化着自己的现代化功能,强化着自己的竞争能力。

面对这种挑战,这座百年老城在修补着自己旧的缺陷,完善着自己载体功能的同时,开始寻找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的起点。1992年,伴着共和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市委市政府毅然做出了一个“震动”海内外的决定:让出城市中心区黄金地段,在东部新建一个政治、商业、文化、旅游、金融中心城区,实现城市中心的战略转移,以新城区建设作为岛城迈向现代化的新起点。

对这一消息,国内外媒体给予了超常的关注,而上海、杭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则纷纷加入了这一“卖掉官邸”,开发商机的行列。

开一代先河,无人敢与之试比高低。

这是一种观念更新之后的惊醒,是百年沧桑后的新生。

从“现代化城市”到“现代化国际城市”,从一个“红瓦绿树”的小青岛,到一个面向国际的大青岛,这种观念的嬗变演绎出一种全新的视野。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催生下,一个面向21世纪的国际化大青岛的最新蓝图——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式诞生:以一个中心,一个城市环,一个卫星城市群为大青岛的总体结构,形成以老市区、崂山区、黄岛区为中心城市区,以环胶州湾近郊城镇为环带区,以远郊卫星城市群为外延区的大青岛格局。在中心城市区,由原先的南组团、中组团、北组团,新增加东组团和胶州湾西岸的西组团,形成横跨胶州湾的大“品”字结构,百年岛城沿胶州湾东岸狭长发展的历史宣告结束。从此,一园三区三线的发展思路,如同一支巨笔,勾画出青岛一个亮丽的明天。

东部的崛起,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版图的扩张,它拓展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空间。

胶州湾,潮起潮落的胶州湾,生生不息的胶州湾,拥抱未来的胶州湾。

面对着徐徐开启的新世纪的大门,面对着滔滔的改革开放大潮,胶州湾千万朵浪花簇拥起一个共同的信念:

21世纪,大青岛崛起的世纪。

大青岛,叩响新世纪之门。

满天的海鸥,像一片美丽的梦幻,在海面生动地跳跃,闪烁……

一群年轻的士兵,从我面前走过,和平年代的士兵依然是钢铁的象征。

年轻的士兵,有一个守土卫国的梦。

假若,没有当年前辈们的流血牺牲,就肯定不会有今天这座胶州湾畔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历史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公元1949年5月3日,收复青岛的青(岛)即(墨)战役,在中国北部的胶州湾畔爆发。

那份青岛市外围军事防御工程图,对这次战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战役一开始,敌人的外围工事就发生了地震海啸雷劈电掣山塌雪崩江倾湖涸般的被摧毁场景。

那场景既残酷又精彩。

可青岛的守敌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防御工事会被****掌握得如此清楚如此准确?

为什么?是谜又不是谜。

岁月匆匆,人事沧桑。惟独对家乡的一份眷念无法抹消,以至一声乡音,一曲民调,也像东风鼓动船帆似的,能勾起海外异乡人的阵阵归思。一些在别人眼里极平常极琐屑的事,在游子的心目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飞沙、走石、小桥、流水……一旦植入离人的梦境和诗笺里,也会呈现出奇光异彩,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故乡的一口井,落在了台湾诗人李佩徽的笔下,竟是这样地牵动着游子的乡思:

一别数十年

这井水仍在我的舌尖

留有甘美的余味

啊,有情味的水呵

我的发丝都快斑白了

走遍太平洋和大西洋之滨

却找不到如你美味的泉流

到今天我才尝到人生的滋味

莫如饮我故乡的井水

记忆是历史的更漏,它点滴深沉,通向感觉;而感觉是千门万户的,启开它,才能追溯往昔,激励未来。

一条台湾海峡隔断了骨肉亲情,隔海相望,熬年苦盼,何时彩云归?人到老年有的是落叶归根的感叹。

别时容易见时难

劳燕征鸿形影单

无限离愁日色薄

几回痛哭月光寒

堂前白发风前烛

闺里红颜梦里看

迢递乡关何处是

茫茫烟雨倚阑干

这字字句句如泣如血,都是郁积后而发出的痛苦呼喊。

我曾不止一次地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份扯不断的乡愁,沉甸甸地压在了我们民族的心头。

香港回归了,澳门也已经回归,而台湾呢?台湾还要等多久?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自然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五千年的和平都是因为“合”,五千年的纷争都是为了“合”。

1998年的6月2日,这天是青岛解放四十九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青岛市人民政府为解放青岛而牺牲的九十九位无名烈士修建的无名烈士墓在崂山区革命烈士陵园落成。

无名烈士墓呈金字塔形,用崂山红花岗岩筑成,它象征着祖国山河永固,坚如磐石。墓前置三件汉白玉雕,其中两侧呈花圈状,上刻常青的松柏和市花,中心是一株万年青,寓意烈士精神万古长青。两个花圈之间,在心字形的底座上摆放着一册打开的书本雕塑,意寓烈士的业绩永载史册。安息在这里的是,原青岛市第五公墓和原崂山区公墓的九十九位无名烈士的英灵。

这九十九位无名烈士中,还有一位烈士留下一段富有传奇性的故事流传至今。

那是在1949年6月2日的清晨,这天是青岛解放的日子。

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年轻侦察员,占领沙子口后因追击逃敌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正当他在寻找自己所在部队的时候,盘踞在浮山上的国民党匪军在逃离前,开始朝着东北方向胡乱打炮,炮弹正好落在了这位年轻的侦察员身后十几米处,当时这位战士所处的方位是午山北坡,他的前方一米处就是一个很高的地堑,一步迈下去就完全可以脱险。

可就在这时,在另一个方向的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好像是要回娘家的少妇,少妇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吓呆了,不知所措地呆在那里,战士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将少妇严严地挡在了自己的身下,但因敌人丧心病狂地轰击,结果,两人都倒在了血泊中。

这悲壮的一幕,午山村的父老乡亲看得清清楚楚。

炮击过后,午山村的父老乡亲含着热泪赶了过来,乡亲们从这位年轻的战士身上没有找到一点能够说明身份的遗物,战士走得太突然太匆忙,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来得及留下。纯朴善良的午山村民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含泪掩埋了烈士的尸体,并按当时午山人的辈号给烈士命名——王佳文。王,代表午山人,午山村民以王姓为主体;佳,好也;文,当时午山村年轻人正是“文”字辈居盛。其意义即午山人民的好儿子。他们在烈士墓前立了碑——“王佳文烈士之墓”,让人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为解放青岛而英勇献身的年轻战士。

据说1950年清明节期间,正在春耕的午山村民发现有一小脚的老太太和一年轻的少妇到“王佳文”的墓前扫过墓,人们分析可能是烈士的老母和爱妻。娘俩在墓前点了香,烧了纸,痛哭了一场。在场的午山父老问起两人从何处来,回答是从荣成农村远道而来,乡亲们邀请两人去午山做客,娘俩谢绝后默默地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这就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妻子的胸怀。既然自己的儿子,既然自己的丈夫,被午山人民认做了儿子,那么,就把他留在午山,留在青岛吧。面对这样伟大的母亲,面对这样伟大的妻子,面对着这片被烈士的鲜血浸染过的土地,我们后来人,都应该弯下腰去,深深地一拜。

烈士没有给我们留下名字,烈士的母亲和妻子也没有将烈士的名字给我们留下,但烈士的精神不死,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青岛市副市长闵祥超在揭墓仪式上讲话说:“我们在举行无名烈士墓落成典礼,不仅是为这九十九位无名烈士,同时也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为解放青岛而牺牲的六百一十二位烈士,以及在半个世纪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中,为青岛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中,甘洒热血的一万八千多位革命先烈。”

安息吧,为解放青岛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青岛人民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你们的献身精神,将伴随着我们事业的改革之船,与青岛人民一道,去迎接现代化的浩瀚潮汐,去迎接21世纪的新曙光。

腾飞吧,青岛!

附录

进击青即外围我军收复灵山(1949年5月6日)

〔胶东四日电〕进击青(岛)即(墨)外围之解放军,于五月三日下午二时收复即墨城北三十五里的敌重要据点灵山。守敌三十二军七六四团一营南逃,我军当即追歼,于是日下午二时四十分,在即城北二十里外的林格庄一带与逃敌及由即城北援接应之匪三十二军七○四团,十一绥区敌军一部,激战一小时许,计毙敌一百四十名,俘敌一百五十六名,缴获重机三挺、轻机十一挺、长短枪一百○二支、火箭筒五个、炮弹一百五十发,及其它军用物资一宗。

《大众日报》

即墨外围又获胜利犯军四个团被击溃(1949年5月6日)〔军息〕本月五日拂晓,匪三十二军以二六六师七九六团与七九八团为东路,由即城东南十里许之舍沟沿大留村、盟旺山、大山沟、后寨进至下蒋哥庄(离即城约六里)以二二五师七五六团与七六五团为西路,由即城沿苍上、曹家庄进至朱家侯格庄(即城北五里许),企图解救被我包围之上瞳之敌(即城北十里左右)。至上午七时许,遭我警四旅某部奋勇阻击,激战约五小时,两路匪军即被击溃。此次我俘虏敌一百十一名(内尉官十二名),毙伤敌二百八十余名,缴获火箭筒二门、六○炮二门、重机一挺、轻机十挺、汤姆式五支、匣枪一支、步枪六十七支、各种子弹两万余发。

又讯:六日上午九时许,匪三十二军复纠集二二五师七五六团及二六六师七九六团向我王家庄、侯格庄(即城东北十四里)阵地进犯,我当即迎头痛击,激战约一小时左右,犯敌狼狈溃窜。我俘敌二十五名,毙伤敌七十余,缴获轻机两挺、步枪二十三支、枪榴弹筒一个、子弹二千九百零五发。

《前线报》

警四旅在青即外围连创

胜利军区首长通令嘉勉

(1949年5月6日)

我华东警四旅英勇进击青即外围之敌,连创胜利。为此,军区贾司令、赖政委特颁发嘉奖令,勉励该全体同志,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胜利。其原文如下:

此次我军挺进青即外围对敌作战中,我警备四旅在追击灵山逃敌及打击即城匪军北犯之战斗中,全体指战员表现了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并发挥了灵活的战术及勇猛迅速的动作,因此,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为此除通令嘉勉外,尚望警四旅全体同志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及时地总结经验,来教育提高部队,以求在今后作战中,争取更大胜利。

进击青即外围战果

(1949年5月20日)

〔本报讯〕于五月三日开始向青(岛)即(墨)外围进击的人民解放军一部,经四天战果如下:收复即墨城北的重要据点灵山,计歼敌三十二军之二五二师、二五五师等部二二八四人,其中毙伤一九八○人,俘敌三○四人,缴获六○炮二门、火箭筒三门、掷弹筒五个、枪榴筒八个、重机枪四挺、汤姆式九支、冲锋枪三支、小壳枪一支、步枪二二二支、各种炮弹三一七发手榴弹三五五发、各种枪弹六五七五二发,其它物资一部。

《大众日报》

我军青即外围战中

南海人民积极支援

(1949年5月24日)

〔本报讯〕在解放军进击青即外围时,接近前线的广大人民,迅速踊跃支援军队作战,昼夜赶磨军粮,修筑、公路,组织担架运输。南海三百五十万斤磨运军粮任务,在五月一日至五日六天时间即全部完成。如莱西南仅在三日至五日三天时间运粮三十五万斤,碾米二十万斤,磨面二十万斤,缝面袋三万二千九百二十六条。即西刘家庄区十天磨运粮十六万六千斤。

《胶东日报》

我军解放即墨城

阴岛等地敌约三个团投诚

(1949年5月29日)

〔胶东二十七日电〕人民解放军于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时解放青岛东北即墨城以西至南泉间北泉、仲村、刁村岭、棘红滩、八里庄与城东的盟旺山、莲花山等据点。国民党匪军五十军、三十二军、十一绥区独立旅等残部仓惶南逃。现解放军已越过仲村与流亭一线,追歼逃敌。在此以前,驻胶州湾内阴岛上之国民党五十军二七○师八一○团于二十四日拂晓向解放军投诚;驻即墨城北七里营上据点之国民党军十一绥区独立旅二团大部及三团的一个营共七百余人,携迫击炮一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八挺、长短枪五百余支,于二十五日夜十二时向解放军投诚(按:即墨城此次系第四次解放,首次在一九三八年秋,二次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三次在一九四六年六月)。

〔又讯〕驻胶州湾西岸薛家岛之国民党军保安二旅六团团长蔡晋康于二十七日午夜率部投诚,又保一团两个连亦于同日在莲花山(即城东)向解放军投诚。

〔胶东二十七日电〕即墨城重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部,当于是日下午三时进入城内布告安民,全城秩序良好。当我军张贴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和安民布告,并进行宣传解释时,居民都喜形于色,侧耳细听。当记者进入该城信义中学时,同学出人意料争相握手欢庆解放。

伪即墨县政府人员在看到约法八章后,整理档案文卷等候接收。城内市场亦于解放次日恢复交易。

《大众日报》

我攻势续获进展,

解放城阳进迫沧口

连日歼敌四千余名

(1949年6月1日)

据守城阳、北曲、孤庙头、驯虎山一线之敌,在我攻占驯虎山并连续攻击下,于三十一日晨三时仓惶南逃,我当即跟踪追击,现残敌据守老虎山、丹山南二六四高地及板桥坊二五○高地一线,我正攻击中。城阳、赵村、宋哥庄、东西黄埠(青岛水源地之一)及该线以北广大乡村已获解放,我先头部队距青岛市区已不足四十里。

〔又讯〕我军在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作战中获重大战果,综合战绩如下

一、收复据点二十五处,计:南泉、北泉、刁村岭、马山、八里庄、营上、小李村、即墨城、盟旺山、莲花山、花盖山、寨山、西流寨、大庙山、窝洛子、棘洪滩、韩洼、西流峰、四舍山、驯虎山及薛家岛上之薛家岛村、豪洼、南营、烟台前、虎角湾及广大地区。

二、歼敌四千七百○六名,计:毙敌一千三百五十三名,俘敌四百九十六名,投诚投降者二千八百五十七名(番号:投诚者:保安第二旅六团,五十军二七○师八一○团,十一绥区独立旅二团;投降者:青岛保安旅一、二团各一个连)。

三、缴获(包括投诚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