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青岛
14341700000006

第6章 即墨起义(5)

一阵短促的哨音划破冬夜的空寂,纸房村头的空场上,国民党七五四团的全体官兵迅速集合完毕。

方本壮威严地站在全团面前,抬腕看了看夜光表,指针标示方位正好是22点30分。他简短地下达了“出发”的命令,这支全副武装的部队就箭一般地射入夜幕之中。

时值三九严冬,滴水成冰。

胶州湾里飕飕的寒风,掠过冻结成硬壳的土地,直往士兵们的脖领子里灌,天寒地冻,全然没有阻住士兵们的脚步。这一场使这支部队后来成为正义之师的兵变,就取决于这个寒冷的冬夜,取决于方本壮与这支部队走向新岸的这一瞬间。

一瞬间,有可能转动历史又地覆天翻。

纸房村的百姓已进入了梦乡,队伍的开拔几乎是处在人不知鬼不觉中,这是青岛解放前夕的一段小小插曲,历史将永远记下这个日子:

1949年1月26日,农历戊子年腊月二十八日夜。

队伍以急行军的速度急速行进。

方本壮率领团直属队的五个连在前,张德义率一营居中,二营由于成志带领殿后掩护依次出发,朝东北方向的即东解放区快速挺进。

没走多久,队伍中发出了悄声议论:“这黑灯瞎火的干什么去?”

“听连长说,即墨城南发现了****,我们是奉命出击。”

“小声点,暴露了目标,枪子可不长眼。”

“跟上,跟上!快!!”

脚步在不断地加快。队伍在疾进。

人们的心情很复杂,谁也不甘心情愿去打仗,但是穿上这二尺半,又不得不听命于军令。人们的心境笼罩着紧张、惶惑的情绪。只有少数了解行动真实意图的军官的心情更加激动,尽管他们此刻是行进在漆黑的夜幕里,可他们明白,这同样也是走在通往光明的途中。

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静观了这历史的一幕。

国民党十一绥靖区从沧口到即墨之间设了三道防线,占据有利地势,构筑工事,设置障碍,妄图以此达到阻挡解放军解放青岛的目的。

可以想象,从惜福镇西南方向的纸房村到即东解放区,要横穿国民党军队精心构筑的层层防线,在这仅七十华里的路途中,沟堑纵横营盘密布,明碉暗堡无数,也就是说,要从这国民党盘踞的营盘中寻一条夹缝钻出去,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气!

方本壮胆识过人。

他凭借着对地形及敌军部置情况的熟悉,率领部队从敌军防区的空隙地段迂回前进。

道路崎岖难走,又是夜行军,为避免暴露目标,命令不准点马灯和照手电,所以不时有人绊倒,枪械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冬夜里显得特别刺耳并传出很远。

“加快行军速度,避免发生声响。”

方本壮厉声下达命令,命令又逐人接力般向后迅速传递着,队伍的行进速度又加快了。

突然,队伍出现骚动。

“砰、砰砰、砰……”

几声尖厉的枪声划破夜空,子弹带着“嗖嗖”的呼啸声从头顶划过,弹头带着一束小小的火尾流星般消失在远方,这是敌人在打冷枪试探?还是出现了其他意外?

还未等方本壮理清思路,队伍突然出现了混乱现象。

四名由卫生连负责看押的反动死硬分子(未捆绑)趁机逃跑,黑暗中,边跑边煽动性地高喊:“弟兄们,咱们上当了!”“弟兄们,打死方本壮,不要跟他去干八路!”

叫喊声,在这空寂的冬夜里,传音甚远。

卫生连立即开枪射击,因天黑视线不清,未能击中,但这几名反动的死硬分子却再也不敢喊叫,怕暴露目标丢了命,结果让他们给脱逃了。

方本壮抬腕看了看夜光表,队伍开拔仅有十五分钟。

情况突变,真有点让人措手不及,人们的心头如同压上了一扇沉重的磨盘。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指挥员的冷静与沉着,掌握好队伍是关键的关键。

方本壮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此刻,他方寸丝毫未乱。他从稀稀落落的枪声中判断,这是附近的敌人听到了动静,发现情况有异后,因天黑摸不清虚实不敢贸然出击,而在盲目开枪壮胆,这倒不足为虑。可怕的是,四名反动死硬分子的逃脱后患无穷,这意味着七五四团的行踪已经暴露,敌人决不会善罢甘休,很快会追上来的。

方本壮好后悔,后悔当初开拔前未采取果断措施,将这几名反动的死硬分子秘密处决,非常时期就应该采取非常手段。看来,心慈手软不行。

天底下一切珍贵的东西都有可能找寻到,惟独这后悔药世上难寻。

方本壮果断地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不理睬敌人的袭扰,以免被拖住。他明白,当务之急必须尽快摆脱敌人的纠缠,于天亮前走出敌占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情况紧急,只有破釜沉舟激流勇进了。

队伍呈战斗队形快速前进,冒着冷枪流弹,顶着冷风寒流,一路向着即东解放区挺进,挺进……

一夜间,七五四团多次遇到敌人的阻击袭扰。方本壮毕竟是多年的老行伍了,对付这样的局面始终保持冷静果断应付自如。

他沉着地指挥部队交替掩护坚决还击,打得狠打得猛,把敌人稀里哗拉打垮后迅速撤离战场穿插过去,队伍始终没有停止前进。

就这样边走边打,行军速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未能按原来计划天亮前走出敌占区。

拂晓时分,启明星尚未隐没,东方露出淡淡的鱼肚白。

起义部队来到了国共控制的边缘地带,这一夜,犹如庖丁解牛,游刃于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之中,刀锋从接合部位的夹缝间,猛力扎了出来。只要不再出现意外,翻过前方的四舍山、莲花山山口即可到达解放军控制的区域了。大家的心里都稍微松了一口气。

走了一夜,全团官兵身上都沾满银白色的霜气,清晨的寒风又冷又硬,茫茫一片冷清的色调。树梢上,房顶上,草叶上,都挂上一层厚厚的霜,仿佛罩了一件白色的大斗篷。

就在这时,殿后的二营长派人报告说:“敌追击部队分乘十七辆卡车正快速向我部逼近。”

紧接着,担任前卫的三营也派人来报告说:“前方发现约有两个加强连的敌军正在抢占山口阵地,企图拦阻。”

风云突变,方本壮在前后持续不到一分半钟就接到了这样两个报告,七五四团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现在最需要的是指挥决策者的当机立断,任何犹豫迟疑都会招致功亏一篑的后果。

张德义、丁友孚、于成志等起义军官迅速聚拢到凝眉不语的方本壮身边,众人在等他一锤定音。在此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谁的心里都万分焦急。

方本壮向这些可爱的部下扫了一眼,一言未发箭步跃上一个高坡,手持望远镜先向山口阵地观察了一下,转过身来又向卷起阵阵尘土的追击车队望了片刻,伸手从腰间拔出手枪,右手紧握拳头“嘎嘎”作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当决心一拼的时候,他总是这样。他威风凛凛雷打不动站在那里的形象,给他的部下们增添了一股拼杀的力量和勇气,士兵们宁愿跟着这样的指挥官去死。

“丁营长!”

“到!”

“你带两个连给我拿下山口,要快!要猛!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全团前进扫清一切障碍!”

“是!”

“于营长!”

“到!”

“你带二营阻击追兵,一定要把他们给我死死地拦住,不能让他们往前迈进一步,掩护全团挺进解放区!”

“是!”

“德义兄,就由你带一营前后策应!”

“是!”

方本壮拔枪在手,镇定自若地下达着作战命令。张德义及丁、于二位营长接受命令后,迅速地站到了自己的指挥位置上,一切都配合得十分默契。

几分钟后,全团的号兵奉令被集中到了团部。

“吹冲锋号!”

方本壮一声令下,十几只军号一齐吹响,嘹亮的号声刺破黎明的寂静,在山谷中回荡。

这号声像春天的第一声布谷鸟鸣。

六门“八一”迫击炮对准扼守山口的敌军阵地猛烈轰击,山口守敌一下子就给打懵了。紧接着轻重机枪也响起来了,子弹嗖嗖地飞着,长长的火舌密集地射向敌阵。

炮弹的爆炸声喧嚣着,硝烟浓雾笼罩了山口。丁友孚带领着三营的两个连呐喊着冲上去了,守敌在如此猛烈的攻势面前吓破了胆,顾不得抵抗便四散逃窜。

民间有句俗话叫作:“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三营的两个连饿虎扑食般没费多大的劲便攻占了山口。

几乎与此同时,二营也和赶来的追兵接上了火,这伙追兵是敌三十二军的特务营,武器精良,战斗力极强,分乘十七辆卡车匆匆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