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44

第44章 “纽约时报的精神”(3)

难能可贵的是,《纽约时报》面对危机,选择的不是回避,而是自曝家丑,不仅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并以整整四页的巨大篇幅向公众公开报道“杰森?布莱尔丑闻”,而且此后的短短20天中,发表了多达22篇的相关文章,其中有关于报社高层领导者检讨自身错误的报道、有详细解释时报编辑防止欺骗重演的措施——包括建立检查时报经营管理费用记录和跟踪记者所在位置等制度、有对时报内部管理机制的检查、有来自读者的对该报雇佣“有色人种”记者的政策的质疑。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通过重大责任人的引咎辞职进一步表达改错的诚意。2003年6月5日,《纽约时报》发表声明说,该报执行主编豪威尔?雷恩斯因受到其部下年轻记者剽窃他人作品丑闻的影响,而被迫宣布辞职。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总编辑杰拉尔德?博伊德也宣布辞职。次日,《纽约时报》还发表社论进行沉痛的自我反省,并承诺将以此案作为前车之鉴,重建读者对时报的信心。

“一个伟大机构的利益应高于其领导人的前途”——这也是雷恩斯与博伊德选择辞职的原因。作为一家有152年历史的世界知名大报,《纽约时报》的执行主编和总编同时辞职,是从未有过的事,尽管做出这个决定很痛苦,但却足以赢得世人的尊敬。

事实证明,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也是最好的危机管理方式。先在东窗事发以前开除了被验证是赝品的“千里马”,之后又郑重地在首版发表致歉信并大幅刊发相关的调查报告,整个过程没有“无可奉告”,所有的信息畅通无阻,充满诚意。

对此,危机管理专家给予《纽约时报》以很高评价,认为这不仅消减了布莱尔丑闻的负面影响,而且显示了一个强势媒体的历史积淀和现实责任感。

更主要的是,《纽约时报》的一系列补救措施不但没有使自己伤筋动骨,还因此获得了读者的尊敬和信任。一位读者这样评价《纽约时报》在“杰森?布莱尔丑闻”中的作为:“你们对于杰森?布莱尔事情的反应是我将继续信任时报的原因之一。这个追查错误原因的痛苦过程能够促进产生新的预防措施的传播准则和程序。”

由此可见,任何一次危机都可能会成为一种转机,任何一次疏漏都可能成为更好地健全制度的良机,关键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对社会和消费者有责任感。

在这方面,《纽约时报》与政府可谓不谋而合。

事实上,《纽约时报》也只是美国主流媒体做大并保持强势的一个例证。正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及CNN们的独特、理性、丰富、求实和自律,为美国媒体在全世界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国际公信力,也成为美国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