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话语权:美国是怎样取得主动的
1440500000045

第45章 为什么新闻部和评论部不可以在同层?(1)

为什么新闻部和评论部不可以在同层?

在当代美国,媒体和其他商业企业、公司没什么两样,电台、电视网大都以公司名义注册、经营和管理,报纸也以报业集团和公司形式为多。

媒体最终目的是要营利,靠新闻赚钱,在这个经营链上,新闻是产品,听众(观众)和读者就是消费者。如果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新闻),媒体就会失去信誉,也就失去了受众支持,这不仅会影响到报纸的销量,还会极大地影响到广告收入,进而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值。

这也使得美国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尤为看重,而上层对“报誉”的重视也直接转化为对媒体内部自律的重视,从而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了媒体的新闻自律。

不仅如此,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新闻自由的珍视和长期形成的媒体价值观也使得各媒体十分重视“报誉”和公众信任。正如著名记者、前《时代周刊》编辑提夫特所言,一份报纸最重要的卖点就在其“报誉”,如果没有“报誉”,报社还不如干脆关门。

归根结底,报纸是靠信任生存的。没有了信任,新闻业将无法存在。

在一些主流媒体,这种自律是随处可见的。在比较著名的媒体,广告部和编辑部是不可以在同层办公的。比如编辑部在2楼,广告部在4楼,编辑部为了避嫌,就会很不欢迎广告部人员乘坐的电梯在2楼停。

这其实是媒体进入广告时代后,所采取的一种“防火墙”设置。

为了避免广告所带来的商业化气息麻醉媒介的神经、污染新闻自由的空气,美国媒体不仅严禁记者涉足广告事务,而且刻意在新闻与经营部门之间筑起内墙,这种从20世纪初筑起的内墙迄今为止仍然屹立着。

除去“商业污染”,为了避免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受到“政治污染”,媒体还在内部筑起另一面墙,将新闻编辑室与社论部门隔开来,这是现代美国新闻业的一个重要的观念。

这也是绝大多数媒体新闻部和评论部不同层办公的原因所在。而为了避嫌,两个部门之间的人都很少走动。

所以呀,下次看到《纽约时报》要闻版报道有关中美关系的负面消息,而评论版却在大谈中美关系的美好前景,你就不会觉得匪夷所思了。如果两者高度配合,反倒是怪事了。

除了“9?11”,有多少事能让这两个部门那样心有灵犀呢?

缜密的编辑流程也是媒体自律的重要保障。

除了本已存在的严格的编辑流程(如选题、编辑、校对)外,根据自律的需要,美国媒体还增加了一些特别的编辑环节,如事实核对、节目监控和法律顾问等。

为了避免发生类似布莱尔丑闻这样的情况,《时代》周刊专门设立一个核对事实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