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被折腾的世界
1456300000019

第19章 俄罗斯被救赎 (2)

第十二章 俄罗斯被救赎 (2)

普京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政治力量的团结气象,也带给俄罗斯人民以自信和希望。

在普京之前,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时代,俄罗斯人饱尝了领导人善变之苦。

下午说的话,第二天早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好像是晚上喝酒给冲掉了一样。

这其实也是奥巴马在执政“蜜月期”之后所面临的尴尬,嘴上的太多了,落实在行动上的太少了。

这其实也正是俄罗斯妇女将普京视为理想丈夫的原因所在。

普京的活力也讨人喜欢。尽管普京有时会睡得很晚,但却从来都起得很早。

洗漱完毕后,普京先在熹微的晨光下做30分钟运动操,然后再练上一阵子柔道,接下来,还要再游泳20分钟。在一个多小时的锻炼之后,他即驱车去克里姆林宫上班。

也许正是由于普京注意锻炼身体,他才能在一天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而他身上的充沛精力和勃勃生机也暗示和激励了俄罗斯人。这也让那些成天喝得醉醺醺的俄罗斯男人相形见绌。

其实,这也是当年小布什很讨美国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像普京一样,布什身上也有一种安然和从容的气质,即便是在“9.11”之后,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仍然是每天晚上9:30到10:00之间上床,仍在早上5:30起床,保持7个半小时的睡眠;仍然悠闲地吃午饭,每天在傍晚6点左右就离开椭圆形办公室,然后在脚踏车上锻炼一阵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的能鼓舞人。如美国媒体所感叹的那样,布什的这种心态对周围的人和普通民众有着很强烈的暗示作用,让他们感到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没有什么能够奈何美国的安定与繁荣,也正是有着这种自信和乐观,民众才会继续快乐地购物,经济才会迅速复苏。

普京也是一样,他的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的家庭生活,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对部属的信任,对普通民众的友善,都深深地打动着人。

普京送手表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2009年9月14日,时任总理的普京参观了图拉(莫斯科以南)的一个兵工厂。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名叫维克多?扎加夫斯基的工人突然对普京说道:“弗拉基米尔,您能不能送给我什么礼物当做纪念?”

普京当时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他作出了一个姿势表明自己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但普京随后又问这名工人他想要什么礼物。

这名工人半开玩笑地回答说:“也许你的手表可以。”

经过短暂的停顿,普京取下了自己手腕上的手表送给了这名工人。

普京送出的这块表是著名的瑞士宝珀表,当时的售价为5500英镑(约合人民币6.24万元),大约相当于普通俄罗斯人一年的工资。

做人要像人,做领导不要太像领导。

普京的这一富有亲和力而又有几分憨厚的姿态,赢得俄罗斯媒体满堂彩,也让很多国外的民众羡慕不已。

不过也有副作用。据说,在一些地区,领导下去视察之前,务必要将浑身检查一番,看看有没有超过100元的东西,生怕让基层的维克多大叔要将过去。听到这个传说,俄罗斯人幸福地笑了。

一颗露珠里有一个世界。

在2008年普京即将告别总统宝座之际,许多人会想起普京来到克里姆林宫的情形。

这其实也是当年里根及克林顿离开白宫时颇为欣慰的事情。不仅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整个国家都精神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看到普京,俄罗斯人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曾经的辉煌岁月。

作为一个跨世纪的领导人,普京既承继了俄罗斯的传统,又有别于他的前任。显而易见的是,普京不同于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对同美国和西方的关系不抱幻想。

普京很清楚自己和俄罗斯的路:对一只老鼠来说,有了粮食,就有了安全;而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了繁荣,才有了尊严。喜爱柔道的普京深知,许多时候,退就是进,守就是攻,而一旦发现机会,他也绝不放过。

骨子里,普京是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从这点看,他是不满意叶利钦时期的那种衰落现状的;但在现实中,他又是一个头脑清醒、非常务实的领导人,他深知,在21世纪,影响力来自于经济实力而不只是导弹的多少,没有经济,什么都谈不上,而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作出一些妥协,当然这些妥协也决不是“免费”的。

普京的智慧还在于,他能够实事求是地选择俄罗斯要走的路。在他看来,即使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行得通的方法,也可能不适合俄罗斯。出于这种认识,普京提出要走有俄罗斯自己特色的路。

而为了走好这条路,普京在上任的最初两年,实行韬光养晦的战略。

就像列宁、斯大林多次为了赢得时间和空间而进行妥协一样,普京以其刚毅和隐忍,为俄罗斯的复兴赢得了安全的氛围、投资的信心和重新崛起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普京给予了俄罗斯人他们最渴望的东西——稳定。

喜欢钓鱼的普京深信,只要有耐心,假以时日,是一定可以钓上鱼来的。

可以说,在上台之初的几年里,普京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油价上涨,俄罗斯的经济复苏,美国被羁绊在伊拉克——这也使得普京没过多久就可以大声对美国说“不”了。

普京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唤醒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激起了民众为了光荣与梦想而奋斗的强烈情感。

很快地,一种舆论氛围开始形成: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现总统的业绩与言论同前任总统的经验相比较,也会同理想中的俄罗斯总统(帝王)相比较。

而理想中的领导往往是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斯大林。

那么,是什么东西把这三个截然不同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呢?

是战无不胜、权力无限、长期统治以及他们统治期间俄罗斯实力和版图的增大。这也意味着,普京若想保持起先只是自然产生的高支持率就得向这些人物看齐。从某个时候起,这也便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实际任务。

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

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有其特别的伤感:曾经与美国对峙的大国苏联不复存在了,而在叶利钦时期只能追随美国的窘境,更是伤了俄罗斯人的自尊心,同时也唤起了俄罗斯人对大国复兴的向往。

可以说,向往大国的心情是从沙俄时期延续至今的俄罗斯民族特性。用西方学者的话说,俄罗斯人的思维选择了强悍的斯大林,创造了强大的国家。

而出于对叶利钦的不满,作为“强大俄罗斯的象征”,斯大林再次吸引了俄罗斯人。

民意在释放,普京在静静地听。

对民意无动于衷的人,终会面对无动于衷的民心。普京很清楚这点,因而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重建强大俄罗斯”的口号,由此也赢得了俄罗斯人的绝对支持。在这种民族复兴之梦的憧憬下,普京很清醒地抓住了两大方面:一是打击寡头,二是提振经济。

事实证明,这两点做得都很到位,也十分地注意力集中。

如果说,人们在普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强国之梦,因而产生共鸣的话,普京的质朴和真诚,则如镜子,仿佛使人看到了自我,亲切而自然。

对此,就连公共关系专家都感慨道,普京掌握了能够深入普通人人心的语言技巧。

首先是真诚,即承认实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方法,但在台上的政治家却用得很少。反观普京,在第一任期就公开说,俄罗斯存在着官僚为所欲为、尖锐的人口危机以及远东和西伯利亚脱离俄罗斯的危险。

虽然普京没有说出什么新观点,但是在他之前,这样的级别乃至更低级别的领导人却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些。后来,普京又谈到贫穷、腐败、犯罪现象猖獗,谈到儿童无人照看,还有其他许多问题,包括富人的收入过高、不公正等。虽然此后多数富人的收入未见真的减少,但普京的这席话还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其实老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有时并不要求你立马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只要当局不隐瞒这些问题,就已经很满意了。

普京为俄罗斯团结和统一所做的努力,也为民众所认同。正如他在国情咨文中所说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四分五裂,如果各自都只考虑狭隘的小集团利益,俄罗斯能够抵御这些威胁吗?我相信,不团结就不能应对这些威胁”。普京的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人,也使得俄罗斯在普京以及梅德韦杰夫时代,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从恐怖袭击到大火),都能充满信心。

这也正是俄罗斯政治家丘拜斯所感叹的地方:普京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本领——无论谁和他进行一番交谈后,临走的时候都会相信总统是站在他那一边的”。这种质朴与亲切,也正是普京的魅力和存在价值所在。

在经历了改革剧痛和多年的社会震荡之后,俄罗斯最需要的似乎正是一个能够凝聚起民族精神和各方力量的政治人物,他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但却非常真实和“有效”。

普京也十分会做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8.8级特大地震,日本境内所有核电站全部关闭,这将影响日本1/3的电力供应,也将增加日本对液化天然气、煤炭等其他能源资源的需求。见此情形,俄罗斯总理普京立即下令,如果日本有需要,俄罗斯可立即向日本紧急提供15万吨液化天然气和煤。

在危难关头,这种表现无疑会让日本人深有触动,也会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会给俄罗斯人提气。在日俄关系因北方四岛问题而紧张的背景下,这样做,确实显得大气,有大国风范。

一个领导者的话语权从哪里来?看看普京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