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麻瑞亭治验集
14600900000026

第26章 内科病证(18)

例14:于某,男,28岁。1986年5月31日初诊。自诉:今年2月感冒,发高烧。烧退后数日,全身肿胀,小便不利,头晕心慌。赴某医院求治,经查尿、验血等,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经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压:150/94mmHg。脉濡涩,关寸较大,舌苔白厚腻。

辨证:脾湿肾寒,肝木郁陷,胆胃上逆,肺失通调,精血不藏。

诊断:肾病综合征。

治则:健脾温肾,疏肝升陷,平胆和胃,清肺利尿。

处方:猪苓片12g,泽泻9g,炒杭芍12g,粉丹皮9g,肉桂5g,广橘红9g,炒杏仁9g,炒杜仲12g,法半夏12g,泽兰15g,炒蒲黄12g,车前草12g,砂仁4g,炒芡实12g,北沙参12g。10剂,水煎温服。

11月22日二诊:上方服50余剂,自感尚好,下肢肿消。查尿常规:蛋白(+)。仍腰酸腰痛,左腿发麻。脉细濡,关寸较大,右尺独涩,舌苔白腻。

上方去肉桂、广橘红、炒蒲黄、炒芡实,增泽兰为20g,砂仁为5g,减猪苓片为9g,炒杭芍为9g,法半夏为6g,加桂枝9g,广陈皮9g,炙米壳3g,冬葵子12g。10剂,水煎温服。

12月7日三诊:药后诸症稍有好转。脉濡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肉桂、炒蒲黄,增泽兰为20g,砂仁为5g,减猪苓片为9g,法半夏为6g,加桂枝7g,冬葵子9g,白茅根9g。10剂,水煎温服。

1987年1月16日四诊:上方服20剂,脉证均佳。查尿常规:蛋白微量。

原方去猪苓片、肉桂、广橘红、法半夏、炒蒲黄,增泽兰为20g,砂仁为5g,减炒杭芍为9g,北沙参为9g,车前草为9g,加茯苓9g,桂枝7g,广陈皮9g,制首乌15g,冬葵子9g,骨碎补12g。10剂,水煎温服。

2月26日五诊:因过年饮酒等,又感不适。查尿常规:蛋白(+)。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猪苓片、肉桂、法半夏、炒蒲黄,增泽兰为20g,砂仁为5g,减炒杭芍为9g,北沙参为9g,车前草为9g,加茯苓9g,桂枝6g,党参15g,冬葵子9g,骨碎补9g。10剂,水煎温服。

1987年3月22日六诊:药后脉证均佳。查尿常规:蛋白微量。

1987年2月26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上方服30余剂,诸症消失,尿检正常。

尿毒症

尿毒症系因中气颓败、浊邪壅塞、升降倒置、上关下格所致。

【脉证机理】慢性肾炎不愈,或因其他病证致使浊邪壅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关下格,正气虚败,阴阳濒于离决,是病尿毒症。《证治汇补》云:

“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此论极似尿毒症。

脾湿肾寒,肝气郁陷,水湿留而不去,故症见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全身肿胀,或作腹水。脾肾虚寒,故而腰腿酸软,甚则四肢厥逆不温。肾虚不藏,精血外泄,故尿检见大量蛋白及红细胞。肝郁不能疏泄,浊邪瘀阻,清浊不分,精血腐败,故血中非蛋白氮升高,尿检见管型。肝郁风动,耗血伤津,筋脉不柔,可见肢体抽动。肝脾郁陷,胆胃必逆,故症见频频呕吐,不能饮食,食则呕吐愈剧。相火上逆,冲动君火,二火不潜,弥漫于上,故症见心中懊,口苦口臭,酸腐难闻,胸满气短。二火冲逆,刑逼肺金,肺热不敛,故口干思饮,或见鼻衄。

肺热不能化气为水,水源乏竭,故尿少或癃闭。浊邪上蒙清窍,故而嗜睡昏迷,血压升高。脾肾阳衰,气血虚败,故症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正气虚败,上热下寒,阴阳格拒,浊气上填,故危症迭见。一旦阴阳离决,将死于反掌之间。上关下格,故脉现濡涩,或翕濡,或牢,关寸大,或微弱欲绝,舌苔白黏腻。

【治则】健脾利湿,平胆疏肝,清肺降逆,蛰火潜阳,通经利尿。

【方药】茯苓9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制首乌20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泽兰30g炒蒲黄12g北沙参15g冬葵子9g白茅根15g木防己9g草蔻仁6g白檀香6g

水煎温服。

【方解】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炒杭芍、粉丹皮、制首乌平胆疏肝,润血息风;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炒杜仲温肾潜阳,壮腰止痛;泽兰、炒蒲黄行瘀利尿;冬葵子、木防己、白茅根清肺疏肝,滑窍利尿;草蔻仁温中调郁;白檀香清热通淋。

【加减】上热重者,去炒杭芍,加黄芩炭9g,清泄相火,以除烦热。小便黄赤者,去木防己,加焦山栀9g,清心降浊,导赤利尿。发热者,去茯苓,加猪苓片12g,炒黄柏6—9g,清利膀胱退热。脉数、鼻衄者,去制首乌,加生地炭9g,润燥复脉,凉血止衄。肺热、舌苔黄黏腻者,加麦门冬9g,滑石粉15g,清肺润燥,利尿泄热。心慌心悸、脉参伍不齐者,加柏子仁9g,养心止悸。中下湿寒、肝气郁陷、脉关尺大者,去制首乌,加桂枝6g,疏肝升陷。

脉关寸大、虚阳上浮者,禁用桂枝,以防虚阳上越,阴阳离决。禁用当归、肉桂,以防辛热耗血。宗祛其陈宿、腐败自消之旨,可酌情先投“减味十枣散”

(温冲顿服)1—2g,以攻逐水毒,启动脏腑气机。但不可过用,闭开即止,以防伤正。上有郁热、舌苔黄黏腻者,禁用!尿毒症状缓解以后,参照慢性肾炎治疗之法,以复其正气,巩固疗效,以期痊愈。

【忌宜】与肾炎同,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按语】尿毒症系因肾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而出现的一个证候群,属中医学之“关格”、“癃闭”、“水肿”等范畴。

引起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多系脾湿肾虚,肝脾郁陷,胆胃上逆,相火不藏,肺失肃降,三焦失司,致使气机紊乱,升降反作,故水液潴留,症见寒热错杂,虚实兼见,标本俱病等十分凶险的一系列危候。因之,治疗此症要临症不惑,凭脉辨证、辨病,详审病机,尽力救治。肾功能严重损害者,乃肾炎等疾患恶化所致,不易救挽;病程较短,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者,尚可救挽,当视各脏腑之偏盛偏虚而慎调之,以冀挽其生命于冥途。且不可瞻前顾后,贻误病机,致患者死于非命。

治疗以健脾利湿、平胆疏肝、清肺降逆、通经利尿为主,佐以蛰火潜阳,调理脏腑紊乱之气机,使复其常。清阳升而下闭开,则尿利而肿消;浊阴降而蒙闭除,则脑醒而神清。脱险之后,仍需调理脾胃,媒合阴阳,复其正气,巩固疗效,谨防反复,方渐而向愈。

【临床医案】

吕某,男,52岁。1980年2月28日初诊。其妻代诉:患者全身浮肿,尿少25天,恶心、呕吐22天。2月3日起,全身浮肿,尿少,赴某医院求治,诊断为肾炎,予青、链霉素肌注及内服西药(不详),无效,且逐日加重。2月6日开始阵发性发冷、头昏、恶心、呕吐,呕吐时神志不清,纳呆,尿少色赤。2月9日赴某医院求治,以慢性肾炎、尿毒症住院,先后经利尿、纠正酸中毒、激素、中药等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不能食,每天输液1500—2000ml,尿量600—700ml,病情恶化。该院通知病危,患者要求出院,现用车拉来求治。重病容,神志不清,呈嗜睡状态,呼吸深而慢,面虚浮,色苍白。血压:120/80mmHg。腹软,腹水征阳性,下肢压陷性肿胀明显,腹围84cm。2月11日查血:非蛋白氮102.5mg%,CO2结合力47.1容积%,血钙8.6mg/dl,尿素氮60mg/dl,肌酐4mg/dl。2月25日查血:非蛋白氮150mg%,CO2结合力52容积%。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尿毒症所致,预激综合征,变异型)。查尿:蛋白(+),红细胞个别,脓球(+)。脉濡、稍涩,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肺胃不降,上热下寒,气化不行。

诊断:尿毒症。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化瘀利尿。

处方:猪苓片12g,泽泻12g,桂枝7g,炒杭芍9g,粉丹皮9g,广橘红9g,瓜蒌仁9g,炒杜仲12g,法半夏9g,泽兰30g,炒蒲黄15g,冬葵子15g,白茅根15g,防己12g,滑石粉15g,草蔻仁9g。3剂,水煎温服。

减味十枣散0.6g,顿服。

2月28日家属来诉:服减味十枣散、汤药1剂后,尿量明显增加,神志已清,精神好转,知饥索食,腹围81cm。

上药继服。

3月3日二诊:病情明显好转,已能自行上二楼来诊。尿量日约1500ml,精神好,食纳增加,日食5两,仍感饥饿。脉细濡,关寸稍大,舌苔白腻。面部轻度浮肿,双足肿胀减轻,腹围78cm。

上方减防己为6g,10剂,水煎温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尚好,肿胀已消4天,日食1斤2两,无明显不适。

查尿:蛋白微量,红细胞少许,脓球个别。查血:非蛋白氮21mg%,CO2结合力42容积%。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去防己,加炒芡实12g。10剂,水煎温服。

患者回原籍继服上方。于6月17日、6月26日、8月30日复查尿常规,无异常。共服药35剂,无任何自觉症状。随访至今,未复发。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多因脾湿肝郁,化生湿热,下陷膀胱所致。

【脉证机理】水分壬癸,而主蛰藏,癸水在脏为肾,壬水在腑为膀胱。癸水温暖,则行其藏令,精血秘固,故滑遗不作,壬水清凉,则行其藏令,膀胱清利,淋涩闭癃不生。《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三焦相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络膀胱而密于肾脏。肾得此火温暖,则内温(肾温)而外清(膀胱凉),藏令得政,故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水道通调,精血秘固,则闭癃遗溺不作。

一旦三焦相火泄露,陷于膀胱,则膀胱热涩,溲溺不通。三焦相火陷泄之源,过在脾湿肝郁,乙木陷而不升。木郁而行其疏泄之令,肾失蛰藏之职,则三焦相火陷泄,膀胱热涩,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黄、尿混浊,淋涩不通,是病肾盂肾炎。腰为肾之府,火泄肾虚,故症见腰痛。脾湿肝郁,故症见腹胀,身倦体重,口渴而不思饮,甚则眼睑、下肢肿胀。肝脾郁陷,胆胃必逆,故症见头晕恶心,呕吐纳差。甲木化生相火而上扰,故症见午后低热,或见目眩,多梦失眠。相火泄露,膀胱热涩,故脉现细濡,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或淡黄腻。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利尿通淋。

【方药】猪苓片9—12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全当归9g焦山栀6—9g广橘红9g炒杏仁9g法半夏9g炒杜仲12g白檀香3—6g泽兰15g炒蒲黄15g冬葵子9g半枝莲19g桉树叶3g

水煎温服。

【方解】猪苓片、泽泻健脾利湿;炒杭芍、粉丹皮、全当归疏肝平胆;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炒杜仲暖肾壮腰止痛;泽兰、炒蒲黄化瘀利尿消胀;冬葵子滑窍利尿;半枝莲、焦山栀、白檀香、桉树叶清利膀胱湿热。

【加减】肝气下陷、脉现尺大者,去全当归,加桂枝4—6g,以升肝气之下陷。睑肿者,去全当归,加阿胶9g,润肝升陷,以消肿胀。不思饮食、纳差食少者,加草果仁5g,开胃以增食纳。两腿肿胀,去焦山栀,增泽兰为30g,加木防己6—9g,利水消胀。尿痛不明显,尿检见红细胞多者,去焦山栀,加瞿麦6—9g,清利湿热止血。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及肥甘厚味,宜清淡饮食,保持前阴清洁。

【按语】肾盂肾炎系泌尿系感染之一,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以膀胱湿热为主,慢性者除膀胱湿热外,可兼见脾肾阳虚。治疗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慢性者兼补脾肾。

湿热固当清利,但湿热之源,因脾湿肝郁,肾寒不藏,三焦相火陷于膀胱,所以当清热利湿、疏肝潜阳并举,俾使泄露之相火复蛰藏于肾脏,肾温而肝脾左升,湿热根除而病愈。此可谓正本清源之法。切不可见有湿热,径用寒凉伐泄,败脾伤胃,必致脾虚不运,肝愈郁而肾愈寒,肾愈寒而火愈陷,淋涩不唯不减,反添他症,必旷日持久,迁延不愈。欲速而不达,反贻祸于患者,不可不慎!

白檀香清热解毒,有杀菌消炎作用,消除尿道灼热感甚良。桉树叶功能清热解毒杀虫,杀菌消炎,用治本病,疗效尤佳。

白檀香用治淋病,可消除尿道之灼热感。泌尿系感染也有尿道灼热一症,病虽异而症则同,因之麻瑞亭于1950年前后即试用其治疗泌尿系感染。20世纪50年代初期,又用桉树叶治疗肾盂肾炎,经临床验证,为白檀香、半枝莲所不及。以其伍白檀香、半枝莲治疗肾盂肾炎,疗效明显提高。所以然者,临床证明,桉树叶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功效,恰能补白檀香、半枝莲之不足,故三者同用,疗效尤佳。

上述三味,《神农本草经》未载。查诸家本草,多谓白檀香系芳香辟秽之品,易挥发,入煎剂,应后下。桉树叶用量不可过大,以3—6g为宜,过量则因其兴奋作用而致一时性心跳,并因其有通经发表作用而汗出。

【临床医案】

例1:马某,女,32岁。1977年11月8日初诊。自诉:患肾盂肾炎5年,经治疗,时好时差,反复发作。今年发作7次。此次复发已1月余,尿急,尿频,尿痛,少腹胀痛,腰痛,口干,不喜饮。经治疗,至今未愈。查尿常规:

白细胞少许,红细胞(+++),上皮细胞少许。脉细濡、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肺胃不降,膀胱热涩。

诊断:肾盂肾炎。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清利膀胱湿热。

处方:猪苓片9g,泽泻9g,炒杭芍9g,粉丹皮9g,熟地9g,广橘红9g,炒杏仁9g,炒杜仲12g,法半夏9g,泽兰30g,炒蒲黄15g,白檀香6g,瞿麦9g,木防己9g,半枝莲9g,冬葵子9g。5剂,水煎温服。

11月14日二诊:药后尿频减轻,仍尿痛,脸肿。脉细濡,左关尺、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尿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

上方改熟地为桂枝6g。5剂,水煎温服。

11月26日三诊:药后尿痛减轻,仍尿急,晨起面部浮肿。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改熟地为肉桂3g。5剂,水煎温服。

12月19日四诊:上方服10剂,病情好转,腰痛减轻,仍尿频,口干,不思饮,食纳佳,大便调,睡眠差,惊悸多梦,月经正常。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改熟地为肉桂3g,改防己为草果仁6g。5剂,水煎温服。

1978年2月16日五诊:因过春节,近未服药,自感尚可,尿道刺激症状消失,劳累后则尿频,尿急,腰痛重,仍多梦眠差,脸胀,纳可,白带多。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去熟地、白檀香,加肉桂6g,沉香3g。3剂,水煎温服。3月14日六诊:服药期间尚可,近又感尿急,腰困,梦多,左腿膝发凉,易惊,腰痛。查尿常规:上皮细胞极少,余阴性。脉细濡,滞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改熟地为肉桂6g。5剂,水煎温服。

上方服20余剂,无明显不适,尿检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例2:关某,女,74岁。1986年9月6日初诊。自诉:尿频、尿急,反复发作两年,某医院诊断为肾盂肾炎。近1月又犯病,查尿常规:不正常,腰痛,午后胃脘阵发性不适,睡眠差。脉细濡,稍弦、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肺胃不降,膀胱热涩。

诊断:肾盂肾炎。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清利膀胱湿热。

处方:茯苓12g,泽泻9g,炒杭芍12g,粉丹皮9g,桂枝6g,广橘红12g,炒杏仁9g,炒杜仲12g,法半夏9g,泽兰20g,生蒲黄12g,车前草12g,瞿麦9g,焦山栀6g,半枝莲12g。5剂,水煎温服。

9月13日二诊:药后无明显变化,仍尿频,尿急,全身不适,午后心慌,纳食尚可。血压:140/100mmHg。脉细濡、稍弦,关尺较大,舌苔白满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