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14853700000022

第22章 清代对西湖的历次整治(3)

四、道光年间的西湖岁修

在颜检大规模的疏浚西湖以后,由于后任官员不注意维护,因此没几年西湖的葑草又开始疯长。由于湖泥淤塞,又导致湖中蓄水量减少。道光二年(1822)夏,杭州大旱,因此湖水更是不足。 就在这一年,杭州当地人、学者张云璈又提出了《开浚西湖私议》,说:“……西湖之不浚者久矣。二十年来,仅阮元、颜检两中丞曾一讲求,而未竟其事,名不副实。近则湖日益淤,弥望葑草如田,棹船者取道迂曲,不能径达。今年夏旱尤甚,水且无矣,何言乎利?地方大吏,未尝不隐忧之。献议者动云需朱提二十余万,当事者辄怵然中止。”指出当时西湖淤积的严重情况,批评当地官员因顾虑浚湖耗费太多而往往不敢有所作为,并说明事实上治湖的费用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么多。接着,他又说:“开西湖与他河异,他河可筑坝,计以土方,西湖之底,不能伫足,必须船载。用罱泥具夹草根而去之,湖底自深。其草泥或仍傅于苏堤,或择废址而为九仞之山。盖湖中泥少而草多,堆贮虽高,一经风日,所积无几。若但贴湖之四周,则经雨仍泻入湖,并资居民侵占之基,前功弃矣。虽然,开浚一时事也,其切要惟赖平时湖闸之启闭。西湖之地仰高,蓄水全在乎闸。仁、义、礼、智、信五版,宜立专官。有私放水者,严禁之,则水常蓄。若得仿钱氏撩湖兵之法,量置一二百人,更善。”

另外,他还认为湖中养鱼不失为一种好的治湖方法。鱼能食草,不会让葑草在湖中蔓延开来。同时,湖中的鱼可以出售获利,其收入可以作为每年整治西湖的费用。养鱼治湖的方法,在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就曾实行过,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其方法还不够完善。而且阮元离浙后,此事就停止了,当时的州人都觉得非常的可惜。因此,张云璈希望地方官能够实行此法。

遗憾的是,当局者并没有重视张云璈的建议。于是,西湖的湮塞情况继续恶化。到道光七年(1827)时,沿湖堤岸的映波、锁澜、压堤、西泠各桥座及十景碑亭损坏残缺,葑草在西湖中迅速蔓延开来,湖身淤浅,蓄水不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了。如“涌金门沿城及长桥一带,野草丛生,长四五尺,根深且固,方圆计有二百四十余亩”。直到道光九年,才开始又一次大规模的疏浚。

道光九年(1829),杭州地方百姓在浙江巡抚兼管盐政刘彬士的统领和调拨下,开始了杭州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治理西湖。这次治理,从道光九年一直持续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期间换了数任地方长官,而治理之事一直没有间断。

刘彬士,湖北黄波人,嘉庆六年(1801)的榜眼,为官清正。道光九年,刘彬士来浙江任巡抚兼管盐政时,马上有杭州在籍绅宦向他呈递了《岁浚西湖章程十二条》,呈请酌定。这十二条章程是当地的绅宦钱栻、魏成宪、景谦、朱勋、胡敬、沈荣彪、邵正笏、庄仲方、苏绎、梁田、韩文彬、许延敬以及四所甲商金裕新、方复元、汪义泰、祝逢吉等人公议以后,集体拟制的。刘彬士收到章程后,逐一详查,当即照议批行,很快就成立了具有民间组织机构性质的西湖岁浚局。经过众多绅宦的公举,推选王锡为正董事,魏彭年、钱廷薰为副董事,总理西湖每年的疏浚事宜。这是杭州有史以来,西湖浚治工程首次由官府主持经营改为官府主持、民间绅宦具体经办的合作实施模式。刘彬士认为这种模式的好处有五点,即:西湖屡次大挑,辄靡费数万金,而程功太速,旋挑旋淤。今输息有额,按季领银修浚,以渐以恒,无卤莽之弊,其善一也;海宁钱塘向有租息数百金为修湖费,而官支官办,辄以具文塞责,今选举董事经理,不假吏胥,无侵扣之弊,其善二也;董事贤否,地方官未必深知,今由绅宦公举,可期得人无滥充之弊,其善三也;以本籍之人兴本籍之利,或效或不效,必畏月旦公评,无废弛之弊,其善四也;每岁孟春,绅宦公集苏白二公祠,清厘支存款目,无猜疑之弊,其善五也。

即,具有花钱少、见效快、无侵扣、得人准、效果佳等优点。这次治湖所需的费用,则来自前任浙江巡抚帅承瀛离任时所捐的四万多两白银。帅承瀛(1766—1841),字士登,号仙舟。湖北黄梅人。道光元年(1821)升任浙江巡抚。帅承瀛在浙江期间,兴利除废,激励商工学,锄奸除弊,减捐、赈灾,以清廉称著于世,为浙江百姓做了很多益事。他又捐费疏浚西湖,修建海盐石塘,凡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情,无不尽心竭力筹划经营,直到做得完善妥帖才肯罢休。因此,道光帝嘉奖他是“一代名臣”。他为官清正廉洁,在道光四年因亲丧回籍时,有应入他名下的平时积余钱八万两,役吏告诉他可以依旧例提取,他拒辞不取。于是捐出这八万两银子,并将其中的四万六千两,作为每年修缮西湖的经费,其余的用来救济贫苦的读书人和鳏寡孤独的受苦人。用来修缮西湖的四万六千两中,后来因挑浚西溪,用去银一千两,为修理仁和县的北落双桥,又拨银五千两,尚存的白银四万两,按每月八厘的利息计息,每年可得息银三千八百四十两,作为每年例行疏浚西湖的专款,这笔款项就成为此次疏浚的主要费用来源。杭州百姓很感激他,后来就在西子湖畔为他修建生祠,叫“帅公祠”,以表达纪念和感激之情。

这次呈递的《岁浚西湖章程十二条》内容非常详尽,其中关于具体的治湖工作主要有这些:

一、每年除严寒酷暑外,二月开工,五月停止;八月开工,十一月停止。雇募人夫捞浚。其葑草淤泥用船运者,按船给钱;掘土长工按工给钱;挑泥担夫按担给钱。量路之近远,酌钱之多寡。董事认真督察,费不虚糜。司事实力奉行,工归有济……

一、全湖淤垫已甚,势难措手。宜将里外湖行舟水路先开,以利往来。然后由边岸以讫中央,次第挨段浚治。凡四面沿堤、逢桥可以筑坝。车水者仍留浅水少分,用资出土运载。每船一只,用夫二名。先用长柄泥罱夹去浮泥,次用长柄窝刀扎刈葑草,又次用长柄尖齿铁扒,挖取硬土。其湖心宽旷不能筑坝之处,带水捞掘。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年复一年,自见成效。

一、湖底陷泥,不堪驻足。水满固碍施工,水竭湖干,船难转运,全藉肩挑,事劳功半。且西湖取润金水,镇制离龙,昔人引咎涸辙,叮咛殷鉴,载在志书,尤非谬说,不特久晴灌溉无备而已也。开闸放水,罄尽澈底,兴挑之策,久后亦断不可行,惟有逐段以次开深,即以次船运,载近湖岸空阔处所堆积,肩挑不过数十步。或某堤尚可高阔、某地尚应填筑,酌令挑去。其不须高阔填筑之处,不得混复一篑。

一、应用船只山支、铁扒铁锹、勾草窝刀、掀蒲排跳、马跳、提箕、挑泥大土箕、泥罱料杓、打坝板片、桩木水车等一切器具,置备足用,每岁检点增修。南山以表忠观为总局,北山以苏白二公祠为总局,存贮器具。若挨段开浚之处,与总局窎远者,另赁短寓以为按给,夫价登记账目公所。

一、董事按季具领商息,量入为出,无虞垫累,亦不得多存。每年正月,在西湖苏白二公祠会集绅宦,查核统年收支账目,用杉板书管收除,在四柱清数钉于壁间,人人共见。仍另刊纸张,以公稽考,每年恭请抚宪批阅一次。此项不动工款,免其报销,以杜胥吏掣肘之弊。工次或有需索阻挠,此系地方公务,大小衙门俱可交送惩办,无庸专派委员弹压,以节繁费。

一、出土最难得所,须预觅闲旷,以备堆贮。但近岸淤滩,向多侵占,其弊于水涸之时,就淤滩远拦土埂,逐渐填平,种植牟利。设遇清查,串嘱充佃。佃地倍增,湖面倍蹙。例禁虽严,占踞有恃。将来岁浚出土,必过拦阻。查历年开湖,详案规条及湖面分段界限、佃地花户分丈量图册,钱塘县工书承行有案,应请酌给纸币饭食,行县拣查录送一分,发交董事备查。既可取法前规,而沿湖隙地若为官佃、若为私占,一目了然,出土堆泥,亦知所趋向矣。非独承值岁修,应知西湖全局已也。

一、西湖向有田亩租息,岁修仍听官为经理,概不干预。各处闸坝,系水利衙门职司启闭,倘董事办公堵坝戽水,于湖流蓄泄偶有相关,和衷共济。

……

这份章程,从经费的来源、经费具体的使用规章、监督方法,到每年浚湖的时间、具体程序、浚湖工具、堆泥场所,等等,作了非常周备详细的说明,可操作性非常强。

从以上的章程内容可以看出,这次疏浚的主要力量是杭州本地的一批很有乡土责任感的士绅。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能深刻地感受到西湖对这个城市以及城市中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此前西湖屡浚屡塞的现象,深知西湖的疏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按年疏治”,而并非大动干戈地疏浚过一次就一劳永逸了。所以他们“公举贤能诚实者三四人董其事,请给戳记,按月具领,随时疏浚”,并决定于每年正月,在西湖的苏白二公祠中会集诸位绅商一起,查核前一年的经费使用情况。

事实上,这次关于疏浚西湖的申请,还是费了好长时间才得到批准的。早在刘彬士来浙好几年之前的道光三年,士绅们就已经开始上报申请疏浚西湖了,直到道光八年还尚未完全定议,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到道光九年刘彬士巡抚浙江后才最终被批准。在清代末年,地方的办事程序非常复杂,从《西湖岁修章程全案》汇编的资料来看,光是一个很小的申请就需要公文往来数十道,非常繁琐。但好在,最终还是得到了官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了。

道光十年(1830)四月,浙江巡抚兼管盐政刘彬士特意为这次疏浚作了一个序文,并将序文刻石苏、白祠旁。

道光九年开始岁浚西湖,当年十二月,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后,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由董事王锡又呈上了一份经过修订后的《续陈西湖岁浚规则十二条》,其主要内容有:

一、开工预传地保、渔总、庄户,用竹片大书出土字样,眼同指签,沿湖佃地、佃荡预备出土之用。凡开浚西湖,向在佃地、佃荡出土,该渔总等每有受嘱隐匿之弊。能得钱邑,经征佃户印册(必须注有小地名者),便一目了然矣。

一、先传集岸工,相度出土地方及动工处所。沿湖堤岸,应打桩夹笆者,打桩夹笆,再加土埂。或只能培筑土埂,或向有石砌塘墈、年久圮缺不全,增修加砌。然后再用水工船只挖取淤泥,拢岸出土。此办理之次第也。若水岸工并举,势必夹杂,难为稽考。

一、湖堤桩木,向来最长者不过六七尺,出土二三尺。每桩相离二尺。今用桩木,长者二丈左右及一丈四五六尺不等,入土总在一丈以外,出土以四五尺为率。现在每桩仅离尺许,密排深钉,可期坚久。桩木之内加钉竹笆。竹笆之内,将燥土筑为土埂,高五尺,阔五六尺,用石榔头敲打结实,所以抵护桩木也。土埂之内,倾贮现浚淤泥,永无复卸入湖之虑。

一、沿湖桩木,各处长短不一,并有仅修石塘者,仅作土埂者,各各不同,然其中有一定之理。凡桩木长者,湖边地阔滩低土厚,与岸上行路高下悬殊。此时久晴水落,稍觉其高;将来水满浸灌,适当其宜,总以岸上行路为准。其桩不用长之处,下面铁沙不能深入又挂脚,石山仅宜土埂。向有石塘者只须修砌。此各各不同之原委也。

……

一、水岸夫工之内,带有石作、金钩等匠。凡石塘港墈倾圮者,其石料大半尚在水中。拣选壮夫,给与赏筹,落水捞起,随手砌好。如金沙港墈、湖山春社等各处马头,塘岸一律完整,所费无几,省却多少觊觎干请之烦。

……

这份《续陈西湖岁浚规则十二条》,得到了相关官府机构的首肯。于是,新一轮的浚治西湖工程破土兴工了。董事局从开工以来,购备器具、桩木、竹笆,雇募水岸夫工、船只,遵照章程,乘时择要,实力奉行。或将港道开通,以利舟楫而便往来;或将葑根淤积,全行芟刈。其沿湖岸堤,或用桩木、竹笆坚筑土埂;或将过去圮缺不全的石墈,增修加砌,均根据其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一一加以修整,以为永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