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4879900000011

第11章 习惯性便秘(10)

经验心得 通便汤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火麻仁润肠通便,桃仁、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玄参清热养阴润燥,陈皮、枳壳理气调中通便、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补血活血、理气润肠通便之效。

方剂出处 吴江海.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16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50通补阳明汤

药物组成 生黄芪、麦冬、沙参、石斛、杏仁、厚朴各10g,炒白术24g,白芍12g,天花粉、火麻仁各15g,陈皮、炙甘草各6g。

随症加减 少腹坠胀不舒加川楝子、制香附各10g;便后不尽感加炙升麻、炒柴胡各6g;心神不宁寐差者加茯苓10g、酸枣仁12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降下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8例,痊愈51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 慢性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表现为脾气虚推动无力和胃阴虚大便干硬艰涩两大方面。叶天士认为“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遏”,首创通补阳明之法,在益气养阴药物的基础上,加陈皮、厚朴、火麻仁等行气降下之品,使胃气得以通降,以恢复后天脾胃的生理功能。方中白术剂量用至24g。临床实践表明,白术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量少(12g以下)则健脾化湿而实大便,量大(30g左右)则顺气生津而通大便。全方配伍合理,共奏益气养阴、降下通便的功效。

方剂出处 吴晓莉.通补阳明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8例.浙江临床医学,2005;7(5):426通秘汤直肠点滴

药物组成 木香、枳实、生白术各15g,枳壳、陈皮、苏梗、香附、青皮、三棱、莪术各9g,肉桂(后下)6g,肉苁蓉12g。

治疗方法 将上述药物煎取汁200ml,冷藏备用。使用前取出药袋用热水加温至37~40℃,然后将药液放入500ml玻璃瓶中,并接上输液导管,输液管的另一端缓慢插入直肠,深度为15cm左右,点滴速度控制在50~60滴/min,每日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隔日直肠滴注1次。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6例,治愈11例,占42.31%;好转13例,占50.00%,无效2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

经验心得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系肠道内容物通过缓慢引起的,本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变性、缺如有关,临床主要通过测定结肠运输时间来确诊。本病系大肠动力不足、传输障碍所致。故选用木香、陈皮、苏梗、香附、青皮等药,促进胃肠运动,调整胃肠动力。本病属中医的大肠“传导”、“排泄”功能失常,并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故在用上述5味药的基础上加枳壳、枳实宽肠通腑以促进大肠“传导”、“排泄”功能,白术、苏梗健脾行气,肉桂、肉苁蓉温肾润肠,再佐以三棱、莪术借其兴奋胃肠道功能。诸药配合,共奏增强肠道动力、促进排便之功效。

直肠点滴法的给药途径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其药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方剂出处 施根祥等.通秘汤直肠点滴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26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3):103温灸合谷内关足三里法治疗方法 患者卧位,将由艾叶、藿香、降香、香附、高良姜、白芷、桂枝、陈皮、丹参、雄黄、生川乌等11味中药配制的灸条一端点燃,灸合谷、内关、足三里穴,男左女右,距皮肤约2.5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每次灸8~10min,每日灸1~3次,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功效主治 畅腑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0例,经1~7次灸后,89例便秘解除,其中灸1次者4例,2次者7例,3次者14例,4次者32例,5次者12例,6次者12例,7次者8例,余11例未解除,改用****或口服泻药。

治验:杨某,男性,56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绝对卧床、限制活动及不习惯使用便盆等因素,便秘4日,即予合谷、内关、足三里施灸,配合腹部环形按摩及心理疏导等辅助措施,2h后患者排便,腹痛解除。住院期间未再应用缓泻剂,继续每日1~3次施灸,住院28日未再发生便秘。

经验心得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其经络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其经络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保健强壮要穴,可健脾运气。三穴位共同作用,刺激胃肠,使肠蠕动加快加强,促进排便,解除便秘。

方剂出处 邱建华,等.温灸合谷内关足三里解除便秘10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3;11(6):16习秘合剂

药物组成 炙黄芪30g,炙白术50g,党参15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生地黄15g,生大黄7g,玄明粉5g,怀牛膝10g。

治疗方法 上药水煎制成合剂,每次50ml,每日3次,饭前0.5h服,14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缓下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88例,治愈212例(73.6%),显效73例(25.3%),无效3例(1.1%),总有效率98.9%。

经验心得 习惯性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一是素体脾虚或病后脾胃虚弱,缺乏中气的推动之力,不能建立正常的胃、结肠反射机制,大肠传导无力则便秘;二是肾虚则司大便的功能失常;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阴血不足,则“水少舟停”而便秘;四是胃肠积热、饮食停滞等。气虚气滞是习惯性便秘的主要病理机制,因为气虚可使气的推动力减弱,致体内废物排泄缓慢,导致便秘,进而产生气滞。气虚推动不力为本,气滞便结为实为标。治则上标本兼顾,治法上益气养阴与导泻合施为治疗习惯性便秘最有效的方法。习秘合剂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设,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大补中气,增强推动力,从根本上治疗便秘。

现代研究认为白术含油脂,单味大剂量(50~60g)即能起通便作用;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润肠,增水行舟;大黄为刺激性泻药,为肠动力药,大黄酸蒽醌能刺激大肠,使排空运动量增加,促进胆囊收缩,促进排便动作;玄明粉为软化性泻药,两药相伍,能起速效通便作用,迅即解除便秘标急之苦;益气养阴润肠与泻药合用妙在补气阴而不致壅塞,影响胃纳,泻下积滞而不致洞泄无度,形成依赖性;升麻、柴胡用之意在欲降先升,降之更快而大便自通,习惯性便秘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柴胡还可疏肝;牛膝引药力及大便下行,起增效作用。全方组方严谨,组合巧妙,停药后观察8周以上,疗效仍能维持。

方剂出处 沙建飞.习秘合剂治疗习惯性便秘28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26新加六磨汤

药物组成 枳壳10~30g,槟榔10~15g,莱菔子10~30g,胖大海10~15g,海藻10~15g,玄明粉3~5g(冲服)。

随症加减 热秘重用胖大海、海藻、玄明粉;气秘重用枳壳、槟榔、莱菔子;气虚便秘加黄芪30g;血虚便秘加当归30g;冷秘加肉苁蓉3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酌情分3~5次服完,饭后2h服药。实证8剂,虚证15剂,无显效即停药。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忌辛辣,多食蔬菜,培养定时排便习惯。

功效主治 运气畅腑,泻下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00例,治愈(大便通畅,粪质正常,日1~2次,随访6个月无复发)128例,占64%;有效(大便基本通畅,或粪质稍燥,或治愈后6个月内无复发)68例,占3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占2%。

经验心得 “六腑以通为用”,“胃宜降则和”,肠亦如此。

胃肠生理特点集中体现于“通、降”二字。寒则凝,热则壅,虚则运化呆钝,实则枢机不利,肠胃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故便秘虽有寒热虚实之分,治疗也有温清补泻之别,但总以开其郁滞,疏其壅塞为目的,都要着眼“通、降”。即便用补,也要补中兼通,反对呆补、漫补、壅补。新加六磨汤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立法组方遣药的。方中枳壳、槟榔、莱菔子理气通降,药理研究证实此3味中药有较强的促进胃肠蠕动作用。这是加强“正”的一组。从某种角度说,也验证了前贤所云“六腑以通为补”真实不虚。胖大海、海藻、玄明粉味咸,咸能软坚,有利于燥结的粪便变软易排,玄明粉功效尤为显著。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此3味中药类似盐类容积性、渗透性泻药,即通过扩张肠管、增加肠内渗透压而起到通畅大便、湿软粪质的作用。这是削弱抵抗“邪”的一组。两组中药配合,则便秘可愈。

方剂出处 朱天民,等.新加六磨汤治疗便秘200例.河北中医,2001;23(1):12行气导滞润肠

药物组成 带皮槟榔、全瓜蒌各30g,肉苁蓉20g,枳实、桃仁、玄参、厚朴、麦冬、乌药、火麻仁、全当归、鸡内金各15g。

随症加减 年老体弱,可加黄芪、党参、何首乌各15g;如饱胀明显可加大枳实、厚朴用量至20g;无便意、无矢气的可加九香虫10g;月经期可去桃仁,用当归至30g;如大便不爽伴里急后重可加大槟榔的用量至30g。

治疗方法 上药每日1剂,清水煎2次,取汁400ml,分上、下午饭前1h或餐后1h温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行气导滞,宽肠通腑。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0例,显效6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治验:张某,女,55岁。主诉:大便1周未解,伴腹胀痛3日。现病史:间断性便秘20年,加重3年,近3年来大便困难,一般5~7日才能解大便1次,并且每次均靠服酚酞、番泻叶、芒硝等泻下药才能解出大便,现药量逐渐加大而便秘也逐渐加重,经常要靠****来解决大便问题,最多时11日未解大便。刻诊:腹胀满,按之痛,嗳气则舒,矢气则快,但都较少,不思纳谷,腹部可触及硬索状肠型。直肠指检,直肠内未触及大便,指套无血迹,舌淡、苔微腻,脉滑。中医诊断:便秘(气秘、实秘)。西医诊断:结肠慢传输便秘。治疗:行气导滞、润肠通便。处方:行气导滞润肠方,枳实、带皮槟榔、玄参、当归、厚朴、桃仁、火麻仁、鸡内金、乌药、肉苁蓉、白术各15g,甘草6g,全瓜蒌30g。

服1剂后,晨起有便意感,入厕解出少许干大便,且很费力,自觉未解完,又无矢气,嘱上方加九香虫10g,2剂后晨起大便解下,其量较多,腹中空,饱胀消失,且肠鸣音增强,自觉腹中舒适,食欲增加,嘱继续服用上方,坚持每日晨起大便,养成排便习惯。连服10剂,大便通畅,不干不稀,日行1次,嘱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经验心得 对便秘的类型和原因辨证不清,一味滥用强力接触性泻下药和强力通便药而造成肠神经的损伤。临床观察显示以长期服用接触性泻药和滥用强力通便药的患者结肠动力障碍为最,而以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为轻,故在诊断和治疗便秘时,一定要有整体观念,有辨证施治的思维。鉴于慢传输型便秘主要病机是湿阻气滞,排空无力,故在治疗本病时重用枳实、厚朴、乌药、槟榔以行气导滞,宽肠通腑,充分激活结肠神经,以加快排空运动,并辅以润肠通便的肉苁蓉、桃仁、火麻仁、瓜蒌仁等软化大便,另佐玄参、麦冬等养阴之品以增液行舟。

方剂出处 汤善国.行气导滞润肠治疗慢传输型便秘80例.陕西中医,2004;25(1):22行气润肠汤

药物组成 乌药10g,木香10g,槟榔10g,枳壳10g,火麻仁10g,桃仁10g,杏仁10g。

随症加减 年老体弱,舌淡胖嫩有齿印,加炙黄芪、肉苁蓉、当归;舌红少津,加生何首乌、麦冬、生地黄;舌红苔黄,口干苦,加生大黄(热象除则停用)。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空腹温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行气散结,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4例,治愈(2日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49例;好转(3日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15例;无未愈病例。所有患者服药后均未见腹泻、腹痛等副作用。

经验心得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气滞肠燥,故当采用行气润肠法。方中乌药、木香、枳壳、槟榔行气导滞,火麻仁、桃仁、杏仁润肠通便。据现代药理研究,木香能使肠蠕动幅度和肌张力明显增强;枳壳能增强小肠平滑肌的紧张度和收缩功能;槟榔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增加肠蠕动,使消化液分泌旺盛;乌药在组方中起关键作用,既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又能增加消化液分泌,还与其他药物配合增强功效,如与木香配合可使肠蠕动加速,收缩力增强,且作用温和而持久。火麻仁、桃仁、杏仁皆富含油脂(其中火麻仁油脂含量高达26%),三药合用,有明显的润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