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源位定律对传媒经济的启示
“系统时代,整合为王”。工业时代衡量企业价值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数量,认为企业家圈“地”越多,其能力越强。这是工业时代的概念。在系统时代,衡量一个企业家能力大小不再看其圈地能力而是看他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例如:浙江某大企业,拥有近几个亿的厂房及设备,如果按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其资产庞大,因此,企业价值也就大。但从系统时代的观点来看,若其不能整合外部资源,则该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就要大打折扣。
以下三点是系统经济学的资源位定律的主要内容(昝廷全,2004,2005):
1.若要整合外部资源,首先必须把经济系统的资源位结构打造成凹集,这是必要条件。
2.经济系统所能整合的最少的外部资源等于包含这个凹集的最小凸集(闭包)减去这个凹集本身。
3.当经济系统是凸集时,此时若要整合外部资源则需要从外部寻找一点,形成一个凸锥。则此时所能整合的外部资源就是凸锥减去凸集。
上述三个结论对企业是否需要组成战略联盟很有启发意义。企业通过增强管理等措施来挖掘潜力,当内部潜力用完时,那就需要到外部寻找“资源”了,包括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但是,整合资源的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软资源,光有硬资源是没有办法进行资源整合的。软资源是硬资源之间进行整合的必要条件。例如:互联网上有很多台电脑,每一台电脑分属于不同的使用者,电脑是一种硬资源,是边界很清楚的闭集。但是只要安装了操作系统(相当于围绕电脑的邻域),连上网线之后(系统关系)就可以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他电脑上的资源,也就是说两台电脑这时的交集是不为零的。
所以资源整合需要软资源,没有软资源是不可能进行资源整合的(昝廷全,2005)。
更有甚者,你根本不知道你调用的是哪台电脑上的资源,因为边界已经极为模糊,这时企业的边界是动态的。例如,你在网上搜索系统经济,可能会有很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是分属于不同图书馆和网站的,但你根本不知道你从哪些网站上将这些数据调出来的。这时传统意义的产权关系模糊了。如果产权关系出现了问题,传统经济学中“租金”的概念就有问题了,因为不知道该把“租金”付给谁。“租金”是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产权的模糊,系统资源很难说属于谁,这时“地租”的概念也就模糊了。在系统资源及边际效用不递减的条件下,传统的产权概念需要重新审视。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直接运用到传媒经济学上就会出问题,所以传媒经济是没法用传统的办法来分析的。所以必须发展新的经济学概念,然后才能对传媒经济学进行本质的了解。而传统经济学遇到的问题恰好是我们系统经济学的专长,系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关系的,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指由一组元素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关系就类似于传播学中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媒经济学从基本定义开始就和系统经济学刚好是吻合的。所以,系统经济学为我们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方法。
四、大媒体(TMT,Tele-Communication Media Technology)
所谓TMT,就是指通信、媒体和高科技的三合一。高科技使美国经济持续146个月高增长,创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纪录。当时经济学界对此没有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原本应该出现的8年经济周期没有出现,于是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否依然成立。高科技中所谓的数字技术与传媒关系十分密切,比如现在的电视编辑、后期制作等都离不开数字技术,中央台的节目目前已要求全部采用数字信号。
当然,数字技术所包括的范围更加广泛。
过去,权威就意味着对舆论的控制优势。但是,现在权威对舆论的控制优势在慢慢下降,因为舆论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传媒中“守门人”的概念在发生变化,正在发生传媒的所谓“去中心化”现象,其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传媒将来的趋势将是“去中心化”。
现在的通信已经十分发达,其业务甚至已经拓展到了电视,因为通信有着可以到达千家万户的通讯网络,哪怕是偏僻的农村,只要哪里通电话,通信网络就能延伸到哪里。在有些国家,不仅通信部门、甚至电力部门也在做电视,各种网络的交叉融合是将来的大趋势。前面已经指出,这种交叉对应于产业经济学里面的组织创新,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创新。
综上所述,TMT就是大传媒的概念。对TMT的研究也在呼唤新的研究方法。
系统经济学可以用来研究网络包括因果关系网络、网络的连通与解耦问题等。实际上,每一个信息渠道就是一条因果链,链是动态的,链的环境也是动态的,链的分解取决于环境和时间,而动态环境是不可控的。同时,边际效用也是不递减的,与现在的情况将有所不同:通话的人越多,通话的速度越快,质量也越好。互联网也具有相同特点,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高。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可以采用系统经济学方法来进行研究。TMT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传媒行业的转型将存在很大的商机,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新的产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五、系统时代背景下传媒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
由于系统时代的到来,经济学的整个分析范式都在发生变化。经济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时代变迁都会带来经济学的变革。从经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特点: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时代,系统内部闭集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在系统经济时代,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其中,系统经济时代具有本质上的变化,比如在工业时代,强调设备、厂房和人力资源等,而在系统时代则强调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时代背景变了,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经济学的第一个定理:供求定理,它并没有考虑环境变化,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供求情况。例如:洋葱卷在北方可以卖得很好,但在广州可能就卖不出去,这是由于地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另外,还有媒介问题。供求定理假定卖者与买者之间的沟通是自动进行的、是瞬间完成的。但是,实际上,信息传播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中介和时间。广告就是通过媒体将卖者的信息传递给买者。没有媒介,信息就无法传递。在系统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媒介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同的媒介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一活动对经济的运行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要把环境与中介加入其中,即经济学研究对象:经济系统(Economic System)+中介+环境中介在经济系统中是一个构造性元素。所谓构造性元素,就是指它是不可或缺的。货币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媒介,政府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对经济系统进行调控。根据凯恩斯的思想,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扩大公共开支来刺激整个经济系统,从而诱导民间投资。所以政府某项公益工程成功与否,主要看中介是否实际发挥其作用。交通、通信和商业流通都是广义的传媒。在系统时代,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传媒不仅仅是广告的问题,其内涵远为丰富。在经济学中关于信息方面的研究已有多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经济学业因此崛起。由于传媒的核心就是信息的传播,所以传媒经济学与信息经济有着必然联系。有了传媒,信息自然可以传播,所以在我们新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中必须加上传媒。现代经济学不考虑传媒,认为信息是瞬间到达的,包括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学者所提出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也没有考虑信息的传递需要时间和中介,所以这项工作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都是欠缺的。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学是进入到事物技理的层次,对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扩张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除了信息不对称,在系统经济学中,我们还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问题。例如:中央文件下发给各地方,由于各地方的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执行时,各地方政府往往都会制定一个实施细则,然后将实施细则与中央文件一同下发,这就是宏观信息的微观化。由于各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偏好和利益,往往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中央文件,所以在宏观信息微观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多异性的问题。再如,中央作经济决策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是过热还是过冷,应当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消极的财政政策。于是,要求每个企业报送自己的报表,通过统计局逐层汇总,最后把微观信息汇总成宏观信息,这就是微观信息宏观化的过程。在微观信息宏观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报表虚假问题,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统计法来统一规范企业行为。
信息不对称是同一个经济层次的问题。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实际上是跨越不同经济系统层次的问题,是不同经济层次之间的博弈问题。经济系统包括很多层次,例如:全球经济系统、国家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经济系统、企业经济系统和家庭经济系统等。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跨越时就是微观信息的宏观化,而从高层次向低层次跨越时就是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同一层次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可以用“直接感受”的方式去处理,而不同层次经济系统之间只能“间接感受”,这是认识论上的问题。宏观信息的微观化和微观信息的宏观化与传媒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解决不了渠道的问题,微观化和宏观化的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根据信息论的研究结果,信息的传输渠道及环节对信息的失真程度影响非常大。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渠道就是一种关系,不同渠道的连接就是一种关系的复合或者关系的N次幂。
综上所述,在系统经济时代,传媒在经济学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媒经济学和系统经济学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系统经济学为传媒经济学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大大丰富了系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