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击者说,最高法院的一位法官昨天在米尼奥拉法院审判一宗离婚案件时昏昏睡去,鼾声大作。(《纽约时报》)
②软导语。它适用于特写类稿件,通常以独特的描写、有趣的小故事引起注意。例如:
巡警威廉·伊斯顿紧张地盯着一支口径为十二毫米的鸟枪枪口。突然,他一只手把对方的枪口压下,另一只手扣响了自己手中的左轮手枪,同时像只猫似的敏捷地闪到一边。
③归纳型导语。又称案例型,它由个别向一般发展。这种导语通常利用人物、事件或例证将读者引向范围更为广泛的主题。
例如:
查尔斯自从两周前失业以来,一直同路易丝·泰勒住在一辆一九六四年造的福特牌汽车里。他们身无分文,汽油也快用完了。
演绎型导语。它是从一般写到个别的一种具体表现。
例如:
原有的管理体制使企业遭受到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浮于事、效益低下、不求进取等等弊病。(下面分别叙述这种种弊端)
⑤六要素导语。
第一,人物导语。例如:“尼克松总统今日宣布,所有美国人将在八月底从越南撤退。”
第二,事情导语。例如:“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布鞋,和农民见面后,竞变成了畅销货。”
第三,时间导语。例如:“今天是义务征兵的最后一日。”
第四,地点导语。例如:“珠穆朗玛峰今天迎来了它特殊的日子。”
第五,原因导语。例如:“为了能组织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的运动,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今天宣布辞职。”
第六,方式导语。由“怎么样”的角度来写作。例如:“一支带有奇怪的牙齿痕迹的铅笔,使一位三十岁的看门人今天被捕。他承认上星期撬了一所中学的校长办公室行窃。”
⑥对比式导语。含有对立因素的导语,常被用来引发读者兴味。例如:“正当鸟语花香的春天到来时,记者在河北山区,看到大约半数荒山都见不到新绿。”或者,“曾经是石灰产地的特里姆伯恩农场而今已是风景如画的公园”。
⑦仿写式导语。以此方式写作的导语,模仿众人比较熟悉的歌词或措辞来完成。美国学者在《实用新闻学基础》中列举的事例颇具典型性。某记者曾根据一则顺口溜:“百事可乐对口味,一瓶足有十二两。来这一堆!您就获利双倍:生津解渴又开胃。”仿写下列新闻:
百事可乐果然对了一伙盗贼的口味,他们于昨夜闯入南大街的瓶装车间。
侦缉员萨姆·霍维尔顿说,他们已获赃五百美元。
他还补充说,他们未能进入大冷藏室内的小冷藏室,否则就获利双倍了。
⑧问题式导语。以提问方式引导我们一同进入故事之中,借机展呈其全部细节。例如:
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
⑨悬念式导语。利用巧设悬念,引人好奇,产生注意。
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着他们的实验。
例如:
一批印着“五粮液”、“西凤”、“杜康”和“中国红葡萄酒”等字样的商标,被从酒瓶上撕了下去。
因为“五粮液”等均为抢手的中国名酒,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处境,必然引人顿生疑窦。新闻在主体部分展开细密说明:北京市最近查出了七十三万八千多瓶冒牌酒。
⑩背景式导语。即在导语的写作文字中加入适量的背景材料,使一句或一段的语义容量骤增,它有利于突出中心。例如:
历史上以讨饭出名、两年前还要吃国家供应粮的安徽省凤阳县,今年成了全省最早完成全年粮食征、超购任务的一个县。
7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往日静悄悄的北京东总布胡同三十二号宅院热闹了起来:****中央******副部长李贵来到这里,拜访了九十八岁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
⑩描写式导语。这种导语一般用开头部分的描写吸引读者,而把基本事实置于事件发展过程的中部。例如:
他们见到了无家可归者,一位传教的牧师,一名手风琴师,一名小提琴手,一位将梳子包在蜡纸里表演的入,以及许多老鼠。
但是查利·雷德尔和罗伊·福克斯在三天乘坐地铁全部线路的经历中,没有见到抢劫和毒品交易——由此他们证明地铁并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随时都充满恐怖。
⑩直观式导语。这种导语的基本特征是,记者直接向读者转述原话,或让报道中的主要人物对另一人直接讲话。例如:
正如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所承认的,雇用一位女盲人来设计飞机发动机听起来与其说是吹牛,不如说是荒诞更合适,但这是真的。
⑩引语式导语。例如:
6个月前到韩的俄亥俄州人、美国一等兵杰弗里·默多克说:“待在这里保护仇恨我们的人,真没意思。”
⑩对话式导语。由对话来引导一切,衔接标题,展开全过程。例如:
“我看这池子里有一枚银元”,玛丽亚·拉米雷兹对她的朋友说。
“那你为什么不把它找出来?”塞莱斯坦·洛佩兹对她使用激将法。
拉米雷兹把手深深地伸进池水时,因失去平衡而掉了进去。一会儿她挣扎着出来,手里抓着一个苏打汽水瓶盖。
这个情节是现住希尔克雷斯特公寓二一?号的拉米雷兹本人,星期日因为在山腰公司的水池里蹬水被拘后告诉警察的。
⑩隐喻性导语。借用与时事有关的历史和文学上的人物与事件来写导语。例如《华盛顿邮报》的卡塞在《纽约人》上发表的一篇特写中运用古典文学手法开头:
从前有一个独一无二精美绝伦的杂志,那杂志文章出色、编辑一流、印刷精致,堪称每周出现一次的艺术品。它也许是集事实、虚构、回忆、幽默、新闻、评论和批评于一身的最佳综合刊物。
⑩奇特式导语。此类导语一般不合乎规范,却热衷于标新立异,耸人听闻,例如:
莴笋绿,牛奶白,食品价格涨得快。
预算
托马斯市长制定299页
詹姆斯城
说论者:史密斯
对于一本可以免费得到的书你能说些什么?这本书打算让你从每100美元的财产中交出3.76美元。喜爱图表、数字和统计材料的人将对此书着迷……
⑨第二人称式导语。例如:
今天晚上你最好把毛毯准备好。根据气象台的预告,气温将下降到摄氏零度。
⑩谚语式导语。借用人们熟知的谚语来表现新闻事实。
例如:
俗话说得好,一切政治都是本地的政治。这个真理本周末在叶利钦与克林顿的最高级会谈期间得到了充分证明。从会谈一开始,两人就表现出他们的宏伟外交将尽量去迎合各自国内的老百姓。
⑩断音式导语。这类导语由短小、发音短促的词、词组和句子组成的方式表现出来,主要用来烘托气氛。例如:
声音增高。高到厅顶。声音极响。在空中回荡。楼房无动于衷。声音漫过栏杆,吞没豪华的包厢坐席,声音传出室外,传入操场。一股声音的热流。耳膜震得发痛。心在颤动。
贝利,这位世界最伟大的足球明星,刚刚受到他的崇拜者的欢呼。
⑩复合式导语。当记者遇到几个同等重要的事实同样需要报告时,这种方式可以帮忙。例如:
本市学校委员会昨晚驳回了一项家长们的请求,家长们请求禁止六年级学生阅读有争议书籍;并投票决定对一家法院禁止在学校设圣经课的决定不予上诉。
会议还决定,委员会将雇用一家勘测公司来检查学校所有含有石棉材料的建筑。会议通过了在14所学校消灭火灾隐患的计划。
导语的世界太过复杂了,我们不可奢望什么,我们只能在文境中认真与努力探索,以期惊人心魂,具足冲击力与持久力。
三、导语写作的要求
导语写作的要求在具体的范例中实际上已经已成功标明在册了,这里所要做的只是简要说明,并不能代替全体。因为现实是永远无法涵盖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丹尼斯说:“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汹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它提示我们灵活运用一切大原则。
1.简练,但不能太简练
简练是个好东西,它将信息传通道路上的一切噪音尽力予以排除,利于信息的传通。但并非到了绝对地位。在《记者生涯》一书中,约翰·钱塞勒与沃尔特·米尔斯提示我们务必记住这一点。下面这个导语就是绝对化简练原则的例证。它并不可取,因为它令人摸不着头脑:
死了。
这就是此人被从地上抬起来时的情景。
2.段落要短
美国新闻记者提示我们:“导语不能长于四行(不是四句)。”
记住,段落与句子一样,愈短愈有力量。长段落会像杂乱无序的草丛,让受者迷失方向与基本感觉,体验也因此无法完成。
3.“导语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这是《记者生涯》作者的忠告。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关键点,并以此来建设传通的最佳通道。“寻找精髓部分是写导语的关键。任何一条复杂的消息中都存在着构成消息提要的成分。(美)丹尼尔·威廉森:《特写写作技巧》,第39页,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问题是如何去发现它们。导语含糊不清,整个消息往往也含糊不清。导语限定了下面报道的内容,而没有这样的限定,后面的段落很可能是无的放矢。”我们必然能回忆起古老的说辞:第一句其实就已经说完了一切。
4.讲求修辞
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曾云:“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因此,修辞极显重要。
使用有动感的词很关键。丹尼尔·威廉森说过,不要使用被动语态,要主动,那样才能简短而扣人心弦,要使用动词、形容词,它们是火花塞,依靠它们,导语能闪闪发光。
用开首几个字拉住读者。不要写否定式的导语,而要正面去写。
中国女记者郭玲春供给的另一修辞手段是:“导语中站出一个‘我’。”这里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必须用“记者看到……”等套语来引入,而是说记者必有自己的观察结论。只有这样,体验才能灌注进去。②
5.灵活掌握与自由运作
任何人都不能将某一技法视为永世不变的法则加以套用。记住,一经使用,它的独特性、创意价值便不存在。一切必须依本文而从事新的创造。
6.认真修改
看看是否滥用了细节,是否夸张过分,是否术语堆砌,是否题文一致……这绝对是必要的。
哈里斯教授系统的忠告是:
——是否包含值得注意的内容?
——是否突出了最有意义的事实?
——是否具备必备的新闻要素?
——是否交代了出处或来源?
麦尔文·曼切尔教授则建议由下述方面展开工作,它们分别是:
新闻事件有些什么独特的、最重要的或异乎寻常的事实?
②这个事件涉及什么人——是谁做的或说的?
③是使用开门见山还是藏头露尾的手法?
有无色彩鲜明或激动人心的字句可用?
⑤有哪些主题和动词足以吸引读者?
这就是导语写作中的复杂性,它让人们感觉为难,但也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