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15000000000038

第38章 经济新闻写作(1)

第一节 理解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经济是与我们人类发生联系最密切的一种社会存在样态,到了今天这时代,它甚至可以是一种让多数中国人沉溺于中的现代情结。另外,经济又是一种共同享受信息、技能,使人获取最近料和商品的能力延伸,而且这种能力足以把握远方原料和商品。作为社会媒介或内心希望、动机的延伸的经济,产生了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人们由此走上了一个个“开放的社会”,传播着种种了不起的新发明、新方式、新的鼓舞、新的启发性。

因此,对经济的新闻反映必然也成为作为“日记性档案”的新闻的基本工作之一。事实是,新闻已经“疯狂”地卷入对经济的关注之中。《全能记者必备》一书的作者写道:“过去通常见于报纸内页的商业新闻,现在也经常主宰头版的版面。经济的衰退、汽车和钢铁工业的困境、工厂的关闭、不断增长的失业大军、改变美国工业面貌的飞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凡此种种,在过去十年中是充斥报纸的主要新闻。”而且,它引发了编辑意识的方向性变化,“编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几乎所有报道都可能涉及经济。例如,吸引了九万五千名观众的周末下午的橄榄球赛,也有当地公司的影响。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一般均被认为是气象问题,而实际上也影响到家庭和工业取暖费的增长,甚至可能导致工厂关门,推迟春季开工,并耗费当地政府大量经费去修复被损坏的街道、高速公路和桥梁”。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在《新闻写作教程》一书里,也庄严地由此开始其第十五讲的写作:“还在不久以前,许多记者和编辑部把经济新闻看成是由数字和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成的枯燥乏味的材料,登载的地位夹杂在报纸最后一页的股票行情表和广告之问。这样的情况已一去不复返了。商业已成了大新闻。近年来,各报扩大了经济报道的数量和质量。”“那些针对消费者的兴趣告诉他们有什么新产品的新闻,就更为令人注目了。报纸的头版消息和特稿专栏向读者指明怎样进行保险、怎样节约能源消耗等各种日常事务。”

经济新闻报道一切人类的经济活动,它已经找到了它应有的地位与时代。相当数量的国外大学纷纷开设经济新闻专业,甚至可以成为“共同体”的大量研究专家也对此投入了高度关注,几乎所有的大众传媒建立起新的经济新闻意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一世界时,人们需要理智与冷静以及由此出发的科学梳理。

这里首先要排除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将工厂、农村、财贸等处发生的新闻叫经济新闻,或者把工业、农业、财贸等部门的新闻叫做经济新闻。它立意在于地理或职能,而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工厂、农村、银行、车站、码头直接运作经济秩序的部门的确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新闻。但作为一个个的小社会,在它们那里,同样会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其他新闻,而这一切绝非经济新闻所可概述。非经济运作部门,例如军队、学校、庙宇等,同样有着经济活动,这一点倒是必须注意的。

因此,经济新闻的灵魂和特征在于每一个社会角落里的经济活动,舍此,则非经济新闻所能概括的了。

这种理解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百年来的努力,自工业革命引动市场发展以来,这种实践就已经在悄悄地进行中。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格局复杂化,都使经济新闻的理解进入到新的方位中。

最初的经济报道多数停留在商业港口新闻、物质交易方面。

例如1838年10月在中国广州创办的《各国消息》,报道的内容即为广东省城洋行与各国客商买卖货物的市价,并对价格涨落作自行分析:“上月间洋布来得多,价格跌了。棉纱来得甚多,价钱大跌。大米来得不甚多,价钱还可以。羽纱则大折本,竞折五分钱之多。花布若系新花样,则尚易卖,其旧样则卖不出。大概不拘何货,虽来不多,而价钱尚不彀本。至手巾若粗,则难卖也。”同时也报告商船失事对行商之人的影响等信息。

而据1924年美国《独立》杂志统计,当时,美、英、德、法四国的主要报纸,经济新闻已跃居第一,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令世界刮目相看。

而今,“经济新闻版登载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有调查性和分析性报道,又有社团大力吸引对新兴行业投资或支撑老工业的报道,还有大工业决策者的人物志等”。几乎所有的事态都找到了由经济角度来挖掘的方向,并形成了近乎成熟的多种表现。

第一,包裹生活面广,广披各种领域。正如《新闻写作教程》等书的作者们所说的,一次球赛与公司的关系、一个寒冷的冬日与燃料价格问题、一次战争与公路运输问题、一次通货膨胀与国家税收政策问题、一次大的社会变动与经济能力问题……“几乎任何一项新闻都可以成为经济新闻。”

第二,求新、求快、求冲击。而今的经济新闻纷纷将眼光投向生产新开发、政策新调整、贸易新动向、经济生活新趋势、经济心态新表现等方面,尽可能南新、快来刺激社会大幅度发展,带给人们种种刺痛与冲击,改变现行的“稳态结构”,走向新的变革。

第三,科学化的报道艺术手法。如今的报道由手法而言更为科学、客观:

让事实说话。不强给人结论,而是由客观事实发言,充分体现其“选择”的艺术。

②巧选角度。在经济报告中,如今流行着由受众意识去选角度的做法,因而报告同一事实,角度往往有几十种。例如《“权利法案”保证你能领到养老金》一文系合众国际社1975年好稿之一。它报道的是国会刚刚通过的职工退休收入保证法案。记者将这一枯燥的内容由与读者利益相联系的角度写得巧妙艺术。

“法案”与“你”的利益相联系,第二人称的使用,使一切仿佛自由谈话那般轻松,一切显得生动、有趣,具足魅力。

③生动、有趣。例如《在苏联,就连圣诞老人的布袋也是空的》一文,由幽默的语言、通俗的画面.写出了前苏联经济的困难。

第四,相当的服务精神。肯·梅兹勒教授在《新闻采访》(1979年版)一书中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他说这样的“新闻是专门来回答人民关心的问题的”。这样的“新闻不是抽象地写通货膨胀。它写在‘不惜血本大减价’的食品店里,顾客怎样无情地对付老板,才能用尽量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服务性新闻敦促大家在春天的时候多买鸡,因为这个时期市场上鸡的供应充分,价格便宜。它也敦促读者每年一月份趁家具商推销上年存货时购人家具”。这里的服务精神当然不止这些,它应当包括一切“解决困难”的姿态,例如回答读者疑问、针对读者困惑等。

第五,进入国际经济报道的大视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化。因此,经济新闻不仅仅重视各国内的动态,而且,建立了一种国际大空间的概念。例如,西方报纸愈来愈重视反映和介绍社会主义国家关心普通劳动者生活,缩小贫富差距,采取多种福利措施等作为,关心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

第六,投身于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才多样化。经济新闻的热潮引动了无数的报坛英雄投身其中,各路英雄竞显好手段,演出了一幕“群雄会”。

第七,理论认知的方向接近。虽然东西方国家国情不同,背景有异,但对经济新闻的认识却趋于一种方向:认识它的重要性,找准它的特点。

关于经济新闻的社会地位,人们认为:它直接报道经济活动,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基础新闻”、“骨干新闻”;②它覆盖面大,渗透性强,对社会生活有综合影响;③它能促使社会心理调节,引动与改造固有心理;它可以以自身的充分发展创造新闻改革的良好契机,为新闻革命做出贡献。

关于其特色,人们则更多地认识到:它必然拥有一种严肃的社会学目的,或为改造,或为呼求,或为揭露,或为痛哭,或为呐喊,但均有人类关怀的心态,绝非嬉戏之为,绝非浮浪动作。②新鲜浓郁的“经济味”。“‘经济味’的浓郁,主要是从经济切入,以经济活动的新闻价值为基本内涵,进行表里兼容的报道,使经济新闻能以经济特色生动有力地发挥新闻的社会功能,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像优质名牌商品一样,有特色,有风味,有个性,有独到的功能,消费者爱不释手。”“经济新闻既是‘经济的’,又是独到‘有味的’。这是它的基本品格。”③反映时代气息。任何经济现象必然是时代现象,与社会大空间相关联,因此,经济新闻要求能在理解与体验现象的基础上抓住“社会脉搏”,反映时代的思考特征、文化心态、社会发展方向等。

艺术性。经济新闻业经操作与完成,必然成为一种商品,故而,亦必须生动化、艺术化,耐人读,耐人思,在深刻上再加上艺术的翅膀。⑤生活化。经济新闻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去反映与探询实际问题,它可以去预测,去回顾,但一切必须是为思考当代而为的,不能也不允许去胡乱猜想,虚假生造。它要求在时代氛围中营造真实的思索。另外,它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利益,与民众生活多相联系,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从而使自身具备实用的特性:或新技术、新工艺为受者直接使用,或受者根据商品供求信息买卖某种商品,或受者由之受益进一步理解党的政策、法令。⑥指导性。在中国社会里,经济新闻的又一特性是必须肩负起对社会经济生活运作进行宏观指导的使命。例如1990年12月5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专题新闻《和“锅巴王”谈产品结构调整》,即提供了在产品结构调整中转变观念、研究市场、研制新产品、安排富余职工、解决企业资金等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具有绝对与鲜明的指导性,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必须注意的是,经济新闻的指导性,绝非板着面孔教训人,而是用事实打动人、启迪人,以舆论促成人们积极调整自身心理状态、行为准则、行动方式。

第八,社会力量愈加突出,社会热情分外高涨。格外受到社会的欢迎,是经济新闻的现行表现之一。这里的原因很简单,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发展为时代提出了思考的问题,新闻业勇于面向事实,故而有更为耀眼的反映。这是新闻文化的一种现代姿态。

社会热情的高涨,一方而促进了经济新闻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在认识提升之后的社会促生力。换言之,经济新闻成为社会生活中一支独立的生成运作力量,它们严肃、综合、富热情、有冲力,恰如新闻队伍中的生力军在社会大舞台上扮着令人迷醉的社会角色。

当然,在目前中国社会,不可否认存在种种有碍经济新闻发展之现象。例如:

就事论事,乏批判色彩与独立综合姿态;

②不善联系,挖掘肤浅;

③公式化、定型化。在实践中往往不自觉地表现出经济活动的过程、做法、经验、成果加数字、技术术语、经济政策的演绎等固定套数,教条、僵硬;

少“进行式”报道,多“总结式”报道。我国经济报道,多着眼于结果方面作出“全面”概括,而缺乏就过程找兴趣点的全局意识,因而,表现在写作上则缺乏预见性、批判性,它影响着我国经济新闻写作的前途;

⑤角度单一;

⑥头绪繁杂;

⑦背景解释缺乏艺术;

⑧文字表达等水平有限。

这些尚需我们努力克服。我们所做的工作正想做到这一点。

因此,在详细了解上述特征与历史、概念之后,具体地进行分类,并掌握各种类型要求,认真品味其范例之精华,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第二节 经济新闻的分类及其写作

一、题材

经济新闻的题材广披万有,因为任何人类现象都可能由经济方面得以反映。尤其是,今天的社会或许已经到了“物”的时代…个用完就扔的社会。人与物的关系变得短促了,包括建筑这种从前给人永恒感觉的东西也是如此,设计家兼哲学家巴克敏斯特·富勒就曾描绘纽约市的这般现象为:“撤空一拆毁一迁移——楼房暂空~一重新安置一一周而复始这么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过程基本上和农田上庄稼每年循环情况相同一耕耘一下种一~收割,再深耕,另外改种别的庄稼……本世纪开始以来,那些住在纽约,眼看纽约发展的人,实际上是经历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生活方式。”社会进入了托夫勒称之为的“短暂性的经济学”②时代,经济新闻的使命更加艰巨。

它的覆盖面开始膨大,触角伸向许多方面,也已经由此形成了一种了不起的象征。“经济新闻的范围同经济本身的范围一样广泛。”美国学者提醒人们注意:你可以报道人员的提升和退休;可以去报告一家公司潜在利润;可以报道一种快速、轻便、十秒钟即能给您带来人生幸福的新型相机;可以是一次旱情,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而且会影响市场物价的稳定;经济新闻也可以是某大公司领导的简历,从中许多人可以了解其英雄经历中所蕴藏的经营哲学;经济新闻也可是某方面新工厂的开业信息,它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配比、价格、选择方式等;经济新闻也可以是一个服装样式,它可能为某个人、某企业带来财政上的风浪。万千的题材横贯于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摭拾。例如,《波士顿环球报》即刊报过商品期货交易所发生的骗局报道,它的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

亚拉巴马州的维纳镇(人口为366人)将永远和以往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