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15000000000045

第45章 体育新闻、会议新闻写作(2)

为此,应注意特别告知谁赢了,是怎样赢的。读者想了解体育经费问题,也想知道内幕新闻,记者于此应投入关注。在中国的报道中,有关“马家军”解体的报道就反映了一个“钱”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注意,它们能使您的写作具有相当的价值。美联社记者康·怀特黑德所讲的原则在此再恰当不过:“写作要具有对话的特性——仿佛记者正在和读者交谈。”西方体育报道中的另一方面经验也值得考虑:将视点“我”换成“你”,让读者“亲临现场”受到尊重。

2.注意导语的特殊性

体育新闻的导语不受“倒金字塔”的限制。可以进行自由创造,可以由轶事、引语、小趣事开始,也可以是任何东西。而且,不一定非在一段中完成,也可用二段、三段共同组织。在体育报道的导语写作中,一般都将其重点放在与众不同的因素上,例如比赛中的冷门新闻,某一著名运动员被意外地取消资格;或者,将重点放在告诉读者比赛结果上……

3.如临其境的追寻

体育新闻要尽可能具有视觉效果,让读者读其文如临其境,在画面感中享受现场感觉。它必须具有“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简练传神的笔调。例如《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一文的一、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格雷格·洛加尼斯站在跳台顶端,黝黑的身躯纹丝不动,两眼凝视着下方10米处的水面,庄重地迎接挑战。

两条粗壮有力的大腿奋力一弹,身躯高高跃入空中,转体、旋转,舒展的动作一气呵成。入水时全身形成一道直线,在几乎没有激起一丝水花的情况下没入水中。

写得气势非凡,勾勒适度,使人如置身现场,过目难忘。

4.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我们可以由下面的报道掌握与理解这一点,由描述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在距终点二百码的地方,兰迪下决心孤注一掷,夺得胜利。但是班尼斯特毫不示弱,在距终点只有九十码的地方,他加大了本来就很大的步伐,终于肩并肩地赶上来了。他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超过对手四码之遥。在观众震耳的欢呼声中,他以稳健漂亮的步伐向终点线冲刺。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下子张开双臂,双腿一软,就扑到英国队领队的怀抱中了。

这里对人物的状写是极为恰当有力的,并在立体勾画之外,笔挟风雷,使人如闻其声。上述我们举例的《“眼镜蛇”场上抖神威》,也是典型的范例。

5.掌握好内在与外在的节奏感

体育运动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例如《“眼镜蛇”场上抖神威》写出了斯基拉奇的灵敏与快捷,“像一条眼镜蛇一样,在草地上穿行,不断发出嗖嗖响声”一句,活活写尽了在场上自由穿梭的节奏感。而下面的一段,则更为形象了:

他一面跑动,一面冷不丁用左拳连击这位冠军的脸,用手背劈劈啪啪,打得很有节奏——一、二,噼啪;一、二,噼啪。‘

现在沃尔科特完全是躲避了,观众们不断嘘他。他躲避着,就像跳舞那样蹦着、跑着。他被追上了,开始挨打了;他又追上了,似乎无路可逃,但又逃脱了。

路易斯靠了上去,猛击两拳,接着又猛击两拳。在铃响时,路易斯又打了两拳。

在这一小段中,文字跳跳荡荡,就如同拳击赛的节奏一样,既写活现场气氛,又极尽内外张力的共同作用。

6.注意语言及修辞

对于语言和修辞,我们不能过于教条地理解、运用,就像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对他的新学生所说的那样:“不要有压抑感,不要绷得太紧,要顺理成章”。自如可以有与读者对话的感觉,也会使语言妥帖、可读,有回家的一份感觉。

当然,语言的新颖是必要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会反对。我的意思是说,新颖的语言同时必须是自然流畅的。在1815年前后,中国近代第一份报刊的主持人马礼逊就曾讲过:语言当如彩色云一般。为此,有中国记者尝试过以武侠小说的笔法来组织文字,效果不错。下面的几种修辞手法值得考虑:

1.明喻:“他,斯基拉奇,像一条眼镜蛇一样。”

2.隐喻:“运动场像泥浆的海洋。”

3.拟人法:“名声冲昏了他的头脑。”

4.夸张法:“圣西罗体育场里闹哄哄像水开了锅似的。”

5.反问:“你知道蓝天上飞行的人们吗?”

6.反语:“与这位相撞,就别指望体重一百六十五磅的后卫会有什么作为。”

7.拟声:“车子在发出轧轧声。”

体育新闻的写作技巧还很多。热情是生命线,由它引导,技巧会在创造的劳作中生发出迷人的魅力。明智的做法是,留心注意周围的一切,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何时发生一件不寻常的事情。然后,注意试验、比较。

关键是实践——勇敢地、反复地实践。

体育新闻的写作是全方位的,它所要求的提高也是全方位的:标题,出奇制胜;正文,高潮迭出;结尾,耐人追思;冲击,深入激荡;版式,先声夺人。对它的创造也要求诗性荡漾,力道中沛。

第二节 会议新闻写作

一、理解会议及会议新闻

召集会议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一种形式。在那里,各种意见围绕着某一方向进行碰撞、分解,最后得到整合。会议是公开性的体现,也是合作意图的暴露,它的未来指导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因而,会议是比较重要的,也是不容新闻界忽视的。事实是,会议是新闻记者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

人类所能举行的会议有许多类型。因此,要求报道的会议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农业的、教育的、科学的、文化的、宗教的、政治的、外交的、政府的、民众的、服务性的、体育的、妇女的、商业的、劳工的、商贸的等等。只要有新闻价值,对人类的发展与现状有所改变或有改变企图的,都值得去报道。

关于什么样的会议值得去报道这一问题,我们人类的态度也是复杂的。朱利安·哈瑞斯等人在《全能记者必备》一书中认为,作为一般规律,以下几种类型的会议新闻价值最大,记者可加以考虑:那些参加人数最多的会议;②那些有值得注意的议程或有重要讲话者的会议。其他学者则很个人化地涉及这一问题,其结果,人类相关方面的理解与判断的信息无限多样化。

我认为,这里的思考也应放大空间,综合讲。由“冲击”一点去寻找其价值量,也就是说由这次会议在专业方向或社会进程中对人类生活之网的冲击力的大小来决定,凡具有震撼力、推进力的,即应报道;由细小的方向讲,例如,大家关心程度高的会议、讨论实际存在又为大多数人生存所系念问题的会议、讨论明天发展蓝图的会议、提出惊人意见的会议、面向批判姿态的会议、打破现行状态的会议、造就新生秩序的会议……一切打破自然进程的并与其有对抗色彩的会议均值得记者不遗余力地去探询,去操心。人类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也是不能由某一种具体指示所能全部涵盖的,调节的时机不同,调节的背景不同,必然在历史与现实上的分量亦各不相一。我们就处于一个动荡的状态之中——一切事物似乎都在进行变革,稳定性的要求必然要代之以适应性要求。

二、会议新闻的类型

会议新闻一般分为两大类型:朱利安·哈瑞斯等人称之为预告型和后续型,而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中则称之为会前消息和补充报道。它们所指向的东西应该是一致的。

一般而言,这种划分是以时段与问题所处状态来判定的。也就是说,会前的预告是在时间的前半部,它的主要职责是宣告、预先通知。那时,所要加以考虑与思索的问题仍然悬在空中,未能落到实处,一切在“悬念”中,供给问题,点化思索,但无结果,使读者处于期望状态中而发生兴趣。它的指向是未来,它的形态是一个一个的问题,是以点的姿态出现的,是诱导,也是一种对读者共同参与——当然参与的方式是由共同议程所敲定的而非共处一会一一的热情邀请,一种对未来的许诺。

而会后的补充类型,则处于时段的后半端,它的职责在于报告结果,使一切的“悬念”落归实有,换成结论,使读者参照自身的“期待目标”进行思索、批判。它的指向是具体的执行,并以对事先许诺的回应来锁定些什么,规范些什么。

会前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包括会议主体的名称、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参与者。

会后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则主要有会议结果,例如朱利安·哈瑞斯认为有:

一次明确的行动——通过一项法案,作出一个决定,宣布一项计划,签署一项提案等等。

②一次或几次讲话。

③讨论和争辩——争论,不同意见的分歧,观点阐述,批评。

人物——官员的选举,提名,新成员,辞职,成员间的竞争,来访者,重要成员和客人,有意思的人物等等。

⑤多方面的特征——音乐或其他娱乐活动,出乎意料的休会等。

看来,这里的世界实在丰富。

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更为后者加上了“观察家、官方人士以及受到这个会议作出的决议影响的那些人的评论和看法”、“会议议程之外的不寻常的议题”、“下次会议的议题”三点,而为前者加上“会议的背景”一条。

明白了这些,我们便可以处在方向感明确的境状中,不至于分不清在何时我们要做些什么,又怎样去做。

但仅此远远不够支撑我们完成写作,要做的还有许多。

三、完成写作的技巧

会议新闻的完成技巧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不能穷尽这一点,包括实践者在内的任何人只能在实践中逐一体会每一技巧的奥妙,但绝对有各自的侧重。我们这里所要总结归纳的只是一般理论的说辞,它们来自于无数记者的努力实践,并由编辑工作而得来。

1.预先准备

世界上没有无先兆的活动,只不过你不一定能觉察到而已。

因此,我主张,会议报道的记者要多建立联系,发展自己广泛的新闻线索,以使自己处于周知动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