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写作。精确新闻一般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类。前者尽可能客观地提供数据,后者则以详尽数据来分析事态发生因由、结果。
2.精确新闻报道所需的知识技能
这里需要具备如下几方面知识技能:
社科研究方法。精确新闻依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因此,这种知识、技能是首要的。一般而言,社科研究方法由定性定量两类构成。
定量方法中包括调查研究、内容分析和实地实验;根据迈耶介绍,精确新闻中使用的定性方法最多的是焦点组访谈及参与性观察法,后者中包括公开观察和隐性观察两种。
②社会统计方法。统计乃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更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
③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及统计软件的使用。这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但也可委托某些专业机构操作分析所得资料,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暂不掌握此技能。
精确新闻的写作步骤及具体执行。掌握了研究方法及使用过程,则掌握了精确新闻的工作步骤,可依一定的程式来撰写报告。
3.精确新闻报道中的问题
精确新闻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要求,它要求具备学者型记者素养。
西德缅兹大学传播学教授纽曼曾指出,新闻记者如果缺少完整的社会科学训练,可能产生五方面问题:对必须满足什么前提,才能使测量更可靠的概念模糊不清;②不了解预测在社会科
学研究中的意义;③不了解访问在收集新闻材料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意义之不同;不习惯以概率方式思考,不习惯通过系统的比较获得知识;⑤对关联和因果的分别认识不清。另一学者(Tankard,1976)也指出了记者在使用社科方法时最易出现的五种错误:从不具代表性的样本中概括结论;②不理解“随机”的意义而误用;③第一点的特例:用街头调查结果概括结论;无效的因果推论;⑤把先发生的事件作为后发生事件的原因。
刘晓红的研究证明,中国精确新闻报道的常见问题有:②
(1)无效的因果推论。例如在一则转述一项以“生活时间分配”为目的的研究结果的新闻中,记者对15~19岁这一年龄组参加公益活动比例最高这一调查结果的解释是:“这足以说明这一代人是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独生子女自私、缺乏同情心’,同时也说明,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成功的。”依着这位研究工作者的分析,第一,该记者没有区别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第二,未能了解无论对数据做出何种解释都只能是研究的结果。明显的是,“爱心”、“奉献精神”、“同情心”、“社会和家庭教育”并不是研究主题。
因此,推论是无效的。
(2)从不具代表性样本中概括结论。
(3)用自愿样本推论。
(4)不了解调查题目设计规律。
(5)不了解数字的差异和统计上差异的区别。
(6)新闻撰写不规范。多数报道基本上能反映出美国民意测验研究协会(AAPoR,1975)要求的八方面情况说明的前七点:样本数,②负责机构,③抽样误差,抽样总数及抽样框,⑤访问方法,⑥测验时间,⑦问卷问题,⑧研究结果的依据并非全体样本时应加以说明。但有些报道对研究过程无说明,或供给信息太少等。
精确新闻写作的确需要投入相当的努力,请参考台湾学者罗文辉的《精确新闻报道(1991年版,台湾正中书局)、大陆学者姜秀珍的《新闻统计学(1998F5月版,新华出版社)两作,它们点示更翔实、更有力。
例1
职业重排座次科学家坐头把交椅
中国人民大学李强宋时歌
1996年底~1997年初,笔者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94级本科生,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一次职业声望调查。
调查样本依据北京市居民职业分布比例抽取。此次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468个。其中,男性占55.7%,女性占44.3%。年龄结构,18~29岁占8.9%,30~39岁占21.0%,40~49岁占22.2%,50~59岁占17.7%,60岁以上占30.15%。
调查量表选择了能反映中国职业结构的:t00种职业,其中,有一些是近年新产生的职业。其部分结果如下:
北京职业声望排序表(前十名)
等级顺序职业声望分值
1科学家88.95
2大学教授86.37
3工程师82.97
4物理学家81.94
5医生79.98
6经济学家79.23
7社会学家78.57
8法官78.35
9飞行员76.84
10检察官76.82
北京职业声望排序表(后十名)
等级顺序职业声望分值
91乡镇企业工人43.64
92进城经商的农民42.21
93单位保安人员42.20
94进城打工的农民41.71
95搬运工41.22
96保姆38.80
97包工头37.63
98废品收购人员36.61
99力车夫36.51
100传达室人员36.37
与过去的调查相比较,此次调查对于职业地位最高与最低的评价具有相似性。职业地位最高的包括: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物理学家、医生等,这是对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贡献、知识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排位最低的包括:保姆、包工头、废品收购人员、人力车夫、传达室人员等,这与他们较差的劳动条件、劳动技能和社会形象有关。
引人注目的是,居民对于一些十分时髦的职业评价却不甚高。比如,时装模特、流行歌星收入颇丰,出镜率又高,但人们对其职业地位的评价却分居第66位和第85位。
有趣的是,居民对于种田农民的评价并不很低(甚至列在时装模特之前)。这反映出,居民对于农民社会功能的认可。然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评价却大大低于在家务农的农民。
(文见《中国青年报》1997年12月5日⑧)
例2
北京观众看电视评论
喻国明
今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北京地区,就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收视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表明,平均有46.5%的人认为,现阶段电视深度报道所涉及的题材“非常重要”,34.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两者合计为80.9%。另有13.0%的人认为这些题材“有点重要”。而认为这些题材“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的仅占被访者的4.7%和1.4%。
在社会对电视深度报道需求走旺的大背景下,“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批评曝光,进行舆论监督”、“反映群众的呼声”、“及时报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与话题”以及“深入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是现阶段人们对于电视评论类节目需求的最大热点,而这事实上也正是一些电视评论节目近一阶段以来在报道题材方面的“弱项”。
此外,“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褒扬先进,赞颂社会进步”、“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提供分析与解释”、“引导公众舆论”、“对形成过程中的政策展开讨论”则是现阶段人们对于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第二需求热点。
调查发现,现阶段北京居民衡量一个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否称得上“最好”的主要判别标准依次是:“贴近百姓生活实际”、“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报道客观公正”、“勇于针砭时弊”。
此外,“体现党和政府的要求”、“思想深刻,有独到见解”、“时效性强”,成为判别“最好”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次重要标准。
而“主持人风格形象好”、“画面生动,可视性强”、“风格创新程度高”、“讲求形式,制作精美”等则成为判别一个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参考标准。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一方面,人们要求包括电视在内的传播媒介密切关注自己的生活实际,要求其传播价值取向向着与自己有关、对自己有用的方向倾斜;另一方面,要求传播媒介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方式报道事实,叙述观点,并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的职能,针砭时弊,匡扶正义。毫无疑问,谁若能在上述内容或形式所指涉的范围内为人们提供一种高质量的满足,谁就能在激烈的传播竞争中事半功倍地取得竞争的优势。
此外,从表面上看,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形式、包装及制作水平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但事实上,在本次调查的自发性言论中,不少被访者对一些电视节目在形式、包装及制作水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诸多看法和评价,这说明观众并不是不看重形式,而是由于有着比形式更为重要的内容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节目形式的要求。如果说,在“短缺”供应的条件下人们会饥不择食,一旦供应充足,人人都会成为“美食家”——对形式方面的要求就会被强烈地提上议事日程。
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及稍后问世的“焦点访谈”为“龙头”,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于1995年前后,在我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被大量地“克隆”出来。时至今日,对于北京人来说,尽管各类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收视率及其影响力大小不一,但仅就可以接触到的节目数量而言,已经不下20个。现阶段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需求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本次调查表明:对于多数北京人来说,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尽管在数量上还有进一步扩张的余地,但就其数量的总体“供给”而言,已经大体呈“饱和”状态。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分别还有34.7%和5.9%的北京人感到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少了点儿”或“太少了”,但更多的北京人则认为“正合适”(占43.3%),甚至还有13.3%和2.5%的人认为“多了点儿”或“太多了”。换言之,约六成左右的北京人认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已经够多了,现在的问题或许是应该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化了。
那么,现阶段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社会需求空间究竟还有多大呢?通过对本次调查有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从性别上看,女性观众比男性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需求更高些。
从年龄上看,49岁以下的中青年观众,比5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需求更高些。
从学历上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观众,比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需求要高。
从职业上看,在校学生和属于“蓝领”阶层的工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民等劳动者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需求相对高些,而党政机关干部、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公司职员以及教科文卫人员等“白领”阶层的观众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数量需求则相对较低。
概言之,目前对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还有进一步增量要求的社会成员主要为女性,49岁以下的中青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在校学生和以从事体力劳动为特征的“蓝领”阶层。
调查人语:
本次调查依据北京市统计局所提供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出30个居(家)委会和10个村委会、共计140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随机样本。
按照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填答有效的问卷13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本次调查可推断的人口总数为966万北京市11区7县的年满14周岁以上、75岁以下的全体常住居民。
经检定,本项调查所获数据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用于推断总体时的最大误差小于±3%。
(文载《中国青年报》1997年12月5日)
第五节 服务性报道的写作
任何新闻其实都是一种服务,服务于我们人类的多方面欲求,这是由整体新闻出发而作的整体观照。
除此而外,在当今的新闻业发展中,更产生了一种替读者具体欲求解难去惑的狭义的服务性报道。它以自己细腻、体贴的特征而引人注目。
一、独立特征
服务性报道亦称为“实用性报道”、“菜篮子新闻”、“实用记事”。它拥有如下特点:
1.实用性。读者的困难、具体欲求即为服务性新闻的最大动因。正如美国一位新闻学者所言:“服务性新闻不是抽象地报道通货膨胀,而是教会人们该怎样同百货公司的老板毫不留情地讨价还价,从而以尽可能少的钱购得尽可能多的商品。”肯·梅兹勒教授在《新闻采访》中接着写道:“服务性新闻是专门用来回答人民关心的问题的。”《节约取暖燃料》一文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秋季,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真是赏心悦目。然而,能源部却警告说,壁炉并不能真正为你带来温暖。
壁炉的热效率典型的砖石结构壁炉,其热效率仅为百分之十,甚至还不到。燃烧中的木材所释放的气体,还没有来得及把热量充分地送进房间,就顺着烟囱跑掉了。
热量的损失有时,一个房间的壁炉可以使整座住宅的热量都遭到损失。壁炉中火焰造成的气流,往往把房间中的热空气连同燃烧的气体一道,送进烟囱,使之逸出室外。在炉火即将熄灭的时候,如果烟囱风门照开着,那么热量的损失就更为可观。
小改小革只要添置少量装置,你就可以使壁炉的热效率有所提高。比如,你可以在炉子的后面装一具热交换器,它可以使被火焰烤热的空气加速流通。
改造壁炉能源部说,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壁炉的热效率大大提高,即就是在壁炉里加一个烧木柴的装置,可以是燃烧器,也可以是普通的烧木材的炉子。然而,这样是很费钱的,因为一个炉子就要值好几百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