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15000000000068

第68章 网络新闻写作(2)

网络新闻还在发展之中,它还在路上,离人类对它的期望尚有相当的距离。

当然,这一切的缺憾仍然不能否定网络新闻的正当性以及无穷魅力。正确的态度是努力去体味它,然后,在科学态度支配下去建设与梦想。

第二节 网络新闻写作

网络新闻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形成了全面挑战。

就采访而言,传播运作体系中所要求的面对面问答,或借电视、传真、信函手段取得信息的特征已经发生改观。在线采访充满了一一种神秘感:一位女记者利用电子邮件在一周之内采访了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的10位科学家,成功的在线采访使其报道刊载于美国《科学》杂志上;一位年轻记者从《北京晚报》上读到一条消息,说德国人巴蒂斯(Bates)所收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资料存放在耶鲁大学神学院,于是借用雅虎网站找到了这些资料,并且发现了一个专门传送巴蒂斯手记原文的站点,这位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与该网站取得联系,次日便获得了所需信息。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服务使一切显得如此容易。当然,费尽脑力与智慧鉴别其真伪,却是其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从编辑和写作方面来讲,网络媒体的多媒体,超文本编辑与写作方式,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中我们十分熟悉的线性编辑与写作方式。

我们来仔细认识这种特殊的新闻写作方式。

一、必要的认知

1.全天候,接力式作业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时间性,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在需要时收看新闻”的当下需求。因此,它不但追求及时性,而且更倡导“随时性”。网络媒体采取24小时不间断滚动发稿的方式作业,为此,新闻记者要以自己的努力,借文本信息的时间性优势与价值性优势、发展性优势,不停地产生注意力价值,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纽约时报》网络版主编伯纳德·戈瓦曼说:“这需要企业文化进行一次重大转型,因为日报工作人员早已习惯了一天写一篇稿子,他们通常花一整天的时间搜集新闻素材,构思、撰写新闻,然后在截稿时间之前交卷。现在是改变这种习惯的时候了。”

这种作业方式引发了人们对时效性的特别关注。但问题不仅如此,它同时关系时间线上的持续性与回溯性两方面。关于持续性,一般认为有两重含义:单个题材采用连续报道或者系列报道方式,通过时问的延展来强化主题;②增加重要新闻在网上存在的时间。由于持续的运作,这种作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凸现它的全过程性,造成一种持久震撼中的特殊力道。

关于回溯性,则是企图经由人为努力,打造一个全空间的印象,使受众游走于事内与事外之间,产生自由释读的效应。这种努力要求在新的报道中保留前续报道的内容链接,让受众对事件

的前因后果有充足的了解,跨越时限,望尽沧桑。为此,新闻记者必须能随时供给完整的背景材料,并科学地运用它们来表意,同时,使自己的感知触觉伸向问题与事件的中心、边缘,让一切“点”自行成“面”。例如200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公告栏“今日焦点”“成品油涨价会影响你我的生活吗?”中,链接了从6月7日至14日与之相关的前续信息:

成品油价格将每月一调(2000年06月14日13:44)

燃油再次涨价“的哥”忧心忡忡(2000年06月14日10:40)

有关部门说法:油价为啥连着涨(2000年06月14日09:15)

专家解说:油价“变脸”(2000年06月12日12:42)

油价上涨着急的不只是“的哥”(附图)(2000年06月12日10:01)

成品油价还会上调吗(2000年06月11日17:28)

油价为何一涨再涨(2000年06月10日10:12)

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成品油价再次上调(2000年(6月08日05:47)

新闻分析:油价提高影响几何(2000年06月07日11:18)

如何看油价再涨(2000年06月07日10:00)

这种链接,给出的不只是一个信息点,而是一个由涨价引发的相关影响的事件性框架:背景(与国际市场接轨)、影响(对“的哥”等)、专家分析、政府态度与说法、涨价方式(每月一调)等。

2.交互式写作

网络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交互性。就具体的情形而言,它们以多元形态呈示于人类眼前。

与传统新闻写作的单一作业不同,网络新闻写作是传受双方互动合作的产物。例如,当网络记者发出一则信息后,网络读者可以做出个性化反应,依着他们的信息资源做出评议或补充相关信息。而网络记者,则可继续这种思路与信息,做出自己更专业、更深入的补充与发挥,使整体报道日趋系统、科学、周全。

另一个体现交互性的可能性来自于这种写作对别样媒介信息的借用上。网络记者可以由民间谣谚、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获得信息,也可以在一些专业性的数据库中获得必要的支持,从而自由、理想地建构一个有效的叙述空间。

网络新闻写作交互性的更高体现是由实时讨论或新闻调查担承的。“显然,交互是网络新闻的文体的富有魅力和创造性的一面,而写作者应从文本充分实现媒介价值的角度,多多考虑这种创造性的交互——也许,最好的交互式写作,就是忽略写作者主体的交互行为本身。”例如,由主持人引出话题的一些实时对话纪录,就是特别典型的作业方式。

3.编记合一

网络新闻传播有相当多的特殊性,它对传统作业方式造成的冲击之一,便是原有的分工关系被复合化到一种整体关系上。

“网络记者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应当仅仅是记者,还应当是编辑,甚至是主编。”②他们要在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捕获信息,并做出真实性判断、用语科学性判断、合法性判断等,并尽可能使那些散乱的信息组织成理想的“新闻社区”,最大限度地实现沟通与交往。

因此,网络新闻写作的多媒体性、技术性就凸现于人类面前。网络新闻记者必须走出固有观念,不仅会艺术地获取信息,还应熟练地运用技术手段,写出文字报道,记录影像,做播音主持,进行编辑操作。

4.个性化写作

这里的个性化主要缘自并针对网络媒体特性而言,换言之,这种特殊写作区别于传统写作的许多层面并使它十分个性化。

例如,为了突破缘于时间性因素而造成的对重要程度判断的抑制性,一般网站在首页的显著位置往往开设“首席新闻”栏.目,将重要新闻特别设置,满足了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头条”的消费习惯。

例如,网络信息更多是被读者“扫描”——读者不是在网上阅读而是在扫描页面,从中挑选某些单词和语句,从而获得信息。一一些细节会被他们无情地忽略掉。为此,标题写作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信息注意力价值的显示口;另外,Nielsen的调查显示,网络读者喜爱那些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的文章,他们偏爱“零修辞”之作;结构清晰也成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只有如此,阅渎才能一路绿灯。网络新闻报道中常用的文章结构有列表格式与“倒金字塔”式两种。前者非常适合网页内容的编排,每个列表的条目要简明扼要、含义清晰,条目不宜太多,表列不宜过长,对于那些过长的列表,可以将几个条目合而为一,或依一定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后者则将新闻、摘要和结论置于篇首,细节与背景放于后部。

专家的研究也向人们证明,网络信息的阅读是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相结合的。当读者遇着一次让身心悸颤的信息时,他们会翻阅相关信息。一般而言,信息的调用至少经历索引页和信息内容页两个层面。索引页多为新闻标题或内容摘要,多简明扼要;信息内容页要求每一页信息页为一篇新闻报道,信息在页面上的空间大小表现为一个网页的尺寸。以显示器的分辨率为800×600考虑,原则上,页面纵向滚屏不超过3屏,横向则不应该滚屏。对于那些长文章,则应考虑提供打印版本,以便读者下载阅读。就调用而言,要尽力方便易行,没有人会对调用层次过深的设计感兴趣。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成为网络新闻写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是否由此使它丧失了正当的趣味性?当然不是,网络新闻的趣味性主要由多媒体形态、交互性、快速反应承载。另外,缘于网络媒体受众构成的“新人类”性,网络新闻也表现了它独立的“新闻话语”——“其实,这些新话语,说白了就是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对话,这种话语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心里话,能唤起社会公众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这其中包含着几个特别的构成:平民化倾向与对崇高话语的逆反;②用语个性化与对口语流行语的特别热衷;③话语表达直接化与对曲道违心论说的自觉规避……

网络新闻写作个性化的另一重表现在于它的沟通渴求。不同于常识中对互联网的理解,如今的人们早已意识到:“互联网精神,最根本的一点恰恰是原创,而非复制。整合本身就是一种原创,但当人人都学会整合之后,其原创造的内核就消融了。此时,整合只是背景与底色,大家要看的是风景。”这是互联网对人类原始渴求的最好满足,是此种作业最本质的人性特点。除此而外,互联网新闻以它的超文本特色实现了从“寂静表达”步人“激情演绎”的快速过渡,也是它服务性的外在显示。第三点可以提及的是它的快速更换,例如,打开《纽约时报》网络版,除了与母报一样丰富的内容外,读者还可以看到每10分钟就刷新一次的“即时新闻”——那些在第一时间写就的新闻。另外,一些媒体如美国在线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设计界面中的交流与馈赠策略。在它的界面设计上,常常直接发出“××,你好,’的问候,这无疑可以给用户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

5.既有的人类成绩仍然在发挥作用

网络新闻以一种全新姿态扑向人类,使我们在许多时候产生误解,认为原有的精神遗产已经陈旧不堪不复适用。其实不然!例如,网络新闻写作仍然使用消息、通讯、短评、漫画评论、社论、口述新闻等传统新闻写作中惯常使用的文体;例如,在消息等写作中,“倒金字塔”结构等仍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人类的需要与人性构成永远是最根本性的制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