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5959700000007

第7章 杜伏威、李子通扫荡江淮

窦建德起义后第二年,杜伏威、辅公祏在长白山举起反隋旗帜。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人,辅公祏是他的好友,齐州临济人。他俩生活都极端贫困,最初参加左才相起义军,但得不到信任,就离开左才相,自己组织队伍。杜伏威强悍有力,大公无私,在作战中“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大业十年(614),齐郡一带农民起义遭张须陀的围剿,左孝友部失败。屯军祝阿(今山东长清县东北)的卢明月,也在这年年末被张须陀击溃,残部向河南方面转移。在这样情况下,杜伏威、辅公祏也离开齐郡,转向淮河流域。

十二月,杜伏威到达淮北。这时苗海潮领导下的农民军在下邳(今江苏邳县)活动。杜伏威为了壮大力量,派辅公祏劝说苗海潮合力抗隋,并表示:如果你能当主帅,我们就听你指挥,假若你觉得无力领导这样大的队伍,就听我们指挥。再不然就两军较量一下,谁强就服从谁。苗海潮兵力较弱,只好和杜伏威合并。

两军合并后,杜伏威向淮南进军,准备包围江都。江都通守派宋颢前来镇压。杜伏威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向芦荡,然后从上风纵火,迫使隋军陷入大泽,消灭了很多隋军,取得反击战的胜利。

大业十一年(615),杜伏威合并了赵破阵部,占领安宜(今江苏宝应县西南)等地。冬天,进占六合(今江苏六合)。

同时,另一支农民军李子通,夺取了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左才相部也到达淮河沿岸。他们的队伍,都发展到几万人,并且在淮南稳定下来。

大业十二年冬天,隋炀帝回到江都,派遣公孙上哲率近卫军围剿杜伏威。在盐城(今江苏盐城)一带被杜伏威歼灭。大业十三年(617)正月,炀帝又派大将陈稜领精兵八千余人前来进攻。

陈稜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曾远征琉球,并多次打败农民军。他到达前线以后,坚壁不战,消磨农民军的锐气,以逸待劳。杜伏威、辅公祏识破了陈稜的诡计,送他一套女人服装,称他 “陈姥”。陈稜终被激怒,全军出战。杜伏威、辅公祏各带几百骑兵闯入敌阵,把陈稜军打得大败。农民军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大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建立了农民政权。同时分遣诸将,向淮南一带扩大领地,合并了不少小股农民军。后来又派大军渡长江,打败李子通,占领丹阳(今南京),建国称吴。在农民军统治区内,实行“轻赋敛”政策,取消殉葬之风,严惩贪官污吏,“无轻重皆杀之”。他们是江淮地区最强大的农民军。

江淮地区另有一支李子通领导的农民军。李子通是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家贫贱,以渔猎为业。平时,他经常扶老携幼,见义勇为。大业九年(613),他在长白山参加左才相起义。由于李子通不好杀人,所以“人多归之”,半年之间,部众发展到1万余人。后来他和左才相发生矛盾,自己引兵到达淮南,并且一度和杜伏威合作。

淮南农民军势力的发展,使隋朝的财政受了很大影响。他们为了摆脱困境,于大业十年(614),派大将镇压李子通,子通失败,东奔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由于当时破产农民甚多,所以到这年七月,这支农民军又扩大到数万人。

武德元年(618)三月,江都政变,宇文化及带领十万人到中原争夺天下,他任命陈稜为江都通守。由于江都空虚,李子通乘机围攻陈稜。陈稜向大士族沈法兴和杜伏威求救。当时沈法兴正屯兵扬子(今江苏仪征),杜伏威在清流,他们之间相隔数十里。沈法兴招募江南流民,夜袭杜伏威,扩大了沈法兴和杜伏威的矛盾,因而无力协助陈稜,从而江都孤立。李子通猛攻陈稜,攻克江都,称帝,国号吴,年号明政。这样,农民军的声势大振,又有隋丹阳守乐伯通率万余人投降李子通,从此,这支农民军的势力便扩充到长江以南。

武德三年(620)十二月,杜伏威派辅公祏围攻李子通。这时李子通的部众甚多,超过对方10倍以上。但辅公祏智勇双全,他精选甲士千余人,各执长刀打先锋,另以千余人殿后,有临阵懦怯者立即斩首。辅公祏亲自督战,双方战斗非常激烈。结果李子通大败,降者数千人。李子通食尽,放弃了江都,渡江到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杜伏威进占丹阳。李子通奔向太湖区域,扩充农民军达两万余众,准备攻打沈法兴,夺取浙北地区。

沈法兴是吴郡大族出身,曾任吴兴(今浙江吴兴等县)太守。他以诛宇文化及的名义扩大武装,掌握精兵6万,占领了吴郡、余杭(今浙江杭州市)、毗陵(今江苏常州市)等10余郡,武德二年(619)八月自称梁王,改元延康,署置百官。武德三年(620),李子通渡江攻沈法兴,取京口。沈法兴败走奔吴郡,又被李子通袭破,部下也纷纷反对他,最后投江自尽。李子通乘机占领沈法兴故地,占有“北自太湖,南至岭,东包会稽,西距宣城”地区。

浙江天台国清寺古塔武德四年(621)十一月,唐政府平定中原,向江南进军。这时杜伏威、王雄诞已降唐,王雄诞奉命镇压李子通。李子通被俘,被解送长安。

江淮农民起义的最后阶段是辅公祏的反唐斗争。

武德二年(619),杜伏威降唐,五年被留居长安。他离开丹阳的时候对辅公祏、王雄诞说:“我到长安以后,如果他们保我人身安全,并且有了官职,你们也共同归唐。否则一定要坚持反唐,不要放下武器。”后在长安被毒杀。

实际上,辅公祏和杜伏威、王雄诞间向来不和,杜伏威走后,长期没有音信。辅公祏利用王雄诞卧病时机,伪造杜伏威的信件,宣称伏威进了牢房,我们应当起而反唐。武德六年(623)七月,辅公祏夺了王雄诞的兵权,发动二次起义。辅公祏在丹阳称帝,国号宋,署置百官,任左游仙为兵部尚书、越州总管,以江州农民军领袖张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联合起来共同反唐。首先,派大将徐绍宗进攻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令陈正通夺取寿阳(今安徽寿县)。另一方面,辅公祏又派张善安出兵北伐,设法扼守长江中游。张善安系兖州人,于大业九年(613)在齐郡起义,最初只有百余人,后来合并了孟让农民军的残部,扩充到八九百人。他们打破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从庐江渡江。武德六年(623)七月,他和辅公祏联合反唐。张善安派兵北进,攻克了夏口(今湖北汉口),唐将周法明出兵黄州(今湖北黄冈),准备讨伐张善安。周法明丧失警惕,夜间在船上饮酒,被张善安的部下刺死。

当辅公祏第二次起兵反唐的时候,中原的农民军业已失败,全国的政治形势对江淮农民军非常不利。这年十一月,朝廷派李孝恭、李靖等率领强大水陆军围剿这支农民军。武德七年三月,辅公祏军被击溃,光荣牺牲。

隋末农民起义是唐朝以前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这次起义狠狠打击了士族门阀及反动官员,从此“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俗,或乖德义之风。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 (《唐会要》卷八十三)。“关东魏齐旧姓,……皆沦替”(《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传》)。另一方面,由于隋朝政权被推翻,部分地主死亡流徙,有些农民取得土地,唐初个体自耕农显著增多。与此同时,过去被严格控制和奴役的部曲、佃客,多在农民战争中争得人身解放。这次农民大起义,又推动了唐初的政治改革,“贞观之治”就是在隋末农民战争推动下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