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什么样的教育算成功
16496500000020

第20章 成功教育第五条(1)

不要只看学习成绩,而要重视学习能力

“分数至上”的教育思想让很多家长舍弃了孩子的娱乐时间,使孩子成了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聪明的家长应该知道,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成绩高低只是学习优劣的一个方面,制订计划、时间管理、总结经验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走俏”的同时,有“八种人”将会“滞销”,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遭遇麻烦事,成为“困难户”,而“不会学习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不会学习”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

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孩子创建学习型的氛围,就是要孩子牢固树立现代学习理念,使学习成为每个孩子的基本生存方式,使孩子具有现代学习理念。

作为家长,下列问题可能让你备受困扰。

孩子什么都慢,写字慢、计算慢、阅读慢、记忆慢,别的孩子半个小时完成的作业,他得用三四个小时,学习效率相当低下:孩子整天埋头苦读,夜以继日,甚至连身体都累坏了,可成绩总是上不去;孩子脑袋挺聪明,思维也很敏捷,可就是不会学习,一谈学习他就低头无语,家长没少操心,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居末流;孩子学习差,请了家教,进了补习班,转了最好的学校,花了不少钱,可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孩子不会学习,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闲惑,家长可以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不惜花重金和时间,可是孩子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孩子这样长期地“不会学习”,可能会导致他不能适应今后迅速变化的社会,也就成为末来社会中“真正的文盲”。

教育专家称,大部分学生智力相当,学习成绩的好坏,80%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方法。只有不学的孩子,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学的孩子,没有学不会的孩子。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即使整天抱着书本学习,也不见得会有成效,就很可能成为未来真正的文肓。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让自己“会学习”。

家长要想让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让孩子看看下面的名人是怎么学习的,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人,而不是“未来的文盲”。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因为他勇于学习,好学不倦,并且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朴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日“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收效会好得多。

温馨提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学习不是死读书,而是要会读书,只有会读书的人才能顺时代潮流而上。

我国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1130—1200年),曾经赞赏先秦时期教育家总结的学习方法,提出为学之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主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他认为读书的方法,应该循序渐进,熟读以后仔细思考。要能够举一而反三,问一而知十,只要肯钻研,在学问上下足工夫,就能融会贯通。

后来,朱熹的弟子将朱子读书法归纳为以下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虑心涵咏;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收心集中注意)持志。

故事中的名人之所以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就,就是因为他们很注重学习的方法,会学习。家长教育孩子,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来说学习知识与学习方法同等重要,万事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孩子明白这一点,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从这些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才干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要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人,就要教他们学习的方法:

1.要让孩子持之以恒。终身学习未来竞争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取决于你的孩子有没有能力更快更好地接受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模式,锐意创新,不断自我超越,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活到老,学到老。

2.要让孩子讲究方法。科学学习达尔文说过:“最好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按照科学的学习步骤、习惯、方法进行学习,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家长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学而学,更重要的是把知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要孩子自加压力。自主学习要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消除“本领恐慌”的途径,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自主学习理念的树立,离不开个人家长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断培养和改造。

4.让孩子学以致用。实践学习孩子一方面要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同时,验证所学知识理论的正确与否;再一方面是让孩子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获取直接的经验、知识。

5.让孩子学会协调一致,团队学习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较快地融人集体的环境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6.让孩子勤于思考。创新学习孩子搞好学习,除了前面讲的勤学习、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系统思考能力的养成。学习没有止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总之,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有种种有利的条件。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就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

要点总结

在世界的进步中,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才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才能。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家长就要培养孩子“会学习”的才能。

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每位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聪明的孩子肯定学习好;也有的人认为,刻苦的孩子学习就会好。这些话虽然有道理,但又并不全是这样,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在心理学理论中,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到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条件。学习能力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只会写字、算术等技能,它是感知、认知、自控力、理解、记忆、操作能力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习能力是掌握知识、获得成绩的前提,如果一个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强,仅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并不会最终影响他的成绩。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伴随他一生的一种基本能力,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个孩子要出远门,他母亲主张给他带些干粮,他父亲却主张给他一杆猎枪,以使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猎枪有吃有穿。“猎枪” 即能力。“干粮”即知识,给孩子干粮不如给孩子猎枪。

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孩子,也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毕竟成绩是死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还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家长对他学习能力的早期培养就起了奠基作用,可见,“学习能力”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觑。

林小姐是某名牌大学人力资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性格内向的她一门心思学习,总认为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四年,林小姐学习成绩优秀,年年获得奖学金,是老师们交口称赞的好学生。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的林小姐以为,有了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招牌和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时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当其他同学在外面实习累得腰酸背疼的时候,林小姐却只是随便找了个单位“混”了张实习鉴定。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林小姐才发现事情并非尽如人意。她总是在面试第一关就被刷下来了。不是因为她不够漂亮,而是因为缺少社会经验的林小姐,总是被面试官咄咄逼人且和专业没有关联的问题搞得阵脚大乱,手足无措。

那些平日里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为什么就能顺利通过面试呢?苦恼的她只好私下里去请教同学。得到的答案是,实习让他们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毕竟大学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东西,以后还是要活学活用。

实习期间,他们还学到了许多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学到的知识。比如接人待物、实战演练、专业拓展。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在实习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林小姐一直不重视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她看来,名牌大学的文凭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就是她就业的资本。也就是这一错误思想的主导,使得她在面试中败下阵来。

孩子的成绩差,并不代表他没有学习的潜力,如果家长能发现他的潜力,并且用心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可能,孩子就会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引起了一场大革命。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学习很糟糕,成绩总是不理想。他说话很晚,到4岁前后,他父母甚至认准“这孩子智力发育太慢”。据说,直到9岁,爱因斯坦还不能流利地讲话。

到了上学之后,爱因斯坦也还是一个才能毫不出众的孩子。同班同学都在背后说他是“可爱的空想家”(这是一种蔑视说法)。他父亲听学校老师说爱因斯坦“脑筋迟钝,不善交际,毫无长处”之后,也非常失望。

爱因斯坦非常讨厌学习古文和历史,上这两门课的时候他只是呆坐在座位上,做出一点也不想听课的样子,为此,老师十分气恼。他的成绩当然老是全班最差的了。老师们轻蔑地称他为“笨蛋”。

终于有一天,老师突然通知他,不要再来上学了。理由是他的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了,留在班里会妨碍其他同学。就是这样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后来被他的叔叔发现了他有数学才能,并且不断发掘和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在爱因斯坦14岁时,叔叔征得他父亲的允许,开始教他代数和几何学,爱因斯坦的数学才能日渐显现出来,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都充分地说明了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因此,家长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而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小时候用不着好好学习,而是说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然后用能力促进成绩的提高。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没有退路可言,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一定要更关注他们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这样才会给予孩子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

要点总结

成功的教育,不单单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学习能力的提高。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学习能力,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上立足,展示自己的才华。

让孩子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个人是否有合理的计划,他发现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有长期规划的人。

事实也证明,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习惯制订计划的人。

两个年纪相当、英勇矫健的猎人相约上山打猎。历经一天奔驰于山林之中,两个人终于按照约定,在归途必经的一棵大树下会合,分享战果。

体格同样健壮、配备同样齐全的两个人,碰面时一比,战果的品质却是相去甚远:一个猎到一头野猪、一只鹰隼,野兔、松鼠和蛇也捕了不少:另外一个猎人却只猎到几只野兔、几尾蛇,相形之下寒伧许多。

收获较少的猎人颇不服气,但仍恭喜同伴说:“你真厉害!”

“没有什么,我只是对这里的地形,还有动物的习性、出没地点,做过专门的观察,为我的打猎做了一个计划而已。”

故事中,收获较多的猎人就是在打猎前制订了一套周密详尽的计划,可谓如虎添翼。孩子学习就如同猎人打猎,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温馨提示:

做出计划,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未来属于那些在今天有制订学习计划习惯的人。

小笛的成绩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学的一点也不吃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学习是为了增加快乐,而不是让快乐越来越少。实际上,在班里她也是最爱笑的人,时不时还来点小小的恶作剧。一到课堂上,她的眼睛就放光,举手最多的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