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这样投资更幸福
16528700000023

第23章 和情绪作战: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1)

只要你智商大于25,你就拥有成功投资的前提。在投资中,你只需要拥有一般的智商,更需要的是一种能控制强烈欲望的性格,因为这种强烈的欲望会使得其他人在投资中遭遇麻烦。

——沃伦·巴菲特

我们的困惑

1.性格决定投资的成败,那我命中注定就没有财运了吗?

2.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投资性格,并如何战胜自己的性格?

理财不是F1赛车

理财不是F1赛车,不是最快冲刺到终点就是成功;在投资的路途中,除考虑投资的回报外,投资者还得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每个人都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和资产配置。

在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热潮下,大部分人从没想过所谓“投资性格”的问题,看到别人买啥就跟着买啥,听到别人赚钱就马上跃跃欲试。一些平常根本没碰过股票的人,听到所谓的“消息”就匆忙行动;还不懂指数型基金是什么,却买了一堆同质化的指数型基金;在“全民炒房”的气氛下,立刻买下第二套、第三套房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选择的理财产品若能符合自己的“投资性格”,不但能增值,还能让投资者得到更多的愉悦感。笔者有一个朋友,拿着100万元投资股票,可是她对产业、财报等完全没概念,只靠所谓的“消息”进进出出,结果不到三个月就把100万元亏掉了1/3,吓得她赶快收手。后来她经过反思,发现自己个性冲动,炒股完全不适合她。但她对房子很有感觉,喜欢那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不动产,后来她只以房地产投资为主,成绩反而很不错。

笔者遇到不少的投资者,往往都高估了自己所能忍受的风险的程度,造成最后投资的失败。所以,诚实面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投资者启动投资计划前一定要严肃思考的课题。

若你自己感觉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投资业绩不佳,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1.是否曾阅读过许多投资大师的书籍,也做了很多投资笔记,但表现仍然不好?

2.是否因为选时错误,导致损失惨重?

3.是否只要有一年获利不错,下一年就会很容易输掉前一年所赚的钱,甚至亏本?

4.是否只从所谓的基金排行榜前十中挑选一只基金来投资,而第二年这只基金就会掉出排行榜?

5.是否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投资绩效仍旧未跑过大盘?

若以上问题你都有,就真的该反思下自己了。

你阅读了那么多投资大师的自传,却得到了什么结果?——你变得越来越穷了。

其实,投资者不应盲目效仿投资大师乃至名人的投资秘技,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理财方式也相应不同。

在中国,素有“三岁看八十”的说法,意思是说,从三四岁的幼童身上可看到他成年以后特别是个性方面的状况。而个人的性格对于投资决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投资者在研究大师的投资秘诀之前,应先了解、解读自身的金钱观,分析自己的理财性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投资大师的智慧+你个人的投资性格=一套专属于你的个性理财方案。

战胜情绪

2008年10月,秦先生以8元左右的价格买入三安光电,但随后三安光电便一路下跌,最低跌落到5.86元。面对日渐增多的亏损,秦先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虽然在买入时,他非常看好三安光电的LED节能概念,但看到股价越来越低,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2008年12月2日,当三安光电出现一根大阴线时,秦先生选择了微赚出局,当时三安光电的价格为8.42元。但此后股价便一路上涨,在复权后,三安光电的价格早已超过了100元。

这已不是秦先生错失的第一匹大黑马了。似乎秦先生这个“牛仔”总能找到黑马,但总是降不住马,被甩落马下。对此,兰女士也感到很奇怪,同样的股票,同样的买入理由,她能做到长期持有,而秦先生总是做不到,到底为什么?

其实从性格上来看,秦先生是典型的“外控”性格,而兰女士则是典型的“内控”性格。那些概念股,尽管秦先生买入时也曾信誓旦旦,但一旦股价出现下滑,就开始怀疑自己。而兰女士则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做到了长期持有。

什么是内、外控性格?

你相信自己的命运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吗?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吗?你觉得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均是运气和机遇的作用吗?心理学中用“控制点”来形容个体对于自己命运根源的认知,并用“内控”和“外控”来形容这两种不同的特征。内控是指个体认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与运气无关或关系很小;外控则是指很多时候个体觉得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无能为力。

国内外研究显示,内控的人比外控的人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这可能是因为越内控,就越对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有信心,自信心比较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比较满意;而外控的人则认为他们的生活完全受重要的人或机遇的控制,对自己今后没有信心,自信比较弱,觉得自己的行为受制于他人,具有较强的无助感,对生活可能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此主观幸福感较低。

《股市与幸福感》研究报告表明,内、外控特征不同的人,在投资理财上面也会有所不同,内控倾向越强者,其所选择的投资组合风险也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同时往往其投资回的报业绩也越好,相比之下,越外控则投资回报业绩越差。

我们可以看出,内、外控倾向无论是在股市平缓期还是大幅变化期,都会对股民的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外控型人格分数越高,股指和股票所带来的幸福感越低。外控型越强,其投资回报也越低。而外控型的投资者多认为股市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更愿意听天由命,也不主动作些改进,从而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理财,靠的是资产配置,而最终拼的是性格和情绪。

由于自信,内控型的投资者在选择理财标的时,往往奉行“速战速决”的策略,购买产品比较盲目,买理财产品就像买衣服,赚钱就皆大欢喜,亏钱就变成“清仓大甩卖”。对于这部分内控型的投资者,建议少安毋躁,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进行理智、详细的分析。

而外控型的投资者在进行理财时,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冒一点点风险,最爱那些超级稳健、保守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定期存款。建议是,钱不能全部存银行定期,若想跑赢通货膨胀率,就必须有其他的投资方式。对于“稳扎稳打型”的投资者,一定要“冒点险”,在资产配置中要拥有较进取的产品,如股票、基金等。

此外,外控型的投资者很容易陷入“犹豫不决”的怪圈:市场的任何波动和变化,对“犹豫不决型”的投资者来说简直就是地狱。理财在他们看来,很容易成为一种煎熬,从而失去生活的幸福感。“外控型”的投资者,一定要清楚了解自己要什么,能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最好将理财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伤脑筋,如投资基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是一门心理学,最大的敌人很可能是你自己。

而一旦在投资中迷失自己,投资者不妨问问自己,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累积财富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

找到你的理财风格

如今,人们对自己的外表越来越在意,愿意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穿着打扮风格。但对于理财似乎就没有那么上心了。

其实,理财也一样。每个人理财的想法都不同,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理财风格?

投资有三个属性,分别为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

流动性:考虑到失业、医疗等意外开支,一般家庭应保留至少三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应急支出。这些钱应配置到现金、活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等领域,变现能力强,且不会亏损。

安全性:一般家庭应将两年左右的生活费配置在安全性的资产上,如定期储蓄、债券、保险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安全性资产的配置比重应加大。这些资产有固定的收益,收益率适当,且较为安全。

收益性:考虑完流动性、安全性后,才需要考虑收益性。这些钱应该是短期不用的“闲钱”,可配置到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在投资前,我们需要明确,这些投资可能带来较大的收益,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亏损。

对大多数人而言,“理财三三制”的原则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家庭资产不能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应把家庭积蓄分成三份,分别投资于高流动型(如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如债券、混合型基金)、收益型(如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三个领域,合理分布资金,努力提高收益。

每个投资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风格,不需要人云亦云,看别人赚钱就急着跟进。选定自己的风格,慢慢学习,才能让理财得心应手。

中国大多数投资者永远在满仓、空仓间徘徊,股票好时就100%在股市,一旦遇上熊市,钱就全进了银行。事实上,若大家能灵活运用各类投资产品,可能比单独投资于股票市场获得的回报更大。

在营养学上有所谓的“营养金字塔”,在投资领域,建议大家也组建一个“投资金字塔”。

整个金字塔分为三层:底部是风险最低的产品,提供最稳健而又安全的回报,这样就算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也不会损失投资的本金,如货币型基金、债券基金等。

金字塔的中层是较为进取的部分,金字塔基层的回报虽然稳健,但只能稍稍跑赢通胀,要想获得理想的回报率,还得靠中层的产品,如混合型基金等。

金字塔的顶层是整个资产组合中风险最高的部分,一般这部分可为投资者提供最理想的回报,但也可能血本无归。所以顶层只能占金字塔的一小部分,这样就算损失惨重,也可由底部及中层的回报进行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