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感染。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发热。及时换药,每天给予75)乙醇消毒外固定支架针孔。遵医嘱抗感染治疗。
(4)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于下肢。观察下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腓肠肌压痛。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治疗。
6.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失用性萎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范围从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至强,与患者共同制订锻炼计划。
三、护理评价
(1)心理焦虑、恐惧程度是否得到改善。
(2)四肢活动障碍程度有无减轻。
(3)有无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
(4)有无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
(5)有无发生废用综合征。
(6)肢体感觉、运动有无恢复。
(7)是否了解有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四、健康教育
(1)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满足机体康复需要。
(2)注意加强功能锻炼,有计划地锻炼肢体关节肌肉功能,减少并发症。
(3)外固定时间。成人上肢骨折固定4-6周,下肢骨折固定6-8周。
(4)定期复查。
(5)劝导戒烟。
(6)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不良反应。
(第四节)脊椎骨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患者受伤的时间,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作用部位,受伤的体位,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用工具等。
2.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疼痛、压痛、叩击痛的特点、部位及伴有的活动受限情况;有无合并脊髓损伤的表现,是否伴神志改变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有无高热,大、小便失禁,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
3.心理一社会状况了解患者对功能失调的感性认识和对现况的承受能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态度。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程度等。
二、护理措施
(一)维持呼吸平稳
(1)观察患者的呼吸型态、频率、深浅,听诊肺部呼吸音,以了解有无呼吸困难及呼吸道梗阻。
(2)患者床旁应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如呼吸兴奋药、氧气、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电动吸引器等。
(3)鼓励患者定时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以利于肺部膨胀和排痰。对于有肋间肌麻痹的患者,鼓励用膈肌呼吸。咳嗽时,用双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吸气时,护士协助患者胸部向上用力,以帮助患者肺部扩张和有效咳嗽。教会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的方法,每2-4h锻炼一次,用后注意评估效果。
(4)指导协助患者每2h翻身一次,轻轻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必要时,用吸引器吸痰或经气管镜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
(5)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监测动脉血气分析,以作为调整各项参数的依据。
(6)高位颈部脊髓损伤的患者,应早期实行气管切开,减少呼吸道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按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7)遵医嘱持续或间断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
(二)病情观察
(1)在伤后48h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每4h测心率、血压一次,防止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出现。观察患者是否有心动过缓等迷走神经刺激反应,尤其是在翻身或吸痰后,观察患者心血管的反应。
(2)在伤后24h内,每隔几小时要检查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有无变化,观察病情有无加重或减轻,如有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3)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
(4)维持体温正常。严密监测体温变化:体温异常是病情恶化的征兆。颈部脊髓损伤时,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的能力,患者常出现高热(40°C以上)或低温(35°C以下)。①高温时,应用物理降温法,如使用冰袋冷敷、乙醇擦浴、冰水灌肠,同时调节环境温度,降低室温、通风散热等。②低温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如加盖毛毯,关闭门窗,升高室温。
(三)生活护理
1.增强自理能力
(1)协助患者活动关节,按摩肢体。保持双足呈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2)配合医师、理疗师,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萎缩、关节僵直。
(3)护士与医师合作,利用多种辅助工具,教会患者如何自行完成从床上移至轮椅、进食、穿衣、沐浴等基本活动,以提高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
(4)损伤后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必须依靠拐杖及轮椅者,应掌握拐杖及轮椅的使用技巧。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定做合适的轮椅。四肢瘫痪者,需使用特殊的电动轮椅。①使用拐杖时,一般拐杖的高度为患者直立时,腋窝到地面的距离。行走时,应以上肢臂力及腋下拐顶共同支撑身体重量。拐杖顶端以软垫包裹,底端应有橡胶垫,以防滑倒。②使用轮椅时,应注意选择适合患者身材的型号。乘坐轮椅时,坐姿应正确,身体置于座位中部,抬头背向后靠。当从轮椅上站起或移动时,应先将闸制动。长期使用轮椅者,应注意预防压疮。
2.训练规律排便
(1)排便训练。①要求患者每天固定时间排便。②如无禁忌,应摄入足够的液体,每天至少2000ml,以利于排便。③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粗纤维蔬菜、新鲜水果等,以刺激肠蠕动。④必要时,可应用栓剂或缓泻剂进行治疗。
(2)对于便秘者,可沿结肠方向从右向左做腹部按摩,每日2-3次,以促进蠕动和肠内容物移动。如2-3d未排便时,可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对6-7d未排便的患者,其粪便常不易排出,可戴手套,手指涂润滑剂将干粪便掏出。
3.促进规律排尿
(1)仔细观察并记录尿量、颜色及清晰度,定期检查腹部体征,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受损情况。
(2)急性期后,应用诱导方法刺激排尿,如听流水声、会阴部热敷、腹部按摩膀胱等。
(3)损伤初期,应留置尿管,每3-4h开放一次。以防止尿潴留,维持膀胱功能。
(4)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膀胱反射性动作训练。当膀胱胀满时,可用手由外向内,由轻至重,均匀按摩下腹部,待膀胱收缩为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使膀胱排尿。排尿后可再次加压,尽量将尿排尽。另外,还可加强会阴肌、腹肌功能训练,以辅助排尿等。
(5)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时做尿道口周围清拭及膀胱冲洗。教会患者及家属尿管的护理方法,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四)改善营养状况
(1)保证充足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2)进食时,安排患者尽量保持舒适的坐位,避免环境中不良刺激。
(3)鼓励患者摄入含蛋白丰富的食物,如痩肉、鱼肉、鸡肉、鸡蛋、豆类、谷类等。其中豆类及动物蛋白应占总蛋白摄入的50。
(4)饮食中应多用植物油,以利手润滑肠道,缓解便秘。
(5)多进食富含纤维素食物,如粗纤维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
(6)鼓励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7)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患者应多食用酸奶,有助于减轻腹泻和便秘。
(五)并发症的护理
1.压疮脊髓损伤的患者,因长期卧床,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局部缺血,身体的骨隆突处易发生压疮且极难愈合。防治措施:每2-3h翻身一次,有条件时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垫床、电离分区域充气床垫、波纹气垫等,以减轻局部压迫。保持床单清洁、整齐、无折叠;保持皮肤干燥并定期按摩;定期翻身,用气圈或棉垫使骨突处悬空,并于翻身时按摩骨突部位。对已经形成压疮且面积较大、组织坏死较深时,应按外科原则处理创面。
2.泌尿系感染脊髓损伤的患者因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长期留置尿管或液体摄入不足等,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防治措施:①保持会阴部清洁。②尿潴留和排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尿管。插导尿管时,需严格无菌操作。③注意观察尿管有无受压、扭曲、阻塞等,应及时调整,保持尿管引流通畅。④损伤早期,留置尿管应持续开放,使膀胱排空,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2-3周后,应夹闭导尿管,每4-6h开放一次,使膀胱充盈,以训练膀胱的自主节律性,避免膀胱萎缩。⑤长期留置尿管者,一般每5-7d更换导尿管一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硅胶导尿管可适当延长更换时间。⑥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⑦体外按摩膀胱排尿。根据情况,某些患者可采取手法按摩,刺激膀胱排尿。指导患者每2h在腹部由外向内均匀按摩膀胱,压出尿液。⑧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争取饮水3000ml,使排尿每日在1500ml以上,以利于尿液的稀释,避免结石形成。
3.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定时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定时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痰液黏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中加入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以达到抗感染、稀释痰液的目的。每日2-3次,每次15-20min。对于年龄较大,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以防肺部感染。另外,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凉而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六)指导功能锻炼
(1)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
(2)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未瘫痪肌的主动锻炼。按脊柱骨折的训练方法做颈部活动、上肢各关节活动、深呼吸运动、腹背肌锻炼等。
(3)指导患者利用床上拉手,定期引体上升,以锻炼上肢及腰背肌力量。
(4)对瘫痪肢体,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关节的全范围被动活动和肌按摩。每日2-3次,每次30-60min。
(5)注意适度锻炼。活动度从小到大,手法轻柔,力度适中,不可过急过猛以防加重损伤。锻炼时间及次数应以患者不感到疲惫为宜。
(七)心理护理
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对疾病及预后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与疾病预后及康复有关的问题。让患者了解由于机体的功能改变引起不良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帮助患者明确如何正确对待身体的各种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指导并协助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理,减少依赖性,保持患者自尊感,增强自信心。与患者家属、亲友及其社交成员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多与患者接触,关心照顾患者,给患者以身体上及心理上的支持。
三、护理评价
(1)患者能否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能否自主咳嗽和有效咳嗽。
(2)体温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有无高热或低温等现象。
(3)能否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4)生活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恢复。
(5)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6)是否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能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
四、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家属及亲友,应注意患者的安全,保证家庭环境中无有害物体存在,并能满足患者的特殊需要(如轮椅)。
(2)鼓励患者继续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3)指导患者培养自理生活的能力,尽可能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4)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及直肠功能训练。
(5)教会患者及家属皮肤护理及预防压疮的方法。
(6)指导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