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上,鹦鹉螺是头足纲软体动物中唯一具有真正外壳的螺,而且是最早有记录出现的头足类,因此与中华鲟、鲎以及矛尾鱼一样,有“活化石”之称。鹦鹉螺平时群居生活在50~60米水深的海洋中,白天躲在珊瑚礁浅海的岩缝中,晚上出来觅食,主要的食物是虾、螃蟹及小鱼。它有一对发达的大眼睛和约90只的触手。和章鱼或乌贼不同是,鹦鹉螺的触手没有吸盘,但具有黏性,主要功用是捕捉食物。触手的另一项特殊功能是帮助“睡觉”。鹦鹉螺休息或睡觉时,会用黏性触手拉住岩石,以免被海流卷走。鹦鹉螺的外壳有许多空腔,称为气室,气室之间有一条膜质管子相通,贯通整个螺壳。鹦鹉螺的肉体只住在最外面,最大的一个腔室,称为“住室”。其他的腔室是用来充水或充气的。鹦鹉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向外再生长出一个更大的腔室,而把旧腔室封住成为气室。气室的功用是充水或充气,即下沉时充水,沉得越深,充水越多;上升时充气。
鹦鹉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和菲律宾到澳洲一带的热带海域,据说发明潜水艇的灵感就是从鹦鹉螺而来的,而第一艘潜水艇的名字也就叫“鹦鹉螺号”。
鹦鹉螺带给人类的启示
人类模仿鹦鹉螺排水,吸水的上浮、下沉方式,制造出了第一艘潜水艇。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诞生,“鹦鹉螺”号总重2800吨,共花费5500万美元。整个艇体长90米,航速平均20节,最大航速25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50天、全程3万千米而不需要加任何燃料。
2.“老寿星”砗磲的哀歌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动物。砗磲一名始于东汉,以其纹理像车轮的形状得名。砗磲、珊瑚、珍珠和琥珀并列为西方四大有机宝石。砗磲的纯白度为世界之最。《大般若经》把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琥珀和珊瑚并列称为佛教七宝。
砗磲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西沙群岛,人们见到的一支最大的砗磲贝壳长达1.5米,海南省人民政府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么大的砗磲,两个贝壳张开宽1米多,贝肉70多千克,整个贝壳重达225千克。20世纪初,在菲律宾海岸发现一枚长1米,重131.5千克的巨型砗磲,现陈列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据说是外国人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砗磲,与西沙群岛发现的砗磲比,可说是相形见绌了。其实,砗磲的壳最长可达2米多,重量在250千克以上,简直是个天然的浴盆。砗磲还是海洋世界里的老寿星,寿命可达百岁。据估测,一般壳长1米的个体就已生长百年了,因此,砗磲不仅是个体最大的贝类动物,也是贝类中的老寿星。
砗磲和其他双壳贝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壳来的。但砗磲不仅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为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为食物。这种自力更生制造的食物,在动物界绝无仅有,科学家将此称为“耕植”,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估计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另外,砗磲的肉体斑驳陆离,绚丽多彩,这种漂亮也与虫黄藻有关。
砗磲浑身都是宝,肉可制干、鲜佳肴;壳可做盛器,甚至给小孩当浴盆,或雕琢成工艺品;内壳的珍珠层,还能生成天然的珍珠。
现在世界上报道的砗磲只有6种,其中库氏砗磲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中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分布。
鲎的无助呻吟
鲎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海洋动物,恐龙灭绝了,鲎却存活了下来。但是,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变化不大,因此被称为活化石。中国鲎最早出现在第四纪,距今100多万年。
鲎是一种古老的无脊椎动物。它的头和胸相连,头部的正中是嘴。在嘴的周围有6对爪,行动起来很像蜘蛛,所以人们又叫它鲎蛛。它全身披着硬甲还有一条长满针刺的坚硬长尾巴,自然是防身的武器。
鲎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在它的头部两侧各有一对复眼外,在头部正中还有一对单眼。人们给它冠以一对单眼,是因为它的两只眼睛完全连在了一起,只是在正中以一条细细的黑线相隔。这合二而一的眼睛是鲎行动的指示器,又是近代仿生学者急于模拟之物。因为它像一具最灵敏的电磁波接收器,能接收深海中最微弱的光线,鲎就是靠着它,生活在深邃的海底,行动自如,从不迷失方向。
世界上现存有四种鲎:美洲鲎、中国鲎、马来鲎和圆尾鲎。成年雌鲎个体大过雄鲎。雌鲎体重一般在4千克左右,头胸甲长约40厘米。雄鲎重约2千克,头胸甲长约30厘米。
中国鲎在夏季繁殖产卵,产卵盛期一般在6~8月。产卵场所通常选择在接近高潮区退潮时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一般大潮加上4~5级西南风时,岸上的鲎特别多。雌鲎在静置的水里不排卵。雌鲎把卵块产在事先挖好的穴里,雄鲎再把精子排到卵上,一个产卵过程就结束了。一对鲎随潮水涨落上岸,一趟可以连续产几窝卵,每窝卵300~500粒。亲鲎离开后,卵被涌进窝里的沙子盖住。从卵子受精到幼鲎孵化需50~60天时间。入秋,鲎群又开始从浅海游回深海过冬。幼鲎则在卵窝里过冬,到第二年夏季才爬上滩面,随潮水转移到附近食物比较丰富的泥质滩涂上生长。
鲎营底栖、穴居生活。无论成鲎还是幼鲎大部分时间都喜欢把身体潜埋在泥沙里。春季水温回升到18℃时,再游回浅海泥滩上寻找食物。成鲎对水温很敏感,最适范围在28~20℃之间。水温低于10℃不利于鲎存活,水温降到零度时,成鲎开始停止进食。成鲎很耐饥,连续几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鲎最神奇的地方是它的血液。血液中只含有一种多功能的变形细胞。能输送氧气以维持生命。有趣的是,在运动中,细胞经常地改变着形状,有时方,有时圆,有时又多角。但它却是一种低级的原始细胞,血液中缺少高级生物血液中作为生命卫士的白细胞。所以一旦细菌侵入鲎,就只有坐以待毙,别无出路。但是它却能经历4亿年沧桑,是什么东西使它免遭灭绝而成为活化石?这还是个谜。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在它的血液里含有铜元素而多数高级动物中的血液含有铁元素。铁遇氧变红,铜遇氧变蓝,这是化学反应的结果。
1968年,美国科学家试验成功用鲎的血细胞冻干品(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随后这种方法被迅速推向临床,用于快速诊断内毒素血症、细菌性脑膜炎、细菌尿等疑难病症,挽救垂危患者的性命。与传统的细菌检测办法比较,鲎试剂法不但敏感、快速、可靠而且成本低。1972年美国科学家库拍又通过实验证明,鲎试剂可以用于放射性药品和注射品的热源检查,解决了药品检测中的一大难题。
模样古怪而丑陋的鲎,对自己的伴侣却十分忠贞不涂渝,成年的鲎总是成双成对地活动,从不分开。一旦雌雄鲎结为伴侣,就像鹦鹉一样,朝夕形影不离,雄鲎总是趴在雌鲎的背上;而雌鲎总是背负着雄鲎四处活动。因此,每次捕捉鲎的时候十有八九捉到的是一双。在厦门,如果有人只抓到一只鲎,便认为不吉利,马上把它放生。
中国鲎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沿海海域,少数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爪哇岛以北海域。福建省平潭海域鲎产量曾经居全国第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平潭海域常常是鲎多为患。每年入夏,渔村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到处是鲎,当地因此有“六月鲎,爬上灶”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平潭鲎资源量明显减少。即便如此,当时在敖东、马腿等主要产鲎地区,每逢大潮,一个晚上还可以从几百米的滩涂上捕获1000多对成鲎。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50年来,平潭的中国鲎产量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平潭鲎产量比50年代末减少80%~90%。到90年代末,平潭鲎已形不成渔业。
中国鲎数量锐减的原因除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过量捕捞是主要原因。捕捞中国鲎一是为了提取鲎血以及生产甲壳素,二是为了食用。
由于鲎的美味和药用价值给它带来了厄运,更由于成年鲎总是成对活动的习性和贪婪的人类,使它遭到了灭门之灾。长此以往,中国鲎的灭绝已经为期不远了。
海龟的无奈
海龟是一种常年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们主要以鱼、虾、海藻为食。海龟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是海龟繁殖的主要场所,每年的4~12月份都有海龟在此产卵,但繁殖盛期是4~7月份。每到繁殖季节,海龟就成群结队地爬上海滩产卵。
说起海龟的繁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平时海龟总是生活在饵料丰富的海域,可一旦性腺成熟,到了繁殖季节,雌海龟就必定会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洄游成百上千千米,返回故里的沙滩上产卵育儿,雄性海龟则一入大海,就再也不上岸了。
海龟一般在半夜时分从海水中爬上沙滩,为了赶在天亮前返回大海,刚爬上岸的雌海龟往往顾不上休息,气喘吁吁地连忙爬向稍高的沙滩或灌木丛中,寻找合适地段产卵。它们找到合适的场地后,首先在沙滩上用前肢挖一个宽大的坑,自己伏在里面再用两只后肢扒出一个产卵坑,产下一个个比乒乓球略大的洁白的卵,卵壳坚韧富有弹性,不易破碎。海龟不像别的动物,在一个地方把卯产完,而是要换几个地方分批产卵。每次产完卵,它就要用后肢把沙子拨在卵堆上,然后再将把卵堆上的土轻轻压一压。为了避免卵堆被天敌发现,它又在附近用前肢制造一个假卵堆,再在真伪难辨的假卵堆上面压一压。伪装一番后,海龟便不再管自己的后代,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地、头也不回地返回大海之中。雌海龟只产卵不孵卵,埋在沙堆里的卵必须借助太阳光照射下沙子的温度自然孵化。大约经过40~70天的自然孵化期,小海龟才破壳而出。小海龟一出世便急急忙忙地爬向大海,在大海中长大。长大的海龟又会循着一定的路线千里迢迢返回陆地故里来产卵繁殖。
海龟在中国的生存现状
海龟作为长寿物种的代表,广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产卵场受到破坏等因素,海龟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在目前中国分布的五个海龟种类中,其种群状况均为濒危。整个南海成年绿海龟目前不到2000只。惠东县港口海龟保护区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海龟种群的“最后产床”。
对于雌海龟能准确无误地返回故里的本领,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的科学家认为,海龟是利用星星、太阳和月亮做路标,从它们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自己的航线的;有的科学家认为海龟大脑的下丘部起着生物节律的作用,具有生物钟的功能;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海龟是凭着嗅觉器官,依靠嗅觉找回自己的故里,也就是说,海龟从小尝到原出生地海水的味道,从而在记忆中留下痕迹,是这种痕迹诱导着海龟返回的
海龟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中生代为繁盛期,与恐龙是同时代的地球生物,它们一起度过了繁荣昌盛时期。历经大地的沧桑,恐龙相继灭绝,成了考古的化石,海龟尽管也开始衰落,但是,它没有像恐龙那样在地球上消失,而是顽强地生活在海洋世界里。现存的海龟与祖先已不完全一样,牙齿逐步消失,代之以角质硬化的嘴老咬嚼食物。它们与现存的陆生龟和淡水龟类也有不同之处,虽说海龟仍是一种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但爬行的脚已变态呈鳍状,以适于在海洋中的游泳生活。地球上的龟类,大约有300种,但海龟种类并不多,只有7种。在中国西沙、南沙群岛上常见的有5种,即海龟、丽龟、螭龟、玳瑁和棱皮龟。海龟中体形最大的是棱皮龟,它的体重一般为400千克,而1961年8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尔附近捕到的一只棱皮龟,体重达865千克,体长2.54米。
海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时常要面临来自自然和人类因素的威胁,海龟蛋要受到掠食者浣熊和螃蟹的威胁,它们喜欢到巢穴挖食这些蛋。而新孵化出的小海龟要藏身于沙粒之下来躲避海鸟和鱼类的捕食。只有当海龟长到成年后,才能免于除鲨鱼之外的捕食。科学家们推测,孵化出的1万只龟中只有1只能活到成熟期。
然而,所有这些妨碍海龟生存的自然威胁,比起人类造成的威胁都显得微不足道。由于海龟全身都是宝,海龟肉是上等食品;龟板是制造龟胶的原料,是治疗肾亏、失眠、健忘、胃出血、肺病、高血压、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良药;龟掌有润肺、健胃、补肾和明目等功效;龟油可治哮喘、气管炎;背甲不仅是中药,有清热解毒作用,而且可以加工成眼镜框、表带和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因此,商业性的捕鱼行为,每年要杀死兼捕上来的数千只海龟。在美国东海海岸,捕虾网就曾经造成了只一个地区1年就有5.5万只海龟的死亡。虽然国际贸易早有海龟禁止交易的禁令,但经营海龟的捕捞船从未减少,捕杀海龟的现象屡禁不止。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在一份报告中说,偷猎者仍在违反颁布已达25年之久的贸易禁令,每年仍有30万只海龟被捕杀。
在大海中倾倒的垃圾,尤其是塑料对海龟来说也是致命的。每年由于错将塑料袋、气球和一次性塑料杯当成水母而误食致死的海龟就多达千只。塑料堵塞了海龟的消化系统,使其饥饿致死。另外,海岸环境的改变对海龟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海龟在产卵期需要到安静的沙滩来产卵。可是,沙滩上居民房、旅店、商业建筑以及四周保护这些建筑的海堤、防护堤的建造等,都阻碍了雌海龟产卵期的正常产卵。同时,从其他海岸搬运来用以扩充沙滩规模的沙子,往往不适合海龟的产卵。还有外面的照明灯和街灯都会影响雌海龟上岸产卵,或者使孵化的小海龟在爬往大海里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水污染也造成了海龟的死亡。其他污染物对海藻的侵害,造成海龟最重要的食物——海藻中的含毒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