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32岁的戒烟之夜,写下了“日课十二条”,参透了一个“恒”字,自此,人生境界瞬息千里,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前的曾国藩虽有理想,虽有志向,但总是为失败找借口;此后的曾国藩,学会了不再为失败找借口,而是为成功找理由。
此前的曾国藩总是用语言代替行动,此后的曾国藩用实践证明: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
所以,我们说他一生最大的修身要诀是自省,而自省的最大成效是实践了这个“恒”字。
后来,曾国藩教子的时候,曾经对大儿子曾纪泽谈到教育后代的方法,说过一句最简单明白的道理。他说:“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全集·家书》)就是说,不管什么事,只要能有恒心,有实践恒心的行动力,那一定能成事,这是最大的一个原则。
说到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也懂。但我们的懂和曾国藩的懂不一样,他是经过反复自省的过程才达到的懂,这样的懂,才是真正的懂。
当然,就算曾国藩终于成功戒烟,终于超越了自己达到了一种新境界,这也并不等于说他在修身养性的历练上,此后就一帆风顺、再无烦恼了。“我与我周旋”,实在是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儿。
根据曾国藩的亲笔日记,我们可以知道,他在戒烟的同时还有一件苦恼的事儿,那就是戒棋。戒烟最后成功戒掉了,而戒棋,曾国藩终其一生,也没能戒掉。
曾国藩不仅是个烟民,还是个标准的棋迷。他喜欢下围棋,水平虽然不是什么绝顶高手,可棋瘾却要算湘军里最大的。大到什么地步呢?人家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可曾国藩如此人物,就一个“观棋不语”,他也做不到。他看别人下棋,总比那下棋的还要激动,他自己记载说,看棋的时候,经常是“大声嚷臂,几欲自代”。(《全集·日记》)不仅忍不住会嚷嚷个不停,急起来还恨不得把人家推开,自己直接上场。可等他真上场了,还真不一定能赢。你看,他这就属于典型的“瘾大水平臭”。
幸好,曾国藩喜欢自省,喜欢“吾日三省吾身”,所以他反思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坚决要戒烟。同样,他也反思自己的棋瘾太大,虽然觉得下棋不像抽烟那样一点好处没有,但他觉得对于自己而言,下围棋这种习惯,太耗精力,太耗时间,也太耗心血。而他总觉得还有更多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要去做,所以他跟决心戒烟一样,在日记里也反复表决心,决心戒棋。
可是他的戒棋比起戒烟来,那要算失败得太多了。一般情况,他如果下决心戒烟了,就算最后破戒了,最短也能坚持个把月。可从他日记里的记载来看,他好几次信誓旦旦、立字为据地发誓戒棋,往往是第二天就破戒了。破完戒,他又忏悔;忏悔完,第三天,他还接着下。所以戒烟路上的曾国藩,多少还像个行动的巨人;而戒棋路上的曾国藩,基本上终其一生,都是个行动的矮子。所以,一直到死,他也没能戒掉下围棋。
当然,我们不能凭此就说他在“我与我周旋”的人生修炼历程上就是失败的。虽然曾国藩这样对自己要求,但下围棋和戒烟毕竟还不一样。尤其对于曾国藩而言,他身逢乱世,最终崛起,其间从容布局应对,施展绝世才华,这个过程就像下围棋一样,所以对于他来说,人生就是一盘棋。所以,下围棋对他思考战局,对他缓解紧张情绪,都是一种很必要的帮助,这和烟瘾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但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到死还有点苦恼。苦恼什么呢?他想不通。他说自己还算是一个有毅力的人,那么复杂的“日课十二条”,一生都坚持得很好,也就是说我曾国藩一向做事有恒,连日记都能写一辈子,连那么大的烟瘾都能戒掉,怎么一个小小的棋瘾就是戒不掉呢?
你看,他已经自省到了钻牛角尖儿的地步了。
所以,我以为,他的棋瘾,幸好没戒掉。这样,才显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真实人生的情趣。要是棋瘾也轻松戒掉,这个人就太完美了,也就太不真实了。
不管怎么说,儒家提倡先“修身”,然后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修身养性的功夫可以说是很不一般,也确实可以给后人以学习和借鉴。
可曾国藩在谈到自己人生成就的经验时,却并不认为只要能够修身,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还有什么比修身、识己更重要的吗?